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2024 学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下单元检测
第 6 单元(B 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局而提出的全球治理、国
际交往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
想延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中
华优秀文化提倡“以他平他谓之和”,进而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悖”“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最佳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根据不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的共同
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概念,认为只有“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
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它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而是一个包
含共同利益追求,使个体自由利益与群体利益能达到和谐状态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
体”同时也是对人类思想史中其他“共同体”概念的继承与批判。在众多共同体概念中,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和英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共同体概念影响较大。滕尼斯从历
史的维度审视了现代都市生活与乡村民俗生活的差异,认为前者是社会,是“一种人工机
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而后者是共同体,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本尼迪克特·安
德森提出过著名且影响深远的论点:民族不是许多客观事实的总和,而是一个想象出来的
共同体,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些共同体概念的批判体现在它超越
了血缘、地缘和民族的边界,力图带领全人类进入遵循人本逻辑的有机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什么?概括来讲就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
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形
成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共建开放包容、和
平美好的世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一种理念。是占据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念。其中和平的理念、发展的理念、公平的
理念、正义的理念、开放的理念、民主的理念、自由的理念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题中应有之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行动。具体而言,是人类正在推进和探索的,有时
是极为艰难的现实行动。这方面,我国起到了排头兵作用。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推
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快建
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胸怀。是一种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的博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
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
都有合作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趋势。是赞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会越来
越多,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越来越少的趋势。一言以蔽之,赞成人类命运共
同体、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
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搏弈,坚决反对一切
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摘编自许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
材料二: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复兴的中国为全球化、全球治理提出的代表性中国方案与中
国智慧,也是天下大同、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告别普世价值的迷思,人
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化、
全球治理铸魂。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
美”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并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
文明新秩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进步超越文明
优越。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中国式现
代化则是结合自己的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等,自信自觉地探索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是人类
现代化更具包容性的叙事,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未来,中国更应
该通过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人类
共同现代化,构建命运与共、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回应“世纪期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为全球治理、国际交往提供的“中国方案”,它是着眼于
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局而提出的。
B.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因此“人类命运共
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
C.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同体”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而是
包含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只有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D.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应顺应历史大势,反对一切形
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和平、发展等理念,它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B.“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天下大同、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的胸怀。
D.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美人之美”。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B.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C.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环境就是财富。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简要分析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5.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国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
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
来到草料场外,推开门,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
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
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
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
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
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
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
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
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
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
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
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
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
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
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
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
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
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
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
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
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
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
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
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
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
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
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
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
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
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
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
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
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
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
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
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
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
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
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
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
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
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
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
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
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
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
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
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提了枪,便出庙门
投东去。
(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改)
文本二:
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
决定的。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
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
文学作品的“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
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
