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4 16: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
学校 八 年级 下 册 (编号 019)
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主编
审核
主讲
课题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课型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时间及意义;掌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目的。
2.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表现。
3.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自觉性,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措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学习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一、九年义务教育
1.教育立法,加强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 》,表明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
2.实施: 年,中国基本实现普及 :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居大国前列。
3.核心: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4.“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是:把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 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要求实施 教育,全面贯彻党的 ,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接班人;
二、高等教育
1.概况: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学校数量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提高(如北大、清华)。
3.成果: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承担国家 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国家1/3;部分科研成果达世界先进水平。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一: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有何什么要求?
探究二: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消化)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九年义务教育
1.教育立法
2.实施
3.核心和要求:“科教兴国”战略
二、高等教育大发展
1.概况
2.发展
3.成果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
A.扫盲阶段 B.小学六年级阶段
C.从小学到初中九年教育 D.从小学到高中十二教育
2、旧中国的爱国教育家通过发展教育救国救民的理想不能实现,新中国科教兴国之路蒸蒸日上,这说明了( )
A.旧社会没有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
B.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C.当代国际竞争比旧社会更激烈
D.知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
3、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
①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④制定《863计划纲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④废止科举制度(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5、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6、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蔡元培
7、党和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有 ( )
①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不断提高考试成绩
③要实施素质教育
④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8、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于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 )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B.高校数量大大增加
C.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资料: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对这个,规定,有人认为,儿童入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又有人认为,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何时颁布的?
(2)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规定的你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以上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纠错,典例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讲解答题方法,点拨纠错。
【反思质疑】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法反思:
激励计划: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见教材
※合作探究
※课堂训练
1、C 2、B 3、D 4、B 5、A 6、B 7、B 8、B 9、D
二、材料解析题
10.(1)1986年。
(2)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儿童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第二种说法正确。义务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儿童应享有的权利,法律是强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组织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