暑期突破 专题 1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提问方式
①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②请你根据如下信息,完成练习。
二、知识梳理
考点一:主要信息筛选
一、提问方式
1.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2.从上面材料中概括出主要特点。
二、答题方法
1.关注文章题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目就是针对某个现象提出的一些问题,根据文章标题从文中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会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直接提取主要信息。按照题目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语句进行回答。提取的语句要能概
括相关的内容,或者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或特点、事物的属性等。
3.连缀概括法。仔细阅读文章每一部分的大意,再将各部分大意连起来归纳概括即可。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筛选文章主要信息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能力,这类试题要求对所叙述或所说明的内容进行筛选概
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多样,有表格、图表等碎片化的材料,所以在筛选主要信息时要求也就
更高,难度也就更大。
考点 2:图表内容解读
一、提问方式
1.请你简洁的语言概括从数据表中得出的信息。
2.材料中的漫画有什么寓意 讽刺了哪种社会现象?
二、答题方法:
1.要看懂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以下
几点:
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分类、图例。统计图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型,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
就能迅速地得知表格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2.要注意读针对图表的注释性文字。
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在阅读材料时要重视审读图表的
注释性文字。
3.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时,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
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类题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大。图表解读的对象主要有数据图表、示意图、图片、漫
画等。此类试题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
考点 3:材料信息探究
一、提问方式
1.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仔细阅读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二、答题方法:
1.将长材料读短,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概括材料涉及的话题和观点以及确定比较的方向。
2.分析。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各材料的话题观点进行比较,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
点或相关性。
3.表述。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发现材料提示的现象、规律、哲理等,并将其用精确
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分析探究材料类试题大多是出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去探究规律,然后用文字写
出探究的结果。
考点 4:发表评价看法
一、提问方式
1.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说说理由。
3.请简要评论文中的某一事件。
二、答题方法:
1.事实或道理分析法。引用文中出现的事实或道理,然后进行分析,并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看法。
2.围绕观点论述法。在亮出自己观点的基础上阐明理由,才能让人信服。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发表评价看法,就是对问题或观点进行评价,发表看法。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
要句子的感悟能力。发表评价看法时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考点 5:提出意见建议
一、提问方式
1.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一条或几条建议。
2.给某人制定合理的规划。
3.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答题方法:
1.分析问题,突出针对性。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只有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才能提出
针对性的建议。
2.明确对象,突出合理性。不同对象,不同问题,应提出不同的建议,突出它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原
则。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出意见建议是根据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单位和个人参考。这类试题实际就
是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观点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 6:创新综合运用
一、提问方式
1.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补全对联。
2.请你根据文本内容拟定一则宣传语。
3.给自己拟一个网名,在后面跟帖。
二、答题方法:
1.语言自主表达类。语言自主表达题,即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要求写获奖感言、感激的话,
或为文章涉及的某一景点写一段介绍的话等。回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与内容相符,语言要通顺有条理。写
的话等。回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与内容相符,语言要通顺有条理。写感激类的话时,注意感情要真挚真
实。
2.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质疑类。
①准确读懂原文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及思想感情。
②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
3.自圆其说类。此类题一般都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进行合理阐
