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承载着思维火花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说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大海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使孩子脱险。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课文内容来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本课将进一步巩固所学,同时更加关注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肆、桅”等 7个生字;能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一起齐读课题。
、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故事发生在,你来读:出示【一艘往回航行的帆船】,这些词语你继续读,出示【船舱桅杆横木甲板】,桅杆是这节课的生字,你再来读。桅杆在哪,你来指给大家看,船舱呢?【生指板书】出示【摘帽子勾绳子扭身子龇牙咧嘴】第二组词语指生读。师重点强调龇牙咧嘴这个词语。这一行词语写的是谁?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
(放肆)放肆什么意思?预设生:就是没有规矩;很随便,让别人很难受。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拘束的。师: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就叫放肆。
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它的放肆?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生交流,师相机评价。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感受这只猴子的放肆。出示: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猴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一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小说中的猴子为什么这么放肆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你找到原因了吗?预设生: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师:你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人物和关键词,我们就可以用水手拿猴子取乐来概括【板贴:水手拿猴子取乐】师:你也像老师这样把它圈出来。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知道吗?哪个词说明它已经知道了?(显然)把这个词圈出来。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所以我越放肆,你们就越开心。这就是故事的起因【板贴:起因】。
那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又是什么呢?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像刚才这样,抓住关键词用短语概括,把课后题第一题的内容填写完整。【提示:小说中的人物很关键,大家要抓住关键人物和关键词概括。】师:故事的经过是?预设生:故事的经过是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板贴:猴子逗孩子、猴子追孩子遇险】师:故事的结果呢?预设生: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脱险。【板贴: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脱险】评价:你也抓住了主要人物和关键词,你们同意吗?
你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讲这个内容吗?预设生:在风平浪静的一天,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爬上桅杆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最后得救。师总结:你概括的非常完整,我们今后读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
、关注课文,感受危险
1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板书:画箭头】在这些情节中,哪一个情节最扣人心弦?(预设生:孩子追猴子遇险)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自然段。再现当时的情景。出示要求:默读这个自然段,哪些细节让你感觉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提示:做好批注)预设生 1: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去帽子。他是摇摇晃晃走上,说明他此时也已经很危险了。
2.师评价:真危险,你读出来这种危险。生 2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看出很危险,因为这些水手都是环游世界回来的,他们肯定经历过很多危险的事情,他们都大叫了一声,说明处境很危险。生 3:我从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会没命了,这个地方看出孩子很危险。因为没命是很可怕的你发现了吗?生 4: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停地发抖,可以看出人在害怕的时候,腿抖了就很难保持平衡。。生 4:即使他走到头拿到帽子也难以转回身来,用了即使也这个关联词,也就是说孩子无论怎么做都是必死无疑。
师:要想最短的时间,安全救下孩子,就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救孩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填一填,想一想。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预设生:有利条件:生 1:我觉得有利条件是水手都在甲板上可以快速的救孩子;生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此时是风平浪静的,因为如果是狂风暴雨,那跳下去孩子就会很危险,而且当时船也会行驶的不稳,孩子有可能跳不到水里。生 3:我觉得有利条件是跳到海里有一个缓冲的作用,如果一失足掉到甲板上就会必死无疑。生 4:我觉得有利条件是船长有一把枪,这样可以逼迫孩子快速地跳到海里。不利条件:生 1:横木很窄,所以孩子没办法回转身来。生 1:我觉得不利条件是孩子当时站的位置非常高,摔下来肯定必死无疑。生 2:我觉得不利条件是孩子两条腿发抖,摇摇晃晃,很容易站不稳摔下来。师:你再想想你刚才想用垫子来救孩子可以吗?为什么?生 3:我觉得害怕也是一个有利条件,因为如果孩子不害怕的话,船长逼他跳水可能也不会跳。生 4:时间非常紧迫也是不利条件。
3.师总结:出示整合后表格:我把同学们说的梳理了一下,你结合这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再来想想,你的办法可行吗?生交流辩论质疑师:船长正是结合了船上的具体情况,没有采取常规的办法,而是换了一种思维----让孩子跳水。这样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可以让孩子快速脱险。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师:我们来当船长,【引读】船长冷静分析情况,立刻喊;七个感叹号,没有一丝犹豫--;这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预设生 1:这是一位果断的船长。生 2这是一位临危不乱的船长。生 3这是一位急中生智地船长。生 4这是一位身经百战地船长。
师总结:面对危险,船长临危不乱,急中生智,这真是一位机智果断的船长。
、时间放慢,体悟惊险
就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一跃,扑通一声,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十秒钟过去了......二十秒钟,......三十秒钟......三十七秒,三十八秒,三十九秒,孩子终于浮出水面。(师倒计时)
师:此时,四十秒钟过去了,你有什么感受?(预设生:太漫长了,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师:短短的四十秒,但是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太长了,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关心孩子的安全,所以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验吗?
、对话作者,延伸阅读
作者把孩子从陷入险境到脱离险境的过程描绘得惊心动魄。但小说全篇没有一个“险”字,托尔斯泰不愧为“天才艺术家”。鲁迅是这样评价他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他——出示: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马克吐温)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位文学巨匠,出示作者简介(指生读)。
3.列夫托尔斯泰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心修改润色十多次,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读。课下,请同学们可以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作品《鲨鱼》思考:(1)老炮手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危机?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梳理老炮手的思维过程。(2)选读《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