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
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选自李昕《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老军临行之际将日常所用之物留给林冲,酒店老板赠送林冲酒肉,这些小人物之间的
温情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B.作者将林冲手刃仇敌的地方选在山神庙,既是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发展的需要,也暗含
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
C.“拨将过来靠了门”“轻轻地把石头掇开”,一“拨”一“掇”两个动词,将林冲初入
山神庙和听到阴谋时的不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D.文中采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各种细节描写,将一个屡遭迫害、最终被逼走向
反抗道路的形象立体地塑造了出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都有对雪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
节发展和暗示人物命运上有相同之处。
B.《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中心事件荒诞,陪衬中心事件的
环境真实,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
C.林冲在雪夜被逼上梁山和蒲松龄《促织》中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有
相通之处,都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D.《水浒传》作为“侠义小说”的源头以及“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以林冲、武
松等为代表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
8.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人物时说道:“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
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在节选的文字中,林冲手刃仇敌时动作的
“粗鲁”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
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材料一:
(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
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
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
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
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
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
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
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
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
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
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
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
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
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
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今臣为足下 A 使 B 功存 C 危燕 D 足下 E 不听 F 臣者 G 人必有言 H 臣不信,伤臣于王
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
扶犁等。
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
从亲”相同。
C.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
实无名”。
D.“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
以”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
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
B.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会明计攻燕
但难免暗中用计,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
C.文本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
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
D.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
盛”,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2)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14.有人说,大凡有成就的纵横家,绝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辩,定还有其他过人之处。请结
合材料,概括苏秦的“其他过人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 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②,独自殿③余春。
【注】 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木芍药:牡丹花。③殿:在最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
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16.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读书人提出
了人生要求。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写繁华不再,六朝如流水般消逝,如今只有寒烟
笼罩衰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绘画写实能力的获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此能力,人类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观念
上占有一切对象了。不过观念上占有毕竟不等于实际上占有,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
象相比,a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①如天边的云、远处的
海、高原上飞舞的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
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
然而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静态的绘画形象相对其生活原型而言,固然是“不真
实”的,但这种“不真实”却能造就更高的“真实”。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却也转瞬即
逝;生猛鲜活,却也终将死亡。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生命
②如花、如云、如流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很可能只在某一瞬间,正所谓“昙花一
现”。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塑。
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
人类解救出来。一个人,或者一朵花、一匹马,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b就不会再“死”
了。
18.在行文中,使用引号,有时会有独特的效果意味。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引号,
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19.请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可以改变语
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 分)
20.文段里有①②两处加点的“如”字,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办好一个赛,提升一座城”。 以举办杭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金华等亚运城市基
础设施、城市面貌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杭州市城市快速路网、地铁网线实现扩容,极大提
高了城市交通效能,方便市民出行;“匠心绣杭城”专项活动的开展,使得城市绿化、秩
序都得到明显改善。金华市将“办赛”与“兴城”相结合,实施了 20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
目,对 1600 多个城市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提升,( )。
①不仅亚运会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②更为杭州市文
旅产业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③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推出了亚运旅游 100条线路和 50个
“亚运人文体验点”,④受到各代表团成员、技术官员们所欢迎。⑤为大家展示更加丰富
多元、多姿多彩的杭州,进一步擦亮“人间天堂·最忆杭州”的城市文化名片。
据悉,杭州市将对奥体中心体育场、杭州电竞中心、桐庐马术中心等亚运场馆进行景
区化改造,推出亚运场馆旅游线路。 同时,结合时下流行的城市漫步形式,推出亚运场
馆、火种采集、火炬传递、三江两岸、晨启杭州等主题文化线路,让市民在亚运会后依然
可以继续感受亚运氛围,同时打造杭州文旅新亮点。
杭州亚运会已经接近尾声,但杭州的“后亚运时代”( )。在亚运会举办过
程中培养起来的“全民健身”习惯、社会文明志愿精神、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体育跨文化意
识等社会财富,都将对杭州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1.文中画横线处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当之处,请指明序号并做修改。可以改变语序、
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2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4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
青少年的成长中会经历很多的瞬间:顽强拼搏的瞬间,担当奉献的瞬间,温暖感动的瞬
间,灵感迸发的瞬间,好奇探索的瞬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
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2024 学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下单元检测
第 6 单元(B 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局而提出的全球治理、国
际交往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
想延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中
华优秀文化提倡“以他平他谓之和”,进而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悖”“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最佳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根据不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的共同
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概念,认为只有“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
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它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而是一个包
含共同利益追求,使个体自由利益与群体利益能达到和谐状态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
体”同时也是对人类思想史中其他“共同体”概念的继承与批判。在众多共同体概念中,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和英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共同体概念影响较大。滕尼斯从历
史的维度审视了现代都市生活与乡村民俗生活的差异,认为前者是社会,是“一种人工机
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而后者是共同体,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本尼迪克特·安
德森提出过著名且影响深远的论点:民族不是许多客观事实的总和,而是一个想象出来的
共同体,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些共同体概念的批判体现在它超越
了血缘、地缘和民族的边界,力图带领全人类进入遵循人本逻辑的有机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什么?概括来讲就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
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形
