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21:13:37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 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二单(B 卷·知识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 2023 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素养能力考查提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
修复师。55 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
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 39 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
十年如一日地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以及出
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
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形成工匠精神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诞生了无数工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
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其没有儿时就开始从师
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当然就难以成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
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
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的精致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
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
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匆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
有时我们更需要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
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
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
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
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
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就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干这一行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安静、再安
静。”是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看着这些故宫工匠那种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精益求
精、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如果大家都多
些在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
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 6 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
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
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
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
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谓之“破”,
开创自己的境界谓之“离”。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
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
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
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对此的生动
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让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
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
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 10 年,
在记下了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
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的“诱惑”下,
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
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
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
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
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
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得诺
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
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
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入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
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B.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须在安静中坚守工
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
C.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并开创自己的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
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
D.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
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
答案 B
解析 “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错,应是证明了坚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
补天赋不足。
B.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
再也赶不上了。
C.匠心之道的“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材料二中法
拉第的例子很典型。
D.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
“离”就是空中楼阁。
答案 C
解析 A 项“天赋是至关重要的”“难补天赋不足”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内容可知。B
项“一念之间,就再也赶不上了”与材料内容不符。D 项于文无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观点的一
项是(3 分)(  )
A.孔夫子带领七十二名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风霜雨雪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饥饿贫
寒没有扑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B.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 微米的公差也要“执
拗”返工。
C.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
大飞机翱翔蓝天。
D.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
俑。
答案 A
解析 B 项论证了工匠的精益求精精神。C 项论证了卓越的创造精神。D 项论证了精湛非
凡的工匠技术。
4.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答案 共同点:两则材料开头都写了名人小故事。作用:①引出论述的话题;②作为事实
论据证明文章的观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归纳。(6 分)
答:
答案 ①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不受外物诱惑;②要刻苦学习,能者为师,坚守不
懈;③要深入思考,精益求精。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拔 草
李 娟
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
都没有。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
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
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
在被两条大狗狂追。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
我们家的琼瑶。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
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亏她车上
