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22: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24.7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一时期的代表器物是( )
A.手斧 B.黑陶杯 C.何尊 D.四羊方尊
2.周初“封建诸侯”“广建屏藩”。公元前704年楚国国君熊通自称为王,孔子编撰《春秋》,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法定面积(约) 举例
公国 50平方公里 宋国 陈国 杞国 齐国
侯国 35平方公里 晋国 燕国
伯国 郑国 申国 卫国 曹国
子国 25平方公里 莒国 楚国 祝国 温国 滑国
男国 许国 蒋国
A.秉笔实录 B.尊王攘夷 C.尊规守序 D.为政以德
3.睡虎地秦简《日书》有祭祀马神的祝文,汉代相马术已经具有清晰的传承,还出现了不同的相马学派,记载了马籍簿、合理使役、调教训练、饲养管理、治疗用药等,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推广农耕技术 B.便利商业交往
C.应对战争需要 D.重建礼乐制度
4.《史记》“八书”之《平准书》讲商品交换,开食货志先河;《史记》中记有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恢复和发展 B.朝廷劝课农桑
C.义利观根本改变 D.豪强横霸乡里
5.下图为某时某地某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一章节目录。如果对这一章节填补内容,下列选项中准确的是( )
A.从封建到郡县制 B.海上贸易的兴盛
C.理学与宗族组织 D.江南经济的开发
6.“惟才是举”等选人制度的实施,世家大族的争能斗胜,在这一背景下,魏晋书法承汉之余绪,又极富创造活力,成为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其中还有一重要的依托条件是( )
A.毛笔 B.印刷 C.竹简 D.纸张
7.李吉甫等人主张裁减冗官,讨平西川、镇海、淮西(等地节度使),并积极策划用兵之策,得到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任用。采取各个击破,剿、抚并用的手段取得了胜利,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史称“元和中兴”。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有( )
①开源节流,充实国库 ②虚心纳谏,为政以德
③重用人才,策略得当 ④民生安定,威服四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杂剧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演出形式。它综合了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形式,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宋代( )
A.市民生活丰富 B.杂剧盛行全国
C.实现性别平等 D.南北文化交融
9.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侧,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皇城是契丹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皇城内有宫城形成“回”字形格局、对于金、元、清诸王朝都城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建都之初便兴建孔庙,城内建筑还有佛寺、道观。辽上京城中蕴含的要素有( )
①因俗而治 ②皇权至上 ③尊孔崇儒 ④文化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明代服饰全部采用交领右社的汉服形制,体现“以右为尊”;中缝位于服饰正面、反面的正中间,象征为人正直中庸的君子之美、君子之道,“系带隐扣”是明制汉服的重要特征,体现尊重和谐。明朝服饰在形制、颜色、纹样等诸多方面体现着(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出身等级决定衣食住行
C.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11.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巩固。以下史实能够支撑这一结论的有( )
①统一台湾设府管辖 ②设奴儿干都司
③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④派遣驻藏大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2.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时期中国军民反抗侵略的事迹有( )
①收复雅克萨 ②刘永福与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
③义和团运动 ④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保卫基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予与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杨秀清的“奉天讨胡檄”意在( )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借用西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C.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满足农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14.一段对话:
慈禧太后问端方:“新政已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端方回奏:“尚未立宪。”慈禧太后问:“立宪有什么好处?”端方说:“立宪后,皇位可以世袭同替”。端方意在( )
A.阻挡革命趋势 B.利用义和团 C.促成南北和谈 D.开启维新变法
15.孙中山在演说中反复提到“尚有一重大问题为本党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即耕者有其田、实现土地国有和资本国有,“打破资本制度……以养民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他提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在(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1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 )
A.明确消灭资本主义的纲领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D.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17.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____________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____________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根据相关知识判断,文中“____________”应填写(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人民解放军
18.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它作为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标语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土豪,分田地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19.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制订最基本的纲领关乎立国之基。从1948年10月到1949年9月,三次起稿,最终完成这项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最终的定稿是( )
A.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B.《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
C.《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草案)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
20.下图可适用于研究( )
A.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 B.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东北地区社会主义改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场维护世界正义和捍卫世界和平的战争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C.推动了新中国开始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D.涌现出一大批黄继光、左权等众多英雄人物
22.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背景是( )
A.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 B.1952年底,完成全国土地改革
C.1954年秋,颁布“五四宪法” D.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
23.20世纪70年代,促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④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军事联盟为基础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和平,更不能营造世界持久和平,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时,这一时期( )