成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共建开放包容、和
平美好的世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一种理念。是占据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念。其中和平的理念、发展的理念、公平的
理念、正义的理念、开放的理念、民主的理念、自由的理念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题中应有之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行动。具体而言,是人类正在推进和探索的,有时
是极为艰难的现实行动。这方面,我国起到了排头兵作用。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推
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快建
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胸怀。是一种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的博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
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
都有合作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趋势。是赞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会越来
越多,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越来越少的趋势。一言以蔽之,赞成人类命运共
同体、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
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搏弈,坚决反对一切
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摘编自许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
材料二: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复兴的中国为全球化、全球治理提出的代表性中国方案与中
国智慧,也是天下大同、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告别普世价值的迷思,人
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化、
全球治理铸魂。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
美”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并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
文明新秩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进步超越文明
优越。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中国式现
代化则是结合自己的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等,自信自觉地探索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是人类
现代化更具包容性的叙事,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未来,中国更应
该通过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人类
共同现代化,构建命运与共、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回应“世纪期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为全球治理、国际交往提供的“中国方案”,它是着眼于
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局而提出的。
B.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因此“人类命运共
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
C.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同体”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而是
包含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只有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D.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应顺应历史大势,反对一切形
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和平、发展等理念,它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B.“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天下大同、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的胸怀。
D.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美人之美”。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B.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C.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环境就是财富。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简要分析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5.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国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D 3.C
4.①材料一侧重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厚的思想渊源及呈现形式。
②材料二侧重谈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具体做
法。
5.①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
新秩序。
②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结合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等,自信自觉
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③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
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错误。从原文“‘人类命运共同
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延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
合之道’的当代表达”来看,选项强加因果。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美人之美’”错,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体
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
A.侧重点在交流互鉴;
B.侧重点在开放包容;
D.侧重点在环境保护。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
材料一:
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什么?”等关键句以及
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可知,材料一侧重谈人类命运共
同体深厚的思想渊源及呈现形式。
材料二:
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以及标题“回应‘世纪期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中国贡献”可知,材料二侧重谈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
创美好未来的具体做法。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并
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新秩序”可概括出:开启文明“各美其
美”的前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新秩序。
由“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中国式现代化则
是结合自己的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等,自信自觉地探索推进具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可概括出: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结合国
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等,自信自觉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由“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
络。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是人类现代化更具包容性的叙事,开创了
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可概括出: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
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
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
来到草料场外,推开门,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
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
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
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
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
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
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
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
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
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
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
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
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
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
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
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
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
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
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
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
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
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
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
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
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
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
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
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
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
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
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
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
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
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
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
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
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
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
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
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
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
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
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
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
