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80)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80)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3 15:06: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道理。
2学情分析
共有35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声体在振动,声音靠介质传播。
难点:声音靠介质传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引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广播声、电铃声、流水声、汽车声,……此时恰到好处地追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用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学生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
学生实验2、用手摸着自己颈前喉头部分,大家齐读“声音是怎样产生”;
“同学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这些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最后在学生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为了加深印象,老师再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敲响音叉,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用手握住音叉,再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同学们举一些发声体振动发声的例子。
二、声音的传播
看视频:真空铃实验。把一只闹钟(或电铃)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随着空气逐渐抽出,而钟声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了。如果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钟声又逐渐加强。通过实验得出:声音靠物质传播。
演示实验2 :土电话可以接通
学生实验3 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然后在桌子下面用指甲轻刮,你能听到声音吗?
结论: 固体能传播声音。
同学们例举声音的传播。
教师补充:
(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水能够传声。
(2)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到网里。
(3)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是因为听到了水上的优美乐曲。
(4)狗在睡觉的时候,把一只耳朵贴在地面上,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从而得出: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蹬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1)比如赛跑时,看见发令员鸣枪的烟雾后才能听到枪声。
(2)雷电同时发生,但我们看到闪电后,才能听到雷鸣。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然后阅读“一些物质中的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一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小结:引导学生得出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声音要通过介质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作业:例举两个发生体振动的实例,例举两个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实例。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