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领会理论价值,联系生活实践
写作实践
“互联网”理性思维主题作文
(教材任务分析+主题作文训练+高考模拟链接)
1.阅读教材P36文字,明确任务要求。
深化理性思考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场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
导。文章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实事求是的精神、简约平易的言说,引导人们理性思考一个
时代的大问题。那么如何做到理性思考呢
理性思考要透过表象探究被忽略的事实真相,推导事物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论说和
阐述观点时,应该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向理性深化,逼近事物的本质。比
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先指出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出现的“好现象”,然后退
一步说依然存在的缺点,并透过缺点深入分析其危害,进而通过阐述两种对立的观点,提
出自己的主张,指明了改造学习的方向,论述一步步深化,道理愈说愈明。
理性思考要敢于质疑,勇于追问,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比如“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这句话,历来被视为至理名言。而在今天,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对个人成长来
说,外因虽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内因,“近墨者”如果能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
意志,则未必会“黑”。
理性思考还要注意提高思维品质,对看似简单的事物作深层思考,不能把问题简单
化。如果把事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观察、分析,往往就能突破思维定式,深化对问题
的认识。论述时应注意辩证地观察事物,理性地辨别是非曲直;论说不偏激,有分寸,不
危言耸听,不咄咄逼人,留有余地,这样文章才更有说服力。
2. 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单元研习任务第三题,第2小题
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是发表言论阐述见解的基本要求。从
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前拟一个提纲,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交流
过程中注意记录不同意见并加以思考。
2.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
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本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带来了网络暴
力、网络欺诈、“低头族”、碎片化阅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写作时不能仅停留在罗列现象的
层面,要挖根源、析危害,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办法。写作过程中,要安排好文章思路,体现对
互联网“利”与“弊”的思辨。
【例文展示 1】
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仿佛一叶扁舟,载着信息瞬时漂洋过海,带着正义的
风浪,也卷着评论的乌云。它既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来传播真相与正义,传递温馨
与温暖;也让围观者的阴暗与苟且有了肆虐的空间。
亮点评析:第①段作者对互联网的作用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其利弊,为第②段提出观
点做准备。
②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③确实,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其优势十分明显。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列快
车,带着我们奔向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比尔·盖茨曾说过:“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
式。”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备受青睐,如朋友圈、视频聊天等都在无形中跨越时空的障碍,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前几日的河南郑州,44个小时内,全城接力,在朋友圈为 3岁的男
孩然然寻找丢失的小耳蜗,更是给严寒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春天的温馨与温暖。
亮点评析:第③段紧承前文观点对网络的正面作用进行分析,引证与例证相结合,论证
充分,说理透彻。
④但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弊端亦不容忽视。
亮点评析:第④段用“但与此同时”转入本文论述的重点
⑤网络发言的自由性和匿名制度,再加上少部分人素质不高不辨是非,引起了许多不良
现象,如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围观起初形成的舆论的确可能倒逼不少公共事件从幕后走到台
前,督促事件从失衡走向公平和正义。可是在缺少约束的网络虚拟时空中,自私、狭隘、刻
薄等深潜在人性深处的“魔鬼”也会悄然伸出它的触角,很多人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就妄
加评论,甚至诋毁辱骂。
⑥这样的肆意评论一旦主宰舆论风气,往往会隐藏事情的真相,进而“借刀杀人”。比如
之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一位正常行驶的女司机推上了风口浪尖,险
些丧命的她却被扣上了“始作俑者”的帽子。若不是当地公安局及时发文澄清,这一盏生命
之灯是否会熄灭也未可知。
亮点评析:第⑤⑥段指出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⑦言论自由不等于造谣自由。一个自由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社会。在这
