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9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9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3 15:27:1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就用一副插图展示了古筝的发声的情景,再列举一些实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在学生通过讨论获得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一些使物体发声的活动,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教师: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用眼睛和耳朵不断不断的探究和认识这个世界,声音是人类获得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进入声音的世界中。
播放视频——声的世界
学生:观看和倾听各种声音。
教师:在自然界中,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提出问题】大家最想知道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些声音听起来很舒服,有些却很难受 ……)
教师:可见,大家对声音有着各自困惑,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板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先来学习声音的产生。
【板书】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2【活动】新课教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活动。
【活动1】请大家把手放在声带这里,大声的朗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由我起个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学生:整齐大声的朗读
教师:手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振动
教师:什么在振动?
学生:声带
教师:好,我们在试一试,把你的手仍然放在这里,不发声,感觉一下,声带还在振动吗?
学生:不振动
教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发声的时候声带在振动,而没有发声的时候,声带没振动。
学生:共同总结
教师:那么发声和振动是不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活动2】下面大家带着这个体验和想法,来帮老师一个忙。
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音叉、鼓、装有水的水槽、摆球和碎纸屑。
同学们能不能把振动扩大化,让我们下面的同学都能够看到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
教师:想到办法的同学就可以来给同学们演示了。
学生:自愿上讲台演示(教师可以协助,并作说明)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能够想办法让鼓发声,是因为振动,音叉能够发声是因为音叉在。
教师:它们都能够发声,那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学生:它们发声的时候都在振动。
教师:那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了就能产生声音。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活动3】
教师: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想办法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讨论发声的原理。
学生:思考、动手,有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2.声音的传播
教师:我在讲台上讲话大家都能够听到,我的声音是由我的声带振动产生的,不过,我现在有一个问题了。
【提出问题】
大家离我都有一段距离,那么,我的声音是怎样传播到大家那里去的呢?大家猜想一下。
【板书】二、声音的传播
学生:通过空气
教师:大家对这个回答有没有疑问呢?
学生:没有
【实验1】教师:肯定吗?我们先打个问号。来做下面的实验。
介绍器材,ppt呈现问题,开始演示实验(或播放一段教学视频)。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板书】1.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师:什么是介质呢?
【板书】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教师:当打开阀门,让空气重新进入真空罩,这时我们又可以听到铃声,说明了空气能够传播声音。那空气算不算介质呢?
学生:算
教师:空气属于气体,也就说气体是一种介质,那还有没有其他种类的介质呢?
【提出问题】比如:固体、液体是不是也能够传播声音呢
学生:思考
教师: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
【实验2】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学生:同桌配合做实验
教师:现在有没有同学来说下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学生:清晰的听到敲击声,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教师:接下来,大家看我做个实验。
【实验3】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用密封袋装好后放入水中。
学生:观察
教师:大家还能够听到音乐的声音,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现在我们知道了介质有三类。
【板书】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学生:倾听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
【提出问题】声音在介质中以怎样的形式传播呢?
播放动画
学生:思考与观察
教师:在动画中,我们看到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类似于我们说熟悉的水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也就是说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
【板书】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学生:聆听、总结
3.声速
教师:那我现在又有个问题了?
【提出问题】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不需要时间呢?
学生:需要
教师:大家能不能举例子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学生:思考,并举例:
我们对着山崖喊话,要一会儿才听得到回声;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在听到雷声。
教师:通过大家的举例,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的时间,对应了一定的路程,也就是说声音有一定的速度。
【板书】三、声速
【活动4】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29页,仔细阅读声速这一部分,看看有哪些知识。
学生:仔细阅读书本。
教师:看完的同学可以给老师示意一下。
好大家都看完了,把手放下。通过看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总结
【板书】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小结
请同学来说本节课获得的知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