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7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7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3 14:57:5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以及介质的种类。
(3)知道声速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和他人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现象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
4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展现一些发声情景(如鸟叫,蝉叫,小提琴曲,钢琴等)
问题教学:请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活动2【活动】活动二
(一)声音的产生
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 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物体互相摩擦产生的。
2、师生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探究活动:四人小组利用桌上的器材(橡皮筋、梳子、锯条、音叉),让它们发出声音。
思 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分组实验结束,请学生共同展示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以上物体在发声时的共同特点
活动3【讲授】活动三
[课件演示]鼓振动发声演示实验
4、师生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5、请学生列举出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
活动4【活动】活动四
(二)声音的传播:
1、[课件演示]宇航员在月球上用无线电交谈的情景。
猜 想: 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一定的物质做为传播媒介。
2、[课件展示]真空铃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多媒体课件]展示声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3、验证固体、液体可以传声
学生实验:利用桌上的仪器各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固体、液体能传声。
学生上台展示:
小组1:玩具浸没在水中发声,大家能听到声音。
小组2:土电话
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哪位同学愿意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归纳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4、请学生举出固体、液体传声的例子。
活动5【讲授】活动五
(三)声速:
出示问题情境:有时候会在看电视时,发现电视演员的口型与我们听到的话不同步,我们听到的声音比演员的口型慢了半拍,这是为什么 ,
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要把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学生活动:看课文的声速表格,边思考表中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
活动6【活动】活动六
(四)回声:
出示回声的定义。
[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的声学成就(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7【讲授】活动七
师:同学们在本节中有哪些收获?
生: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知道了一些物质中的声速的大小
生:知道了探究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生:知道了许多有趣的声现象。
活动8【练习】活动八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快)。
活动9【作业】活动九
知识拓展,巩固提高:利用多种途径了解更多关于你感兴趣的声音知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