个社会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充当无聊的看客与隐匿的喧哗者,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公共精神的
社会。
亮点评析:第⑦段理性分析“言论自由”的两面性。
⑧因此,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坚守正确的价值
观,保证网络言论的文明,确保自己言行有“节”;还要提高对不同信息的辨别能力,既不做
言论自由的滥用者,也不做推波助澜的看客,做到有“智”明辨。正如《止学》中所言:
“天贵于恒,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亮点评析:第⑧段由前文分析问题转入解决问题,强调如何才能保证网络言论文明。
⑨为了使中国“得以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道德法律约束内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
络,做有节有智的优秀网民。
亮点评析:结尾段发出号召,回扣观点,升华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上存在的
网络不良现象。
【总评】 这篇文章作者透过网络表面现象进行深入理性思考,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全文逻
辑严密,思考有深度。文题揭示了中心论点,第一段紧扣材料提炼概括观点。行文中段落中
心句彰显思路的清晰,使得论证结构层次分明;文章引用准确,理性分析,有理有据,显示
了考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例文展示 2】
网络,该如何对待你
当今时代,网络发展迅速,我们的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世界也因互联网而更加绚
丽多彩。但同时,互联网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网络丰富着我们的日
常生活。它让我们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世界成了一个“鸡犬之声相闻”
的地球村,人们即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互联网还像座移动图书馆,它给人们提供了海量
信息,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互联网成了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从而也提高了我们的学
习效率。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体验休闲娱乐活动,听几首喜欢的歌,看一部有趣的电影,都可
以让我们放松身。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切不可沉迷网络。一些网瘾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他
们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现实生活,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只有上网时才充满激情。
他们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关系,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还会对
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如此说来,预防沉迷网络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沉迷网络呢
第一,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所以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
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冗余信息面前耗费时间,也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
可沉溺于网络。第二,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并不强,所以还需要家长指引
并履行监护职责,做到教导有方,帮助未成年人辨别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第三,要多些陪伴,
我们应与家人 勤沟通,勤交流,融入亲情,感受关爱,搞好现实人际关系,注重日常生活,而不是
一味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交往。第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摄影、绘画、书法、写作等,这
些爱好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的假期多些趣味和活力,这样就不会长时间沉迷于网
络了。最后,学校也要帮助学生远离络。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开班会的方式来加强教育;学校可
以做出明确表率,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若违反规定,则对其进行教育并适当惩处。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合理使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预防沉迷网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
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
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科学理性思维,并检验考生的社会关注、社
会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言论一的关键词是“传播真相”“正义”,群众可利用互联网监督扑朔迷离的社会事件,督
促真相浮出水面。言论二肯定网络拉近时空距离,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困境的解决贡献一份
力量。言论三中“沉默是金”与“众声喧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均是“看客”的“围
观”,即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都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
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的丧失,须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
花是无辜的”。
前两种观点是正面肯定,第三种观点含有反面否定意味。考生可从三种观点中任意选择
