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23:21:00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测试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C A C B D D C B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特点:各领域成就斐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影响范围广。(任意一点 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 6分)
(2)变化:新兴社会阶层(市民阶层)的产生;城市兴起;王权加强。(任意一点 2 分,答对两点及以上 4 分)
影响: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城市与王权的结盟;推动大学的兴起;
冲击教会对人性的控制与束缚,带来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任意一点 2分,
答对三点及以上 5 分)
17.(1)背景:地理大发现;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商业模式的革新;近代民族国
家的兴起。(任意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及以上 6 分)
价值取向的不同:荷兰追求商业利润,法国具有国家主义的取向。(2 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贩卖黑奴,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少许殖民区域。
(2分)
工业革命后,开始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了解非洲地理、人文社会状况,为进一步殖民非洲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殖民区域扩大。(2 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快殖民非洲的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
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2 分)
18.(1)表现:银行倒闭;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崩溃)。(4分)
因素: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战、关税战(或国际金融缺乏协调机制)。(任意
一点 2 分,答对两点及以上 4 分)
(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
济贡献率不断提升等。(任意一点 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 6分)
19.示例 1:
观点:历史的演进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2分)
论证:历史发展的“历时性”是指人类社会的演进。近现代世界历史,从社会性质角度看,经历了由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进入 20 世纪又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从社会生产力角度看,经历了
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业革命阶段;从全球化的角度看,经历了从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过程。(任
意一点 2 分,答对两点及以上 4 分)历史发展的“共时性”,是指同一时期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域存在发展进程不
平衡的情况。从不同领域角度来看,19 世纪中后期,德国和日本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现代化取得了显著
成就,但是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19 世纪 20 年代,沙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反映其经济发展进
程落后于思想文化发展进程,当时俄国社会已经存在民主启蒙思想,但是经济上俄国还是封建经济。从全球化角
度来看,在 1500 年前后,当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阶段,美洲的主要文明还处于奴隶社会阶
段;当 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工业生产仍停留在手工业阶
段。(任意一点 2分,答对两点及以上 4分)
综上,历时性的解释揭示了历史的大致脉络,共时性的解释揭示了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二者结合起来,能帮
住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演进。(2分)
示例 2:
观点:历时性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变化。(2分)
历史发展的“历时性”揭示了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致脉络与基本规律,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就反映了历史发展的
“历时性”。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形成了以雅尔塔体系为框架的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QQABLYAAogAIAJIAAQhCUQHaCEKQkBAACQgOhFAEsAAAwBFABAA=}#}
形成。20 世纪 60、70 年代,欧共体建立、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迅速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20 世纪末,世界历史出现了剧烈分化的局
面,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一超多强局面逐步形成。(8分)
综上,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主要是受各国的综合国力变化影响。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
分)
{#{QQABLYAAogAIAJIAAQhCUQHaCEKQkBAACQgOhFAEsAAAwBFABAA=}#}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7月2日
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汉漠拉比法典》中,涉及盗窃、抢掠、高利贷、财产纠纷的条款最多,对债务奴隶和土
地租佃也有不少规定,法典提及十项手工业,多与建筑、武器制造有关。由此可知,此时的
古巴比伦王国()
A.仍然注重同态复仇
B.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的雕刻是波斯国王居鲁士。
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
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雕像可反映()
A.波斯帝国的希腊化现象
B.经济发展对艺术的推动
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样态
D.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3.下图为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
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通过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
容,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里程碑。罗塞塔石碑的发现
和研究()
吉埃及象形文写
圣书体,代表献
给神明的文字
埃及草书
世俗体,埃及平
民使用的文字
代表统治者的语言
智古希腊文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A.实证了古希腊文由埃及象形文字直接演变而来
B.提供了借助希腊文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性
C,反映了古埃及祭司阶层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
D.说明早期埃及和希腊文明之间缺少交流与互鉴
4.16世纪末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
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这说明(
)
A.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
B.全球物种大交换影响社会生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葡萄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
5.17一18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和文艺界最时髦的交际语言,各国皇室以在
宫廷中讲法语为荣。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在1782年还举办了题为“是什么让法语成为通用
语”的论文竞赛。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天主教会统治力量削弱
C,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D.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6.下图是创作于1860年的绘画《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作品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
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据此推断,该作品反映出工业革命后的
英国()
A.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B.管理方式重大变革
C.贫富分化持续加剧
D.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7.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
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己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的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
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表明,巴黎公社的实践()
A.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8.一战后,对国联发送的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函件,美国均未回
复。然而,美国官方代表几乎每次列席国联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这说明()
A.国际联盟具有普遍性与权威性
B.美国视国联为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9.十月革命后,受马克思主义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
但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后来,苏俄政府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
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并执行差别房租制。这一调整()
A,最终夺取内战彻底胜利
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开展
C.偏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基于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