述。无论回答肯定还是否定,仍需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做到言之有理。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创新综合运用在阅读考查中体现为一种开放性的试题,要求体现考生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答题时
可以充分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以充分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达。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临近春节,
各地大量的务工人员、求学者等外出人口都会在这个时间段返乡过年。
材料一:
材料二:
选座服务
窗 A B C 过道 D F 窗
(1)认识车票:请将以下信息标注在材料一车票旁边的方框中。
车次 座位信息 到达站 始发站
(2)结合二则材料,预测刘大明到时会坐 的座位(选填:靠窗/中间/靠过道)。
【答案】
(1)始发站 车次 到达站 座位信息
(2)靠过道
【详解】
(1)本题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
结合材料一中“车次 D(动车)7196,广州站”→“潮汕站”可知广州站是始发站,D7196是车次,潮汕站
是到达站。
结合材料一中“二等座”可知 01车 07D号二等座是该持票人的座位号。
(2)本题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
结合材料二中“选座服务”是为了方便购票者能够根据信息方便找到座位。
结合材料二信息,可知左边三个座位,右边两个座位,A和 F靠窗,C和 D靠过道,结合材料一中“01车
07D号二等座”的“D”可知刘大明座位靠过道。
二、郑州地铁 12 号线闪亮登场
【材料一】
2023年 12月 20日,郑州地铁 12号线一期正式投入运营。12号线一期起于经开区梁湖站,止于郑东
新区龙子湖东站,整体呈南北——东西的 L形走向,可与多条线路换乘。
12号线一期以“科创绿都 跃动之城”为设计主题,突出科技感,打造一个现代大气的地铁空间,“智
汇蓝”的融入愈加彰显人文魅力。作为智慧地铁示范线,12号线一期按照智慧服务、智能列车运行、智慧
车站、智能运维四个智慧化方向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子湖站设计主题为“智汇郑
州”。
据悉,12号线二期工程计划于 2024年底建成通车。
【材料二】郑州地铁 12号线一期线路图
【材料三】
2.郑州地铁 12号线一期以 为设计主题。
A.智汇郑州 B.科创绿都 跃动之城 C.智慧蓝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23年 12月 20日,郑州地铁 12号线全线正式投入运营。
(2)郑州地铁 12号线一期起于梁湖站,止于龙子湖站。
(3)郑州地铁 12号线一期在整体上呈现出 L形走向。
4.小宇家在高铁公园站附近,他计划周六去福塔游玩,从线路图看,他应乘坐的是 【梁湖 龙子湖东】
方向的地铁。(划去不正确的选项)
5.小宇打算乘坐首班车前往福塔,图是他的起床时间,他赶得上乘坐首班车吗?为什么?
【答案】
2.B
3.× √ √
4.龙子湖东
5.赶不上,因为前往福塔的首班车发车时间是 6:07,而小宇 6:30才起床,错过了首班车发车时间。
【解析】
2.本题考查文章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材料一“12号线一期以‘科创绿都 跃动之城’为设计主题”,可知答案选 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2023年 12月 20日,郑州地铁 12号线一期正式投入运营。”可知是一期正式投入,不
是全线。故判断错误。
(2)结合材料一“12号线一期起于经开区梁湖站,止于郑东新区龙子湖东站。”可知该句判断正确。
(3)结合材料一“12号线一期起于经开区梁湖站,止于郑东新区龙子湖东站,整体呈南北——东西的 L
形走向,可与多条线路换乘。”可知该句判断正确。
4.本题考查图标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三,可知从高铁公园往福塔,要乘坐 12号线往梁湖方向的地铁。故划去龙子湖东。
5.本题考查图标的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三,从高铁公园站出发去福塔东站的首班车是 6:07分,小宇的起床时间是 6点半,他不能赶上做
首班车。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 年 11月 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 01星,
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海洋中海水的颜色进行观测,从而反演海洋水体成分,可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
通和气象等行业的应用,助力海洋环境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从太空看地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球表面被蓝色的海洋占据。海洋中的水有十三亿五千万立方千
米,是地球总水量的 97%。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就是因为海洋的那片蓝色。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海洋正常运转保证了地球的气候、温度等环境的稳定。
然而近几十年,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对海洋造成了污染。工业污染物排放、生活垃圾污染、过度捕捞
等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
【材料二】海洋塑料污染是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垃圾在物理和化学共同
作用下,逐渐破碎形成微塑料,并吸附重金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后
进入海洋生物链,影响所有的海洋生物,破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也危害人类。
【材料三】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 160万吨。据
测算,生产 1吨塑料需要耗 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 480万吨石油。
记者调查某超市 19:15-19:35的 20分钟内购买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其间共有 57个人
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统计图:
6.读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只会破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
B.太空看海洋主要通过卫星来观测海洋水体的颜色。
C.“据测算,生产 1吨塑料需要耗 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 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
“仅”删掉后,意思不会改变。
D.从【材料三】中的统计图可知,使用塑料袋的人最多。
7.【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塑料垃圾是如何污染海洋的?结合【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污染过程。
9.结合材料,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海洋。