两则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础,并兼顾其三,形成可阐述的看法。可肯定网络在舆情监督上的正
面作用,亦可反思网络围观现象背后的心理本质,进而寻找对策,指明方向,着眼成长。但
行文中应该将正反两种观点结合来思考,就像是投身一场论坛,论事说理,以理服人。
考生若选择三种观点之一来立意,最多只能归到二类文;若能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辩证思
考则为上佳之选。
【参考立意】
1.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2.传播正义,沟通你我,做有节有智的网民。
3.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4.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
5.做互联网的“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
6.传播真相,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
7.网络传播真相,不明真相者请勿喧哗。
【范文引路】
信息时代,让理性成为行为自觉
网络出现,信息发布生态迈入新世代,其中自媒体的出现,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人人可
以成为一个即时发布的媒体,信息遂呈开放式、自审式呈现。只是,一旦其中任一人或缺乏
自审能力,或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就可能造成对他人和社会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因此误入违
法的泥潭——此类因发布虚假信息而触犯法规者,并不鲜见,像秦火火等受到法律惩处者,
也非孤例。
上网须谨慎,发声应理性。
因为,网络的便利性、即时性和缺乏审核性,使人人成了“新闻自媒体”后,网民们虽
然能更直接、更便捷地发声表达或发布信息了,但其对社会事件的个人化表达,很难剔除主
观化、碎片化、杂质化倾向。这时,无论信息发布人,还是网络信息受众,恪守理性思考,
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此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免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因此违反
法纪、受到处罚。
网络信息的两端,发布、转发、传播及评论等环节,如果网民都缺乏理性精神,对信息
充满情绪性、发泄性、偏激性的口水化网络表达,这绝非信息呈现及批评与监督的正常取向
与常态。应对网络信息的主观性、选择性,只有理性才是止洪口、刹车闸。理性地独立思
考、综合权衡,才是建设性表达方式的正确取向。
在热点事件面前,想要保持理性,首先要问真假,站在事实高地上,注意排除信息迷
雾。其次,在事实不完整的情况下,不做评论,或不作超越事实的判断。还有就是去除封闭
思维,保持可能被说服的谦虚以及开放的心态,不要人云亦云。
正确的对待网络信息的态度是:了解、尊重、沟通、交流、理性,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
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之中,人才是主导,谨慎、理性
地进行网络活动,网络世界绝不是个可以肆意妄为的蛮荒丛林,它有着与社会有序运行所必
须的规则和秩序。而这种规则和秩序的建立,除了需要法规制度进行必要约束,更有赖于网
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理性判断的能力。当理性判断成为一种行为自觉,那就意味着网络生
态的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提升。
让网络告别丛林,让网友告别莽撞,理性判断应该成为我们网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
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审题提示】
材料首句,说的是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平
台,这些社交平台被人们用于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后一句中的“彰显”是鲜明地显
示之意,是褒义词;而“掩饰”是掩盖、不暴露之意,在这里是贬义词。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这话说得太绝对,但是可以肯定,大多
数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这应该是“真实的自我”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
表现“真实的自我”,也同样会掩饰“真实的自我”,在互联网中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
及。同时,试题中两次出现的“更容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体现出了思辨的色彩。
总之,文章的重点应该是界定清楚“真实的自我”的内涵,分析“彰显”和“掩饰”“真实的
自我”的原因,明确怎样找回或实现“真实的自我”的方法。只有如此运思,才有可能写出较
好的文章。
【范文展示】
互联网空间保真“我”
关于互联网时代,马云无疑是具有发言权的,他借用作家韩寒作品中的话表明了这个时
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有风猪都可以飞起来的时代。
记得 2012年的“末日论”,还有某某的多次“被去世”吗?网络给予了人们广阔全新的
信息平台,想要彰显自我只需轻轻点击“发布”瞬间便可以实现,个人感受、“真知灼见”
铺天盖地。当表达变得轻而易举,求真求实的态度则显得更加可贵。
谣言的始作俑者何尝不知谣言的荒谬,然而为了点击量,为了“赞”,他们在这一片“茫
茫大地”上大施拳脚,说理煽情无所不用其极。我們对着似是而非的消息,听不见谎言和背
后的得意笑声,轻率地决定相信,并试图让他人也相信,于是,谎言迅速地登上了热议话题
排行榜。人们津津乐道,以为自己是掌握最新消息的智者,却不知我们已失去了自己的判
断,被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牵着走。我们发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响的“声音”,却真真成了
“满纸荒唐言”。正如马克·吐温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已走遍了半个世界。
开头所说的韩寒的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风停了,猪就会摔死。人们所谓的“发
声”,实质上违背了追求真实的本心,只是成了被谎言和浮躁操纵的木偶,经不起真实的推敲
和时间的沉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份沉着冷静,才是纷繁的互联网时代最该坚守的。
不要做流言的垫脚石,请成为真理的探索者!