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
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
一群强盗似的。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
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
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
草料。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
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
走啊,前面掉,后面捡。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
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
般起伏。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这样,走过的
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真奇怪,雨从哪里来的呢?摔在地上有五分钱镍币大小,砸
在脸上更是梦一样的痛觉。风呼啸着从天边奔来,苞谷地动荡不停。雨点有一阵没一阵地
洒着,后来越下越大。天气炎热,风势不减。
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这场奇怪的雨才止住。土路上雨的痕迹瞬间就蒸发了,只留下
一个又一个环形小坑。密密麻麻地、寂静地排列着,如月球表面一般寂静。自从打完草
后,这条路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了。
这里的碎草更多,带刺的灌木丛中,铁丝网上,道路拐弯处,遗落得到处都是。我们
不停地左右开弓,不一会儿就码了齐腰高的一垛。
这么多怎么拿得回去呢?我站在旁边想了又想,对我妹说:“分成四次,我们一人抱
一堆走,两个来回就拿完了……”
我妹也站在旁边想了想,一弯腰,把那堆草整个儿抱起来就走……
我就只好跟在后面,一路上捡她身后掉下来的碎草。
今天的任务还多着呢,我们还得一人拎一条编织袋,走进林荫道对面的田野里去拔新
鲜草。刚才的草料是用来储存到冬天的,而家里的鸡鸭还在等着今天的晚饭。
风依然很大。这样的天气最好了,没有蚊虫。在这样的大风里它们那小翅膀飞不起
来,也就不用因为它们钻进耳朵而吓得要死。平常田野里很可怕,草丛中的蚊子跟云雾似
的,一片一片地荡漾,还极均匀地发出嗡嗡不绝的重低音。所以才说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
的啊。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
我们一人扛一只袋子往回走,迎风穿过这片美丽平坦的田野,远处的林荫道像是等了
一百年一样。里面停着我们的自行车。
回到家,我妈说:“啧!今天捡了这么多!两个人一起干到底不一样啊。”
我老老实实地承认:“哪里哪里,我是去当啦啦队的。”
再说说鸡吃草的情景:这群鸡跟债主似的,一个个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把五只可
怜的野鸭子在脚下踩来踩去,使鸭子根本靠不到食槽旁边。有的鸭子不知怎么的居然也在
槽子边挤到一个位置,还没下嘴,突然看到左右前后全是鸡,立刻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跑
掉,四处乱跳,寻找同伴。不知鸭子为什么这么怕鸡,它们明明长得比鸡大。
这些鸡可狠了,从小就会啄人,疼得要命。由于嘴尖的原因,一个个特能挑食。鸭子
就笨得不可思议了。每次都要等鸡们吃得神清气闲了,才敢蹭到槽子边上,而且还努力地
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忙不迭排成一条队逃跑。
其实鸭子有时也很令人烦恼。我们在鸡棚里放了一只小铁盆给大家饮水。每次注满水
后,鸭子们总要跳进这方狭小的水域游上几圈过干瘾。游就游呗,可它们还要扎猛子。有
时候这小小一盆子水里居然能挤进去三四只鸭子,把盆子挤得满满当当。明明一动都不能
动了,却仍扭着身子假装游泳。害得鸡们围着盆子干着急,一口水也喝不到。
鸭子最有意思了,我妈叫:“鸭!”它们就“啊!”地回答一声。我妈要是叫:“鸭
鸭!”它们就:“啊!啊!”我妈:“鸭鸭鸭!”它们:“啊!啊!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写到自行车,透露了家中生活的贫苦,所以“我”与妹妹外出拔草也就成了理
所应当之事,妹妹那么能干好强也与此有关。
B.文章第三段作者写到家里养鸡鸭和小毛驴,不仅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家境,还为后文写
“我”和妹妹去捡草做了铺垫。
C.文中对“风雨”的描写,既让读者感受到新疆拔草时节自然环境的特点,又直接表现出
“我”与妹妹积极乐观的心态。
D.文章结尾对鸡鸭的描写活灵活现,例如写鸡“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鸭子“扭着身
子假装游泳”,细节中富含农村生活气息。
答案 C
解析 C 项,“直接表现”不准确,应是间接表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在叙事时使用第一人称,不仅使文章所写拔草捡草的事情真实可信,而且给人一种
亲切、可读的感觉。
B.本文笔调清新活泼,率真质朴,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的虽是平凡生活的点滴,但
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充满着纯净与温暖。
C.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以拔草为主线,脉络清晰,虽偶尔岔开话题,叙述其他事件,但仍
形散神聚,结构紧密。
D.本文是叙事性抒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但也
流露出因生活艰辛而生的懊恼苦闷。
答案 D
解析 D 项,“但也流露出因生活艰辛而生的懊恼苦闷”说法有误,本文主要是对过往生
活的回望,幸福而乐观,并没有苦闷。
8.结合上下文,谈谈“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这句话的含意。(4 分)
答案 ①苞谷地像丛林般茂密、大海般起伏,渺小的人走在其中,就像消失在广阔的自然
中。②每隔不远就垛着的草堆,是在生活之路上努力行走留下的印迹,对抗着这种“消
失”。
解析 理解语句含意,要将分析语句本身含意与分析语境结合起来。画线句本身的意思是
走在这条路上,人没有存在感。结合上文看,苞谷地如丛林般茂密、大海般起伏,土路显
得孤独,人走在这路上,显得很渺小。再结合下文看,姐妹俩在走过的路上垛着一堆堆的
草,在广阔的自然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如果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人用自己的劳动对抗
着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感。
9.作者在“拔草”时感到刮大风的天气也是幸福的,围绕“拔草”,其实还有很多幸福的
体验,请从文中举出三处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①没有草场,只能捡别人割剩或掉下的草和拔野草,但是收获颇丰,幸福也满满;
②捡草途中,遭恶狗追咬,由“劫后余生”的庆幸而生幸福感;③在捡草拔草途中欣赏自
然的伟大神奇美丽,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心有微妙的幸福;④拔草回家,劳动成果被
母亲认可,感到开心、幸福;⑤欣赏鸡鸭享用拔草的成果,劳动价值落到实处,切实感受
到满足、愉悦。
解析 题干要求围绕“拔草”,列举出事件中人物的幸福体验,一要概括出有关事件,二
要分析人物的幸福体验。可以浏览全文,分块切片,分别概括与提炼。例如文中写“我家
没有草场”,“我”与妹妹去捡草和拔野草,收获颇丰,内心也感受到收获的幸福;再如
“我们”拔草回家,被母亲夸赞,内心感到开心、幸福;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
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
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
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臧否:好坏,善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或遇 A 其 B 叱咄 C 色 D 愈恭 E 礼愈至 F 不敢 G 出一言 H 以复
【答案】CEF
正确断句: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解析】“色”,指脸上的表情,作“愈恭”的主语,“色”前断开。“色愈恭”是主谓
短语,且“色愈恭”“礼愈至”是并列结构,前后均应断开。
句意: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11.请选出下面句子中与“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中的“故”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故虽有名马
C.帝问其故 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故”,副词,表示因果关系,因此、所以。句意:所以我虽然愚笨,
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A.形容词,旧的。句意: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
曹军的赤壁。B.副词,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句意: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C.名词,原
因。句意:皇帝问他原因。D.形容词,旧了、老了。句意:兄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
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故选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成年以后,因为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
交往,所以要赶到数百里以外请教。
B.(宋濂)在外求学的过程中,先达从未尝降辞色,有时叱责,有时又高兴,说明他是
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C.朱元璋询问宋濂是否饮酒,宋濂如实回答这些事,体现了宋濂为人的一面,也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驭人手段。
D.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朱元璋很愤怒,宋濂认为主事茹太素只是对陛下尽忠,
朱元璋听从了他的意见。
【答案】B
【解析】B.“先达从未尝降辞色……说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错误,原文“或遇其叱
咄”是说有时前辈会大声斥责,“从未尝”说法错误;“说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于