【答案】
6.B
7.列数字;运用数字“十三亿五千万立方千米”和“97%”准确说明了海洋中总量及其在地球总水量中的
比重。
8.塑料垃圾破碎形成微塑料,吸附重金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后,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进入
海洋生物链,从而污染海洋。
9.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解析】
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根据材料二“影响所有的海洋生物,破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也危害人类”可知海洋中的塑料垃
圾不只破坏海洋环境,还会危害人类。
C.“仅”起强调作用,表明只是塑料袋就会需要大量的石油。删去后语意减弱,“仅”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删去后意思表达不准确。
D.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可知:使用塑料袋的人不到 20人,而买环保袋的有 20多人。故使用塑料袋的人最
多,说法不正确。故选 B。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本句中有明显的数字“十三亿五千万
立方千米”和“97%”。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作用是通过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
事理,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本句中具体准确说明了海洋在地球上所占比重之
大。
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内容“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垃圾在物理和化学共同作用下,逐渐破碎形成微塑料,并吸附重金
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后进入海洋生物链,影响所有的海洋生物,破
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也危害人类”可得出答案:塑料垃圾形成微塑料,吸附污染物后,被浮游生
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进入海洋生物链,从而污染海洋。
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能力。
写宣传标语需要注意:确定宣传的标题,达到宣传鼓动目的,通过通俗易懂的道理,传递新的信息。字数
简洁,句式简单,表情达意准确。可以灵活使用对偶、比喻等修辞。
结合材料一可知,海洋在地球所占比重很大,海洋的环境关乎人类的生存,但现在“海洋环境的破坏愈演
愈烈”,写保护海洋的宣传语,可以突出海洋的重要作用来写。
如:海洋是地球的摇篮,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
改善海洋环境,共建美好未来。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
养浩然之气。让我们挑战下面的任务,从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吧。
课内阅读:阅读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50千米
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
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10.借助关键句,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用“——”画出选文的关键句。
11.小云想提高阅读速度,但在读这段话时不太理解“喷气式飞机”,她觉得应该停下来先查资料,再接着
读,你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吗?
12.快速浏览,搜索相关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是 1050千米每小时。
B.声音传播的速度比超音速移动的物体速度快。
C.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答案】
10.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11.我觉得不必停下来,我们虽然不知道喷气式飞机具体的样子,但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可
以暂时忽略,继续往下读。
12.C
【解析】
1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选段“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
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可知这段文字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介绍飞机飞行的速度,因此从段首找中心句作
答。即: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11.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请教别人等途径来解决,结合关键语句“但是
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分析可知,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
式,来理解“喷气式飞机”,即应继续往下读。
1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A.有误。“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50千米每小时”,题干中缺少“大约”一词,表述不准确。
B.有误。结合“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
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可知,声
音传播的速度比超音速移动的物体速度慢。故选 C。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
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
的沧桑岁月。
2013年 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
“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椰树芃芃(pénɡ pénɡ)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
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材料三】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境。在“一带一路”战略(lüè)的影响下,西双版纳开展了与周边国家
的合作与交流。那里建设开通了多条公路、航线与水路航道,依靠便捷(jié)的交通、丰富的动植物资
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游客。
13.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 ,“一带一路 ”指的是 和 。
14.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 ,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
