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趣”、什么是有情趣之文。
2.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感受景物,感受自我,洞悉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找寻真正的自我,获得生活的情趣。
2教学重点
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明了诗文中景物的情趣,实际上便是作者的情趣;作者感受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自我;与其说观察、贴近生活、事物,不如说阅览、洞悉自我的心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情趣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画是不是赏心悦目?美丽的风景不仅可以供欣赏,更能陶冶人的性情。人们将欣赏景物的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具有自己独特情趣的文章。那么,什么是情趣,什么样的文章是情趣之文,怎样才能写出具有情趣之美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2【活动】二、 自主学习
活动(一):观察体验---初步感知懂“情趣”
活动步骤:
学生自由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1.阅读课本161页—163页,回答:
(1)什么是情趣?
(2)怎样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
归纳总结:
(1)情趣不是一般的情,而是有个性趣味的特殊的情。情趣是人对景物的趣味。借“景物图像”来表现“心灵的肖像”。
(2)要表现出自己的情趣,就不能被动的写景,要以我的情感主动选择景物。要从景物中撇去没有感觉的部分,找到唯独属于“我”的那一部分景物,寄托自己独特的情思,才能“情境交融”,这样才有情趣。
2.比较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三峡》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他们的关注点和隐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
这三篇文章都是描写三峡,郦道元的《三峡》侧重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与赞叹之情;余秋雨的《三峡》侧重历史人文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包括对诗情、和平、壮美、柔美、冲击世俗的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描绘三峡无比轻快的行船,表达了作者出峡东返时无比欢快的心情。这三篇文章都是借三峡美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
3.仔细观察课本163页图片“层林尽染”,写一段文字,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比较同学们所描绘的景物及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大树茂密,遮天蔽日------郁闷、忧伤
阳光灿烂,水波荡漾-----高兴、赞美
溪水叮咚,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欢乐、愉快
密林从沉睡醒来,鸟儿歌唱,鱼儿闲游----安闲、恬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情趣”;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感受的情趣也不同。)
活动3【活动】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鉴赏借鉴----深刻领会明“情趣”
教师过渡语:情趣是作者独特的感受。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怎样才能把景写好并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独特的情趣呢?让我们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去找寻答案。
结合本单元所学文章所表达出的“情趣’,分析怎样才能写出充满“情趣’的文章?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过程:
分组活动----组内互说→整理信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怎样才能写出充满“情趣’的文章?
(1)以我的情感主动选择景物,寄托自己独特的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三峡》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三篇文章都是借三峡美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郦道元的《三峡》侧重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与赞叹之情;余秋雨的《三峡》侧重历史人文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包括对诗情、和平、壮美、柔美、冲击世俗的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描绘三峡无比轻快的行船,表达了作者出峡东返时无比欢快的心情。说明要表现出自己的情趣,就不能被动的写景,要以我的情感主动选择景物,在写景中还要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既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
(2)写景中注意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力求将景写的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写作手法:使用多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合理想象。◎吴均《与朱元思书》写水,表现了它的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采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正面和侧面两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异水”的清澈透明特点。写水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异水”的湍急奔腾的气势。分前后两个层次来描写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丰富了富春江水的特色。这样写能显示作者感彩的变化,场面变化和文章节奏的变化。作者用他的妙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吴均《与朱元思书》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运用你拟人的修辞加上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生命活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
活动4【活动】四、动手写作
活动(三):尝试写作---妙笔生花写“机趣”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分析的很细致,现在我们明白了情趣美文的写法,其实并不陌生,就是我们在写景作文中常用的手法。可见写情趣之文并不难。那就让我们来试试吧。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请同学们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以“心中的景色”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600字左右。要求:
·展现独特情趣、,做到融情于景,具有感染力;。
·努力写出有个性、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
活动5【作业】五、作业
八年级下册“表达·交流”综合实践3 情趣 作业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要求:
(1)请同学们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以“心中的景色”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600字左右。
(2)可回忆,可畅想等;具体的写法和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等;
(3)内容要具体,不可空泛,结构合理,书写规范。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