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7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7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3 15:04:4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学生经过过观察、讨论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度不同。
3、学生能利用本节所学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基本观察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充满乐趣和积极性,并且能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2新设计3新设计4新设计5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也本节开始即以上课铃声创造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着重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引入:
同学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日常生活中你们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举例。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活动1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发声,观察发声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所做实验。
手指按住喉咙发声,敲音叉,归纳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敲桌子发声,桌子振动吗?设计实验证明。
哪些物体能发声呢?看视频蚊子,排水管发声,流水声。可得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称为声源。
三、活动2
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若学生能说出,则让学生举例。若学生说不出,可提问:老师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同学们耳朵里的呢?
学生活动:一人敲桌子,另一人贴着桌子听,固体能传声。
水中敲石子,液体能传声。
视频:真空不能传声。
提问:声音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呢?看课本28~29页
视频:音叉声波
想想议议:如何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小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应用)
练习
小结:学到了什么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