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突破 专题 09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划线句子表达效果是什么?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知识梳理
1、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构成要素: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
作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①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②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③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①弟弟成了泥了。
②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③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①一轮弯刀挂在夜空上。
②在神舟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作用: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①鸟儿叽叽喳喳的,好像在吵架。
②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①亲爱的花朵啊,你的舞姿是多么的优美啊!
②祖国啊,你是一个沉睡的巨人。
3、夸张: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①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②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3)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②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
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
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
漓之感。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赏析思路。
修辞 基本特点 赏析思路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xx 比作 xx,生
比喻 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比 动形象地写出了 xx 物的 xx 特点,表达了作者的
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xx 感情。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xx 当做人来写,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
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 物的 xx 特点,表达了作者
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的 xx 感情。
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xx 的 xx 特
夸张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
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 xx 之情。
夸张。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 xx 物的 xx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
排比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 xx
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之情。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B.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C.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D.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本句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
己的身边来了;
B.“睡醒了”赋予花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本句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一幅画而已,没有什么稀罕;
D.有比喻词,但是没有喻体,同类事物之间不能做比喻,祖父和小孩属于同类事物。故选 D。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拟人)
B.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比喻)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D.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设问)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这个句子中“难道天下没有一
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的答案并不是“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不构成问与答的关系,因此该句
不是设问句。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天下不止他有这样一个风筝。故选 D。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B.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C.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D.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是一个疑问句。
D.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故选 C。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拟人)
B.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反问)
C.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引
用)
D.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排比)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A.把句子中的“你”比作“会说话的钢板”,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故选 A。
5.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哪一项( )
A.桂花树上累累的花骨朵在窃窃私语。
B.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C.山上的映山红,花开得比盆栽的杜鹃有精神。
D.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本句将花骨朵拟人化,让它们“窃窃私语”,赋予了人的特性,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本句把桂花树人格化,赋予它人的特性,样子“笨笨的”,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和有趣。使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
C.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映山红和杜鹃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它们能够“有精神”。
D.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光比喻为“玉玉的”。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 D。
6.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一致的是( )
A.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B.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C.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D.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涧水奔流”比作“滚瓜涌溅”。
B.本句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四个“为……”,即“为伴”、“为群”、“为友”、“为亲”。
C.本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卵”比作“圆球”。
D.本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怪眼”比作“明星”。
所以与其他项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是“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故选 B。
7.下列句子与“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秋天用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B.桂花一开,香飘十里。
C.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D.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对题目给出的例句进行分析可知,例句中把“书”比作“长生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句子中把“秋天”拟人化,“用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句子中的“香飘十里”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句子“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用“落花生”和“桃子、石
榴、苹果”形成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D.句子中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 D。
8.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反问、比喻)
B.此时正是人间四月天,可爱的樱花在风中舞蹈,花香飘逸。(拟人)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夸张)