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
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
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
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提了枪,便出庙门
投东去。
(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改)
文本二:
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
决定的。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
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
文学作品的“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
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
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
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选自李昕《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老军临行之际将日常所用之物留给林冲,酒店老板赠送林冲酒肉,这些小人物之间的
温情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B.作者将林冲手刃仇敌的地方选在山神庙,既是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发展的需要,也暗含
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
C.“拨将过来靠了门”“轻轻地把石头掇开”,一“拨”一“掇”两个动词,将林冲初入
山神庙和听到阴谋时的不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D.文中采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各种细节描写,将一个屡遭迫害、最终被逼走向
反抗道路的形象立体地塑造了出来。
答案 D
解析 “肖像”错,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中没有肖像描写。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都有对雪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
节发展和暗示人物命运上有相同之处。
B.《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中心事件荒诞,陪衬中心事件的
环境真实,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
C.林冲在雪夜被逼上梁山和蒲松龄《促织》中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有
相通之处,都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D.《水浒传》作为“侠义小说”的源头以及“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以林冲、武
松等为代表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
答案 B
解析 “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
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
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小说的中心事件和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都具有一定真
实性,不具有荒诞特征。
8.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人物时说道:“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
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在节选的文字中,林冲手刃仇敌时动作的
“粗鲁”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林冲的粗鲁是英雄末路的悲愤。如听到三人的阴谋后,忍不住一枪一个将仇敌搠
倒在地,后又将仇敌的头割下来,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这些行为都是他忍无可忍、
英雄末路的悲愤的体现。(2)林冲的粗鲁是遭遇陷害后亲手杀敌的快意。如杀死陆谦时,将
他“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看似血
腥粗鲁的行为,实则是对无行小人的痛恨,以及亲手诛杀敌人的快意。
9.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
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故事情节的精彩。风雪夜山神庙手刃仇敌,故事层层铺垫,处处设伏,时时有意
外,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2)创作内容的真实和创作态度的真诚。文章以大量心理、动
作、环境描写,讲述了林冲幸运躲过谋害并报仇雪恨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被逼
上梁山的形象。(3)时代精神的折射。以林冲被逼无奈而走上反抗道路的经历为线,从人物
命运的变化上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材料一:
(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
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
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
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
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
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
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
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
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
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
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
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
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
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
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今臣为足下 A 使 B 功存 C 危燕 D 足下 E 不听 F 臣者 G 人必有言 H 臣不信,伤臣于王
者。
【答案】BDG(每处 1 分)
【解析】句意: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
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
扶犁等。
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
从亲”相同。
C.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
实无名”。
D.“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
以”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齐国与楚国合纵相亲。
C.正确。句意:不吃白食。/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
D.错误。两处“所以”都是“用来”的意思。句意:都是用来自我完善。/用来纵目四
望,开阔心胸。故选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
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
B.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会明计攻燕
但难免暗中用计,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
C.文本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
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
D.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
盛”,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错误,原文为“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秦国不
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选项曲解文意。
C.“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错误,苏秦举三人的例子是
为了表明“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选项无
中生有。
D.“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错,文中只强调他们讲策
略、知变通,不拘小信,恪守日常道德没有提及。故选 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2)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答案】(1)秦赵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
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
(2)大王以万乘之尊却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这是向天下人显示自己与小人
为伍啊。
14.有人说,大凡有成就的纵横家,绝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辩,定还有其他过人之处。请结
合材料,概括苏秦的“其他过人之处”。(3分)
【答案】①高度自信:面对上位者不卑不亢。②务实积极: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积极进
取,不拘于小节小信。③机智灵敏:拥有高识远谋,对天下形势认识清晰,对自身处境触
觉敏锐。(每点 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使
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
‘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
者进取之臣也’”可知,苏秦直接指出燕王疏远自己的原因,并说明自己和燕王不同的地
方,态度平和,据此概括出,高度自信:面对上位者不卑不亢。
结合“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臣之趣
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可概括出,务实积极:重功利而不
重清名,积极进取,不拘于小节小信。
结合“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外”“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
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可
概括出,机智灵敏:拥有高识远谋,对天下形势认识清晰,对自身处境触觉敏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道:“燕国国土纵横两千多
里,即使人民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就够富了。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能够安居
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谁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原因
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的原因,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
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秦赵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
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攻打燕
国,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
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发出
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垣驻扎了,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
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
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再没有比这更错
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所忧
虑了。”
燕文侯曰:“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纵的策略使燕国获得安定,我愿把国家交给你安排。”于
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
材料二:
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
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
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
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是您却不再信任
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
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
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
