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时作业(含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时作业(含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6 16: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2023·华附、省实、广雅、深中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固守原有革命道路
D.主张工人农民结盟
2.[2023·广东省梅州市期末考试]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指出: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他意在强调(  )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3.“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成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调整
4.[2023·广东省广附、广外、铁一期中联考]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2023·天津市南开区期末]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故事梗概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最终,由于合伙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下列对这段材料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长
C.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D.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没有史料研究价值
6.[2023·山东威海期末]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
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
——中华民国叁拾陆年叁月 日
A.高等教育相对落后
B.女性参政尚未实现
C.文官选拔比较规范
D.地方自治较为发达
7.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对国民政府此举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一切不平等条款
B.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
C.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
D.扩大税源,增加军费
8.[2023·山东烟台期末]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性质
B.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大转移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9.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10.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击日寇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实施战略反攻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1.[2023·浙江宁波高一期末]著名作家魏巍曾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  )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12.石仲泉认为: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充红军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
A.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紧紧依靠人民最终取得胜利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省名校联盟](14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探索出来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未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严厉批评。李立三有坚定的城市中心观念,加上他对当时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爆发了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国内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中原大战,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了。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点名批评了主张“以农村为中心”的毛泽东。他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死命。”
材料二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主张。……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30年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各自观点的主要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回顾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2023·华附、省实、广雅、深中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固守原有革命道路
D.主张工人农民结盟
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11月后”“农民割据”“农村割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此后中共开始对于革命道路进行反思,从而开辟出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A项;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排除B项;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共放弃了原有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农结盟的内容,排除D项。
2.[2023·广东省梅州市期末考试]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指出: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他意在强调(  )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和封闭性的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均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故D项正确;材料中毛泽东阐述的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坚持武装斗争的必要性,排除A项;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并未刻意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的依靠力量,排除C项。
3.“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成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调整
解析:由材料“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成的苏区”“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等信息可知,这一决定出自1935年的遵义会议的决议,之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战术以战胜敌人,故选D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发生在红军长征开始之前,故排除A项;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是在1934年,材料中红军长征已经到达云贵川地区的时间是在1935年,故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发生在长征之前,而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排除C项。
4.[2023·广东省广附、广外、铁一期中联考]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材料体现了党员构成从1927年工人所占比重多到1928年农民所占比重多,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共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转向以农村为中心,正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才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故选B项;1928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党员成分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排除D项。
5.[2023·天津市南开区期末]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故事梗概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最终,由于合伙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下列对这段材料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长
C.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D.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没有史料研究价值
解析:据材料“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最终,由于合伙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长,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没有反映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排除A项;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只反映了部分原因,不全面,排除C项;据所学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排除D项。
6.[2023·山东威海期末]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
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
——中华民国叁拾陆年叁月 日
A.高等教育相对落后
B.女性参政尚未实现
C.文官选拔比较规范
D.地方自治较为发达
解析:据材料“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以及图片加盖公章等信息可知,此时期的公职人员考试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公示和颁发证书等环节,程序较为规范,故选C项;材料与高等教育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女性参政情况,排除B项;材料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与地方自治无关,排除D项。
7.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对国民政府此举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一切不平等条款
B.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
C.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
D.扩大税源,增加军费
解析: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社会性质及综合国力的影响,国民政府不可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款,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说明其制造对外“自主”形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改订新约运动”有利于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2023·山东烟台期末]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性质
B.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大转移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中的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长征,长征的过程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选D项;改变了中国革命和社会性质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长征实现了工农红军而非解放军的战略大转移,排除B项;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排除C项。
9.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解析:根据“1927年11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共组织领导农民队伍进行了一系列的暴动,并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说明这一革命斗争旨在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故选D项;当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B项;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共领导的一系列暴动多为农民暴动,而非中心城市暴动,排除C项。
10.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击日寇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实施战略反攻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解析:据材料“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进行长征,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进行战略转移,故选B项;长征胜利后才北上抗日,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时期,材料内容是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扩大革命根据地主要是大革命失败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
11.[2023·浙江宁波高一期末]著名作家魏巍曾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  )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根据材料“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黄土高原和瑞金联系在一起的是长征,D正确。
12.石仲泉认为: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充红军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
A.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紧紧依靠人民最终取得胜利
解析:“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充红军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可得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让革命的火种迅速扩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省名校联盟](14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探索出来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未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严厉批评。李立三有坚定的城市中心观念,加上他对当时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爆发了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国内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中原大战,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了。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点名批评了主张“以农村为中心”的毛泽东。他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死命。”
材料二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主张。……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30年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各自观点的主要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回顾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案:(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李:城市中心论。原因:毛:①中国国情:半殖半封的中国,敌人在城市与农村的力量发展不平衡。(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②汲取教训:一系列城市起义的失败。李:①革命形势:内(军阀混战)外(经济危机)的有利条件促成革命高潮的到来。②成功经验: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5分)
(2)措施: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5分)
(3)启示:①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③要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