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突破 专题 14 分析句段的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文章的××段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的××段能否删除?
二、答题思路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
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
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分析句段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结构:①总领全文;②开篇点题;③开门见山;④引出下文;⑤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⑥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⑦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典例】《手指》:“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起句][全文关键句]开门见山,概括说明作者对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认识——姿态不同,性格各
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句话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五根手指的具体描写。
2.中间句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结构:①总结上文;②引出下文;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⑤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点题。
【典例】《刷子李》:“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
信。”
从行外到行内,人们对这一传说都不相信,为下文写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做铺垫。
3.结尾句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结构:①总结全文;②篇末点题;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④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⑤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引发读者的想象;⑥结尾出人意料(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
中);
⑦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等。
【典例】《桂花雨》:“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又”字说明作者多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说明桂花已经与作者的童年快
乐联系在一起,传递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她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点明中心,照应标题。
答题格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我最
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
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
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③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
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
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
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
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
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
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
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
油,跑着玩去了。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炎炎
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
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
⑦母亲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
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
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第①自然段的“繁衍”的意思是( )
A.逐渐增多 B.破败凋零 C.由强而弱 D.由弱而强
3.第②自然段的画线句子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是( )
A.运用夸张,写出了香椿的热情完美
B.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香椿芽的生长情况
C.运用比喻,写出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D.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4.第④自然段对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 )
A.不喜欢炸“香椿鱼儿” B.喜欢炸“香椿鱼儿”
C.炸“香椿鱼儿”的技艺娴熟 D.怕我饿着
5.关于第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下列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照应课题 D.总结全文
6.对文中“香椿的味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爱的温暖 B.春天的味道 C.夏天的味道 D.童年的快乐
7.下列与文中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短文运用生动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香椿味道的怀念
B.短文以“香椿”为线索,描写了香椿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
C.看似平凡的炸香椿,因母亲的手巧而充满深情
D.母亲的慈怀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8.第④自然段用一系列动作描写把妈妈炸“香椿鱼儿”的制作过程写细致具体。请在以下情景中选择一
个,仿写一段话。要求不少于 50字,至少有 3个动作描写。
校园小农田劳作 家务劳动 核酸检查
【答案】
1.扒香椿 吃香椿
2.A 3.D 4.C 5.B 6.C 7.B
8. 核酸检查:昨天我们小区的人进行了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前我先去排好队。轮到我时,我拿出了验证
码让阿姨拍下照,接着走到医护人员面前,把口罩推到嘴唇上,张开嘴巴让医生检测,检测完毕,我戴好
口罩,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仔细阅读全文,从第③自然段中“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可知,写了“扒香椿”;从第⑤自然段“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
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可知写了“吃香椿”。故答案①扒香椿;②吃香椿。
2.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
繁衍:(动)逐渐增多或扩大。结合第①自然段“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
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这句话的意思,再根据词语含义可知“繁衍”的意思是“逐渐增
多”,故答案选 A。
3.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方法的理解及作用。
对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可知,“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这句话
把“芽子”赋予人的“笑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
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这句中把“芽子”比喻成“灵动的蝴蝶结”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两种表达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的愉快
心情。故选 D。
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从先把“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
下。”,这时“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
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从这些一系列的
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炸“香椿鱼儿”的技艺娴熟,故选 C。
5.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
仔细阅读全文及第⑦自然段可知,这一文段是文章的结尾段,也是文章的中心段,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同时也起到点明中心和照应全文的作用,且这一段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没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故选 B。