是 。
15.“一带一路”的“路”包含 、 、 、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
路”,把中国和中亚、 、 等紧紧地连在一起。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B.2013年 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C.“一带一路”的发展,使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得到逐步延伸。
D.张骞和郑和对开辟丝绸之路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17.根据材料三,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一带一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案】
13.丝绸之路经济带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4.张骞 郑和 习近平总书记
15.铁路 公路 航运 欧洲 非洲
16.A
17.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我们出国旅游更加方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交通与经济发
展。
【解析】
1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图片的内容以及文字的材料,可以得出“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
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二】句子“西汉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岌,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
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
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可知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张骞,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
是郑和;
结合【材料二】句子“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
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可知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
倡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
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二】句子“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
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得出,“一
带一路”的“路”包含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把中国和中亚、欧
洲、非洲等紧紧地连在一起。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A.结合【材料二】句子“西汉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岌,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
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
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可知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材料三句子“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境。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西双版纳开展了与周边
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那里建设开通了多条公路、航线与水路航道,依靠便捷的交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
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游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一带一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如:
“一带一路”建设密切了国家之间的联系,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便捷。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年(节选)
我清楚地记得,从除夕下午开始,母亲和姐姐们就一直在厨房忙碌着,有蒸馒头的,有炸东西的,有
剁饺子馅儿的,还有剔骨煮肉的,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是包饺子,全家人齐上阵,有揉面的,有擀
面皮的,有包饺子的。
“开饭啦!”终于,母亲发出了命令,我如饿虎扑食般冲到饭桌旁。真是丰盛极了!红烧肉不油不腻,油
炸丸子外酥里嫩,炒素菜脆中带甜……压轴饭当然是饺子了,这也是年夜饭的核心,多少人千里迢迢赶回
家,就是为了这碗热乎乎的饺子。
晚饭后,一家人来到院子里,点燃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炫彩夺目的光亮在暗夜里格
外醒目。孩子们蹦啊跳啊,有的捂着耳朵,有的半眯着眼,但每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像是绽开了一朵
朵花。
正月初一,每个人都自觉地早早起床。早饭后就开始拜年,中年人三三两两走到街上,见面就是双手抱在
胸前,互问“过年好”。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人群里叽叽喳喳、钻来钻去。老年人守在家里,把火炉拢
得旺旺的,桌上摆上瓜子、糖果等食物,等待晚辈来拜年,然后大家轮流围坐在火炉旁闲聊。
【材料二】
春节将至,“年味”话题总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因此,我们从“你看重哪些年味”和“哪些年味正
淡出你的生活”两个方面对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
【材料三】
从农耕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基础变了、文化生态变了,节日习俗也随之变化。“年俗实践从来不是
一成不变的。正是年俗的边界不断扩展,才彰显出春节文化的延展性、包容性和它强大的生命力。”一位年
俗专家说。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仍保留着除夕夜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的习俗。与此同时,近 90%的受访
者体验过新兴过年方式,其中,76.4%的人在线上收发红包、49.1%的人编辑语音视频等“云拜年”。
23.2%的人跨越地域限制,快递邮寄礼物或年货。17.8%的人选择燃放电子烟花爆竹。2023年春节期间,
来温州旅游的游客增长了 85%。过年、拜年的形式变了,喜庆团圆的内涵却没变。
(1)材料一中主要写了准备年夜饭、 、夜晚放鞭炮、 这四个场景。“准备年夜饭”这个场景