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信息的时代,我们寻求真理,是一种心灵的修养,是在不完全了
解真相时的适时沉默。正如林清玄所说,凡是心灵具足的人,都是善于沉默的。人云亦云是
网络时代的大忌,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沉默”,用理性的思考去审视迎面而来的信
息。韩寒的那句话,其实还没有尽,他说:我不要做猪,而要做一棵树,永远立在那里。这
句话表明了他的个人追求,对于网络时代也同样适用。做一棵稳稳的“大树”,风吹,不倒;
风停,依旧冷静。
互联网时代正应了狄更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的言论。每个人,都无
法避开这一时代,也完全不必避开这信息多元化的大时代,只是要记住:求真、求实,做有
头脑的人,拥有人类真正真实的自我。
信息洪流守真我
从古时的烽火传信、飞鸽传书到如今微信代替了短信,互联网让全球处在同一空间、
时间之下。人们之间的距离因互联网的发展变得前所未有之近,蓦然回首——我们的生活、
感情早已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当人们习惯于将真实的自我投射到网络上时,亦是完成了自我标签化的一个过程。动动
手指,就能在许多社交网络上给自己贴上“学霸”“二次元”“旅游达人”等标签,而令人
惊讶的是,比起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许多人似乎更愿意在网络上交友。在头
像昵称的掩护下,他们向网友展现最真实的嬉笑怒骂,却在现实中将本我塞进虚伪表象的躯
壳中。
不少人身边一定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在互联网平臺上热情如火,搞怪“表情包”层出
不穷,而现实中却腼腆少言。那么到底哪个才是他们真实的自我呢?我想,在网络上所彰显
的那部分,是其真实自我所需求,却又迫于“腼腆”的禁缚而在现实中鲜少触及的那一部
分。亦不可否认,网民大多直言不讳,火爆热情,出于某种从众心理与“罐头思维”,我们迫
不及待地抛弃了真实自我中矜持、谨慎的那部分,加入网民的狂欢之中。
诚然,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通过“标签”定人,鲜明却不全面;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
相处更讲究“圆滑”与“磨合”,而自我之中一些较尖锐的部分就此被现实磨去棱角。如何让
现实本性与互联网个性达到圆融统一?我认为不必苛求。在尝试独立生存于社会的过程中,
势必要对自我加以修剪,这是成熟道路上必经的一课;在微信、微博上,我们当然可以隐去
现实生活中晦暗而不得意的那一部分,展现自己日常渴求而不可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可以说,不论哪一面都的的确确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一部分,只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决
定何时展现、何时掩饰。只需记住,不论是现实中抑或互联网上,存在的所感所想皆是真
实。
在互联网上,也许动动鼠标即能删除一条动态,但生活到底是一场盈科后进的旅行,在
信息洪流的冲击中坚守自己,用真挚的本我填平迷茫的沟壑,才是我们最应当做的。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网络的评价,人们普遍认为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网络信息量大,能够满足不
同人群的阅读要求;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适应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网络交流方便,便捷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一片繁荣;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
活,很多网络活动、游戏很吸引人……有弊的一面,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不良信息存
在;网络虚拟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够真诚;网络管理松散,网络暴力经常发生,网络
秩序被扰乱;网络游戏浪费时间,人们沉迷其中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
你对于网络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范文展示】
说说网络的利与弊
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极其熟悉和喜爱的良师益友。然而,有些家长却对网络抱有
成见,谈“网”色变,这是因为很多青少年学生自控力不强,沉溺网络,导致了严重的后
果,在我看来,上网成瘾至少有三大害处:
一是影响学习,荒废学业。由于很多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一旦上网成瘾,则一发不可
收。逃课、晚归,泡在网吧中,消磨光阴,逃避紧张的学习,虚度自己的花样年华。唉,这
真是浪费了青春,荒废了学业,挥霍了钱财,影响了前途,到头来后悔终生。
二是沉迷上网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由于长时间上网,视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加上缺