苏秦说:“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
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
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
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子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
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
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
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
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我的志趣本来就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
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 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②,独自殿③余春。
【注】 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木芍药:牡丹花。③殿:在最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
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答案 B
解析 B 项,“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
春之情。
16.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
激与赞美。(2)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
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3)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
伤春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读书人提出
了人生要求。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写繁华不再,六朝如流水般消逝,如今只有寒烟
笼罩衰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绘画写实能力的获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此能力,人类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观念
上占有一切对象了。不过观念上占有毕竟不等于实际上占有,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
象相比,a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①如天边的云、远处的
海、高原上飞舞的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
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
然而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静态的绘画形象相对其生活原型而言,固然是“不真
实”的,但这种“不真实”却能造就更高的“真实”。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却也转瞬即
逝;生猛鲜活,却也终将死亡。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生命
②如花、如云、如流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很可能只在某一瞬间,正所谓“昙花一
现”。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塑。
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
人类解救出来。一个人,或者一朵花、一匹马,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b就不会再“死”
了。
18.在行文中,使用引号,有时会有独特的效果意味。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引号,
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19.请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可以改变语
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 分)
20.文段里有①②两处加点的“如”字,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4 分)
【答案】
18.“先天不足”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体现绘画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形象相比有很多不足,
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
“死”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意思是绘画化世间事物的瞬间为永恒,不会消失,从而把因生
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
19.为什么昙花一现的确会让人遗憾呢?因为人类总在追求永恒。
20.① “如”表示举例,列举出生动富有变化的生活形象云、海和雪花。
②“如”的意思是好像,运用比喻把“生命”比作花、云、流水。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根据语境“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象相比,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
活、千变万化的……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据此看
出“先天不足”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体现绘画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形象相比有很多不足,只
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
根据语境“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
塑。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
哀的人类解救出来。……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就不会再‘死’了”,可看出其中“死”的引号
表示特殊含义,意思是绘画化世间事物的瞬间为永恒,不会消失,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
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目要求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画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结合原句“人类总
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两分句的内容正好相反,一个强调“永恒”,一个
强调短暂的“遗憾”。据此为突出“永恒”,可用设问的修辞将“昙花一现”的内容设计为上
句,“追求永恒”的内容为下句,可改为:为什么昙花一现的确会让人遗憾呢?因为人类总
在追求永恒。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结合原文“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如天边的云、远处的海、高原上飞舞的
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其中“如”表示举例,列举出生动富有变化的生活形象云、海
和雪花。
②结合原文“生命如花、如云、如流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很可能只在某一瞬间”,其中
“如”的意思是好像,运用比喻把“生命”比作花、云、流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办好一个赛,提升一座城”。 以举办杭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金华等亚运城市基
础设施、城市面貌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杭州市城市快速路网、地铁网线实现扩容,极大提
高了城市交通效能,方便市民出行;“匠心绣杭城”专项活动的开展,使得城市绿化、秩
序都得到明显改善。金华市将“办赛”与“兴城”相结合,实施了 20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
目,对 1600 多个城市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提升,( )。
①不仅亚运会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②更为杭州市文
旅产业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③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推出了亚运旅游 100条线路和 50个
“亚运人文体验点”,④受到各代表团成员、技术官员们所欢迎。⑤为大家展示更加丰富
多元、多姿多彩的杭州,进一步擦亮“人间天堂·最忆杭州”的城市文化名片。
据悉,杭州市将对奥体中心体育场、杭州电竞中心、桐庐马术中心等亚运场馆进行景
区化改造,推出亚运场馆旅游线路。 同时,结合时下流行的城市漫步形式,推出亚运场
馆、火种采集、火炬传递、三江两岸、晨启杭州等主题文化线路,让市民在亚运会后依然
可以继续感受亚运氛围,同时打造杭州文旅新亮点。
杭州亚运会已经接近尾声,但杭州的“后亚运时代”( )。在亚运会举办过
程中培养起来的“全民健身”习惯、社会文明志愿精神、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体育跨文化意
识等社会财富,都将对杭州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1.文中画横线处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当之处,请指明序号并做修改。可以改变语序、
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2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4分)
21.[参考答案]①亚运会不仅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③100
条亚运旅游线路;④受到各代表团成员、技术官员们欢迎。(每点 2分,仅指出序号不给分)
【解析]该段文字一共有三处表达不当,①句中主语位置不当,将“亚运会”提至句首;③句
中多层定语位置不当,将“100条”移至“亚运旅游”之前;④句句式杂糅,删去“所”。
[命题意图]本题是对于病句成因中句子成分的位置、句式问题的考查。关联词顺序、多层
定语排列、句式则是病句题中的常见类型。
22.【参考答案]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才刚刚开始(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一处括号位于该段落的结尾,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所以填写为“城市形象焕然一
新”;第二处括号与前文“已经接近尾声”相对应,后文也有“未来发展”的暗示,所以可
以填出答案。
【命题意图]本语段为记叙性语段,考查了的是段末语句的填写,即为对整段内容的总结。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
青少年的成长中会经历很多的瞬间:顽强拼搏的瞬间,担当奉献的瞬间,温暖感动的瞬
间,灵感迸发的瞬间,好奇探索的瞬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
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来自试卷上语言文字运用Ⅰ中关于瞬间的论述,主
要列举了生命成长中的各种“瞬间”。成长就是一个个瞬间构成的。
写作时我们需要围绕“瞬间”展开。材料意在引导我们关注生命成长中的“瞬间”,这个
“瞬间”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但从列举内容来看,无论是“顽强拼搏”“担当奉
献”“暖感动”“灵感迸发”还是“好奇探索”,都是正向的,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即使不采用材料
中所列举的“瞬间”的例子,也要注意选择的内容应该与之协调。
材料后面总结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
华”,这句话启示我们,成长中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进步,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思想上
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众多小小的瞬间的光亮必将会汇成我
们青春的光彩;而无数个青年的美丽“瞬间”,一定会成就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从这个作文来看,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表达对“瞬间”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瞬间即是
永恒、瞬间也能成就伟大、有些瞬间不能忘记等。选择人生或历史当中的一些瞬间为论
据,这样更有说服力。比如,疫情来临逆行而上的瞬间,老人倒地过去搀扶的瞬间,外卖
小哥勇救落水儿童的瞬间等等,从这些“瞬间”感悟人生成长的密码。此外,在审题时注意
“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这一关键句,这
里面“无数个瞬间”及“时代风华”是关键词,在写作时可以选取几个瞬间作为代表,这些瞬
间共同构成一幅时代的蓝图,能够体现时代精神,能够让人感动或振奋。
当然也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择一个瞬间来写,尤其要对这个瞬间前面的内容进行铺
垫,最后再写这一瞬间的到来。比如,一个孩子跑上了公路,公路上车来车往,这个时候
有一个小伙子冲上去,把孩子抱起,跑回路边的瞬间。重点写孩子跑上公路,人们的心情
是如何紧张,前面做足铺垫,然后再写小伙子,为最后的抒情和议论张本。总之,要体现
“瞬间”时间之短,但要从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思想。
立意:
1.爱在转头一瞬间。
2.瞬间即是永恒。
3.无数瞬间凝聚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