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单元知识速记
第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
1.课文回顾
2.读准字音
植株(zhū) 饥馑(jǐn) 淤泥(yū) 捍卫(hàn) 花蕊(ruǐ) 散籽(zǐ)蕴藏(yù
n)籼稻(xiān) 稻菽(shū) 茎秆(jīnɡ) 敏锐(ruì) 浸泡(jìn) 避嫌(xián)
愧疚(jiù) 毛坯(pī) 拯救(zhěnɡ) 椰子(yē) 调侃(kǎn)悲怆(chuànɡ)
奇葩(pā) 兜底(dōu)收敛(liǎn) 戛然(jiá) 秤盘(chènɡ)臻于至善(zhēn)
精湛(zhàn) 造诣(yì) 气质雍容(yōnɡ) 废寝忘食(qǐn)
3.熟记成语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语出《论语·述而》: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溯流求源: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励精求治:励,振作,振奋;②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
家。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
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体贴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戛然而止:形容一下子停住。
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
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
折。
五大三粗: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
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4. 文言实词积累
一词多义
(1)薄
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
②及贼前锋薄城下(迫近,靠近)
③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轻视,看不起)
④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减轻,减少)
(2)采
①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②薄言采之(采摘)
③兴高而采烈(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3)渠
①唤渠朝餐歇半霎[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②沟渠涨满无处泄(沟渠)
③夫水激而流渠(迅疾)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第三人称代词,它,指方塘)
5.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芣 苢(fúyǐ)
①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车前草),薄言(助词,无实义)采之。
采采芣苢,②薄言有(取得,获得 )之。
采采芣苢,③薄言掇(duō)(拾取,摘取)之。
采采芣苢,④薄言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之。
采采芣苢,⑤薄言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之。
采采芣苢,⑥薄言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之。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①笠是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jiǎ)(肩胛)。
唤渠(他)朝餐(吃早饭)歇半霎(极短的时间),低头折腰(弯腰)只不答:
②“秧根未牢莳(shì)(移栽、种植)未匝(布满、遍及),照管(照料,照
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鹅儿与雏鸭。”
熟记本单元相关的重点文学及文体常识
一、《诗经》相关知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
关于 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
《诗 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开
经》 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
“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
经》六
xìng”三种表现手法。
义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
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
风 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表达了劳动人
民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分“大
雅
雅”和“小雅”
颂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宗庙祭祀时演出。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 人物通讯相关知识
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
概念 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
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①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
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
类型
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
在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
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
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
写法
内心世界。
三 新闻评论相关知识
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
新闻评论 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
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①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构成及特点 ②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③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表现方法 夹叙夹议、亦理亦情
基本思路 摆现象→说观点→作分析→做总结
一 赏析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
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
第三步: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
了什么主旨等。
例 1.《芣苢》主要采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请试作分析。
答案 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劳作过程。此诗直
叙其事,通过妇女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芣苢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
动画面。
例 2.《插秧歌》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再现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
秧场景?
答案 ①动作描写。一、二句连用四个动词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全家老少分工严密、配合默
契、低头插秧的专注,勾勒出一幅全家老少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五、六
句,撷取田夫“低头折腰”的动作,生动再现了农夫为赶农时无暇顾及家人呼
唤的紧张与忙碌。
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
为恶劣。虽然戴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
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
③语言描写。“秧根未牢莳未匝”借农夫之口展现了农事的繁重。“照管鹅儿
与雏鸭”,送饭人也被安排上保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
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
二 新闻表现手法题答题方法
新闻表现手法分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答题方法:
1.分析表现手法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现手法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现手法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现手法对凸显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现手法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增强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
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例 1.三篇通讯的细节描写都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
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答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细节描写:
“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
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
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
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
平凡——深入实践。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细节描写:
①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
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②“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
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
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再如《“探界者”钟扬》的细节描写: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
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
都称他为‘钟大胆’。”采用了肖像的细节描写,“磨白”说明钟扬在西藏工
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体力透支之大,更为直观地体现了他的执着
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三 通讯中点面结合手法的运用
1.概念:
点面结合中的“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
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
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
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
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如《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概括性
的描写,又有点的事例,点面结合,丰富了张秉贵的劳模形象。
2.点面结合方式
(1)整体与局部的组合
可以先对描写的对象进行整体记述,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
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整体为面,局部为点,“先面后点”;也可以反过
来,“先点后面”。
(2)一般与个别的组合
可以先群体,后个体。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再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
状态。群体为面,个体为点。
(3)概括与具体的组合
先概括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再描绘具体事例,体现或者说明这个人
或事物的确具有这个本质特点。概括为面,具体为点。
【示例】 这个并不宽敞的车站容纳了将近几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
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佝
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健步如飞,
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
了一眼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
一位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
位上,把手里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
走了。看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悲,是因为老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
