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8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8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3 15:19:4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研究问题难道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2学情分析
1、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可闻声非常熟悉,以此入手,由易入难。
2、学生对生活中的个别声现象,比如超声波有一定了解,需在本节课中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
1、发生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先进武器“波音枪”,引出声现象的神奇之处,播放媒体:优美的歌声、神奇的超声波、琴声、锣鼓声等。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让同学找方法,使自己的课本纸张发出声音。
二、让同学找方法,使塑料瓶发出声音。
三、回忆古筝的发音方法。
四、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点:在振动。
五、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观察现象。
六、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活动3【活动】观看课件,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媒体播放:水中物体发出声音时,水面上产生水波。
教师引导: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媒体播放:声音在不同介质或不同温度时的传播速度的比较。
学生发言: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判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讲话交流。()
3、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填空:
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
活动5【测试】小测试
一、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D)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二、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场景.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假设条件下,对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进行联想,从而得出一些新情景。许多同学看到这道题时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由于对身边的声现象熟视无睹,缺乏感性材料而无法进行联想。其实,本题重点考查了两个知识:我们周围充满空气,声音要靠空气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当声速变慢,会出现声音滞后现象。
(1)过马路的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后再躲避车辆已经来不及了;
(2)在教室里上课时,后排的同学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3)发令枪响后,好长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看表演时,会发现,演员的动作出现了很长时间,才听到发出的声音。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2.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根据飞行时发出超声波的回声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深度,这些都说明回声的存在和它的利用价值,通过日常经验我们也知道,人们面对高墙喊话,往往能听到回声,可是,小红和小明同学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在我们的教室中说话时,却听不到回声,但听到的声音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