文无据。故选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答案】
(1)(我)曾经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
不能了解他们。
【解析】(1)“尝”,曾经;“趋”,赶着向前走;“先达”,前辈;“叩问”,请
教。(2)“善者”,好的大臣;“友”,名词作动词,交友;“知”,了解。
14.读完两篇选段,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
【答案】好学、尊师、诚实、隐恶扬善。
【解析】结合原文“益慕圣贤之道”“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宋濂仰
慕古代圣贤的学说,为了向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不辞辛苦,可见其好学;结合原文“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可知,宋濂询问道理,总
是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遇到前辈大声斥责,会更加恭顺,更加周到,不敢说
一个字反驳尊师,可见其虚心尊师;结合原文“濂具以实对”可知,皇帝询问问题,宋濂
全部拿事实回答,可见其诚实;结合原文“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善者与臣
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可知,宋濂只与好的大臣交友,不和不好的交往,可
见其隐恶扬善。
参考译文:
【甲】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
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
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
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
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
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
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
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
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
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
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
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
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
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宋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5~16 题。
材料一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材料三
田 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下列对以上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
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B.陶渊明的诗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
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C.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
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
D.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裁有绝句有律诗,属于
近体诗。
答案 D
解析 “有绝句有律诗”错误,陶渊明的诗不是律诗,应该属于“古体诗”。
2.这三首诗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范诗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
美;陶诗通过描写自己劳动的情景,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抒写了作者经
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
官场的决裂;崔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
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
其中,由“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2)《插秧歌》一诗中,写出劳作犹如战斗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2)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
湿到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
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
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
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
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
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
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
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
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18. ①奈何不得 ②如醉如痴
【解析】第①处,根据语境,乌龟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让仙鹤无可奈何,对付不了,应
填表示没有处置办法的词语,所以可填充“奈何不得”。奈何不得:没有办法对付或处
置。
第②处,根据上文“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可推断是写皮
影戏生动多姿、吸引观众的表演场面,故填充“如醉如痴”。 如醉如痴:形容入迷于某
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画线句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
象活泼。而改句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解析】画线部分“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采用“……着”的相同
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着”字着重体现出仙鹤从动作到神韵的一系列
进行时的状态,生动形象活泼。而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仅
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
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
“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
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
量的 60%,时间要限制在 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
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
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
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
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
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 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解析】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
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
A. 表示疑问,“谁主沉浮”中“谁”指什么人。
B. 表示任指,“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
C. 表示虚指,“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指表示不能肯定的人。
D. 表示定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十分确定的
人。
据以上分析看出 B 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 B。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答案】①你只需要一副耳机 ②有什么限度 ③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
【解析】
第一空,根据前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
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可看出是在说明戴上耳机可以安静下来不被打扰,所以可填“你只
需要一副耳机”。
第二空,根据后文“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如果超过这
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可知是说使用耳机的限度,又联系语境“那么,使用
耳机 ?”,此处应是一个问句,所以可填“有什么限度”。
第三空,根据前文“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
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再结合语境“但事实
上, ,还可能逐渐升级”,可看出是说过度使用耳机对耳朵有损伤,所以可填“过度
使用耳机的危害”。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