D.是谁唤醒了大地?除了美丽的春姑娘,还能有谁?(设问、拟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D.句子把“春天”赋予了人的特点“美丽的春姑娘”,是拟人句;首句“是谁唤醒了大地?”先提出问
题,后面接着用一个疑问的句式,表达出肯定的意思,是一个反问句;并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回
答:即是美丽的春姑娘。所以该句子运用了拟人、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故选 D。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虽然年纪大了,可她的声音还像以前一样,又响又脆。
B.廉颇虽然身经百战,可身上连一根汗毛都没被碰断过。
C.有时候,枝干就是一幅好画,难怪白鹭经常停在上面。
D.此时此刻,哪里会有人再去关心一棵大樟树的枯荣呢?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句需要有喻体,本句中没有。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身上连一根汗毛都没被碰断过”夸大了廉颇身经百战的事实,增强了表达效
果。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把“枝干”比作“画”。
D.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句中“哪里会有人再去关心一棵大樟树的枯荣呢”无疑而问,表达的是“没有
人再去关心一棵大樟树的枯荣”这一观点。故选 A。
10.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A.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春风拂过,花儿笑了,红红的,像一团火。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例句将“红烛”比作“红宝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将红烛人格化,流
下眼泪,同样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A.本句中“天”对“地”“戴”对“履”“苍”对“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诗人用夸大的方式将白发的长度写成“三千丈”,借来说明忧愁很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起来了”三句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人格化,同样使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
D.本句中将“花儿”比作“一团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花儿笑了”将花儿人格化,同样使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故选 D。
1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B.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C.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
D.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该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加强了语势,运用了
反问的修辞手法。
C.“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这句话运用了
“不会……不会……也不会……更不会……”的局势,构成了排比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句话把“飞舞”这种人的行为赋予了落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 A。
1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修辞手法)
A.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B.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C.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D.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结合句子可知,句子说明炭烧完后就成了白灰,让人扫兴。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结合句中“难道……吗”可知,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结合句中“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知,是把“划桨的声音”比作了“乐曲”,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
D.结合句中“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可知,是把月亮人格化,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 A。
1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人们协调有序的走在搭石上,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B.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小珍珠鸟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D.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
A.结合句子可知,把“嗒嗒的声音”比作了“轻快的音乐”,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句子可知,把“白鹭”比作了“诗”,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结合句子可知,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故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结合句子可知,把“地道”比作了“堡垒”,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故选 C。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B.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C.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D.根据句中“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的
句式特点分析可知,“有的……”这种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连续出现了四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故选 D。
1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B.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比喻)
C.石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排比)
D.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反问)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D.这句话自问自答,是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 D。
二、现代文阅读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
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
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
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
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
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
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
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
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
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
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
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
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
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6.“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 )
A.被紫藤萝吸引住了 B.看见了紫色的瀑布
C.看见了迸溅的水花 D.嗅到了藤萝的花香
17.文章围绕紫藤萝的叙述顺序是( )
A.忆藤萝——赏藤萝——悟藤萝 B.赏藤萝——悟藤萝——忆藤萝
C.悟藤萝——赏藤萝——忆藤萝 D.赏藤萝——忆藤萝——悟藤萝
18.下面不是写藤萝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 )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19.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20.文章中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作用是什么?请简单分析。
21.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写会不会矛盾?为什么?
【答案】
16.A 17.D 18.C 19.B
20.将过去紫藤萝花的衰颓零落和现在紫藤萝花的花繁枝茂对比,从而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道理。
21.不矛盾。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也从侧面说明了紫藤萝瀑布的
美丽震撼人心,吸引了“我”。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通过赏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解析】
16.本题考查句意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可以得知停住脚步的原因是:看到了藤萝。故选 A。
1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
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是:赏藤萝。
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中“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
