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突破 专题 09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划线句子表达效果是什么?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知识梳理
1、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构成要素: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
作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①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②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③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①弟弟成了泥了。
②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③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①一轮弯刀挂在夜空上。
②在神舟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作用: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①鸟儿叽叽喳喳的,好像在吵架。
②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①亲爱的花朵啊,你的舞姿是多么的优美啊!
②祖国啊,你是一个沉睡的巨人。
3、夸张: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①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②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3)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②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
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
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
漓之感。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瓦有魂魄
李晓
①这些年时常回老家,差不多都是静悄悄一个人,因为我回去,是要看那一片屋上起伏的青瓦。一个
人独坐山梁,看青瓦,我冥想很深,有时幻化成一只停留在青瓦上啁啾的鸟。
②我老家那些房上的青瓦,如今,和房顶上的老烟囱一样,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之下。我用凝望的目
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
③我老家房上的青瓦,也是土瓦。据说从西周开始零星使用,自东周广为传延。我看见最老的瓦,也
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
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因为那鸟粪毕竟在瓦上风雨里浸透和缠绵
过。它有一点苦,有一些涩,这像我一直咀嚼过的那些人生况味。
④在我故乡乡场野外,有一烧瓦的瓦窑。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
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泥土转世为瓦,这些瓦,被一些喝了高粱酒、红苕酒的汉子挑到山坡上、沟壑
里、大树旁堆下,把瓦一片一片盖上房顶,成为新房。
⑤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犟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
后,归隐于泥土。
⑥前年我回到老家村子,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
下了不到一百号人,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他八十七岁了。
⑦我想在梁老汉家住一晚。梁老汉还腿脚麻利,用柴火烧饭,用土碗盛菜。梁老汉往土灶里添柴时,
腾起一股烟,从灶里急着飘荡出来,蹿上梁顶,从青瓦的缝里扑出去,与天空中的雾霭汇合。晚上,下起
了雨,我同梁老汉闲聊,听瓦上雨声,想起一些流光,如安魂曲。
⑧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坐在山坡上,望着梁老汉那青瓦房顶,那些层叠的瓦,如在苍凉之水里,老
鱼起伏的鳞。这老瓦房,经过了那么多年风霜雨雪的飘摇,还像梁老汉一样健在着。梁老汉带着得意的神
情告诉我,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这就像一些卑微之人的命,顽强。青瓦上,
有深深浅浅的青苔覆盖,瓦被浸透得草一样的颜色。我有一种冲动,坐到房顶上去,喝一碗老酒,醉了,
就把青瓦当床睡去。
⑨我想起城里的诗人老马,有一年看到大水从逶迤群山而来,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
波涛之下睡去。老马就一个人提了酒,坐到了他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
蹈。我就在瓦屋下,守护着我的这个诗人朋友。
⑩而今,在老马的书房,还有几片瓦,那是他从老屋顶上抢救回来的。有一天,我去看他,老马出去
跑步了,他要锻炼,减脂肪,减欲望。门没锁,他似乎知道我要来,那是一个大雾天气。我推开门,在他
书房,我摩挲着那青瓦,都感觉到有老马的多少掌纹了。望着那青瓦,我一时恍惚,想起多年以前,它在
炉火里的冶烤,滚烫的温度,而今,冷却在一个怀旧者的房间。我在老马那里看见一句诗,他说,火焰一
旦凝固,就成了白色,比如水里,就有白色火焰。那么,泥土呢,它在翻滚的大火里,冷下来后,是不是
就是这瓦的颜色,被氤氲时光洗染,流光浸泡,成了青,黑,褐色……
老马回来告诉我,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
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
听老马这么一说,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
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 3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抒发情感。
B.第③段写“我”见过最老的瓦有一百多年历史,“我”间接尝到了“瓦”的味道。
C.第④段中“我”似乎听见了泥土做成的瓦在火中嘶鸣,表达了“我”对瓦的怜惜。
D.本文与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一文都表达了对身边寻常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文章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⑨段写诗人老马提了酒在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赏析句子)
②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5.你认为瓦的“魂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1.C
2.“守魂”实际上是指守护村庄,“我”的乡下亲人、老乡在村庄劳作、生活,最后归隐于泥土,他们对生
养他们的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一直坚守着。
3.因为要修电站,祖上留下的瓦房不能被完好地保存,表达了老马对瓦房、对瓦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村庄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状的感叹。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表现了梁老汉对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的意外和惊讶,从侧面突出了老
瓦房顽强的生命力。
5.瓦的“魂魄”有对故乡往日生活的怀念;对乡下亲人和老乡卑微却顽强生命的感叹;对从喧哗到沉寂,
从沸腾到冷却的生命历程的思索;见证了村庄历史的变迁。
【解析】
1.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阅读文章,可知文章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便于抒情。说法正确。
B.由第③段“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
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可知写了