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解析】
画线句语病有两处:
一是成分残缺,“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缺少主语,可去掉
“会使”,让“听觉毛细胞”作主语。
二是搭配不当,“形成”与“听力下降”不搭配,可改为“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
降”。
故改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
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我国将举办第 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有人说要倡导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弘扬
工匠精神。也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科技强国才是时代的主旋律。
复兴中学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以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
甲方观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
乙方观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辩论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
(一)对象任务
①写作身份:题目情境为“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一般情况下,辩论赛
有正反方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一辩负责立论陈词;二辩负责主攻,提出质疑;三辩
负责防守,自由辩论;四辩负责总结陈词。材料中没有提供明显的反驳信息,只要求“请
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辩论稿”,故以甲方或乙方一辩的身份写作更恰
当。
②辩论对象:对方辩友。
③目标对象:辩论赛的目标对象为第三方,即评委或观众。本题明确“以引导同学们
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故写作的目标对象应为“复兴中学的同学”。
(二)话题任务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即选择站队,或支持甲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
国”)或支持乙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辩论的特点之一是“紧扣材
料”,任选一方,提出己方观点,对观点进行阐释和论证。辩论的特点之二是“立场鲜
明”,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甲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乙方“高扬创
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而举办本次辩论赛的目的是
“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因此文章还需在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之间构建联
系。
(三)文体任务
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辩论稿”,行文要符合辩论稿的文体特征。
顶格写称呼(辩论赛一般有主持人、评委老师与对方辩友和现场观众,这里特指“同
学们”),下一行空两个写问候语,并开宗明义,说明观点,结尾重申观点,不需落款。
如:
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观点……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 ……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
“事实胜于雄辩”,最好有数据、事实支持观点,尤其要注意辩论的逻辑和语势等,
要有对话感、代入感、现场感、说服力。
二、立意参考
(一)甲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
1.要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急需工匠精神的回归。
2.从当下出发,提升自身技能,弘扬工匠精神。
可从“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立意。
(二)乙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
1.实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需要高扬创新旗帜。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要我们提升科技素养。
可从“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立意。
【参考例文】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方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应当“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
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那些耗费体力、进行重复劳动的工匠们,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相
比较,地位是卑微的,尽管他们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在古代西方,工匠们的
地位和中国大体相似。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之前的手工劳作,工匠一度被
认为将会被时代淘汰,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
特的专著《匠人》,为我们重新认识工匠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寓意提供了新视角:在科学
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拥有的精益求精、专
心敬业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
匠人也称为工匠, 一般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这些人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
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
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
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这
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在由“匠人”“匠艺”“匠艺活动”三部分组成的《匠人》中,曾
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的理查德·桑内特跨越了历史时空,用冷峻理性的笔
触,梳理了西方历史上匠人的社会地位、劳动生活状况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从古罗
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都是他笔下探讨的
对象。据他的考察,可以这么讲,科技越是发达,工匠精神越发重要。当今社会,并不是
一味地鼓励人们去当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因为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我
方要说的是:我们可以不做工匠,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工匠,但是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在
高新技术主导工业生产的今天,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宝贵。
只有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工匠。有人对工匠心存偏
见,认为工匠所从事的劳动,是重复性的,没有创造性可言。实际上,无数事实都表明:
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不仅仅是专家和工程师的事情,工匠同样大有可为,央视播出的系
列电视片《大国工匠》中则有更直观的表现。
有媒体统计,截至 2012年,全球超过 200年历史的企业,日本有 3 146家,为全球最
多,德国有 837家,荷兰有 222家,法国有 196家。这些“长寿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因
为他们都在传承着匠人精神。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
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
品质的产品,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综上所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富
强的必备条件。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希
望我们携手奋斗,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
【点评】本文开篇表明己方观点,然后从古到今,由中及外,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
性。第二段先解释工匠精神的含义,再指出:我们可以不做工匠,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工
匠,但是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在高新技术主导工业生产的今天,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宝贵。
接着说明当代人对“工匠”的偏见,用全球企业证明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必
备条件。结尾以名言作结,呼吁号召大家“携手奋斗,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