乏户外锻炼,睡眠不足,作息没有规律,身体免疫力降低,各种疾病随时都可能向你侵袭。
三是网上生活会让人的沟通能力减弱。在网上缺少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大多数
学生往往沉迷于神秘和虚幻的情境中不能自拔,容易养成孤僻的个性。
面对上面这些网瘾危害,难道说与网络绝缘才是最好的方法吗 当然不是。我们总不能因
为刀子太锋利,容易割伤手就说它不好,如果你抓住的是刀柄,它就能成为你手里有用的工
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网络的好处吧。
首先,上网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通过网络,我们能随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欣赏大
千世界的美丽风光,倾听海内外歌手的美妙歌曲,知道世界上的最新动态,真正实现“秀才
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其次,通过网络我们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在网上的学习能使被动变为主动,能使书本上
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学易懂又易记,真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帮手。
最后,网络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在心情不好或者学习累了的时候,上网
听一听音乐,看一看电影,可以消除疲劳、调理心情,劳逸结合,放松过后,我们更能够全
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正确利用网络,不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不迷
恋网上聊天,不沉溺网络游戏,带着一颗上进的心,利用网络做一些对我们成长、学习有帮
助的事,网络就能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喧哗的真相,网络的利弊
有无这样一个世界,它的规则间不包含地位不平等的不公,在其中,每个人的言论与其
身份不相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言论可以概不负任”?有,是网络,就在我们触手可
及的电子产品背后,存在着。
华为 5G网的时代,苹果公司研发的第一代触屏手机看上去都已十分遥远。这无不在向你
我证明了一个事实——互联网真正的时代已然来临,“都说科技推动世界”,绝对的,便捷不
仅体现在一份份热腾腾的外买上,跨越全国甚至大洲间的联络,还体现在人们生活更多的点
点滴滴,往年隔置的案件,通过大数据在监狱中找到了《杀手会议》电影改编自的真实杀人
凶手,漂洋在外的亲人终于不再只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而是能在眼泪中看到我们的容貌与笑
容……
物极必反,一个事物的光明面永远被源自黑暗的背影追随,这是必然的,孟子主张“人
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前者认为是世俗使善性沾染污浊,后者认为是规矩抑制住了恶
性。无论何者观点,在网终这一既“世俗”又无”规矩”的虚报世界,人们的恶意找到了发
泄口,咆哮嘶吼着将一个个情绪的小点撕裂,鼓吹得老大。网暴开始了,一场雪落无声的暴
风雪演变而来。看客们不再捏着镜片,而是一部部手机;过去的苦难人被辱骂至死,如今的
幸福人被咒骂弃生。一切都改变了,一切又从未改变。
当沉默的真相变得喧哗,最终归于沉寂。我们不能再放任网络的利处变得恶劣,最终再
归于弊端了。“没有规律的物质是不可思议的,” 在如今敲定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事
物所反映”的世界观下,我国理智地在认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之下来解决问题。“世俗”或许
非你我所能立刻遏制,那么就从思想的教育抓起,让人们内心道德作为阻止情绪的骏马跌入
悬崖的缰绳,牢牢套住在这一匹匹源自人们心底扎根,在无拘束的网络土壤里生根发芽的野
马。“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目寒。”为使网给环境整洁且令人暖心,对于青少年甚
至成年人的教育方针必须严格实施,用心传系。
至于“规矩”,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公民法律意仅不断增强的自豪基础
上,我们更是要牢记并做到“扶正固本”。“个人名誉”“精神损失”等名词的字眼正一个个
被我们普通百姓所熟悉。“阴阳互滋互生”,有了“阳”必定地有“阴”的存在,看我们用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每一个对话框的背后,无一不拥有一与某绑定的 IP地
址。让“无责”行为整顿为“有责”行为,像现实生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说出的口的话负
全责,将后果落实到本人头上,实现了网络上利弊的平衡。
“我们所想要的,是一个充满善意而不会被恶意所伤害的世界。”万物和谐,及事物间
关 系 最 理 想 的 状 态 。 而 正 反 两 面 的 矛 盾 , 更 为 改 善 问 题 的 根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