6.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仔细阅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扒香椿、炸香椿、吃香椿。从第⑥自然段“一茬一茬
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和最后第⑦自然段中
“母亲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
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
天的味道。”从中可知知道,文中“香椿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母亲的温暖,童年的快乐”,而不是
“夏天的味道”,故答案选 C。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全文可知,A、C、D内容理解正确,B有误。短文是以“香椿”为线索,分别写了盼香椿、扒香椿、炸
香椿、吃香椿四个部分,而不是写香椿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故选 B。
8.本题考查仿写段落。
通读短文,结合第④自然中一系列对妈妈炸“香椿鱼儿”的制作过程细致而具体的动作描写,再结合自己
生活实践,从给出的三个情景中选出一个你熟悉的情景去进行描写即可。如 家务劳动:今天是星期天,一
大早吃完饭,妈妈就让我帮她擦茶几。我先找出来一块干净的手帕和一个水盆,在盆里放上水和洗涤灵,
把手帕放到水里弄湿,再拿出用手拧干水,接着就开始擦茶几的桌面,我反复擦了好几遍,把灰尘和脏东
西都擦掉,才满意地收工。
二、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飘香的生命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
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②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
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
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
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
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
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
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
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
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
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
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9.文章围绕题目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
②
10.“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中的“他们”在文中
指 ,都具有 的品质。
11.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2.“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13.你身边也有“飘香的生命”吗?简单地写一写。
【答案】
9.赏桂花 回忆深夜为同学开门的老大爷
10.桂花和为他人开门的老大爷 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11.引出下文
12.眼睛的湿润是为了那静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是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
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便利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释放清香,悄悄凋零。
13.在我学习过程中,当我一开始接触到作文和难懂的古诗词,我对语文课就提不起兴趣。直到我遇见一
位特别优秀的语文老师。面对一个作文话题,当我还没有任何头绪时,他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写好一篇文
章,他很有耐心,写出的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我开始喜欢上语文课,总是提前背好
诗句,希望可以被老师提问。另外,我也养成了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阅读很多老师
推荐的课外书目,不知不觉,自己能够运用的素材也丰富起来了。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我对于语文的热
爱与日俱增,我深刻体会到写作文的乐趣,每天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到既充实又开心。特别感谢语文
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和启发,让我重新认识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
【解析】
9.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短文写了“我”在办公室闻到桂花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
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
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告诉我们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根据第①②自然段内容可知,写了“我”在办公室闻到桂花的香味;根据第④自然段内容可知,写了老爷
爷为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开方便之门。
10.本题考查对文中字词的理解。
根据第⑤自然段“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
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小 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 地凋零”
可知,“他们”在文中指默默地为他人开着方便之门的人,他们本性善良,低调,做好事不留名,都具有默
默奉献的品质。
11.本题考查了句段作用。
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 的句子“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暖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的故事”引
出下文对 这个故事的叙述,所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1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理解,从第⑤段的“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可知,“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的是“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从第⑤段的“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
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可知,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
这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1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老人形象,写出自己身边的人默默奉献的故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学习或
生活中的事例,比如自己的老师、同学、家人和朋友等,描写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情。
示例:我的同桌小华总是每天默默地打扫好教室,为大家擦桌子。有时看我没带草稿本,没等我问,就已
经主动给我了。
三、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
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是,
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请几只狼来,放回到
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侵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
跑,羊群因而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
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各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
秦的版图,没有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
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你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
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个挑战的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
和纵欲,终而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
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
我们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对手,你好。”
【注释】十八盘:原指登泰山极顶必须要过的 1594级台阶,常比喻很艰难的事情。
14.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优生优育”的作用指什么?
15.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看,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
类亦然。”的作用是什么?