文章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是一篇优质辩论稿。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 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二单(B 卷·知识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 2023 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素养能力考查提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
修复师。55 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
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 39 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
十年如一日地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以及出
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
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形成工匠精神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诞生了无数工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
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其没有儿时就开始从师
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当然就难以成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
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
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的精致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
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
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匆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
有时我们更需要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
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
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
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
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
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就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干这一行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安静、再安
静。”是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看着这些故宫工匠那种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精益求
精、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如果大家都多
些在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
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 6 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
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
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
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
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谓之“破”,
开创自己的境界谓之“离”。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
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
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
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对此的生动
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让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
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
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 10 年,
在记下了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
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的“诱惑”下,
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
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
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
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
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
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得诺
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
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
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入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
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B.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须在安静中坚守工
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
C.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并开创自己的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
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
D.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
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
补天赋不足。
B.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
再也赶不上了。
C.匠心之道的“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材料二中法
拉第的例子很典型。
D.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
“离”就是空中楼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观点的一
项是(3 分)(  )
A.孔夫子带领七十二名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风霜雨雪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饥饿贫
寒没有扑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B.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 微米的公差也要“执
拗”返工。
C.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
大飞机翱翔蓝天。
D.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
俑。
4.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5.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归纳。(6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拔 草
李 娟
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
都没有。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
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
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
在被两条大狗狂追。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
我们家的琼瑶。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
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亏她车上
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
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
一群强盗似的。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
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
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
草料。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
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
走啊,前面掉,后面捡。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
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
般起伏。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这样,走过的