A.“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其成员 B.韩国、新加坡经济处于高速增长
C.发生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D.世界发展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5.有同学在总结2024年周年纪念时做了如下整理。准确全面的一组是( )
①五四运动105周年 ②新中国成立75周年
③中美正式建交45周年 ④澳门回归25周年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下列作品中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
A.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作品) B.波斯浮雕
C.波南帕克神庙壁画 D.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塑
27.伊朗地处西亚的心脏地带,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历史文化悠久。曾在伊朗的历史舞台上叱诧风云的是( )
A.汉谟拉比 B.大流士一世 C.伊凡四世 D.曼萨·穆萨
28.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这一时期,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与这一时代的诞生密切相关的是( )
A.农业革命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B.商业革命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
C.铁器的推广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D.诸多古代帝国促进了文化交流
29.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一度呈现出文化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跨亚非欧三洲的辽阔区域 ②独特地理位置及发达的商业
③灵活开放的吸收、融合精神 ④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的推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1224年,威尼斯政府任命两名督查官负责监管城内各处河堤、公共街道和水道,以及向大议会举报违反既有使用和维护规范的行为。1249年,城内的桥梁和沼泽洼地也被纳人督查官的监管范围。1282年,该监管部门重组成为政府的一个司法机构,执法官员被称为“公共法官”,他们拥有审判权,对侵占公共财产的人不仅处以高额的罚款,还有权拆除其违章建筑,并处以其他惩罚。这样的变化源于( )
A.工商业复兴和城市发展 B.该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庄园经济出现无序扩张 D.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确立
31.为纪念卡伯特到达北美500周年,“马修号”复原船沿着当年卡伯特的航海路线,于1997年6月24日驶入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卡伯特的航行( )
A.催生了交通领域的动力革命 B.体现出英国加紧扩张的行动
C.寻找北大西洋到亚洲的航线 D.与葡萄牙人竞争印度洋贸易
32.《食物本草·谷部》卷五记载“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別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与这一作物相关的因素有( )
①玛雅文明 ②腓尼基文明 ③开辟新航路 ④大化改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3.18世纪,法国获得“特许”出版的图书中,“神学”书籍从17世纪占特许出版总量的约1/2降至18世纪80年代的约1/10,填补其空出份额的则是代表世俗文化的“科学和艺术”书籍。引发这现象的原因有( )
①文艺复兴提倡探索人与自然奥秘 ②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③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④启蒙运动强调独立思考自主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下列材料,该小组探究的历史主题是( )
A.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资本主义的确立和扩展
C.拿破仑战争与文化重构 D.西欧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35.下表现象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 提供自然资源
非洲 向新大陆提供劳动力
亚洲 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
西欧 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A.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际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期
36.“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马克思这段表述的解读中,理解准确的有( )
①组建政党参与选举 ②提高社会生产力
③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生产资料公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19世纪印度民族主义者们提出英国统治与以往入侵者突袭性的掳掠不同,他们提出了“财富外流论”(或称“经济耗竭论”)“庞大的印度殖民地被当做一个种植园,种植原料供英国人用英国船运出,用英国技术和资本加工成制造品,再由英国商人运到殖民地,给他们在印度和别地方的相应的英国公司销售”。其观点可用于研究( )
①印度工业落后的原因 ②印度的农业发展模式
③国际分工与商品输出 ④国际合作与资源互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8.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实施七年制义务教育;卫国战争期间,年满14岁的青少年到铁路学校和职业学校,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四年;集体农庄为学生提供制服和基本食宿,学费全免;1936年的《宪法》宣布了每个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苏联的高等教育学府培养了超过18万名高素质的专家。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需要 B.保证工农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C.确立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D.挑战欧美教育体系以实现赶超
39.1957年3月6日非洲国家加纳宜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美苏两国都派出了高规格的外交团队参加了庆典。这最主要因为( )
A.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潜力
B.冷战格局下美苏对中间地带加以争夺
C.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舞台
D.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美苏借此向英国施压
40.2024年春夏的尼日尔、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等多国以及非洲联盟发出声音,要求境内的美军基地限期撤出。某同学在汇总这一阶段时代风云时,选择的恰当主题是( )
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非洲的独立风暴
C.殖民帝国的崩溃 D.百年未有的变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41.(25分)千年水路 运济天下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13个展厅,部分展厅的单元主题和内容如下:
1号展厅: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①运河沧桑、王朝基业 ②天工慧光、中华勋业 ③融通九州、社稷鸿业 ④泽被天下、万民生业 ⑤通古达今、千秋伟业
2号展厅:运河上的舟楫
3号展厅:因运而生 ——大运河街肆印象 ①盛世东都、汴水繁华 ②财赋京师、富甲齐郡 ③漕运枢纽、往来盐商 ④人文江南、鱼米水乡
7号展厅: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乐韵流淌 ②形色天成 ③民俗万象
8号展厅:数字体验空间
9号展厅:紫禁城与大运河 ①运河漂来紫禁城 ②天下美物聚宫城
10号展厅:隋炀帝与大运河
(1)说出第9、10号展厅的“大运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运河的历史、现价值。(8分)
大运河街肆印象·“由寨到市”天津的变迁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天津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明代永乐元年设天津卫,成为护卫京师的军事要地。清初解除海禁后,天津的商货运输渠道除运河之外,新增海路运道,海路逐渐成为天津贸易最大宗来源,沿海贸易主要包括渤海湾内的粮豆贸易以及闽粤、江浙地区的长途贸易。
