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速记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速记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20: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单元知识速记
第三单元知识速记清单
1.课文回顾
课文 作者 文体 基本内容 文本亮点 精彩语句
《青蒿素: 屠呦呦 演讲稿/ 这是一篇获奖感 谋篇布局,别出心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
人类征服疾 论文 言,回顾了青蒿素 裁巧妙剪裁,详略得 病的一小步
病的一小 的发现和用于治疗 当 “青蒿素的发现,则
步》 疟疾的过程,阐述 小标题组织全文 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
       了中医药理论的重 的瑰宝。”“青蒿素是
要作用,展现了创 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
新意识在科学发现 一份珍贵礼物。”
过程中的推动作
用。
《一名物理 加来道 科学自 这是一篇自传性质 简洁的语言, 我记得,我花了好多
学家的教育 传/科普 的记叙文,讲述了 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
历程》 雄 文 作者童年与科学接 丰富的想象力和实 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
触的两件趣事,介 验精神是在科学事 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
绍了自己成为理论 书。这种记忆到现在
物理学家的历程, 业上获得成功的必 仍然温暖如春。
表现了科学家探求 备素质。
真知的执着精神。
《中国建筑 梁思成 社科论 这是一篇说明文,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 这种“词汇”和“文
的 文、说 阐述了中国建筑的 法”到底是什么呢?
明文 九大特征以及中国 顺序 时间顺序 空
特征》 归根说来,它们是从
建筑的风格和手 间顺序 逻辑顺序
法,展示了中国建 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
筑在世界建筑史上 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
的独特地位和重大 打比方,作比较等 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
价值。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 提炼出来的,经过千
用 百年的考验,而普遍
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
规则和惯例。它们是
智慧的结晶,是劳动
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
创作,而是整个民族
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
条件下的产物。
《说“木 林赓 文艺随 这是一篇文艺评 引证法中妙用古诗 1. 然则“高树”则饱
叶”》 笔 论,着重分析了中 满,“高木”则空阔,
国古典诗歌用“木 词 这就是“木”与
叶”而不用“树 “树”相同而又不同
叶”,又由“木叶” 的地方。
发展为“落木”的 2.然 则 “ 木 叶 ” 与
原因,从而阐发了
古典诗歌语言富于 “落木”又还有着一
暗示性的特质。 定 的 距 离 , 它 乃 是
“木”与“叶”的统
一,疏朗与绵密的交
织,一个迢远而情深
的美丽的形象。
2.读准字音
青蒿(hāo)  疟(nüè)疾 瑰(ɡuī)宝 肆虐(nüè) 羟(qiǎnɡ)基 砒(pī)霜 芍
药苷(ɡān) 福祉(zhǐ)
杜撰(zhuàn) 贪婪(lán) 撒手人寰(huán) 畏葸(xǐ)缅(miǎn)甸  接榫(s
ǔn) 柁(tuó)墩
如翚(huī)斯飞 额枋(fānɡ)戗(qiànɡ)兽 袅袅(niǎo)灼灼(zhuó) 亭皋(ɡāo)
柳恽(yùn)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ɡ) 言筌(quán)
3.熟记成语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细枝末节:细小的树枝,不大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
分。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撒手人寰:指离开人世,死亡的委婉说法。
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区别明显,一点相同的地方也没有,完全不一样。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相去无几: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熟记本单元相关的重点文学及文化常识
1.屠呦呦
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此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
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 年 1 月 9 日,屠呦呦获得 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
锋”奖章。2019 年 1 月 14 日,屠呦呦成功入选 BBC 发起的“20 世纪最具标志
性人物”票选活动的候选人名单。2019 年 9 月 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
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
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
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2.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 1月 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
何塞。
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
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
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
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2.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
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近代学者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
因的丈夫。
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
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
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
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
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
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
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4.林庚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
时,他与吴组缃、季羡林、李长之 4名学生风流倜傥,才华出众,被称为清华
园里的“四剑客”。林庚专于中国文学史,尤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
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
《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
重要的文体知识
01 科普文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科普文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
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科普文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
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
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02 自然科学小论文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
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
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
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
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
标准。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
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
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03 演讲词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
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词主要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演讲词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
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演讲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
体场合。