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真奇怪,雨从哪里来的呢?摔在地上有五分钱镍币大小,砸
在脸上更是梦一样的痛觉。风呼啸着从天边奔来,苞谷地动荡不停。雨点有一阵没一阵地
洒着,后来越下越大。天气炎热,风势不减。
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这场奇怪的雨才止住。土路上雨的痕迹瞬间就蒸发了,只留下
一个又一个环形小坑。密密麻麻地、寂静地排列着,如月球表面一般寂静。自从打完草
后,这条路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了。
这里的碎草更多,带刺的灌木丛中,铁丝网上,道路拐弯处,遗落得到处都是。我们
不停地左右开弓,不一会儿就码了齐腰高的一垛。
这么多怎么拿得回去呢?我站在旁边想了又想,对我妹说:“分成四次,我们一人抱
一堆走,两个来回就拿完了……”
我妹也站在旁边想了想,一弯腰,把那堆草整个儿抱起来就走……
我就只好跟在后面,一路上捡她身后掉下来的碎草。
今天的任务还多着呢,我们还得一人拎一条编织袋,走进林荫道对面的田野里去拔新
鲜草。刚才的草料是用来储存到冬天的,而家里的鸡鸭还在等着今天的晚饭。
风依然很大。这样的天气最好了,没有蚊虫。在这样的大风里它们那小翅膀飞不起
来,也就不用因为它们钻进耳朵而吓得要死。平常田野里很可怕,草丛中的蚊子跟云雾似
的,一片一片地荡漾,还极均匀地发出嗡嗡不绝的重低音。所以才说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
的啊。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
我们一人扛一只袋子往回走,迎风穿过这片美丽平坦的田野,远处的林荫道像是等了
一百年一样。里面停着我们的自行车。
回到家,我妈说:“啧!今天捡了这么多!两个人一起干到底不一样啊。”
我老老实实地承认:“哪里哪里,我是去当啦啦队的。”
再说说鸡吃草的情景:这群鸡跟债主似的,一个个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把五只可
怜的野鸭子在脚下踩来踩去,使鸭子根本靠不到食槽旁边。有的鸭子不知怎么的居然也在
槽子边挤到一个位置,还没下嘴,突然看到左右前后全是鸡,立刻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跑
掉,四处乱跳,寻找同伴。不知鸭子为什么这么怕鸡,它们明明长得比鸡大。
这些鸡可狠了,从小就会啄人,疼得要命。由于嘴尖的原因,一个个特能挑食。鸭子
就笨得不可思议了。每次都要等鸡们吃得神清气闲了,才敢蹭到槽子边上,而且还努力地
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忙不迭排成一条队逃跑。
其实鸭子有时也很令人烦恼。我们在鸡棚里放了一只小铁盆给大家饮水。每次注满水
后,鸭子们总要跳进这方狭小的水域游上几圈过干瘾。游就游呗,可它们还要扎猛子。有
时候这小小一盆子水里居然能挤进去三四只鸭子,把盆子挤得满满当当。明明一动都不能
动了,却仍扭着身子假装游泳。害得鸡们围着盆子干着急,一口水也喝不到。
鸭子最有意思了,我妈叫:“鸭!”它们就“啊!”地回答一声。我妈要是叫:“鸭
鸭!”它们就:“啊!啊!”我妈:“鸭鸭鸭!”它们:“啊!啊!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写到自行车,透露了家中生活的贫苦,所以“我”与妹妹外出拔草也就成了理
所应当之事,妹妹那么能干好强也与此有关。
B.文章第三段作者写到家里养鸡鸭和小毛驴,不仅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家境,还为后文写
“我”和妹妹去捡草做了铺垫。
C.文中对“风雨”的描写,既让读者感受到新疆拔草时节自然环境的特点,又直接表现出
“我”与妹妹积极乐观的心态。
D.文章结尾对鸡鸭的描写活灵活现,例如写鸡“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鸭子“扭着身
子假装游泳”,细节中富含农村生活气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在叙事时使用第一人称,不仅使文章所写拔草捡草的事情真实可信,而且给人一种
亲切、可读的感觉。
B.本文笔调清新活泼,率真质朴,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的虽是平凡生活的点滴,但
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充满着纯净与温暖。
C.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以拔草为主线,脉络清晰,虽偶尔岔开话题,叙述其他事件,但仍
形散神聚,结构紧密。
D.本文是叙事性抒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但也
流露出因生活艰辛而生的懊恼苦闷。
8.结合上下文,谈谈“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这句话的含意。(4 分)
9.作者在“拔草”时感到刮大风的天气也是幸福的,围绕“拔草”,其实还有很多幸福的
体验,请从文中举出三处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
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
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
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臧否:好坏,善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或遇 A 其 B 叱咄 C 色 D 愈恭 E 礼愈至 F 不敢 G 出一言 H 以复
11.请选出下面句子中与“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中的“故”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故虽有名马
C.帝问其故 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成年以后,因为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
交往,所以要赶到数百里以外请教。
B.(宋濂)在外求学的过程中,先达从未尝降辞色,有时叱责,有时又高兴,说明他是
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C.朱元璋询问宋濂是否饮酒,宋濂如实回答这些事,体现了宋濂为人的一面,也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驭人手段。
D.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朱元璋很愤怒,宋濂认为主事茹太素只是对陛下尽忠,
朱元璋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4.读完两篇选段,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5~16 题。
材料一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材料三
田 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下列对以上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
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B.陶渊明的诗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
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C.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
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
D.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裁有绝句有律诗,属于
近体诗。
2.这三首诗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
其中,由“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2)《插秧歌》一诗中,写出劳作犹如战斗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
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
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
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
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
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
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
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
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
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
“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
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
量的 60%,时间要限制在 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
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
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
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
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
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 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我国将举办第 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有人说要倡导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弘扬
工匠精神。也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科技强国才是时代的主旋律。
复兴中学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以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
甲方观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
乙方观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辩论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