写得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 。
(2)从以上三则材料推测小鹿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春节的习俗
B.年味的变与不变
C.家乡的年味
D.新兴的过年方式
(3)根据以上材料,小鹿得出以下结论。请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吃顿团圆饭”是人们最看重的“年味”,所以很多人除夕那天千里迢迢赶回家。
②有一半多的人认为一起看“春晚”体现年味,但它又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③专家认为节日习俗和社会变化有关。社会进步,年味就会变淡。
④材料三用了多个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体验新兴的过年、拜年形式。
(4)阅读材料二的调查表,同学们觉得“放烟花爆竹”的数据有意思,于是对“禁燃烟花爆竹”展开讨论。
大家有不同的观点:
①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②不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③可以在指定时间、区域,有限制地燃放烟花爆竹
你支持哪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或者生活实际来说明理由。
我支持观点 ,理由:
【答案】
(1)包饺子 拜年 浓浓的年味
(2)B
(3)√ √ × √
(4)① 污染空气。
【详解】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材料一“我清楚地记得,从除夕下午开始,母亲和姐姐们就一直在厨房忙碌着,有蒸馒头的,有炸东西
的,有剁饺子馅儿的,还有剔骨煮肉的,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是包饺子,全家人齐上阵,有揉面
的,有擀面皮的,有包饺子的”“晚饭后,一家人来到院子里,点燃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
耳,炫彩夺目的光亮在暗夜里格外醒目。”“正月初一,每个人都自觉地早早起床。早饭后就开始拜年”可
知,材料一可以概括为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夜晚放鞭炮、拜年这四个场景。而“年夜饭”写得详细,体
现了浓浓的年味及过年时家里欢快地氛围。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材料一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夜晚放鞭炮、拜年这四个场景。材料二是关于“你看重哪些年味”和“哪些
年味正淡出你的生活”两个方面对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从材料三“从农耕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基础
变了、文化生态变了,节日习俗也随之变化”可知,这则材料是节日习俗的变化原因及变化的趋势。故三
则材料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年味的变与不变”来讨论。故选 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通过对材料二调查表的观察可知,看重吃顿团圆饭占比高达 90.26%,故“吃顿团圆饭”是人们最看重的
“年味”说法正确。
②通过对材料二调查表的观察可知,有 59.48%的认为一起看“春晚”体现年味,但是也有 54.75%的人认为
一起看“春晚”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故说法中正确。
③从材料三“‘年俗实践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年俗的边界不断扩展,才彰显出春节文化的延展性、
包容性和它强大的生命力。’一位年俗专家说。”可以看出专家说年俗会变,不是变淡。故有误。
④从材料三“与此同时,近 90%的受访者体验过新兴过年方式,其中,76.4%的人在线上收发红包、
49.1%的人编辑语音视频等“云拜年”。23.2%的人跨越地域限制,快递邮寄礼物或年货。17.8%的人选择
燃放电子烟花爆竹。”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即可。
示例:我支持可以在指定时间、区域,有限制地燃放烟花爆竹,因为春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这
种节日适当的燃放烟花,更能体现出年味,而且在特定的区域燃放并不会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4月 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小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
【材料一】为什么读书?
【材料二】
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本数
本数 15本以上 10﹣15 本 5﹣10 本 5本以下
占比 19.6% 12.3% 38.5% 29.5%
影响阅读的因素
因素 没时间 借不到书 不知道读哪些书 不善于阅读 其他
占比 57.6% 26.6% 8.4% 6.7% 1%
【材料三】校园的“爱上读书”论坛曾流传过这么一段对话:
书卷气: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墨香书客:当我牙牙学语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不记得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
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1)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从材料一可知,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拓展知识。
②从材料二可知,平均一年阅读 10本书以上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
③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中,“没时间”这一因素的占比达到了一半以上。
(2)下面对材料三中的对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从小就应该多阅读书籍,这样长大了才不会忘记。
B.阅读对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多阅读书籍,人的思想会发生改变。
C.读书和吃饭一样,细嚼慢咽地阅读,才能领会书中的意思。
(3)材料二中有一项影响阅读的因素是“不知道读哪些书”,请你结合第八单元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两种选
书的方法。
【答案】
(1)√ × √
(2)B
(3)①了解自己的阅读偏好: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喜欢的阅读类型,比如小说、传记、历史、科幻等,以
及你感兴趣的主题,如爱情、冒险、探险、科技等。
②向他人寻求建议:你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家人或同事等人寻求意见,因为他们通常对你的阅读喜好有一
定的了解,可能会推荐一些符合你口味的好书。
【详解】
(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①正确。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拓展知识,占比 78.5%
②有误,根据材料二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本数表中数据可知,平均一年阅读 10本书以上的人数为 12.5%,
