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 配套教学设计(5)

文档属性

名称 情趣 配套教学设计(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3 10:19:0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情趣
课 题:《情感类作文如何先写结尾》
2新设计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学会逆推式宏观构思写人文章的方法。
4学情分析5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1.对情感成因的概括。2.假设的合理性生成。 3.主体部分构思的合理性。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部分:
我们在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通常的思路是先开头再主体最后结尾。这种构思难免平铺直叙,实际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可不可以换种思维方式,先结尾再主体最后开头呢?这节课我们就以情感类写人文章为例,尝试一下先写结尾逆向推进的作文构思方式。
活动2【讲授】二、例说点拨
某文结尾:
妈妈勤劳、勇敢、善良,我由衷喜爱我的妈妈,钦佩我的妈妈。
勤劳 勇敢 善良 喜爱 钦佩
① ② ③ ④ ⑤
原 因 情 感
主体内容 目 的
解析:(如右图所示)
在这个结尾段中,有两组关键性的词语,
一是“勤劳”“勇敢”“善良”,一是“喜爱”
“钦佩”。后者是表达情感的,体现了全文的
写作目的;而前者阐明了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概括了文章的主体内容。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确两点:一是情感类写人作文的结尾必须将写作目的明确地表现出来;二是情感类写人作文的结尾部分必须在客观上规定了文章主体部分应该如何写。
活动3【讲授】三、方法讲解:用“三问引导法”写结尾
第一问 :“我”要表达对文中哪个人物的什么情感?
【回答要求】以抒情方式,使用第一人称,直接表白对_____的____感情。
第二问 :为什么“我”会产生这种情感?
【回答要求】高度概括三方面原因,用排比句表达出来。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问:我将如何报答这种情感?
【回答要求】使用假设句式,假设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某种境况,以此推导出自己的某种理想或愿望。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什么理想目的)”。
活动4【讲授】四、分步落实:以《妈妈》为例
第一步:“三问”
一、对谁的什么情感?
二、情感产生的原因?
三、如何报答这情感?
第二步:对“三问”的口头回答
1.我要表达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2.妈妈关爱我的成长、对我言传身教、给我勇气和信心。
3.我想用生命报答妈妈对我的爱,让她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第三步:将口头回答转化为书面写作语言。
1.妈妈,我爱你!
2.妈妈,用羸弱的羽翼护佑我的成长;用朴实的言行引导我前进的方向;用坚强的意志擎起我消沉的天空。
3.如果能用我的生命延长你的生命,我宁愿付出一生,让你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第四步:将写作语言按照213的顺序排列。
妈妈,用羸弱的羽翼护佑我的成长;用朴实的言行引导我前进的方向;用坚强的意志擎起我消沉的天空。妈妈,我爱你! 如果能用我的生命延长你的生命,我宁愿付出一生,让你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活动5【活动】五、运用达标
以《姥姥》为题,用“三问引导法”,分四步写出结尾段。
答案示例:
姥姥给了我温暖的亲情,姥姥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姥姥给了我迎难而上的毅力。
我深爱着我的姥姥。假如上帝允许一个人替另一个人承担挫折、失败、疾病和厄运,我愿意扛起你所有的苦难,让你一生平平安安。
活动6【活动】六、开掘提升:运用逆推式构思提纲
(一)以《爷爷》为题,运用“三问引导法”,直接写出结尾段。
(二)根据结尾段中表“原因”的语句,推导出主体部分的构思,力求每段都能表现中心;
(三)根据主体部分的构思,设计出文章的开头,力求新颖切题。
提纲示例:
题目:《爷爷》
中心:通过对爷爷_____事和____事的记叙,表达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开头:点题,总领全文。
主体:A.选取典型材料,表现爷爷对我无尽的呵护、给我无尽的温暖;
B.选取典型材料,表现爷爷对我深切的牺牲和奉献。
结尾:
您,给了我无尽的呵护和温暖,您,为我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和奉献。爷爷,自从你离开了这个温暖家,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你!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岁月能够赋予我一次回报的机会,我将倾我所有,尽我所能,换你一次欣慰而幸福的笑!
活动7【练习】七:综合练习
题目:《敬爱的班主任》
要求:
1.按照2、1、3 的顺序,直接写出三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力求语言流畅,文采飞扬 。
2.列出写作提纲。
3.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