(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
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
糊。
(3)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
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4)通俗性。演讲的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
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
采,以便雅俗共赏。
(5)适当的感彩。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这样
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04 文学评论
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
概念 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
种文章样式。
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
作用 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
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类型 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一 小标题的组织方法
(1)时间串联法: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2)空间排列法:按不同的空间安排
材料。材料可按由主到次、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等方式排列。(3)层层递进法:
作者叙述事情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安排材料。(4)并列组接
法:就是把材料用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的方法。 (5)情感串联法:以
“喜”“怒”“哀”“乐”等组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拟写小标题的要求:
(1)要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
(2)要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
(3)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
小标题的作用
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
1
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 能吸引读者;
3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4 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5 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 文章内容要点归纳法
1.直接引用法:直接摘用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
2.摘录拼接法:摘录关键词语,按要求将其拼接,从而归纳出要点。
3.要点相加法:依次提取各段落、各层次的要点,然后把它们整合在一起。
4.揣摩提炼法:从整体形象入手,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采取的表现手法,提炼
出内容要点
三 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等,通过讲道理
引用论证
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引证法)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
道理论证
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将正反两个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
对比论证
正确论点的目的。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
比喻论证
识,化深奥为浅显。
四 常用的论证结构
基 本 框 引论(引出论点或论题)、本论(论证观点)、结论(归纳总结)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包括确立论点——组织论据——推理
立论
立论方 证明三个步骤。
式 证明对方观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包括辨析错误—
驳论
—展开批驳——确立论点三个步骤。
总分 分为三类:总-分、分-总、总-分-总。
式 效果: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并列 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式 效果:丰富全面,条理清晰
第一类(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
结构特
析问题-解决问题;
点 层进
第二类(内容):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个人-集体-社会-国

家,局部-整体,具体-抽象等等。
效果:层次清晰,论证严密,科学严谨
对照 把对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多面进行比照。
式 效果:点明差异,突出强调
五 常见的说明方法
含义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举例子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
作用
对象的特点
含义 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引资料
作用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含义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作用 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 含义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
便读者理解。
作用 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
含义
分类别 类,再加以说明。
作用 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含义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打比方
作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含义 描摹事物的属性、特征等的说明方法
摹状貌
作用 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
含义
下定义 说明
作用 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含义 通过各类图标说明对象特征的说明方法。
列图表
作用 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含义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
作诠释
作用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易理解。
1. 学习时代楷模
?片段一
飞播是个“良心活”。飞行高度是否精确,种子疏密是否恰当,播带有没
有偏、漏、断,当年看不出,三五年后才有眉目。飞播官兵本着高度的责任感
和敬业精神,扎扎实实飞好每一个架次,撒准每一条播带。为了与季候抢时
间,他们高强度作业,一天飞播十几个小时,只为多播一道沙梁、多撒一捧种
子。西北地域的绿色风景线、自然生态链,是几代飞播官兵与驻地人民群众共
同书写的成绩单。播区农牧业稳产高产,群众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农
牧民群众幸福的笑脸,就是官兵们不竭的动力。
热血男儿,谁不想搏击云天?谁不想在战训一线建功立业?有飞行员坦
言,身处人民空军战斗力大发展大跨越的年代,眼看别的战友飞上歼-20、运
-20,怎能不向往,谁能不眼热?然而,既然受领了这份任务,既然接过了这
副担子,就要尽心竭力,用最高标准完成好、传承好。他们驾驶着列装超过 60
年的飞机,沿着一条条山谷,一道道沙梁,精飞细种,用忠诚给贫瘠的土地带
来生机与希望。一片片绿色的林地与草场,就是他们最骄傲的荣耀。他们的军
功章,戴在大地上。
飞播事业如此,脱贫攻坚大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用无私无我,播春光春
色,奉献者的功勋,大地知道,人民知道。
——节选自《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④:用无私无我,播春光春色》
[伴读] ④2 月 3 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
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长期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笃定
让沙漠变绿洲信念,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播撒绿
色,为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
?片段二
这是奔赴的故事,这是坚守的故事,这是奋进的故事……中宣部向全社会
公开发布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
誉称号,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叫作不忘初心。同一片大漠,同一座石窟。在过
去的 70 多年里,以“敦煌保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
女儿”樊锦诗为优秀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坚守大漠,薪火相传,自觉担
负起保护传承的重任,让被岁月侵蚀的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塑像重新“活”了