未占到总人数的一半。
③正确。从材料二影响阅读的因素可知,没时间的为 57.6%,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中的对话提到:“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这说明阅
读不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为了拓展知识、改变思想。因此,选项 B正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选项
A和 C都没有在对话中提到,因此不是正确答案。故选 B。
(3)考查推荐介绍。
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种选出的方法即可。如: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本推荐选书。本学期的学习中,课本
往往会推荐一些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这些推荐通常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认知水
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本的推荐来选择书籍。例如,如果课本推荐了一些经典童话、寓言故事或者科
普类书籍,我们可以从这些推荐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所选书籍的适宜
性,还能与课堂学习形成有效衔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的选书。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喜欢冒险故事,有些人可
能喜欢科普知识,还有些人可能喜欢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例
如,如果你对科幻感兴趣,可以选择《三体》等科幻小说;如果你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可以选择《昆虫
记》等科普读物。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时光”随手拍摄影大赛
大赛自四月开办至今,已收到不少读者的精彩作品。我馆拟筹备“阅读时光”随手拍展览。大赛投稿
时间延长至 2024年 1月 30日。优秀作品将在我馆展览会上进行展示。
投稿内容:围绕“阅读时光”主题进行拍摄
投稿方式:发送图片原文件及作者姓名、联系方式至邮箱:tushuguan@163.com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 500元二等奖(2名):奖金 3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 2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 100元
主办单位有权展出和宣传所有参赛作品,不再另付稿酬。
市图书馆文明创建小组(宣)
20.本次摄影大赛的主题是 ,投稿需要发送的资料有 。
21.根据以上海报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展览上所展示的照片是读者的投稿。
B.摄影大赛原本就定在 2024年 1月 30日截稿。
C.参赛者如果获奖,除了获得奖金外,还能得到一定的稿酬。
D.主办单位有权展出参赛的部分作品。
22.请你写一句和读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
【答案】
20.阅读时光 图片原文件、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21.A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
20.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内容“投稿内容:围绕‘阅读时光’主题进行拍摄”可知本次摄影大赛的主题是“阅读时光”;
结合材料内容“投稿方式:发送图片原文件及作者姓名、联系方式至邮箱:tushuguan@163.com”可知投
稿需要发送的资料有:图片原文件及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2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A.结合材料内容“优秀作品将在我馆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主办单位有权展出和宣传所有参赛作品,不再
另付稿酬。”可知此项说法正确;
B.结合材料内容“大赛投稿时间延长至 2024年 1月 30日。优秀作品将在我馆展览会上进行展示。”可知
此项说法错误;
C.结合材料内容“主办单位有权展出和宣传所有参赛作品,不再另付稿酬。”可知此项说法错误;
D.结合材料内容“主办单位有权展出和宣传所有参赛作品,不再另付稿酬。”可知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22.本题考查名言积累。
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写出自己知道的和读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日读书一
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招募“小小志愿者”
科技馆开展寒假“小小志愿者”的活动,面向社会招募。凡报名的小朋友,将统一安排面试。通过面
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达、礼仪等。培训结束后,
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的小朋友将成为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参加寒假志愿服务工作。
招收条件:
(1)8至 12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报名时间:2023年 10月 10日至 10月 20日。
报名方式:登录科技馆网站,进入“小小志愿者报名系统”进行报名,不接受电话以及上门报名等方
式。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00,14:00——16:00)
面试时间:2023年 10月 25日——2023年 10月 30日(9:00——12:00)
23.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4年出生的刘琳有资格申请成为“小小志愿者”。( )
(2)2023年 10月 24日 10:00,妈妈可以陪黄祥到科技馆参加面试。( )
24.下面属于招收条件的是哪一项?( )
①身体健康 ②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③有志愿服务的热情 ④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要成为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必须要经过的环节依次有( )
A.报名→培训→面试→考核 B.报名→考核→培训→面试
C.报名→面试→培训→考核 D.报名→面试→考核→培训
26.王虹把自己面试成功的好消息告诉了好友刘瑞:“我是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了!”如果你是刘瑞,也
看过以上招募信息,你会提醒王虹注意什么?
【答案】
23.√ √
24.D 25.C
26.王虹,面试通过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是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了。面试后还会有专业的老师培训,培
训完还会有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成为真正的“志愿者”,你要努力准备呀,加油,我相信你!