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
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这一段文字可以确定此处写的是:忆藤萝。
结合文章第⑩自然段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一段文字可以确
定此处写的是:悟藤萝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文章围绕紫藤萝的叙述顺序是:赏藤萝——忆藤萝——悟藤萝。故选 D。
18.本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这句话写的是:我被藤萝花吸引了,整个人
沉浸在宁静和喜悦中。故这句话不是写藤萝花的繁密茂盛.故选 C。
19.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由“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中的“像一
条瀑布,从空中垂下”可以确定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中的“彼此推着挤
着,好不活泼热闹”可以确定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由“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这句话中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
的张满了的帆”可以确定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这句话中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可以确定这句话使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 B。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②至⑥自然段可以得知这一部分写的是眼前的藤萝花繁叶茂;
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中“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
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
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十多年前的藤萝衰颓零落。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作者是将二者进行对比之后,而悟出人生道理。
故文章中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是为了和眼前的花繁叶茂的藤萝进行对比,从而领悟到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道理。
21.本题考查的是观点类题目。
这一类题目答案一般都是不矛盾,然后对二者进行分别的解释。
例如:
不矛盾。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侧面描写紫藤萝的美
丽;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通过赏花,明白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
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生命的意义。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二)感受近现代女作家萧红的童年。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
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
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
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
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22.选文中,“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什么?请借助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
体现了“我” 的心情。
23.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一位 的孩童形象刻画得惟妙惟
肖。
24.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写“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祖孙二人都十分勤劳。
B.祖父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表现了“我”对祖父的爱和依恋。
C.“我”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没有责备,由着“我”放肆玩闹,从中
能够体会到祖父对“我”的包容、耐心和关爱。
25.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选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阅读链接: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
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答案】
22.拔草 铲地 快乐
23.排比 天真可爱、无忧无虑
24.A
25.表达出“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会到了作者对这些美好事物已经逝去的伤感。
【解析】
2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
选文第一自然段句子“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
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可知,选文中,“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
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一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孩童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些活动体
现 了“我”快乐的心情。
2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
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
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选文第一自然段句子“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
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连用三 个“祖父……,我就……”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将一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孩童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从中也看出“我”对祖父的依恋、眷恋,以
及祖父对“我”的疼爱、宠爱。
2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文章以第一人称写的。以“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回忆了“我”与祖父在后园的种种活
动,表达了作者对欢乐、自由、温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赞美,题干中“祖孙二人都十分勤劳”的说法错
误。故选 A。
25.本题考查开放探究能力。
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祖父、园子和已逝去事物的深切怀念之情。文中不厌其烦
地讲述祖父 与“我”年龄的变化,表达出“我”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反复使用“……了”的句式,表明祖
父离世后,那些让“我”快乐的东西也都一一离开了,表达了对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的惆怅与怀念。这与
课文所表达的热爱、依恋的感情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链接中的后花园与《祖父的园子》相互呼应,共同
构成了作者幼年记忆中的美好画卷。通过对这些记忆的描述,作者不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亲情与童真的珍贵。
(三)阅读理解。
捅马蜂窝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
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
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爷爷说:“不行,要蜇死人的!”“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爷爷连连
摇手:“捅不得,捅不得。”
③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乘着爷爷午睡的当
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
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
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④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
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
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
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
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⑤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每天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消肿后的
几天里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⑥后来爷爷对我说:“这不惹马蜂,它是不会蜇你的。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吗还
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⑦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
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
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⑧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
窝粘上去。
⑨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
伤害旁人的事。
