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课件 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课件 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3 18:43:19

文档简介

姓名
秦玉田
单位
日照实验高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开辟新航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传统,思路清晰,主要讲了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问题。其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论性相对较强,需要通过材料、图片引领、情境创设及小组探究的形式来 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 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它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崛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也给亚洲、非洲和美洲带来深重灾难。
同时本课还是学科综合重要的一课,特别是和地理的综合,因此,学生学好这一课,有利于为以后的学科综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高二文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一般,尤其 缺乏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思考讨论问题时,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有依赖性,而且不爱主动回答问题,学习较被动。另外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 成独立完整的体系,所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历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材料、图片、视频等多种 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加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课堂的参与度。
?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展示情景材料,分析并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培养学生依据素材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教材和动态地图展示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主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支持国以及取得的成就。?
(3)通过情景材料的展示和合作探究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史实,培养学生全球史观和一分为二辨证的历史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1、主要通过新情境新材料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辅助理解;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人物的经历,增强其感性认识;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及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历程的分析,体会航海家的艰苦,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找出它的两重作用,使学生学会全面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视频,利用《大国崛起》片段导入本节课内容。利用视频资料,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在内容上对本节课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动态地图, 本节课使用两次,一次是在讲授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时,利用动态地图展示东西方航路受阻,需要开辟新航路;第二次是在讲授开辟新航路的经过时,利用动态世界地 图展示开辟新航路的四条航线。利用这种手段,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生动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更高效的接受知识。
三、音频,在本节课的尾声,以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征服天堂》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励学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惧困难,开拓创新,勇往直前,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语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观课视频,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从分裂走向联合。
《大国崛起》视频片段
讲授1追寻梦想——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利用课件图文资料导入
2、展示图文资料,引领学生思考开辟新航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观课PPT图片,阅读文字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思考问题
1、《海贼王》的的图片
2、动态地图及其他图文资料
讲授2扬帆远航——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回答完后展示开辟新航路的地图路线,并用表格形式展示成果。
?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
依据地图和表格强化认识。
开辟新航路的动态地图
讲授3千秋功过——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1、以哥伦布临终前对神父忏悔的图片导入
2、展示一系列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展示合作探究问题二,并引领学生思考
1、观看图片思考哥伦布为什么忏悔?
2、阅读图文资料思考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3、合作解决探究问题二
有关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图文资料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构建知识结构
课件展示知识结构
尾声——传承
1、展示麦哲伦日记片段,引领学生思考问题
2、展示开辟新航路和神州十号的图片,以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征服天堂》为背景音乐,以语言激励同学们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阅读资料思考航海家们具备的精神品质
2、观看图片,感悟教师配有音乐的语言。
1、展示麦哲伦日记片段和四位航海家的图片
2、展示开辟新航路和神州十号的图片,并播放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征服天堂》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本节课以追寻梦想、扬帆远航、千秋功过为标题展开教学,同时课件为每个标题设置了与之相配的图片。第一目使用学生喜欢的动漫《海贼王》的图片,第三目使用哥伦布忏悔的图片,他们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能激发学生思考。这些细节体现教师的艺术与素养。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在授课过程中 利用大量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感悟论从史出。第二,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体现在两个合作探究题的设置上,同时第二 个合作探究题还注重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三、课件从图片、字体、颜色、构图、视频、音频等方面,无不精益求精,给 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三、提高课堂效率,拓展学生视野。
课件34张PPT。(14—18世纪中后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总特征:西欧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殖民扩张扩大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
思想: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宗教改革反对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思想;启蒙运动倡导自由、民主、平等。
文化:近代科学兴起(天文学、经典物理学)。 新航路的开辟【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奥斯曼
土耳其地中海什么是新航路?15世纪末到16世纪,西欧各国开辟的由欧洲通过海洋通往亚洲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阅读史料,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是什么?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对货币的需求增加经济根源史料解读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拜金主义盛行社会根源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欧洲商业危机出现,西欧国家被迫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直接原因:欧洲商业危机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基督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基督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基督教。传播基督教一.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原因(必要性)—归纳
(1)经济根源: (2)社会根源: (4)宗教根源: (3)商业危机: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欧洲人的“寻金热”拜金主义盛行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
传播基督教(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5)政治原因:西、葡强化王权,对外扩张0多桅帆船0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 (条件)1、造船技术先进
(多桅船的制造)多桅帆船星 盘4、地理条件优越
(处于大西洋边上)探究结论课题探究32、航海水平发展
(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等的应用)3、地理知识提高
(“地圆说”的提出和地图的绘制)5、物质基础具备
(西、葡王室的支持与装备优势)二、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观察地图,完成表格新航路的开辟北美洲欧 洲非 洲南美洲亚  洲印度大 西 洋太 平 洋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好望角麦哲伦海峡菲14921487--148814981497葡→大西洋→非洲西海岸→好望角西→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新大陆")葡→大西洋→非洲西海岸→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西→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环球航行)发现美洲首先直航印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课堂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小明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5世纪的欧洲。在街上,小明与一个自称是哥伦布的人交谈起来,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人并不是真正的哥伦布。你知道为什么吗?哥伦布先生,能讲讲您伟大的航行吗?当然可以,我希望通过东行找到去印度的捷径。也为我的祖国----葡萄牙开拓新的土地,并且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很遗憾我横渡太平洋只到了美洲,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印度三、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影响:(一) 对欧洲:1、引起“商业革命”:
(1)贸易范围扩大,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
(3)商路与商业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促进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兴起。资本原始积累:通过暴力等手段,使货币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并转化为资本;手段:1、暴力掠夺;2、垄断贸易;3、贩卖黑人;4、残酷剥削;5、圈地运动。(一) 对欧洲:
(二)对亚、非、美洲:1、给非洲和美洲带来深重的灾难; 2、欧洲人用掠夺来的白银在亚洲消费, 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高产农作物引进,大量白银流入
1553葡萄牙骗居澳门,1642荷兰
侵略台湾,闭关政策
西学东渐①经济
②外交
③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一) 对欧洲:
(二)对亚、非、美洲:
(三)对世界:1、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逐渐结束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 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说;主要依据很简单,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很小,所以很多人不以为然。

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英国革命虽比尼德兰革命晚一个多世纪,但它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在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转折。请说明理由.从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走上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 世界:2 人类社会: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工业革命进行;
思想: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促进了先进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2007广东卷)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D有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其主人公肯定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D 1520年,一位德意志商人在葡萄牙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D 关于新航路开辟,以下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你的观点又是什么?观点一 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观点二 新航路的开辟是“种族灭绝日” 。
观点三 新航路的开辟是“文明相遇日”。(2006上海卷)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中西远航之比较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PK拓展延伸中外对比:15世纪末,16世纪初寻找黄金,掠夺财富 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航海时间航海规模航海目的历史影响中国西方国家15世纪早期船队规模大,最大的一次船队有60多条船。最大的一条船上可乘上千人 船队规模小,人数少 宣扬国威,传播友谊  小结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形势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体现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