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新设计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气球、电子白板,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现在的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智力水平高,兴趣广泛,但多受祖辈的溺爱,同时受多种不良事件的影响,偏爱盲目追星、喜攀比、好显摆……大多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导致老师难教,学生也感学习难学,把学生教育成啥样的人,成立家长、老师乃至社会都感棘手的事。但学生好动手,喜探究也成为教学的一个积极因素。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活动:
1、用ppt展示各种声音。
2、启发学生,在这声音的海洋中,针对这些声音,你想知道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
学生活动:
观察画面,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并讨论和思考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切入本课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活动2【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探究声音的产生
教师活动:
1、给学生提供“制造”声音的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发声。
2、让学生试一试,用手按住发声的物体,感受到的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介绍其他发声的物体。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体念与对比、概括,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二、声音的传播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平常我们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的?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还能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不
Ppt展示真空不能传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ppt“水上芭蕾”,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岸上走动的人惊走水中的鱼的原因。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实验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教师活动:
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
深入思考和联想。
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猜测和讨论。
观察与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
综合、归纳,举手发言。
教师活动:
诱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引导他们提出验证猜想真确性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
让学生在观察和聆听中感知真空不传声。
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探究固体传声,初步感悟科学探究。
系统总结归纳。
三、声速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找规律。
小结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思考、交流、谈体会、收获。
通过合作与交流,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
活动3【练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阅读、思考、举手答题。
应用word的批注和修改功能,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活动4【作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布置作业,延伸兴趣
课后练习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