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领会理论价值,联系生活实践”素材积累-【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领会理论价值,联系生活实践”素材积累-【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6: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领会理论价值,联系生活实践
写作实践
理论的价值素材积累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人
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人的理论素养越高,
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
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名言名句
中外名人谈理论及理论的价值
1.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南朝梁文学评论家刘勰《文心雕龙》
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
——毛泽东
3.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毛泽东
4.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
5.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
6.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
7.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德国文学家歌德
8.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德国剧作家莱辛
9.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席勒
10.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福楼拜
1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13.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4.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15.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美丽,而在于它引以自豪的内容。——莎士比亚
精彩语段
01
米丘林曾说过:“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从听到这句话开始,
我就将“纸上谈兵”改成了实践。果然,我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
实践,会让人成功地去完成一件事。就拿这次日语竞赛来说吧。这次竞赛要考 100 个
单词。我一听便说:“我做不到。”但是在老师的逼迫下,我不得不参加这次竞赛。我将单词
分为两部分,两天之内就背完了。就这样,我把计划付诸行动,用实践的力量,圆满地完成
了这次比赛。这次比赛让我明白,假如一个人只想着“我做不到”,那他必然就会做不到。但
你如果付诸行动去实践,那么你一定有机会成功。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永久的老师,只有你实践了,才会真正懂
得它的乐趣。
02
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溪”。“不登”“不临”是无法了解“天”“地”相
关情况的。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过分强调理论而轻视实践,人就会丧失实践的能力。理论是
虚的,通过实践,理论才能落到实处。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才不至于
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
03
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句俗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但如
今,人们过分地重视理论,善于夸夸其谈却很少付诸实践,这往往培养出许多大“理论家”,
而不是“革命家”。想要获得成功,仅仅有精妙的构想和理论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实
践!
法国科学家安培用通电线圈进行探究感应电流的实验,但他只关注了一种情况,却没有
继续实践其他的情况,放弃了对感应电流的构想,错失了发现感应电流的良机。而十年后,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的实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为他
带来了许多荣誉,更造福了人类。由此可见,重视实践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忽视实践
往往使结果与理想背道而驰。
04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 ”
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
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
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船翻而不会游泳,哲学家很有可能失去生命。这说明拥有实践能力比掌握理论知识重要,
所以要善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人们把
读书和参加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个人在理论上体现
的生命价值与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的生命价值相比有时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有把学习间接经
验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熟悉人民群众,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全面地
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陷和弱点。
05
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定格,对应的就是一次次的坚守与战斗。他们的英勇献身,是人民警察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的真实缩影。没有人生来
便是英雄,总有人为人民献出生命。平凡岗位,他们默默坚守;生死瞬间,他们义无反顾。人民警
察始终奔走在危险的第一线,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不倒长城,成为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英雄
不在,英雄仍在”,向和平时代的忠诚卫士致敬,不仅要把感谢记在心里,更要秉持英雄的精神前
行,坚持正义,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全感。
06
“人性本善”。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卢梭也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现实生活中,我
们常常同情弱者,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弱者,这是最普遍最有说服力的“人性本善”的明证。我
认为,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不全是因为劳动,因为科学技术,因为都怀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
望,更是因为人类能够互爱。而互爱的前提,便是人之善。当然,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性善”与
“性恶”的辩论。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霍布斯认为人天生是恶人。不管这种辩论声
音有多么响亮,还要争辩多久,我始终坚信,人是向真向善的,人类理应沿着真善美的道路,去寻
找属于人类的光明未来!
人物事例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救星”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做出历史性贡献:一是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
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二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为
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探索中国实际问题,
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艾思奇:贴近大众的人民哲学家
  艾思奇(1910—1966),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的理论领
域的忠诚战士”。1927 年和 1930 年,他曾两次赴日本留学。在此期间,他对哲学产生浓厚兴
趣,阅读了大量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终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力量所吸引,开
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九一八事变后,艾思奇弃学回国,投
身革命事业。1932 年来到上海,开始了他革命活动和哲学生涯的上海时期。这是他一生中第
一个重大转折。艾思奇在上海参加了中国民主力量领导下的革命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哲
学,撰写了大量文章,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1934 年底他开始为《读书生活》撰写的系列通
俗哲学文章,共 24 篇。这些文章于 1935 年底结集出版,这就是《哲学讲话》。后因国民党当
局查禁,易名为《大众哲学》。《大众哲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新中国成立前
共印行了 32 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先河,艾思奇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第一人”。
傲登:用实干赢得百姓赞誉
  今年四十多岁的傲登是一名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干部,2017 年 5 月,被旗组织部选
派到巴彦高勒苏木敖伦布拉格嘎查(蒙古族的行政村)任第一书记。这是一个纯牧业嘎查,集体
经济收入薄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面对实际情况,身为“女书记”的傲登,在派驻到该嘎查两年
多的时间里,默默无闻扎根基层,孜孜不倦造福百姓,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困难,带着
真情、真诚走访入户,熟悉嘎查的基本情况,把农牧民当亲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以
真情帮扶济困,精准施策促脱贫,使该嘎查全部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她用担当和
实干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履职尽责情怀,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受到了上级的肯定。
  两年多来,傲登走农户、下田间、过草原,挨家挨户走访忙碌着,511 平方公里的敖伦布拉
格嘎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铭刻下了她踏实的足迹,尽管驻村工作很辛苦,她却感到既充
实又快乐。她说:“作为驻村干部,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百姓,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多干事、干成事,
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美文阅读
1.经典佳作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法]帕斯卡尔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
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
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
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
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
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
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
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
缺点才能为人所蔑视;然而它又确实具有,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
它的本性是何等的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的卑贱啊!
