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5 22:1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水》
【教学目标】
能借助思维导图讲述故事内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能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能借助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船长的思维过程,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说出水手们的表现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晓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7课跳水,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篇非常经典的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全文只有 758个字,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新授过程
任务一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脉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文中写了几个角色?角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2、汇报(水手猴子孩子船长)谁能借助这几个角色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梳理一下(板书)(预设:若说不出“逼”,托尔斯泰有一个字用得更准确——逼孩子跳水)
3、谁能借助思维导图完整地说说这个故事。小结:你的表达多么完整、流畅。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以后遇到多角色的文章,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梳理文章脉络。
任务二:条理表达,当好评判官
活动 1 品读语句,感受“危在旦夕”小说的情节都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回头再看这篇课文,最令你揪心、让你大气都不敢出的是什么地方?
师:老师也深有同感;在读到这个情节时我的心也被揪起来了(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远洋帆船,桅杆高度大约在 30—40米,相当于十几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孩子就站在那高高的横木上,文中有对孩子陷入危险境地的惊险描写,打开书,走进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师:说来听听,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处于危险境地?a “一......就......”这个关联词更充分的体现出情况的危急。b 环游世界的水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此时却吓呆了,可见情况非常危急。我很赞赏这位同学的思维c 在桅杆顶端控制不住地发抖,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d 无论怎么做都是必死无疑。e 在高高的横木上摇摇晃晃,让我们感到特别紧张、担忧能读出这种惊险吗?(出示句子)评价:从你的语气、表情我都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惊险。
师:面对此时的危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一起来读读(惊心动魄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
活动 2 深入研读,寻找合理依据
孩子本来在甲板上笑得很开心,怎么转眼间生命就危在旦夕了呢?我们来当个小评判官,是谁把孩子一步步引入危险境地的呢?
全班交流(猴子孩子水手)认为猴子导致孩子遇险的举手?认为是水手的?孩子?(预设孩子很少:只有*个同学选了孩子,但举起的小手无比坚定)到底是谁呢?(板书:?)我想啊,口说无凭,说话得有理有据,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依据。教给你一个小妙招:借助慧学单,先找出相关语句,再简单写写你的思考。
活动 3 全班交流,读说结合
师:同学们的学习非常投入。预设 a猴子(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是谁把孩子引入危险境地的?请你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思考。谁还认为猴子导致了孩子的遇险?评价:a、不是人逗猴,而是猴逗人,目的就是让孩子生气b、一般都是人戏弄猴子,这里是猴子戏弄人啊。C“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好像在说:“来啊来追啊,看你能拿我怎样!”这是什么?这就是挑衅。(预设:学生若说出“放肆”,问什么是“放肆”?)轻率任性,毫无顾忌,狂妄,为所欲为......预设 没说出“放肆”:大家看,这是对猴子的描写。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若说不出来。托尔斯泰用了一个词更准确“放肆”。什么是放肆?猴子的行为越来越放肆。能读出猴子的放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第三句咱们一起读。预设 已经解决了“放肆”:大家看,这是对猴子的描写,猴子的行为越来越来越放肆。能读出猴子的放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小结:确实,猴子的放肆,把孩子引入险境。预设 b水手(1)仅仅是猴子导致孩子的遇险吗,还有谁把孩子引入危险境地?师:请说说你的理由。你读懂了托尔斯泰啊。这位同学在发言中提到了水手的笑,文中写了几次水手的笑?(出示三笑)先是......接着......最后......真奇怪,文中描写水手的语句大部分是写水手的笑,笑怎么能把孩子一步步引入危险境地呢?小结:我听出来了,水手的笑使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2)在水手一次又一次的笑声中(课件),孩子心里怎么想的呢?默读 1-3自然段,试着填一填。(出示)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师:当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水手们(哈哈大笑),孩子也( 笑得很开心),孩子心想:__________生 1:生 2:师:当猴子忽然跳到孩子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而孩子却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真是(哭笑不得),孩子又想:__________生 1:生 2:师:此时的笑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嘲笑啊。师:当猴子摘下帽子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此时孩子还可能心想:__________生 1:生 2:师:同学们看,水手越笑,猴子就越放肆,猴子越放肆,孩子就越羞愤、越恼羞成怒,这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啊?小结:这笑就像推动器一样,把孩子推到了横木的顶端,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预设 c孩子同学们,你们想想有孩子自己的原因吗?孩子该为自己的遇险负责吗?孩子的遇险给了同龄人的我们,什么警醒?小结:在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不要冲动,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有答案了吗,是谁把孩子引入险境呢?确实,冲动的孩子、放肆的猴子、大笑的水手共同导致了孩子的遇险。(擦掉“?”)师:此时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他们面如土色,心惊胆战,因为此刻他们知道:出示课件: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生齐读)师:此时孩子站在那高高的横木上,摇摇晃晃,双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再读出示课件:孩子只要一先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任务三:再用思维导图,品读人物形象
活动 1:完成思维导图,体会思维过程1、当孩子在横木上命悬一线时,一位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谁?(船长)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自然段)
看到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作为父亲,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救)怎么救?(用枪逼孩子跳水)补充课件。船长为什么这样做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读文本,小组共同探究,完成思维导图。
哪个小组代表愿意来展示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他没有说全的地方可以补充。你们小组提炼出了**、**、**这几个有利条件就把船长这样做的原因说清楚了。这位同学的表达条理清晰、说话有理有据。再请一位小组代表。提示:问问其他小组有补充吗?小结:这位同学表达流畅,能和大家面对面侃侃而谈,表现落落大方。(你还关注到不利因素,此时的孩子已经是“双腿发抖,摇摇晃晃,生命岌岌可危了”)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提炼出有利条件,就把船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描述出来,让我们明确了船长这样做的原因,掌声送给两位乐于分享的同学。
活动 2:关注任务语言感受任务形象
船长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生答)
2、在这危急时刻,船长的语言多么震撼人心啊,谁来读?出示:“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师:文字会说话,标点也如此,短短两句话,用了七个感叹号。谁再来读?多么简洁有力、掷地有声,时间就是生命啊!齐读小结:船长的机智果断,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不难发现,齐读:思维具有改变结局的力量。
3、同类文阅读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篇文章《鲨鱼》中,他描写了老炮手救了两个即将被鲨鱼袭击的孩子,他的思维过程与船长的思维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请同学们自读《鲨鱼》课下完成思维导图,继续开启思维之旅。这节课,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也收获良多,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成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