16.“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此处的“十八盘”是什么意思?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颇具新意,指出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
B.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
C.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D.本文作者认为,泰森由于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18.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依次为:
【答案】
14.狼的骚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15.从内容的角度看,这句话的作用是过渡,引发下面的内容;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由谈论动物过
渡到谈论人。
16.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17.BC
18.(1)羊群的兴衰(2)秦朝的兴亡(3)拳王泰森的胜败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是第②段的中心句,提到了狼对于
羊群的作用。后面的“狼的侵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而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
也就不复存在了。”解释了狼如何对羊群起到“优生优育”的作用。
15.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第①段到第④段,文章运用了狼与羊的事例来说明“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第⑤段到第⑦段
提到了人同样需要对手,以保持警惕。从内容的角度看,第⑤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的作用是过渡,引发下
面的内容;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由谈论动物过渡到谈论人。
16.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
“十八盘”表面指的是原指登泰山极顶必须要过的一段艰难的路程,实际上指的是很艰难的事情。“十八
盘”在文中指的是: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第③段的“狼的侵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而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
复存在了。”可以知道狼群帮助羊群提高警惕,使羊群能够“优生优育”。影响羊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
狼是羊的天敌之一,并不是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选项说法错误。
B.第⑤段的“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所表达的意思与“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的相一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句意: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
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选项说法正确。
C.从第⑥段美国拳王泰森的例子和第⑦段的“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
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将失去一切。”说明了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不断进步,但也
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选项说法正确。
D.从第⑥段的“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个挑战的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
麻木和纵欲,终而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以知道美国拳王泰森是因为自己
的骄狂、麻木和纵欲导致了自己的毁灭。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 B和选项 C说法正确。故选 BC。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文章运用了三个示例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一个示例:羊群的兴衰,对手是狼。第二个示例:秦朝的
兴亡,对手是其他国家。第三个示例:美国拳王泰森的胜败,对手是他自己。
四、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将军的遗嘱
侯发山
①将军的眼睛缓缓睁开了,眼神也渐渐有了光彩。一直陪护在床边的儿子又惊又喜,忙扶着父亲依靠
在床头,有些担忧地看着父亲。
②将军似乎知道儿子的心思,微微摆了摆手,说:“我是谁,我是‘虎鲸’,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③父亲退役前,曾是一名海军高级将领。他给自己起名“虎鲸”。他解释说:“‘虎鲸’以鲨鱼为主要
食物,是当之无愧的海中霸王。”父亲凭着良好的水性和过硬的本领,潜入海中,悄悄登上海盗的船只,最
终歼灭了海盗。从此,“虎鲸”便成了父亲的外号。
④难道父亲放心不下自己?儿子忙说:“爸,您放心,我也会努力报效祖国的。”
⑤“那是必须的。”将军说罢,欣慰一笑。
⑥儿子想了想,说道:“爸,记得您当年说过,生前尽忠,死后尽孝。上级部门已经同意了,百年后
让您回老家陪爷爷奶奶。”
⑦将军扯了扯儿子的胳膊,说:“那是‘虎鲸’之前的事了……我现在已经改变了想法。”
⑧儿子诧异地看着父亲,不知道父亲还要做什么。
⑨将军用微弱的口气说道:“我是‘虎鲸’,我要学鲸鱼。”
⑩“鲸鱼?到这个地步,还跟鲸鱼学什么?”儿子万分诧异。
“鲸落。”将军的嘴里又吐出两个字。
鲸落?儿子通过搜索,这才知道,鲸鱼死后会沉入大海,它的尸体会成为其他鱼类的食物,骨头会
变成海底的礁石,继续守护着海洋……鲸鱼之死,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鲸落。
“爸,您是说将来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他说出了心中的猜测。
将军摇摇头,有些生气地说:“撒进大海只会污染海水。”
“爸,那您的意思?”儿子实在猜不透父亲的心思。
“对于鲸鱼来说,海洋是它的母亲;对于我来说,祖国就是我的母亲。鲸鱼把自己献给海洋,我要
把自己献给祖国。”
将军断断续续地说:“我还有自己的身体,我要捐献器官,把自己交给医生去研究,这是我能为祖
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说罢,将军头一歪,咽气了。
“爸!”儿子哇的一声哭起来。
在旁边其他人的提醒下,儿子才看到父亲一直睁大着眼睛,没有合上。
他忍着悲痛,呜咽道:“爸,我答应您,我答应您。”
(文章有删改)
19.(信息提取)随着儿子对将军的“遗嘱”的猜测不断改变,将军的反应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梳理文章
情节,将缺少的内容补全在下列横线上。
儿子对将军遗嘱的猜测: ——百年之后
将军真正的遗嘱是:
回老家陪爷爷奶奶——
将军听后的反应:欣慰一笑—— ——有些生气
20.(段落作用)文章插叙了第③段的内容,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21.(人物分析)请你通过以下两处语句,结合全文分析人物内心,补全表格。[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
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语句 描写方法 人物内心
我还有自己的身体,我要捐献器官,把自己交给医生去研
(1) (2)
究,这是我能为祖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儿子才看到父亲一直睁大着眼睛,没有合上。 (3) (4)
【答案】
19.不放心自己 扯了扯儿子的胳膊,说自己已经改变了想法 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 死后