过来,曾经的疮痍之地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吾国学术之伤心
史”成为过去,世界敦煌学的中心在这里冉冉升起。他们的感人事迹,充分彰
显了为国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为事业无怨无悔坚守的敬业品格、为文化传承
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
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⑤
——节选自《学习“时代楷模” 汲取榜样力量》
[伴读] ⑤历经千年,莫高窟曾数经磨难,濒临毁灭,为了让莫高窟这颗丝
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重放光彩,以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
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坚持不懈奋斗,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中
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凝练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莫高精神”,其核心内
涵就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2.青年责任担当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
未来,国家的进步刻录着青年的足迹、凝结着青年的奉献。有道是“自古英雄
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大量的青年才
俊,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潮中,推动着中华
民族这艘巨轮不断破浪前行。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就是当时一大批杰出青年聚
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创造的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伟大运动。此后,在中
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中,一代代有为青年
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奉献了青
春和热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英杰,以艰苦奋斗、公
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投身伟大祖国的各项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
神投入本职工作,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高歌猛进的亮丽风景,让自身成为驱动
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一步步走向世界
舞台的中央。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一
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
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只有充分融入新时代,树立与这个
时代的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用火热的青春创造更大的价值,方不辜负美
好年华,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新时代。②
[伴读] ②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
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聚焦二 报国行
“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
动才有说服力。”③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优秀知识分
子就是用行动、用奋斗、用热血来映照、来践履家国情怀的。要把个人责任担
当具体体现在不懈奋斗之中,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做走在时代前
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
不会就练”,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
品位的人生。爱国报国是具体的、实践的,更是主动的、自觉的,广大青年不
论学历高低、经历多少、资历长短,都要把家国情怀转化为青春奋斗激情,在
各自的岗位上主动站前列,自觉创一流。“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
悔。”基层是奋斗的第一线,广大青年要向往基层、志在基层,做基石、厚基
础,在平凡工作中创造非凡,用青春和奋斗浇灌爱国之花、结出报国之果。
[伴读] ③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
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
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
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片段一
勇于承担责任不是微乎其微的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④,就是勇于承担责任的具体表现。从小事做起,不仅因为能促使我们养
成敢于承担责任的习惯,更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普鲁塔克说,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对我们走好
以后的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得萨特说过,意志坚强的人能制造令人难以
想象的神话。承担责任不是一时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能够容易地做到,难
度大一点,也许我们就抵不住走捷径而朝抵抗力最小的路径走了。贵在坚持,
坚持做好每一件事,还能锻炼人的意志。
——节选自《勇于担责》
[伴读] ④出自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诏书中。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
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片段二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
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
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两位领袖的话一脉相承,国家的前途、民族的
希望始终落在青年一代肩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代代极具责
任感的青年的真实写照,五四青年的担当精神是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遵
循的,要担当,就要有一颗勇于担当的心、一种敢于担当的意识、一份善于担
当的责任。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
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
神。
——节选自《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
[伴读] ⑤“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
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百年过去,言犹在耳。
3.诗意的生活
片段一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有诗意。⑤当人们从儒、道、
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
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
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
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梭罗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
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
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节选自《 诗意地生活,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伴读] ⑤诗意,是活泼的生命在生活中发现或者创造的一种情调。不管生
活的节奏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酿成这种情调的土壤却永远存在着。阅读就是
那片土壤,所以,阅读吧,少年。
?片段二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
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
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
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⑥
——节选自《诗意地生活》
[伴读] ⑥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远方是到不了的,没有诗意是寻不回
的。当李子柒把诗一般的田园生活放在镜头下,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时,人们才
发现,诗意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屏幕的另一端。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