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5 19: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段期末六校联考
有,这样品故事也不会让自家小孩子听,其实正表现出作者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
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为何有可能相遇,并且发生了那么复杂的情感纠葛?长辈为何就
不知道了?难道这是以老祖宗为代表的长辈们的“灯下黑”吗?是老祖宗一时犯糊涂吗?其实不
语文试卷
然。因为作者是通过把人物年龄低幼化的艺术设计策略,来为他们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据周绍
良先生的实际推算,全书展开的大半部分中,贾宝玉应该是十二三岁的年龄,林黛玉是十一二岁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的年龄。也正由于人物年龄小,所以尽管在小说中,已经写到了他们为了真挚的爱而在甜蜜又痛
苦中煎熬,但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争吵只是儿戏。就像凤姐说的:“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
命题校:连江尚德中学命题人:高一语文集备组审核人:高一语文集备组
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在这里,凤姐是完全把他们作为孩子来看
班级
座号」
姓名
待的,把他们的行为视为孩子之间的顽皮和喜怒无常,根本没朝恋爱这方面去想,其他家长也没
准考证号
朝这方面去想。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也许,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所以,当他还在七入岁时,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
也就是《红楼梦》的第五回,作者就安排他神游太虚幻境,并在警幻仙子的引领中,与一位鲜艳
材料一:
妩媚如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的兼美结为人生的爱侣,从而在象征的意义上完成了成熟。换言之,
国内较早用“错位”理论研究小说的是孙绍振,他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直觉,对文学作品进行
在儿童的躯壳内,贾宝玉,还有大观园其他女子的心灵,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在逾越常规地发展,
直接的感性体悟和理性升华,提出了不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独创性的“错位”理论。
以表现作者对情感的理想性吁求的一面。
孙绍振认为:“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性格也依赖于人物心理拉开距离的趋势,而环
正是从现实语境与艺术策略的相生相克中,我们才发现了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全;
境则是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轨,.构成拉开距离的条件。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
面复杂性和深刻性。而有些读者把一顿无形的板子打在他头上,让自己和贾政一类的家长来对贾
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小说中人物自我感知错位表现为
宝玉形成两面央攻之态势,由不得要让作者发一声“谁解其中味”的浩叹了。
“心口”错位,人物的相互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心错位”。如果人物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
(摘编自詹丹《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采取行动,而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与环境筑围一致则缺乏自觉意识,又会形成人物与氛围的感知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位。
A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因此人物心理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
孙绍振对“错位”理论做了一个逻辑性的概括:“小说的情感系统是一个(多方位的)动态
B孙绍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小说的各种情感错位差距往往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成正比。
系统,一个方位的‘错位’,引起了另一个方位的‘错位’,这个层次的调节又引起了另一个关
C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小说的情感结构是多维的,“情感”错位往往是一种复合式结构。
D.《红楼梦》中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一直“心心相印”无矛盾,就无法拉开人物的心理距离。
健的‘错位'。在表层上好容易达到了平衡,在深层结构上又因拉开了距离而失衡,在深度上达
到统一了,可在表层又因心口误差(错位),使情感系统远离了平衡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情感系统的每一个方位、每一个层次的错位,都要引起全部系统的一切方位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错位”,而“错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小说研究的策略
的反馈和调节。粗浅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多维情感结构,各种情感在性质
B.读者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语境,领会了作者的艺术策略,就能对人物作出深刻的判断
和量度分化的程度与小说的审美价值成正比,各种情感错位差距越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C,《红楼梦》中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表现出了她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
情感错位的距离越小,艺术感染力越弱。”
D凤姐虽然内心怨忿,却以戏谑的口吻含沙射影地指责贾琏,这是表达上的一层错位。
(摘编自上官文坤《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材料二:
A.《阿Q正传》中,阿Q直到临死前还在遗憾判决书上代表死刑的圆圈画得不够圆。
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评价之困难,脂评曾经以一连串的“说不得”来感叹。不过,日前
B李纨的住所一一稻香村,“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有人发文对作为暖男的贾宝玉大加笔伐,认为贾宝玉“对世间女子尽心爱恋呵护,可除了‘有心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唐明皇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之外,他的爱浮于表面,能量极低,甚至反而给女孩子们带来灾难”。类似这样的判断其实是深
D.“三打白骨精”能让读者记忆深刻,原因在于拉开了唐僧师徒三人的心理距离。
刻地反映出该论者不理解当时社会语境,也缺乏对曹雪芹独特艺术匠心的体会。
《缸楼梦》国绕着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展开贾宝玉等人的故事,传统社会中无往而不在的礼
4.“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这种笔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
法制度,那种主奴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秩序,也在贾府众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全面体现。虽然不
料简要分析。(4分)
少学者把《红楼梦》归入才子佳人小说的谱系中,但以贾宝玉为中心的恋爱故事与传统才子佳人
5孙绍振认为《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互动的错位”。请以“宝黛初会”这一情节中的具体内
小说的锐合神离,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玻陈腐旧套》,突出了贯母听
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3分)
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费母据以反驳的,是她对一个大家族的环境及受环境制约的才子佳
人的认识,认为双方既不可能、也没机会相遇,即便相遇,佳人也不可能马上想到终身大事。贾
母看到了这种故事的虚假、污秽,以及对礼教规矩的破坏,并严正声明这样的事自己家里不可能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