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21:23:14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 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八单元(A 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 2023 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单元知识的考查。
一、语言文字运用(5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要说文化遗产,汉字应该是中国最________的文化遗产,如果没有汉字,很难想象中
国文化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博大而精深。中国人有崇拜汉字的传统,即使到今天,这个传统
依然广为流传。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老寿星,它至少有 5 000 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之
前,中国就有成熟的文字系统,我们通过商代的甲骨文,就可以触摸那个时代的生活。汉
字为探讨中国思想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如“美”这个汉字,含有中国人审美观念的信息。
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为“羊大为美”,意思是大羊、肥羊就是美的。在古
代,羊和人的衣、食等生命活动________,这反映出中国早期关于美的认识是和人的生命
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汉字还具有一种说服人的力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听到这
样的话:“与人交往要讲信用,人言为信嘛!”这句话的根据就在汉字中。汉字中的
“信”字,左为“人”,右为“言”,就是__________人们要“言而有信”。同时,汉字
还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像“舒”可以理解为“舍我一份温暖给你,你便如春雨滋润一般
舒心”;像“墨”可以理解为“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
舞”;(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
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__________含义,激发联想。使用汉
字的人,往往觉得它们很亲切,它们不像是一套科学的代码,倒像是一批与生命密切相关
的符号,很多汉字似乎在向人诉说一个故事,诉说一个既遥远而又像在昨天发生的故事。
使用汉字,就像在读中国的历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弥足珍贵  休戚相关  劝诫  诠释
B.不可或缺  息息相关  劝诫  诠释
C.弥足珍贵  息息相关  告诫  阐释
D.不可或缺  休戚相关  告诫  阐释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
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B.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
“北京话”。
C.阅读《乡土中国》要有阅读的“预期”,可以是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可以
是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D.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生怕人家反驳,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
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3.请从汉字“鸿”“思”中任选一个,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续写,填在文中括
号处。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请
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作解释。要求: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肺炎疫情
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 call”是一个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中英文混合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出不同
的含义。请根据下列句子的不同内容,分别用一个汉语词语替换句子中的“打 call”一词
(每个替换词语不超过 3 个字)。(5 分)
(1)这里四季有花,美食地道,街巷有故事——高颜值的广州得到了外地朋友的疯狂打
call。
(2)为尽快解决案子,女子与南阳的赵军法官近千次打 call,至今仍未得到满意的答复。
(3)作为“00 后”,要在新时代保持“初心”,坚定信念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
国打 call。
(4)2018 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应有尽有,你不来
打 call
(5)国力的迅猛增强,吸引留学生归国成潮打 call 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请看下面几个篆体汉字,从例子以外的
三个字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巧说汉字。要求:符合该字的形体特点和基本条件,句式
特点和例句基本一致。(4 分)
示例 掰:两边手,要分开,双手一分就此掰。
苗:下良田,上嫩草,草生沃田育成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韩非子记载了仓颉造字时的一个思路。仓颉想给公开的“公”和自私的“私”造字。
“私”字的意思有点抽象,用什么字形来表达呢?想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造字的好办
法:画一个圆圈,圈里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就是“ ”( )。在古人心中,
①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在“ ”( )旁加一个“ ”(禾),创造出“ ”(私)字,
强调这是我私有的财物。“公”和“私”的意思相反,把私有财物分给大家,就是“公”
的意思。于是,他在“ ”的上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古人眼
中,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八”可以表示“分”的意思,把“私”用“八”不断地分开,这就是“ ”(公)。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日前,“汉语盘点 2020”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②“民”被选为年度汉字。③年度
汉字评选目的旨在“用一个字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④通过这个字,⑤我们能看到中
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对美好生活的呼声。⑥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
和地区,⑦总关注量超过 3.5 亿人次。⑧甚至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以外,⑨欧洲电台开展
了围绕“我的年度汉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⑩年度汉字评选成为世界文化界乃至汉字文
化圈的一项文化盛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4 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
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
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邻)远阜,这中间又多是
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
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
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喧闹)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
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潇洒)起来,终至于得
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1)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词语不能与加点词语互换的一项是(2 分)(  )
A.濒(滨) B.临(邻)
C.喧哗(喧闹) D.洒脱(潇洒)
(2)有读者认为,画线句“你说够不够悠闲?”应换成“这是一种多么悠闲的境界!”你是
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
A.临走前我再三叮嘱,面试不能粗心大意,应付了事,千万不要劳烦我去给人打招呼。
B.小明上课思维活跃,常常积极主动,斗胆发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C.获悉母校 110 周年华诞,十分欣喜,届时我一定会拨冗出席校庆大典,特此通知。
D.幸亏有先生的倾心相助才玉成了小女的婚姻大事,我代表全家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1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13 分)
东汉中后期,游宦(huàn)、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
的《古诗十九首》反应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jī)旅怀乡。有一首诗的主人公采撷
(jié)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
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让我们诵读
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特色(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1)(10 分)
改正后的内容(字音、
指出或描述错
文段中的错误类别 字形、词语,正确的

表述)
注音有误
字形有误
词语运用有误
有语病的句子
标点有误
(2)“滥觞”一词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②指小水;③
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④波及,影响;⑤泛滥,过分。
选段中应该是哪个义项?试作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义项(  ),理由:__________(3 分)
二、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
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
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
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
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
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
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
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
解说的是东汉的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的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
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
“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中的字,
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
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
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
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
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要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要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要靠
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
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
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
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
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