“我”见过历史悠久的瓦,以及尝到瓦的味道。
C.第④段“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只是写了
瓦烧制的过程,并未体现怜惜。故说法错误。
D.本文以对瓦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写了村庄的变迁,表达了对故乡往日生活的怀念,对乡下亲人和老乡卑
微却顽强生命的感叹,对从喧哗到沉寂的人生历程的思考,对村庄历史变迁的感慨。
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⑥段“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
“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可知,“守魂”指的就是守护村庄。村庄人越来越少,可有一些人
对村庄怀有深情,不愿离开。回答时既要说出“守护村庄”的含义,又要指明其中蕴含的对村庄的深厚感
情。
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要围绕人物情感、文章主旨来考虑。
第⑨段“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眷恋老屋,他“边喝边哭,边喝边
唱”的行为体现了对老屋、对瓦、对往日生活的眷恋不舍,这与全文表达对往日生活怀念的主旨相一致。
4.考查语句赏析能力。
第①题,由“呼号”可知是拟人,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
形象的表达效果,以村庄的孱弱表现人越来越少的状况。
第②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居然”是竟然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在
这里指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让人感到意外,从侧面表现了老瓦房生命力的顽强。
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由第②段“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可见,瓦象征着对
故乡生活的怀念。
由第⑤段“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颦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
后,归隐于泥土”可见,瓦象征着乡下亲人和老乡们卑微却顽强的生命。
由 段“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
藏,安放”可见,瓦象征从喧哗到沉寂的生命历程。
由 段“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
部分”可见,瓦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可据此回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
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
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
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
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
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
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
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
实,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6.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7.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8.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9.简要举例赏析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答案】
6.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
7.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
有音韵美。 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8.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
耐人寻味。
9.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第②节选取蝉的鸣
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解析】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可根据已给出的提示,找到母亲为“我”所做的事情,再以简洁
语言概括。可根据“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概括为:为
“我”扇扇子;可根据“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
脚。”概括为:为“我”缝衣服。
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1)此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该句把雨点打在天窗上的声音比成奏乐,是比喻的手法:“在我清澈
的心湖上奏响”将雨人格化,又是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雨声的美妙,
以及“我”听雨声时的沉醉心情。回答时要说出赏析角度、具有的表达效果、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2)此句考查其内在含义,意思是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
人成长的基础。
8.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篇文章以“天窗”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对母亲
的思念,同时提醒读者打开心灵之窗,感受美好的生活。
9.此题考查句子的鉴赏能力,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比较能上手的的语句进行语言分析。无固定答案,语言通
顺,无错别字。
示例: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三、甜甜推荐了一篇关于天窗的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各题。
高处的窗
草白
①小时候,住在木房子里,板窗一关,俨然一个深幽的洞穴。屋外阳光煌煌、人声喧嚷,里面暗无天
日。当一间屋子没了光,一切言行举止也便失去参照和意义。
②那是小伙伴的家,我只去过一次,雨天的阁楼上,有光从天而降,像戏剧舞台上的追光。抬头所见
——屋顶之上镶着一块方形玻璃,雨水在高处的玻璃上流着,它们不会流进屋子里,光却能畅通无阻地进
来,将各个角落注满。
③天窗是高处的眼睛,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也将月光和星光带给阁楼上的人。如果是夏日午后一两
点钟,光垂直落下,像雨帘,让屋里的一切流动起来。有了光,阁楼上的灰尘便能在高高低低的光线中起
舞;有了光,一间屋子便不再是屋,子,而成为梦境中的飞行器。
④自那以后,关于未来房子的梦想中便有了“天窗”的身影。我不仅要在墙上开满大小不一的窗,还
要有一条通往星空的秘道,我要“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我要“推窗问天色”“天窗送雪声”。后来,
读到顾城的诗句“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不禁汗颜。我不应该只想
着自己的房子,人世间但凡可称之为屋宅的东西,都应该被安上足够多的窗户,越多越好。
⑤我想要的窗由一面最普通的玻璃做成,甚至可以没有窗框、石膏线,剔除一切多余的装饰。如果可
能,我还想拥有一小面彩色玻璃,焕发出华丽光亮的红宝石色、典雅沉静的祖母绿色、矢车菊那样的蓝紫
色以及向日葵般的明黄色。我会将它镶嵌在某个透光的角落,一个高处、隐秘的空间,等待光线穿过。我
想象那样的时刻,辉煌、璀璨,如梦似幻,那是所有光线的前世今生。
(选文有删改)
10.(内容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11.(内容理解)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那以后,关于未来房子的梦想中便有了‘天窗’的身影”?