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的愚蠢啊!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
识自己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
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
王的可悲。我们没有感觉就不会可悲;一栋破房子就不会可悲。只有人才会可悲。
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
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是那样的显而易见,甚至从他的可悲里也可以得出这一点来。因
为在动物是天性的东西,我们于人则称之为可悲;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人的天性现在既
然有似于动物的天性,那么他就是从一种为他自己一度所固有的更美好的天性里面堕落下来的。
因为,若不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有谁会由于自己不是国王就觉得自己不幸呢?人们会
觉得保罗·哀米利乌斯不再任执政官就不幸了吗?正相反,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已经担任过了
执政官乃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情况就是不得永远担任执政官。然而人们觉得柏修斯不再做国
王却是如此之不幸,——因为他的情况就是永远要做国王——以致人们对于他居然能活下去
感到惊异。谁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张嘴而觉得自己不幸呢?谁又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而不
觉得自己不幸呢?我们也许从不曾听说过由于没有三只眼睛便感到难过的,可是若连一只眼
睛都没有,那就怎么也无法慰藉了。
对立性。在已经证明了人的卑贱和伟大之后——现在就让人尊重自己的价值吧。让他热
爱自己吧,因为在他身上有一种足以美好的天性;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爱自己身上的卑贱
吧。让他鄙视自己吧,因为这种能力是空虚的;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鄙视这种天赋的能力。
让他恨自己吧,让他爱自己吧。他的身上有着认识真理和可以幸福的能力;然而他却根本没
有获得真理,无论是永恒的真理,还是满意的真理。
因此,我要引人竭力寻找真理并准备摆脱感情而追随真理(只要他能发现真理),既然他
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彻底地为感情所蒙蔽;我要让他恨自身中的欲念——欲念本身就限定了他
——以便欲念不至于使他盲目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在他做出选择之后不至于妨碍他。
赏析  相对于浩瀚的无穷宇宙来说,人类是相当渺小微弱的,似乎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对
整个世界产生改变和影响。然而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即
使再渺小,只要拥有思想,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从小病弱的他,在短暂的一生中,
却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国际压力单位都以其为名。
2.新鲜时文
实践激荡真知 理论当随时代
今年是马克思 200周年诞辰和中国改革开放 40周年,站在历史节点的交汇处可更好地回
望和前瞻历史契机。40年前,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掀起了席卷中国的
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改革开放的破晓之光。40年来的风雨兼程,让我们更加深悟思想解放
和先导的伟大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再回首激荡中国四十年的真理大讨论,缘起它
突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认知上的误区和樊篱,为改革开放打通了思想障碍,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前奏。毋庸讳言,我党曾出现过幼稚病、本本主义、左右倾、冒进、僵化保守、
“两个凡是”等认知误区,历经磨难和洗礼,最终厘清本源,检验真知,以解放思想的力
量、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封闭型社会向现代开放型社会演进。
历史潮流浩荡,顺昌逆亡。中国在激流奔涌的世界格局中完成后发超越,在科技日新月
异中创造出大国重器,在全球革新进程中贡献出中国智慧与方案,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
东方。奇迹的背后是国家重大方向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实践创新、理论和制度
创新的齐头并进。
探求真理和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必须坚定信念、思想引领,我们探
求真理的步伐不会止步,需要在不断实践开拓中创新思想理论。实践是无字之书和理论之
源,理论当随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四月刚刚在海南说:“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
引领的强大力量。”
中华民族已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进入新时代还要实现强起来的飞跃。风起长
林,中国梦在呼唤,全国上下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勠力同心凝聚新力量,为
改革开放再出发赋予新动能。
点评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风雨兼程,让我们更加深悟思想解放和先导的伟大力量,
实践检验真知,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的路接下来要怎么
走,一句话,理论当随时代!