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说文解字》最大的发明是对“六书”的阐述,即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一是“象
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
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
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
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
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
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
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予”“彼”等。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
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
来的。
除了传世字书《说文解字》之外,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还得益于考古发现的出土资料。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 90 000 余片,历代出土
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 6 500 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
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
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
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
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
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 4 100 余个,可释字目在 1 340 多个。这些存活着的
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
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孽乳出新字。
秦以后,在文字学发展上更多地表现为书体的演变。秦灭六国,此时天下“言语异
声,文字异形”,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许慎《说文解字·序》载,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合者……皆取史籍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这是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字改革,也是第一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文字规范。秦始皇用
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文字学里一般把自甲骨文至小篆的汉字演变称
为古文字阶段,而隶书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阶段。“隶变”成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
岭。
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民众急于将汉字进一
步简化和书写便捷化的愿望,但由于字体较难辨认而不能广泛使用,隶书方整,去了挑
笔,又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
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
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
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
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
汉字由于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具有结构复杂、异体众多和容易发生讹变等特点,在
生活实践中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于汉字发展规律总结有三:
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
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
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
等。在历史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文
字改革工作,一方面积极为汉字拼音化做准备,一方面对现行汉字进行了以简化字形、精
简字体为主的大规模的整理工作。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
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
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
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
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 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 80%,今天汉字中
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 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
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条例,转注和假借属于用字条例,它们共同组成了
“六书”体系。
B.现代汉语一字多义中人们多取用引申义的现象,主要是由原来很多字有音无形,假借
其他同音字表义所致。
C.秦以前古文字阶段,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处于无序状态,秦以后今文字阶段,汉字沿简
易方向进行书体演变。
D.汉字异体众多、结构复杂,因此用简单笔画替代复杂笔画的字体能实现汉字形体规范
化,避免讹变现象。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应
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
类非常丰富。
C.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除了人们使用便利外,还有的是
为了美观。
D.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这是汉字的主要
字体,此外还有草书和行书两种辅助字体。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
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C.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D.秀才识字读半边
1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推进汉字简化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赞同。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
的理解。(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
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
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
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的具
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
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义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
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
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
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
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
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
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
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
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
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
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
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
—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
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
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
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
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
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
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
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
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
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
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
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
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
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
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
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
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
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
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
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编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
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
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
出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
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
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
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
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
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
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
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
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
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
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
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
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的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
自己家的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
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
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