1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句子赏析)有了光,阁楼上的灰尘便能在高高低低的光线中起舞。(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小技巧
①抓住关键词语
②分析修辞手法
(2)(主旨情感)我会将它镶嵌在某个透光的角落,一个高处、隐秘的空间,等待光线穿过。我想象那样
的时刻,辉煌、璀璨,如梦似幻,那是所有光线的前世今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
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3.(标题作用)“高处的窗”是文章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 ,其中“高处”一词能够引
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 ,而且“高处的窗”也蕴含了作者对 的向
往。
【答案】
10.(1)深幽的洞穴 (2)光从天而降 (3)雨帘
11.一是因为作者小时候居住的木房子里,板窗一关,屋内便暗无天日。二是因为作者儿时被小伙伴家阁
楼屋顶上的方玻璃形成的景色所吸引。
1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阁楼上的灰尘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光进入房间后屋内变得明亮
的情形。 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和对光明的向往。
13.写作对象 阅读兴趣 光明
【解析】
10.本题考查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填空。
根据“关闭板窗的木房子”可定位至文章第①段,阅读可知,作者觉得关闭板窗的木房子像一个深幽的洞
穴,因此第一空应填“深幽的洞穴”。
根据“戏剧舞台上的追光”可定位至文章第②段,阅读可知,作者将光从天而降的样子比作戏剧舞台上的
追光,因此第二空应填“光从天而降”。
根据“光垂直落下”可定位至文章第③段,阅读可知,作者由此想到了雨帘,因此第三空应填“雨帘”。
1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第④段中作者说“自那以后,关于未来房子的梦想中便有了‘天窗’的身影”,一是因为作者小时候居住的
木房子的一个特点:一旦关上板窗,整个屋子就会变得暗无天日,没有光线。这表明作者小时候的居住环
境比较简陋,没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因此对于光线的依赖比较强。这也为后文作者对光线的重视和追求
做了铺垫。
二是因为作者小时候在小伙伴家的阁楼上,第一次见识到了天窗的魅力。天窗让屋子充满了光,让灰尘在
光中起舞,让整个屋子变得生动起来。这种体验让作者对未来的房子充满了梦想,希望自己的房子也能拥
有这样的天窗,能够让光自由地进入,让屋子里的一切都生动起来。因此,作者说“自那以后,关于未来
房子的梦想中便有了‘天窗’的身影”。
1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及分析主旨情感。
(1)解答此类题时应先从句子中找出能够表现修辞手法的词语,接着结合内容写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即可。
根据第③段“有了光,阁楼上的灰尘便能在高高低低的光线中起舞。”这个句子中的“起舞”可知,这句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赋予灰尘以人的动作。这样的描述使得灰尘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生
动、活泼的景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中常被用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
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第⑤段划线句子阅读可知,作者介绍了自己想要的窗子的样子,句中作者想象了自己要将窗子镶嵌在
房间的什么位置,并通过“辉煌”“璀璨”“如梦似幻”等词语形容了光线从窗子照进来的情形,由此可以
体会到作者对天窗的喜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3.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及作用。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全篇围绕“高处的窗”进行叙述了作者对光线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处窗
户的追求以及对窗户带来的感激之情。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作者对“高处的窗”的叙述来呈现的,使得读者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可知本文以“高处的窗”为线索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由此可知“高处的窗”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
象。同时,对“高处的窗是什么”的好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可以体会出作
者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四、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家里卫生间滴滴答答漏水,已经很久丁,我找过物业,找过家政,都没找到症结。朋友听说后,向
我推荐了手下的一名水电师傅,夸他手艺如何如何好。第二天,他出现在我的面前,脸上带有总带着憨憨
的笑,不停地搓着双手,显得局促不安。这位水电师傅,样子看起来木木讷讷,老实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他能行吗?
