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组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南宋,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靖康之耻之后,“抗金”“议和”成了持续几十年的政治矛盾,也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中,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和爱国诗人。能否在诗词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历史,在文字的品味中感受诗人挚爱的情怀呢?于是就有了《南宋爱国组诗》教学的构想。
我精选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题临安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四首诗词。以一篇带多篇,利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讲解学习,引导学生自学其它组诗。扣住诗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示儿》的悲,《题临安邸》的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哀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常规方法,借助注释和背景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3.扣住《示儿》的悲,《题临安邸》的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哀,以南宋的历史为背景,形成爱国组诗教学,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扣住注释,抓住诗眼理解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2、难点:扣住《示儿》的悲,《题临安邸》的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哀,以南宋的历史为背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单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
(一)单元人文主题导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著名爱国诗人林则徐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组古诗去感受诗人的壮志情怀。首先我们来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
(二)关于陆游你们还知道哪些?(板书:关注诗人)
(三)读正确、流利、有节奏。
过渡:作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过许多流传千古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的诗题很长,是什么意思呢?这位老人为什么天不亮就睡不着了,他有感于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古诗。
1.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把这首诗正确。
2.学生个别读,互相评价。
3.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4.配乐朗读,读出韵律。
(四)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从诗中看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谁能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画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背景去思考。可以同桌议一议。
一首诗就是一首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面中有哪些景物?“胡尘”是什么意思?
在这扬起的滚滚胡尘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在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这是何等悲惨的生活呀!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份情感往往就隐藏在诗中的一个字里。你能找到这首诗中的这个字吗?(板书:关注诗眼)
老人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所有的遗民都在流泪,这真是——遗民泪尽胡尘里,这就是——遗民泪尽胡尘里,“泪”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3.遗民“泪”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关注背景)
4.学生交流。
5.师总结:借助诗眼和背景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诵这首诗。
二、多篇爱国组诗教学
1.南宋是政治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你还知道哪些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林升、陆游、岳飞.....
2、出示三组古诗,小组交流学习:
现在请你运用刚才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方法去学习:
读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我抓到的诗眼是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听)到了__________ ,心里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紧扣诗眼。
4、爱国梦:梦中、梦醒、梦断分别引读对应三首古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梦中,诗人仍然想着冲锋陷阵,为国杀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 望王师又一年”,梦醒了,诗人无法入眠,他牵挂着大宋王朝失去的大好河山,他想到了被朝廷遗弃在北方沦陷区苦难的百姓,想到他们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哭干了眼泪,想到了他们日夜盼望着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但却一次次的失望、绝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梦断。,
三、总结拓展:齐读岳飞《满江红》
无论是陆游的悲,遗民的泪,林升的问,都饱含着他们深深的爱国之情。(板书:关注联系 爱国)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在诗词中走进了南宋的历史,通过关注诗人、关注诗眼、关注背景、关注联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更感受到了诗人们炙热的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南宋爱国组诗
悲 关注诗人
泪 关注诗眼
问 关注背景
哀 关注联系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为围绕爱国这一议题开展的多文本诗歌教学。我先让学生学习本首诗歌,通过老师的设计与组织,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梳理学习此类古诗的方法,然后带出同时代同主题的其他三首诗作,让学生做学法迁移,训练古诗阅读能力。从关注老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从而超越内容指向学法,习得能力。课后,我对魏校长的评课进行了思考:
一是关于朗读。诗歌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需要设计,需要训练读出情感。诗歌的情感,很丰富很复杂,它也有层次性,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初读感受的是江山如此多娇,读出凝望的壮美;然后,这壮美的山河如今只能在心中追怀,诗人仿佛在摩挲每一寸河山,读出凝望的深情;最后,这大好河山沦陷异族,怎不让人扼腕痛惜!读出凝望的悲慨……你看,诗人的情感百转千回,更见其爱之赤忱!在这一方面的引读我做的明显还不够有位内乡的老师深入。
二是关于想象。魏校长引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诗歌教学要通过“举象”,充分“造境”,进而始能“悟情”。关键环节是造境。造境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出细节,出画面,情感必需在个性化生活场景中得以浮现,如诗歌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虽抓住关键词“泪”,让学生想象这是谁的泪 (老人的,妇女的,孩子的)他为什么流泪 南望时他在想些什么,他会说些什么……我给学生搭建的场景还不够具体,没有很好引导学生感受遗民的感受,进而理解作者的痛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