将他的骨灰撒向大海
20.这段内容丰富了将军的人物形象,解释了上文将军强调自己是“虎鲸”的原因。为下文将军要像“鲸
落”一样捐献自己的身体器官做铺垫。
21.语言描写 将军一心想要为国效力,生前要保卫祖国,死后也要将遗体捐献给祖国,要把自己的全
部都奉献给祖国。 神态描写 将军的遗愿还没有了却,他的内心一直惦记着祖国。
【解析】
19.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从第④自然段“难道父亲放心不下自己?儿子忙说:‘爸,您放心,我也会努力报效祖国的。’”和第⑤自
然段“‘那是必须的。’将军说罢,欣慰一笑。”可知,儿子猜测父亲放心不下自己,承诺自己会报效祖
国,将军听后的反应是欣慰一笑。
从第⑥自然段“儿子想了想,说道:‘爸,记得您当年说过,生前尽忠,死后尽孝。上级部门已经同意
了,百年后让您回老家陪爷爷奶奶。’”可知,儿子猜测将军想“百年之后回老家陪爷爷奶奶”,将军的反应
是“扯了扯儿子的胳膊,说自己已经改变了想法”。
从第 自然段“‘爸,您是说将来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他说出了心中的猜测。”和第 自然段
“将军摇摇头,有些生气地说:‘撒进大海只会污染海水。’”可知,儿子猜测父亲想让自己把他的骨灰撒
向大海,将军听后的反应是有些生气。
从第 自然段“对于鲸鱼来说,海洋是它的母亲;对于我来说,祖国就是我的母亲。鲸鱼把自己献给海
洋,我要把自己献给祖国。”和第 自然段“将军断断续续地说:‘我还有自己的身体,我要捐献器官,
把自己交给医生去研究,这是我能为祖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说罢,将军头一歪,咽气了。”可知,将军
真正的遗嘱是想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
20.本题考查重点段落作用。
从第③自然段“他给自己起名“虎鲸”。”“‘虎鲸’以鲨鱼为主要食物,是当之无愧的海中霸王。”“父亲凭
着良好的水性和过硬的本领,潜入海中,悄悄登上海盗的船只,最终歼灭了海盗。”可知,补充交代了父亲
“虎鲸”外号的由来,为下文写父亲死后要捐献器官给祖国做贡献作铺垫。
2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第 自然段“将军断断续续地说:‘我还有自己的身体,我要捐献器官,把自己交给医生去研究,这是
我能为祖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可知,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将军生前死后都要为祖国效力,把自己奉
献给祖国。
从第 自然段“儿子才看到父亲一直睁大着眼睛,没有合上。”可知,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临死前
要捐献器官,为祖国做最后一点贡献,遗愿未了,到死都惦记着祖国。
五、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快手刘
文/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
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
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
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
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
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
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
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
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
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
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
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
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
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
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
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
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
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
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 “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
抖索索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
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
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
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
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 瞧 就在这儿哪 怎么样 你们说错了吧 买块糖吧 孩子们给骗住了
再不喊闹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 其余的一哄而散 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
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
陷入了沉思之中。
22.给划线的的句子加上标点。
23.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围 了 几 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漏 洞 百 出
24.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25.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6.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至少说 2点。
【答案】
22.:“,!??!”,。,。
23.神奇无比 缓慢迟钝 寥寥无几 帮他解困
24.“挤”字写出了观众之多,侧面烘托了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 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孩
子们判断的正确性,侧面表现了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
25.结构: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内容: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到快手刘表演的原因,为下文写快手
刘的苍老、表演失误做一定的铺垫。
26.写快手刘表演的不灵,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也表达了“我”对像快手
刘一样的俗世奇人老无所依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一种担忧。
【解析】
2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后面是“快手刘”所说的话,应用“冒号、双引号”;“瞧”中间有停
顿,应用“逗号”;“就在这儿哪”表示感叹,应用“叹号”;“怎么样”表示疑问句,应用“问号”;“你
们说错了吧”表示反问句,应用“问号”;“买块糖吧”应用“叹号”;“孩子们给骗住了”与“再不喊
闹”中间有停顿,应用“逗号”,句尾用“句号”;“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与“其余的一哄而散”中间有
停顿,应用“逗号”,句尾用“句号”。
故答案为: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
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
2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时间提示,找到相关的段落,从中即可提取出
相关的词语作答。