②一进卫生间,他就挽起袖子,从工具包里下出小榔头、凿子,开始敲瓷砖。没想到,干起活的他就
像换了个人一样,只见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挥动榔头,一锤锤准确有力地敲打在凿子上,在凿子的重击
下、瓷砖一块块碎裂、飞溅。汗水很快布满了他的脸,他浑然未觉,继续有节奏地敲打着。
③差不多整整一个小时后,埋在地下的水管终于曝露了出来,水管拐弯接头处,正不停地往外渗着
水。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露出憨厚的笑容,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儿。”咦,还真被他找到症结
了。“得把水阀关了。”我赶紧跑到厨房去关总水阀。他指指水管说:“这个水管弯头老化了得换,找几块
干布给我,将水擦干了。”我点点头,赶忙去找干抹布……当我将抹布递给他的时候,他忽然有点儿尴尬地
笑着说:“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我笑着摇摇头说:“你这么辛苦,我也出不上什么力,递递东
西,是应该的。”
④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干活,从侧面看,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修理一
截漏水的水管,而是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
⑤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 )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 )会显得那
么干练自如,所有的拘谨、木访、局促,以及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都瞬息离他而去。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15.第③自然段中画“__________”的句子有 1处语病和 1个错别字,请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
修改。
16.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7.文章三次写到水电师傅的笑,分别是为什么而笑呢?
第一次“憨憨”地笑是因为
第二次“憨厚”地笑是因为
第三次“尴尬”地笑是因为
18.第④段画“ ”的句子中,此处连用了三个“如此”,运用 修辞手法,
突出了水电师傅 的特点,表达了我对他 的感情。
19.读了短文,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位普通人?仿照第②段的写法,写写他(她)是如何在“自己的舞
台”上展现自己的?
【答案】
14.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
15.
16.只有 才
17.希望“我”能留他下来修理漏水问题而讨好“我” 终于找到了漏水的原因而高兴。 修理过
程中不知不觉把“我”当徒弟使唤而感到不好意思
18.排比 干活专注、认真 赞美、敬佩
19.单位边上有个停车场,收费员是个 40多岁的农民工大姐,平时看到她,都是一脸卑微。可是,当指挥
一辆辆汽车停进车位的时候,她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而响亮,指挥的动作特别准确、到位、有力。这个从
未摸过汽车方向盘的中年妇女,在她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解析】
14.本题考查拟定标题。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
才会显得那么干练自如”可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都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因此可以拟定标题为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
1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结合所给句子,前后矛盾,“差不多”和“整整一个小时后”矛盾,去掉“差不多”;
结合所给句子,有错别字,“曝露”改为“暴露”。
16.本题考查关联词。
结合所给句子,前后两个半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才会显得干练自如,因此使用表
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 才”。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第二天,他出现在我的面前,脸上带有总带着憨憨的笑,不停地搓着双手,显
得局促不安”可知师傅憨憨地笑是因为希望“我”能留他下来修理漏水问题;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露出憨厚的笑容,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儿。’”
可知憨憨地笑是因为找到了漏水的原因而高兴。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他忽然有点儿尴尬地笑着说:‘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可知笑是因
为把我当成徒弟使唤觉得不好意思。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所给句子,连续运用了三个如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词“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
专业”可知突出了水电师傅的专注、投入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水电师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观察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抓住关键词“挽起”“敲”“握着”“挥动”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水电师
傅干活时的动作,仿照第②段的写法,写写他(她)是如何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如:我的一
位老乡,在小区边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他生性内向,讲话还有点儿娘娘腔,很多人看不起他。可是,他家
的小吃,却是这一带味道最好的,尤其是他做的拉面,又细又匀又有劲道,回味无穷。而看他做拉面,更
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揉,二拍,三甩,四抛,五拉,六盘,七飞,八削,一招一式,无不充满阳刚之
气,力量之美。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简直是气吞长河,让人眼花缭乱。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
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得
像波涛一样滚动,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
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
冬天很少会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
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
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
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
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④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
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
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
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
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⑤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
⑥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
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文有删改)
20.阅读文章,简要梳理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
楚的
事件(按时间顺序) 心情变化
遭遇暴风雪 (1)
意识到迷路 震惊无助
无法辨别方向 (2)
发现雪中黑点 (3)
看到水井时 心存希望
看到村子时 如释重负
2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①段的画线句子。
22.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巨石”是指什么?请简要分析。
23.本文用“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
20.满心恐慌 焦急万分 精神振奋
21.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吹动积雪的样子”比作“波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外暴风雪
来势凶猛的状况。
22.“巨石”在文中是指“我”和表弟在雪野中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时焦急、沉重的心情。