因为这世上仍然有爱在传递。
四 文章中小标题的作用
1.小标题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
以在拟小标题时应该抓住每部分的重点、要点,提示每部分的内容。每个小标
题还要围绕话题,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2.小标题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多角度
多侧面地表现中心,不能随便拟几个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所以,
所拟标题应该典型新颖,具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的独特的视角和立意。
3.小标题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
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关
系。层进关系是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组织小标题,呈现一种纵向关系。
4.小标题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仿,字数相
同,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几个小标题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
种整齐优美的感觉。
五 新闻事件概括答题图示
人文主题:劳动光荣
(一)道理论据积累
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
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习近平
③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总是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劳动越多,创造的幸福就
越多。 ——鲁迅
④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
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二)事实论据积累
(一)袁隆平:
1.使命感和责任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2.敏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担当、不断进取:发现“天然杂交稻”的
杂种第一代,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寻找与发
现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培育超级水
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3.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挑战美国著名遗传学专家的
“杂交无优势”。
4.科学家的实证精神,脚踏实地,少一点形式主义。:挽起裤腿走下稻
田的标准形象。中国稻田里走出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用事实驳斥贬杂
交水稻为“三不稻”,捍卫事实,捍卫真理。
反例:玉米地里铺红毯,专家谈笑田地间”。如今又现“麦田地里铺
红毯,成熟的麦子被压弯”,观摩会铺红地毯,脚都不沾土还说是为
农。
5.专一的精神:一辈子研究水稻,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
一场的“绿色革命”。
6.淡泊名利: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几天依然在田里翻看这土壤。
7.梦想与现实: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这极
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8.敬业爱岗:为天下人皆饱热爱研究杂交水稻。
9.科学态度面对失败: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但不放
弃。
10.青年学生启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创造
性的劳动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创新支撑。
(二)探界者钟扬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
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奉献不计名利,献身科学,热爱,胸怀人类。
(三)屠呦呦
1.中国文化的传承: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发现灵感。
2.科学的求异思维:发现青蒿素的提取物显示了一定抗疟疗效,但实验
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也与文献记录相悖;于是认真比对文献记载与实验
操作之间的差异,发现现代实验提取方式与古代的提取方式不同,正式
这“不同”的发现,使得研究出现转机,最终取得突破。(也适用于勇
于探索)
3.类比科学思维方法:
梁思成:用“文法”“词汇”来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和构件、因
素,以“可译性”来阐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实现了同样的目的、
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语言阐说的创新。
4.要勇于担当,肩负历史使命。
我国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团
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天眼 FAST 工程建设、黄旭华之
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
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5.科研求索之路无止境
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尽管屠呦呦已荣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
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
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6.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屠呦呦说:“我经历了 190 次失败,但我还要继续努力与尝试。一个
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7.反例:“出名要趁早”的浮燥与焦灼,急功近利
8.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
医,研究不辍,并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以身试
药)
相关名言:
1.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
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2.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
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
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四)张秉贵
张秉贵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学习商品知识,耐心给顾客地提供贴心的建
议。工作 22年,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
二、素材运用
话题 1:敬业与奉献
1.可用素材
①张秉贵 22年全心服务顾客。
②钟扬放弃优渥条件,带领团队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③南仁东一生只做一件事,克服重重难关,为建成世界第一大单口径球
面射电望远镜奉献一生。
④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践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
精神的差别。
2.运用实例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践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
业精神的差别”。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敬业乐业的人总能绽放出耀眼的光
芒。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用 16年的时间,带领团队攀登青藏高原,收集了数
千万颗植物种子,终成“种子达人”感动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一
生只做一件事”,为天文事业倾尽一生的心血,终建成世界第一大单口径球
面射电望远镜。张秉贵,为了做好一个平凡的售货员,22年如一日的细心
服务群众,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了万千顾客。敬业奉献,无论你是
“一柄标尺一把锉”,还是一台电脑一支笔,都能写就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话题 2:感恩
1.可用素材
①长沙市民冒雨送别袁隆平。
②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2.运用实例
习惯索取的人会变得麻木,失去感恩之心。他们把父母的关心爱护视
作理所应当,理直气壮地接受别人的礼让和帮助。他们不明白什么是“投
我以桃,报之以李”,什么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社会,这样的
人越多就会越冷漠。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心怀感恩的
人,长沙城中,10万民众冒雨送别袁隆平院士;十字路口,过往司机给烈
日值勤的交警递水递伞;疫情下,有将口罩送到派出所不留名的年轻人;
洪水过后,有给抗洪官兵免费提供西瓜的小贩。你为我冲锋,我为你守
护,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弘扬感恩的正能量,给善良的人更多的力量,
给社会更多的温暖。
话题 3:劳动与实践
1.可用素材
①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插秧歌》
②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袁隆平。
2.运用实例
1)左传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这财富不
是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劳动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你有过“笠是兜鍪
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的经历,才能真切体会什么是“粒粒皆辛苦”;劳动
让我们获得智慧,袁隆平院士曾幽默地说: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
脑种不出水稻!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正是来自于辛勤的劳动和反复的实践。劳
动是知识,是思想,是创造,而这一切将是我们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没有这
些财富,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都会受限;没有财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会
变成空谈。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
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
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
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
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人们纷纷为这
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
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
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
话题 4:爱国与担当
1.可用素材
①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
扬
②杨万里献上忧国忧民的《千虑策》。
③邓稼先隐姓埋名 28年,献身国家的导弹研究事来,去世前最后留
下的是这样一句话:“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2.运用实例
1)因为热爱,所以担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
土地爱得深沉”,面对山河沦落,忧国忧民的杨万里献上自己呕心沥血而成
的《千虑策》;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邓稼先 28 年隐姓埋名投身国防事
业,临终前仍记挂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份热爱,让他们或
临危受命,或大声疾呼,或冲锋陷阵,扛起这千斤之担。正是因为有这样
一群对国家一片赤诚,敢于担当的人,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与成
就,我们的人民才有了如今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千古不变的真理告诉我们: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脚踏实
地的劳动,去耕耘,去创造。人生有梦,让我们心怀希望,而筑梦的基石,则
是我们每月每日、每分每秒的拼搏进取、添砖加瓦。惟其如此,梦想才会从蓝
图变成巍峨的大厦,我们也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
为下面的话题选择恰当的论据。
(1)清廉
(2)团结
(3)学习、钻研
(4)执着
(5)借鉴
(6)教育、人才培养
(7)工匠精神
(8)兴趣
(9)珍惜与浪费
从上面“素材运用”所提供的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感触较深的,尝试用相关
的素材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