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0: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同学们,在以往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伟大的人物,你还记得吗?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广东香山县人,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
3 不懂就要问
课题中带*的课文表示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背诵 照例 一段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圈出 练习
bèi
sòng

quān
duàn
liàn


dāi
jiè

ái
ch

quān
juàn
(圆圈)
(羊圈)

bēi
bèi
(背包)
(背诵)











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不懂就要问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问?
他是怎么问的呢?
他问的结果怎么样呢?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而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私塾是什么地方?
新鲜感:读书和教学方式跟我们是不一样
咿咿呀呀
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先生只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从不讲解书里的意思。
再出
仔细读2~9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跟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孙中山乐于思考
换个说法可以怎么说?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有勇气、学习认真
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这样提问,孙中山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甘冒被戒尺打的风险。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的反应:吓呆了
极短的时间
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自由读4~7自然段,说说先生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
找出描写先生态度
变化的词句。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的严厉
反衬出当时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戒尺:
戒尺是古代私塾里的先生惩罚学生所用的板。用木头、竹子或金属来制作,形状多样,但它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惩罚学生:打手心。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先生之前以为孙中山是在课堂上捣乱,所以非常生气,当孙中山背书以后,先生也就不生气了。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你觉得小时候的孙中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想一想:“不懂就要问”是只要遇到不懂得就直接向他人询问吗?
不是,遇到不懂得问题要自己先思考,实在是自己解决不了后再去寻求帮助。
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
要在积极动脑思考的基础之上,
能够敢于发问,这样才会
收获更多的知识。
只让背诵,从不讲解
勤学
好问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详细讲,学生认真听
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