23.“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中“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指人生的困难,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我们梳理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与“我”心情
变化相关的描述。
第①自然段“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
动,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这些句子可以得知“我”在遇到暴风雪
的时候心情是满心恐慌的。故表格中①处填满心恐慌。
第③自然段“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
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
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这些句子可以得知“我”在遇到暴风雪的时无法辨别方向时的心情是焦
急万分的。故表格中②处填焦急万分。“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
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这些句子可以得知
我在树林里发现雪中黑点的时候心情是精神振奋的。故表格中③处填精神振奋。
2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①自然段“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将“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动的样子”比喻为“波涛”,生动地描绘了雪原上大风吹过,雪浪翻滚
的壮观景象。同时,“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一句也寓含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突显出人类面
对大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无力感。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视觉效果,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雪的狂
暴和自然的力量。
2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内容可知,作者和表弟他们在雪地中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面临着被大雪困住、无法找到村庄
的危险。这种担忧和恐惧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和无助。当他们最终
找到了村庄并放下心中的负担时,这块“巨石”也就随之被放下。这些内容分析可知这个文段中的“巨
石”指的是作者和表弟心中的担忧和恐惧。
23.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含义及作用。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
内涵,而后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这个标题中的“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也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
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
六、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②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
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
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
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
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
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
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
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
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⑧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
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吸足阳光和花香。
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
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⑨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
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
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
母的心窝里。
24.根据短文内容,将各种黄花与其对应的图片匹配成功。
① ② ③ ④
丝瓜、黄瓜的花( ) 南瓜的花( ) 乌子的花( ) 葵花的花( )
25.对葵花形象的概括,下列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永不折弯 B.深沉低落 C.斗志昂扬 D.外形挺立
2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7.对第⑨段中“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中“香香”一词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表现出葵花籽的香味。 B.说明我们的童年仅有葵花香。
C.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 D.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
28.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文章开头表明本文的描写对象是葵花,并引出下文对小时候祖母种葵花情形的回忆。
B.葵花结籽时,“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暗示祖母劳作的辛苦和身体的衰败。
C.文章以“祖母的葵花”为题,强调祖母对葵花的喜爱,以及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对祖母的
赞美。
【答案】
24.② ① ④ ③ 25.B
26.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黄花明媚灿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番景象的喜爱之情
27.B 28.B
【解析】
24.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④段“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
妖娆地笑着。”可知,丝瓜、黄瓜的花与图②匹配;
结合文中第④段“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
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可知,南瓜的花与图①匹配;
结合文中第⑤段“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
作罢。”可知,乌子的花与图④匹配;
结合文中第⑥段“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
起再昂起。”可知,葵花的花与图③匹配。
25.考查概括能力。
找到葵花有关的段落,再去找形容其特点的关键词。第⑥段中“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 ”,“ 头
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可知葵花外形挺立、斗志昂扬、永不折弯的特点。第⑦段,写成熟的
葵花。“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 ”,提到了葵花深沉的特点,并没有
低落。故选 B。
26.考查句子赏析。
先辨析修辞,再结合思路进行赏析。“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
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黄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花开得灿烂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
之情。
27.考查句子赏析。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这里香香的既指瓜子的香味,
也指从这些瓜子中可以感受到奶奶对孩子的爱,她用这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温馨和甜蜜。故选 B。
2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说法错误。第⑦段“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表明了我们当时的幸福快乐,体现孩子的童真。以“祖母的葵花”为题,写祖母种植葵花,写葵花有关的
事情,以及生长,强调了祖母对葵花的喜爱,以及像葵花一般乐观积极的态度,表明对祖母的喜爱和赞
美,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