【解析】
23.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1)正确。2014年出生的刘琳 9周岁了,“小小志愿者”需要 8至 12周岁的,正确。
②正确。根据面试时间:2023年 10月 25日——2023年 10月 30日(9:00——12:00)。2023年 10月 24
日 10:00,在面试的时间范围内,妈妈可以陪黄祥到科技馆参加面试。
24.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招收条件:①8至 12周岁,身体健康。②具有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
织能力、沟通能力。”可知,①②③④属于招收条件。故选 D。
25.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凡报名的小朋友,将统一安排面试。通过面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老师
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达、礼仪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的小朋友将成为科技馆的
‘小小志愿者’,参加寒假志愿服务工作。”可知,要成为科技馆的“小小小志愿者”,必须要经过的环节依
次有报名一面试一培训一考核。故选 C。
26.本题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
内容具体,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结合“通过面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
富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达、礼仪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的小朋友
将成为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参加寒假志愿服务工作。”可知,通过面试后,还有考核,合格后才能成
为“小小志愿者”。据此作答即可。如:王虹,接下来中国科技馆还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老师对你们进
行培训、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成为“小小志愿者”,你要努力呀!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天节气一览表
节气名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名称含义 秋天开始 暑天终止 草木生露 昼夜平分 秋寒露重 露水凝霜
时间点 8月 7—9日 8月 22—24日 9月 7—9日 9月 22—23日 10月 8—9日 10月 23—24日
白天温度 30-35℃ 30-35℃ 25-30℃ 20-25℃ 15-20℃ 10-15℃
(上表主要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情况进行统计)
材料二: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与白露相比,寒露时气温更低,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气
温下降速度极快,天气常是昼暖夜凉。当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 0℃时,水汽在植
物或其他物体表面会直接凝华成一层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比如,深秋时节,窗户玻璃上结的“霜
花”就是这样形成的。
材料三: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是观赏枫叶的最好时节。天气变冷,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开始慢慢
减少,这就为叶子中的其他色素提供了显现的机会。所以,秋天放眼望去,到处挂满了红色和黄色的叶
子。
27.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知道,在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霜降这天通常最不可能出现的温度
是( )
A.0℃以下 B.9℃ C.12℃ D.29℃以上
28.【材料二】中没有使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2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叶变黄的原因。
【答案】
27.D 28.C
29.秋天天气变冷,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叶子中的红色素、黄色素使叶子呈现出红色和黄
色。
【解析】
2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句子“节气名:霜降,名称含义:露水凝霜,时间点:10月 23日——24日,白天温度:10-
15℃”和材料二句子“当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 0℃时,水汽在植物或其他物体表
面会直接凝华成一层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结合语境“在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霜降这天通常最不可能出现的温度是”比 15℃更高;故选 D。
2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A.结合材料二句子“当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 0℃时”可知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运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结合材料二句子“与白露相比,寒露时气温更低,”可知拿白露和寒露相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
法;
C.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文中没有涉及;
D.结合材料二句子“比如,深秋时节,窗户玻璃上结的“霜花”就是这样形成的。”可知列举了具体的事
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 C。
29.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节气名和白天温度可知从立秋到霜降,温度越来越低;
结合材料三句子“天气变冷,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开始慢慢减少,这就为叶子中的其他色素提供
了显现的机会。”可知秋叶变黄的原因:秋天温度越来越低,天气变冷,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开始
慢慢减少,叶子中的叶红素和叶黄素有了显现的机会,因此秋天放眼望去,到处挂满了红色和黄色的叶
子。
十一、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2014年 9月 11日,万米高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飞机后舱看望工作人员。一位记者说:
“习大大好!您前天在北师大说语文不能‘去中国化’,反响很热烈。”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
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
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版本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30.阅读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31.你的同桌小丽抱怨古诗文难学,她认为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对此你该怎样劝说她改变这
种想法?(至少说出两条理由)
【答案】
30.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古诗文总篇数和年平均阅读古诗文篇数比 2013
版增加近一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更高。
31.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古诗文经典,把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学习古诗文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析】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材料一中“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
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可知,习指出了古诗文经典对我们的影响及要把古诗文经典放到语文课的教学。
结合材料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的统计表,其中将 2013版教材与 2017