文章第三段写我童年时看快手刘的表演,“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第五段写我高二时再看快
手刘,发现他“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表演漏洞百出,“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他不明白“我
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可知答案。
24.(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
进行揣摩.句中的“挤”字表现了观众之多,从侧面描写出快手刘的表演很精彩,别有天地。
(2)本题考查感叹号作用的分析。
感叹号是表达情感的符号,连用三个感叹号,则是为了加强语气,肯定孩子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作者这么
写的目的是为了侧面表现快手刘的表演失误。
25.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
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
旨,升华主题等.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全局去分析。
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本段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为下文写再次看到他的表演漏洞百出
作铺垫;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两件事的描
述,表达了对快手刘精湛技艺的赞美,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担忧。写“快手刘”
表演不灵,目的是为了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来突出“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从而表达出作者对民间
文化技艺传承的担忧,深化主旨。根据这一理解整理作答即可。
六、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指尖上的父爱
①我的父亲生于 20世纪 30年代,他做过整整 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地
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得十分粗糙。
②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
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依然是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
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
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③小学五年级时,我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父亲讲的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
肃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
到关键的地方,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
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
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
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
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
我一年。
④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间我完全忘记了父亲
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
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
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⑤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
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
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疼
的手指,也乐了
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
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密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
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
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
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
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⑦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
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立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
③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封给孩子的,绝不
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27. 文 章 第 ③ 段 作 者 两 次 写 了 自 己 “ 庆 幸 ”, 第 一 个 “ 庆 幸 ” 的 原 因
是 ,第二个“庆幸”的原因是
28.文章围绕“指尖上的父爱”回忆了五个生活场景:刚学会走路时,父亲用手指牵着“我”走
路; ;高考时,父亲高高举起手指,让我”自信
地走进考场;考上大学离家那一天,父亲帮“我”穿鞋,用手指当鞋拔;
29.第⑦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0.文章结尾说父亲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父亲给孩子的还有什么呢?
【答案】
27.父亲只教“我”一年,让“我”不用那么紧张 父亲只教“我”一年,让“我”学会了做事要认真
的道理
28.五年级时父亲用手指严厉的教“我”知识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父亲送“我”去车站,用手指
写下“信”字。
29.突出了父亲的教育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亲的爱是那么温暖,以及“我”对父亲的感
激之情。
30.让孩子得到锻炼,给孩子温暖。
【解析】
2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前文“。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
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
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可知,爸爸教我时对我非常严格,所以
我很紧张,庆幸爸爸只教了我一年。而爸爸对我非常严格,所以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学到很多道
理。
2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按照时间节点概括主要信息,要把主要信息概括出来。
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七段用到了排比句,增强了语气,写出了父亲的教育对“我”的人生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父亲的爱是那么温暖,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
根手指”这样有形的帮助,更多的是锻炼、温暖还有爱,而这也是他成为父亲后想给到孩子的,所以也更
加理解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