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22: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宣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三星堆出土的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接近。这说明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
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
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2.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其中《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初具规模的史志目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书》
A.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
B.改变了史学关注重点
C.沿袭了传统史书体例
D.推动了汉代学术发展
3.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宜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
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
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
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
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
4.“钦差”是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钦差的派遣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
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
D.缓解了朝廷内部矛盾
5.20世纪初,以绅商学界为主体的国内民众频繁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以表达对内政与外交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切断民众直接拍电给政府的渠道,一些人则转而借助报纸媒介传播意见。这主要表明
A.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
B.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C.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D.近代传媒试图引导舆论
6.1871年1月至12月,张德彝作为翻译随清朝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国。在他的回忆录《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德知法久战,所费不赀,恐赔款不能如期以偿,故协助而速克之”,巴黎街垒“各巷口多筑土石墙,几案墙,又有木筐墙。系以荆柳编筐,内盛零碎什物,堆垒成台,炮子虽入,含而不出”。据此可知,这段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普法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拿破仑战争 D.巴黎公社革命
7.近代以来,洋布、洋火、洋油、洋灯、电厂、电灯、电报、电话、电台、电影、话剧、自来水、洋灰、洋楼等各种各样的西洋产品,逐步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这种现象的出现
A.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B.直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
C.大大加快了近代中国城乡的发展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在华部署情况统计如下。该统计可以佐证
地区 投降地点 军队人数
华北 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河南洛阳、北平 328040
华东 江苏南京、安徽蚌埠、上海 346200
华中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 276100
华南 广东广州和汕头 88350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B.中共和人民军队是抗战中流砥柱
C.持久抗战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
D.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9.下面是延安边区政府时期部分集市统计表(单位:个)这反映了当时
省 集市数量
延安 20
保安 5
米脂 15
吴堡 26
A.边区政府 推动大量市镇兴起
B.边区政府 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C.商品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差异
D.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10.1986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史称“863”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改革管理体制、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尊重科技人才等。该计划有利于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B.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改变科技领域按劳分配原则
D.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11.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的贵族会议,议员由卸任的执政官终身担任,最初对城邦最重大事务拥有决定权。伯利克里时期,战神山议事会权力被剥夺殆尽,且由于执政官向平民开放,平民也能占据议席。这一变化
A.凸显了寡头政治的色彩
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推动了奴隶主势力的瓦解
12.某一历史研究小组在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关键词:吸收东方文明;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沟通东西方
A.阿拉伯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古罗马文化 D.俄罗斯文化
13.17世纪末,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放弃了传统认为“研究自然是浪费时间”的观念,他提出:“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这一观点体现出当时
A.人文主义思潮广泛传播
B.基督教仍主导科学研究
C.英国成为欧洲学术中心
D.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14.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各邦逐渐进行农奴制改革,允许农民通过高额赎金或土地赎买封建义务,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贵族由此获得大量赎金,大批农奴则获得人身自由。这一改革
A.加速了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
B.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C.奠定了德国统一的经济基础
D.反映了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5.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8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暂时收回这一口号;10月,又将这一口号重新提出,并赋予新含义。对“新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手段的改变
B.革命目标的改变
C.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D.推动沙皇政府的垮台
16.1979年与1947年相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增长了70.3倍,而同一时期对亚非拉的投资只增长了25倍。在1988年的国际资本流动总量中,4/5以上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
B.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结构
C.冷战格局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向
D.新兴民族国家抵制经济殖民主义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至唐宋时期,梵文佛经逐渐被大规模翻译成中文。译经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汉语词汇,也使儒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明末清初,罗马天主教廷派遣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翻译的书籍包括一些西方科技类著作,如徐光启与传教士合译的《几何原本》等书,其中的《泰西水法》,对中国农田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人们大量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化艺术文献。同时“中译外”的工作量逐渐加大,四大名著的英文版陆续出版,莫言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统一公示语的外文翻译。
——据黄友义《40年见证两轮翻译高潮》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至唐宋时期”与“明末清初”的翻译有何区别,并指出这两次翻译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责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人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史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传统殡葬制度中不仅包含了殡葬的自然功能,还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功能。
表3 中国古代殡葬制度演进表
时期 丧葬礼仪
原始社会 出现了随葬品和原始殡葬观念
夏、商、周 殷商重视人祭、人牲和车马陪葬等行为,厚葬之风盛行。周人开始以“礼”规范殡葬制度
春秋战国 丧葬变得“无序”,隆丧厚葬之风在诸侯之间蔓延
两汉 殡葬礼仪趋于隆重化,明器陪葬之风盛行
魏晋南北朝 帝王贵戚之家丧葬趋简。出现了渴葬,即不按传统殡葬礼仪的时间程序而提前埋葬
唐 在参照周礼基础上更系统化、程序化,殡葬礼仪具有异常繁复的程序
宋、明、清 礼制逐步严密,国家直接干预殡葬力度远胜以前各个朝代,殡葬礼仪趋向制式化
——摘编自张丽丽《中国殡葬制度演进的经济学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D B B D B D B A A A A C C B D
二、非选择题
17.(1)区别:前者发生在丝绸之路后;后者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前者翻译内容以佛经为主;后者翻译内容以西方科学为主;前者以中国僧侣主动翻译为主;后者以传教士与士大夫合译为主。
影响:①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②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推动宋明理学的形成发展。
(2)意义:①推动中国改革开放;②促进中国经济发展;③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18.(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不同点:权力中心不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中心在君主。君主权限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拥有实权,有专制主义色彩。内阁产生的途径不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内阁由君主任命,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2)历史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德意志长期的分裂割据,需要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德国统一道路的特殊性(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的领导下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19.等级标准:
一等(12—10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时代性强,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二等(9—7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时代性比较强,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
三等(6—4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时代性不够强,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
四等(3—0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时代性不强,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