3.学生佳作
发展理论,推动实践
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凯林的成功来自专注于实践。从被认为“不可能有成就的人”成长
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得主,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获得成功,都应专
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不拘泥于古板条框。所以我认为,唯有发展科学理论,推动实
践,方可得到真知。
有理论不实践,无法得出真正的理论。理论是由实践产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扔
掉实践去大谈理论,理论只会停留在一纸空文上。赵国多良将,可未经实战的赵括空谈军事
理论,瞎指挥,致使四十万大军被坑杀,赵国也从此走向衰亡。从古代开始,人们认为“天
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直到麦哲伦船队航行归来后才知道,原有的理论是错的。可见,实
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是实践的发展,否则自相矛盾,徒有其表。
光实践不理论,往往会走许多弯路。研究事物需要猜想,被实践证明的猜想就是科学;
被实践否定的理论往往是错误的。巴黎公社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
才可以做出正确的行动,因此说,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蛮干家赫鲁晓夫曾经大肆宣扬
在西伯利亚种植玉米,但这违背生物生长规律,最终导致大量玉米歉收,造成苏联一度的贫
困状况。有时只做不去想,违背了规律,无异于拔苗助长,就会成为有脑不思考的盲干家。
有理论有实践才能得真知,助力发展。威廉·凯林把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
于实践,并坚持实践第一的做法,值得推崇。常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
知。
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实践才能解决问题,有多少发现、发明与创造都是在实
践中获得。事实上,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
威廉·凯林在大学时代起就坚持这样做,在兴趣的引导下,专注自己喜欢做的实验,从而获
得真知。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
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假如富兰克林没有勇于实践,就不会发明避雷针;牛顿没有在重做前
人实验基础上的总结,怎能得出三大定律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华西村没有勇于创新实践,
怎能赢得“中华第一村”的美誉?所以,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才会创造
出科学理论而事半功倍。因此,只有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实践,知行合一,方可达到更
高境界。
青年最有创造力,应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实践,方可创造灿烂的未
来。践行陆游的告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  本文明确提出“发展理论,推动实践”的观点,辩证论述“有理论不实践”“光实践
不理论”的观点都有缺陷;“有理论有实践才能得真知”“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实践,知行合
一,方可达到更高境界”,层层深入,深刻论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运用丰富的素材加以论
证,语言生动而有说服力,不失为一篇佳作。
谈生逢其时
南朝梁,正是一个风云激荡、朝不保夕的年代。年轻的刘勰借住在定林寺里看书,忽而
有感,写下了“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名句。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达则兼
济一方,穷则《文心雕龙》,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刘勰是大时代中一种人的写照。时代是一股波涛,沛然难当。有人被推着走,只能随波
逐流;有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求变求通,称为一时之选;更有人谋得全局,切入时代,浪遏
飞舟,求仁得仁。
染乎世情,系乎时序,往往是安分守己之人的第一选择,但此时人生的命途往往就不在
手中了,一旦时运不济,只得低回惭愧,悔恨一生。
溥仪是清末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他这辈子好像都没做过自己的主。在辛亥革命中被逼退
位,接受“辫帅”张勋拥戴而复辟,后来甚至还做了几年日本控制下的伪满皇帝。一生漂泊
无定,只得在监狱中哀叹:“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
秋风未动蝉先觉,也有人能察觉时代变动,主动出击,兢兢自强。在经历国家危亡、诸
多屈辱之后,晚清的读书人写出了诸多悔儒冠而尊兵剑之作:周实诗云“四海寻仇凭侠剑,
百年多难悔儒冠”;柳亚子感慨“忍看祖国沦非种,苦恨儒冠误此身”;陈去病则“宁惜毛锥
判一掷,好携剑佩历三边”……后来,这些爱国诗人共同举办的诗社“南社”,鼓动民族的能
量,成为革命的火种。
更深远的思想者能看到时代的变化,偕行时代,奋力一搏。2021年年初,电视剧《觉醒
年代》火遍网络,前赴后继、筚路蓝缕的先辈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陈独秀、李大钊、
毛泽东等人的思想金声而玉振,在黑暗之年振聋发聩、开启民智,从石库门驾着红船,无问
西东,一路向北,停靠西柏坡;开创新时代,真正以一己之力推动时代向前。真得赞一句:
“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
黑格尔曾说:“当傍晚黄昏的时候,密涅瓦的猫头鹰就会起飞。”这是形容在一个时代
终结,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时候,警觉的思想者总能迎着浪潮击水,在时代中狠狠刻下自己的
印记。
不主动、不拒绝,被动地面对时代,有时候迎来的往往不是心中渴望的颜如玉,而是生
活重重的老拳。思考社会、看破时代,跑在前头、奋力奔跑,怎么样都是生逢其时。借用一
句网络流行语:“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生逢其时,展翅翱翔,舍我其谁?
点评 本文以“刘勰”之例引入,扣住题旨;行文中引经据典,对古今中外事例信手拈来;
正反对照方法的灵活运用,突出“生逢其时,就应切入时代,主动出击,在时代中狠狠刻下
自己的印记”的中心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