自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天津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这里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交通、通讯、邮政、金融、教育、卫生等,都是当时的“中国之最”,作为华北铁路中心的天津,一跃成为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三大地区的北方经济龙头;天津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一座大沽口炮台讲述着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众多历史遗存述说着“近代百年看天津”。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今日之天津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是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打造城市的名片,寻找其鲜明的个性,彰显其独有的、迷人的魅力。有人在打造“天津名片”推介天津时圈定了以下三个点:
①京畿门户:天津卫
②河海要冲:交通枢纽
③文化交融:“五大道”(旅游区,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2)在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注意:定位准确,与史实相符;元素丰富,逻辑清晰。
苏伊士运河
近日,美国海军部署在红海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状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苏伊士运河成为一个重要坐标。
1798年入侵 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率3.5万精兵入侵苏伊士地峡;期间对地峡进行勘测并研究古运河遗迹。
1854年签约 原法国驻埃领事莱塞普斯与埃及政府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埃及提供土石材料和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埃及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
1869年通航 法国在国际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占股52%,遭英美俄等国抵制;埃及牺牲12万人的生命,承担费用为欧洲投资方的4倍;英法控制埃及经济命脉。
1882年占领 英国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宣告运河为大不列颠帝国保护下的中立区;超过六十余次许诺从埃及撤军,但英军无定期地留驻是不争事实。
1922年 ①
1952年 ②
1956年 ③
(3)依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填字母)。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背景和收回运河主权的意义。(9分)
A.宣布成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后,颁布宪法,开展护宪运动
B.扎格鲁尔为代表的华夫脱党人申请旁听巴黎和会,申诉独立要求
C.起义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共和国
D.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对埃及展开军事行动
E.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阿拉比领导人民反抗英国侵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42.(15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024年5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近代中日关系史研讨中,北大臧运祜教授系统梳理了1840-1945年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前后各半个世纪的两个时期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90年
第二阶段:1894-1895年
第三阶段:1895-1931年
第四阶段:1931-1945年
(1)结合中外历史相关内容,对臧教授划分的四个历史阶段给予解释。(8分)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1942年5月22日,年仅26岁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党员斯捷潘·菲利波维奇在行刑期间高喊口号。这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者共同的纲领和口号。
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相关史实,归纳总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原因。(7分)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24.7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D D C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A C D B B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B D D C B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D B A D C A B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41.(25分)
(1)9号展厅是元朝开凿的从杭州直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10号展厅的运河为隋朝时期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2分)
大运河沟通南北,便利交通,保障首都物资供应,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管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带动沿岸城镇的兴起发展与运河区域文化的繁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至今仍在交通、运输、泄洪、灌溉、输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运河这一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展现了高超的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6分)
(2)示例:
京畿门户:天津卫
金朝时期,北京成为北方政治中心,天津城的军事、战略地位提升;明成祖将都城迁至北京,设天津卫,突出其拱卫京师的作用;近代列强屡次发动侵略战争取道海洋,直逼首都,天津多次承担起抵抗列强侵入首都的重任;天津的解放为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进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4分)
(3)①A ②C ③D(1分)
背景: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英法两国加紧殖民扩张、加紧争夺东西贸易垄断权;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沦为英法的半殖民地。(4分)
意义:结束了外国势力对运河的控制,捍卫国家主权和赢得荣誉,展示了埃及的民族尊严和勇气,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促进了埃及经济的自主发展;激励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对周边地区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42.(15分)
(1)第一阶段,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19世纪中期的中日两国同样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威胁;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外扩张,侵扰中国东南海疆和台湾地区,吞并琉球群岛,打破了传统的宗藩体系。(2分)
第二阶段,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要求抢占并独占更大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第三阶段,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对德宣战侵占山东;中国爆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及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予以周旋抗争。(2分)
第四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日本社会矛盾,加剧了其蓄谋已久的侵华步骤,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日本从局部侵华发展为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分)
(2)(7分)
作答角度:①结合图文信息的归纳(1分);②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及世界各国人民反抗法西斯的精神(1分);③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各战场的相互配合(1分);④战争中后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2分);⑤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