版教材进行了对比,从数据可知,2017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学生年平均应读篇数都比
2013版增加近 1倍,增长率也是大幅度提高,其中中学生增长率比小学生高。
3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从材料一的“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
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和“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可
知,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还能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结合材料内
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写出劝说小丽改变想法的理由。劝说时要注意语气和用词,语气要平和真诚,用词
要委婉,说话要用针对性。
示例:古诗文经典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学习古诗文经典;学习古诗文经典,你会领略
到它的精彩,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文化素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他的精彩故事津津乐道,他就是狡猾又幽默的狐狸列那。
他的故事来源于口口相传的法国民间传说。后来,法国作家 M H 吉罗夫人对这些民间传说进行了搜集
整理,并以叙事诗的形式将其连缀成篇,结集出版,以影射当时的法国社会,这就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同类叙事诗中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作品,它从法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
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 )
② 这本书是 M H 吉罗夫人根据法国的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 ( )
③ 买《列那狐的故事》和《窗边的小豆豆》这两本纸质书只需要花 24.80元钱。( )
(2)把《列那狐的故事》推荐给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写出你推荐的理由。
(3)你的同桌糖糖想花 35.20元钱买到《列那狐的故事》《达尔文女孩的心航线》《我和小鹅》这三本书,你
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答案】
(1) × √ ×
(2)有一只狡猾又幽默的狐狸,他的名字叫列那,他的故事十分精彩。根据他的故事写的《列那狐的故事》
是法国同类叙事诗中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作品。快和我一起读他的故事吧!
(3)不可行。因为买了《列那狐的故事》后,另外两本书只能以加购价选择其中一本。
【详解】
(1)本题考查文章理解。
(1)结合【材料二】“这就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列那狐的故事》。”可知《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
同类叙事诗中成就很高、响很大的作品。故错误。
(2)结合【材料二】“后来,法国作家 M H 吉罗夫人对这些民间传说进行了搜集整理,并以叙事诗的形式
将其连缀成篇”可知选项正确。
(3)图片加购《窗边的小豆豆》的电子书需要花 12.4元钱。但是并没有说加购纸质书一共 24.8元。故错
误。
(2)本题考查推荐及理由。
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有一只狡猾又幽默
的狐狸,他的名字叫列那,他的故事十分精彩。根据他的故事写的《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同类叙事诗中
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此点来进行推荐。
示例:有一只狡猾又幽默的狐狸,他的名字叫列那,他的故事十分精彩。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根据他
的故事写的《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同类叙事诗中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作品。快和我一起读他的故事
吧!
(3)本题考查观点题。
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买了《列那狐的故
事》后,另外两本书只能以加购价选择其中一本。因此,萱萱想花 35.20元钱买到《列那狐的故事》《达
尔文女孩的心航线》《我和小鹅》这三本书,是不可以的。
十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
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了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
常看到现在的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方式只停留在了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而不是纸质书上。
33.百岁将军的“三乐”指
34.结合材料内容,你觉得材料一中的“软实力”指的是( )。
A.军事实力 B.政治实力 C.文化实力 D.经济实力
35.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出一个结论。
36.针对材料三中读书的现象,学校准备开展与“经典有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如果材料二中的这位百岁将军还在世,老师让你去邀请他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
说?
【答案】
33.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
34.C
35.阅读对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36.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爷爷您好!我校即将开展“与经典有约”的主题活动,真诚地邀请您
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谈谈读书的感悟。我们全体师生期盼着您的到来!
【解析】
3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材料二】句子“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
助人为乐。”可知百岁将军的“三乐”指的是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
3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一】句子“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
实力。”,抓住关键词“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可知“软实力”指的是阅读带来的文化实
力。
故选 C。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材料一】句子“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
实力。”可知从民族的角度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二】句子“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
助人为乐。”可知从个人的角度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阅读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36.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语言表达。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宣传标语要围绕“经典诵读”这一主题拟写,内容积极向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即可。如:培养读书习惯,
丰富美丽人生。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首先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百岁将军,您好”,然后以简洁的语言自我介绍,具体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及
主题“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最后发出邀请,语言要得体。
如:敬爱的百岁将军,您好,我们知道您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最近我们学校准备开展“与经典有约”
的主题活动,想请您为我们全校师生作一场报告,希望您能前往,届时我们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