26.“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它的意思是
27.根据文章内容及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28.“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
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敬佩。
B.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不解。
C.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也要来蜇“我”的行为心有余悸。
29.读划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理解这样运用的妙处。
30.听了爷爷的话后,我为什么会感到“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从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
理?
【答案】
26.比喻惹祸或触动到不好惹的人。
27.被马蜂追时 得知马蜂习性
好奇 后悔
28.A
2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马蜂打算与我同归于尽的壮烈场面。
30.因为“我”的好奇毁掉了马蜂的家,它报复“我”而死,“我”内心无比愧疚不安,产生了罪孽感。我
明白了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解析】
26.本题考查了词语理解。
“捅马蜂窝”本意是拿着棍棒去捅马蜂窝,而后马蜂四处逃窜,并会对入侵者进行反击来保护蜂窝,现在
的意思是得罪厉害的人,自己给自己招惹麻烦。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从第④段中“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可知,做准备时,“我”是好奇的。
从第④段中“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可知,“我”被马蜂追,“我”心里是胆战心惊
的。
从第⑥段中 “这不惹马蜂,它是不会蜇你的。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
肯饶你,它要拼命的!”以及第⑦段中“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可知,在“我”得知马蜂习性后,“我”很
吃惊。
从第⑨段中“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
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可知,“我”一直在等待马蜂,由此可知“我”很后悔。
2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中“真像一个英雄”可知这是“我”把“马蜂”比作“英雄”,这是“我”对马蜂的敬佩。故选 A。
2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划线句子把“马蜂”比作“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燃料耗尽、决
心相撞”可知写出了马蜂的视死如归,为保卫家园,拼出一切,决不后退的样子。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
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文中“我”因为一时好奇毁掉了马蜂的家,受到了马蜂的报复,马蜂也因为报复
“我”死了,“我”心生愧疚,产生了“罪孽感”,也让“我”感受到了马蜂的激情和勇气。我从中认识
到:每种动物都有生命,我们要尊重生命,不要伤害它们。
(四)课外阅读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分开一
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取名孟姜女。孟姜女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
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一天,孟姜女到花园散心,看到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满面风尘,精神疲惫。孟姜女急忙找来父
母。孟老汉见年轻人私进花园,非常生气,问道:“你是什么人,怎敢私进我的后花园?”年轻人连连请
罪,诉说了原委。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
丁,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
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达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留他住了下来。孟姜
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他对范喜良道:“你现在到处流落,也无定处,我想招你为婿,你
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无奈孟姜
女心意已决,非范喜良不嫁,范喜良终于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
他们完婚。
孟家庄有一无赖,平时无所事事,喜欢拈花惹草,多次上门求亲,孟老汉坚辞不允,他便怀恨在心,
伺机报复。如今听说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告了密,带着官兵来抓人。这时孟家还蒙在鼓里,仍
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嘭的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就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地带
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夫,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孟姜女怕丈夫修长城
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做好棉衣,孟姜女踏上了寻夫的路程。一路上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路。这一日,她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丈夫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
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埋葬范喜良的长城下。孟姜女
坐在城墙下,悲愤交加: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历尽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
痛断柔肠?她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
云为之停步,百乌为之噤声。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
倒了八百里,范喜良的尸骨露了出来。
31.本文选自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下列不属于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是( )
A. 《猎人海力布》 B. 《梁山泊与祝英台》 C. 《牛郎织女》 D. 《白蛇传》
32.面对孟姜女的求婚,范喜良婉言谢绝的理由是( )
A.自己家境贫寒,门不当户不对 B.两人萍水相逢,没有感情基础
C.自己已有妻室,不敢有非分之想 D.眼前四下逃亡,不敢连累他人
33.文中画“___”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4.请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小标题补充完整。
一见钟情-喜结连理-( )-千里寻夫-( )
35.在山海关孟姜女庙有一副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副对
联中提到了哪两个有关长城的故事?从短文和对联可以看出,秦始皇和孟姜女分别是怎样的人?
有关长城的两个故事: 、
秦始皇:
孟姜女:
【答案】
31.《孟姜女哭长城》 A
32.D
3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作用: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孟姜女失
去丈夫后悲伤欲绝的心情以及天地万物为之感动不平的情景。
34.生离死别 哭倒长城
35.秦始皇修筑长城 孟姜女哭倒长城 专制、对人民暴力等 执着、不放弃、有毅力、不怕困
【解析】
31.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能力。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文章的主人公是“孟
姜女”,那么这篇应选自《孟姜女哭长城》,《猎人海力布》是民间故事,但是不属于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故
选 A 。
3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短文第三自然段中:“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
'”可知,面对孟姜女的求婚,范喜良婉言谢绝的理由是眼前四下逃亡,不敢连累他人。故选 D。
33.本题考查对句子修辞手法的赏析。
句子“怎不令人痛断柔肠?”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白云为之停步,百乌为之噤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
八百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些句子都非常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孟姜女失去丈夫后的那种心痛,那种
悲愤欲绝的心情,以及她的哭声感动天地万物,连天地万物都为之不平的情景。
3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
给文章列小标题的方法有:按课题的词语组合列小标题;按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列小标题;按时间顺序列小
标题;按时间顺序列小标题;按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列小标题。本题可采用按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列小标题,分别为:一见钟情一一喜结连理——天降横祸——千里寻夫一一哭倒长城。
35.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能力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提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提到了孟姜女哭倒
长城。为了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人,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还压榨民工的体力,使民工
劳累致死,可见秦始皇是个残暴、专制的人。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足见孟姜女的勇敢与执
着,有着坚强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