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
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待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
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失去工作
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
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编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
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对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
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
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对“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
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内卷化”本来是一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
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
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
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
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19.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一项是(3 分)(  )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
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已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20.材料一第⑤段中,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
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
“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
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 80 后使用的“狂汗”
“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 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
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
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
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 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八单元(A 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 2023 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单元知识的考查。
一、语言文字运用(5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要说文化遗产,汉字应该是中国最________的文化遗产,如果没有汉字,很难想象中
国文化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博大而精深。中国人有崇拜汉字的传统,即使到今天,这个传统
依然广为流传。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老寿星,它至少有 5 000 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之
前,中国就有成熟的文字系统,我们通过商代的甲骨文,就可以触摸那个时代的生活。汉
字为探讨中国思想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如“美”这个汉字,含有中国人审美观念的信息。
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为“羊大为美”,意思是大羊、肥羊就是美的。在古
代,羊和人的衣、食等生命活动________,这反映出中国早期关于美的认识是和人的生命
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汉字还具有一种说服人的力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听到这
样的话:“与人交往要讲信用,人言为信嘛!”这句话的根据就在汉字中。汉字中的
“信”字,左为“人”,右为“言”,就是__________人们要“言而有信”。同时,汉字
还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像“舒”可以理解为“舍我一份温暖给你,你便如春雨滋润一般
舒心”;像“墨”可以理解为“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
舞”;(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
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__________含义,激发联想。使用汉
字的人,往往觉得它们很亲切,它们不像是一套科学的代码,倒像是一批与生命密切相关
的符号,很多汉字似乎在向人诉说一个故事,诉说一个既遥远而又像在昨天发生的故事。
使用汉字,就像在读中国的历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弥足珍贵  休戚相关  劝诫  诠释
B.不可或缺  息息相关  劝诫  诠释
C.弥足珍贵  息息相关  告诫  阐释
D.不可或缺  休戚相关  告诫  阐释
答案 B
解析 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此处语境是说汉
字应该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应选“不可或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
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处语境是说羊和人的衣、食等生命活动的关
系十分密切,没有利害关系,应选“息息相关”。劝诫: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
来。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此处语境是规劝告诫人们要“言
而有信”,应选“劝诫”。诠释:说明;解释。阐释:阐述并解释。此处语境是说许多汉
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说明解释含义,应选“诠释”。故选 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
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B.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
“北京话”。
C.阅读《乡土中国》要有阅读的“预期”,可以是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可以
是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D.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生怕人家反驳,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
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答案 C
解析 C 项和文中“美”的引号均表示着重论述或强调。A 项表示直接引用。B 项表示特
定称谓。D 项表示特殊含义。
3.请从汉字“鸿”“思”中任选一个,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续写,填在文中括
号处。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像“鸿”可以理解为“江边盘旋的孤鸟,用哀鸣诉说游子的心曲”
(示例二)像“思”可以理解为“辛勤耕耘心灵之田,本来贫瘠的思想才能结出丰硕的果
实”
解析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为“像+汉字+可以理解为+
诗句”;在内容上,汉字要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通过分析字的结构,来抒发与之有关的
感情。“鸿”字可以拆分为“江”和“鸟”,可以理解为“江边盘旋的孤鸟,用哀鸣诉说
游子的心曲”;“思”可以拆分成“田”和“心”,可以理解为“辛勤耕耘心灵之田,本
来贫瘠的思想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4.被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请
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作解释。要求: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肺炎疫情
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疫往直前——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
(2)万无疫失——全面部署,全面排查,全民动员,全体监督,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胜
利。
5.“打 call”是一个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中英文混合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出不同
的含义。请根据下列句子的不同内容,分别用一个汉语词语替换句子中的“打 call”一词
(每个替换词语不超过 3 个字)。(5 分)
(1)这里四季有花,美食地道,街巷有故事——高颜值的广州得到了外地朋友的疯狂打
call。
(2)为尽快解决案子,女子与南阳的赵军法官近千次打 call,至今仍未得到满意的答复。
(3)作为“00 后”,要在新时代保持“初心”,坚定信念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
国打 call。
(4)2018 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应有尽有,你不来
打 call
(5)国力的迅猛增强,吸引留学生归国成潮打 call 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赞美 (2)打电话 (3)出力 (4)捧场 (5)打造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词的本义去推断,并且
注意词语搭配。“打 call”是 LIVE 时台下观众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
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一般网络上“为××打
call”的用法,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我为××加油”“我支持××(的某种行为)”的意思,
表达一种赞成、支持的态度。具体到句子中,除了贴近词语特征理解外,还会引申出其他
的相关语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如:(1)表达“喜爱”的意思,与“疯狂”组合,体现
程度高,可用“赞美”;(2)侧重于联系,比较形象地需要呼应的做法便是“打电话”;
(3)“加油干”,就是为祖国而奋斗,有充满热情之意;(4)北京国际设计周有活动,希望
对方参与感受,理解为“捧场”比较贴近词语本义;(5)留学生归国是奉献,是增添力量,
且要和“未来”搭配,联系“打 call”特征可以理解为“打造”。
6.汉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请看下面几个篆体汉字,从例子以外的
三个字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巧说汉字。要求:符合该字的形体特点和基本条件,句式
特点和例句基本一致。(4 分)
示例 掰:两边手,要分开,双手一分就此掰。
苗:下良田,上嫩草,草生沃田育成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明:左朝阳,右晓月,日月同辉天地明。
国:外城围,内持戈,持戈守疆卫家国。
休:左佳人,右秀木,人依秀木自在休。(写出两个即可)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韩非子记载了仓颉造字时的一个思路。仓颉想给公开的“公”和自私的“私”造字。
“私”字的意思有点抽象,用什么字形来表达呢?想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造字的好办
法:画一个圆圈,圈里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就是“ ”( )。在古人心中,
①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在“ ”( )旁加一个“ ”(禾),创造出“ ”(私)字,
强调这是我私有的财物。“公”和“私”的意思相反,把私有财物分给大家,就是“公”
的意思。于是,他在“ ”的上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古人眼
中,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八”可以表示“分”的意思,把“私”用“八”不断地分开,这就是“ ”(公)。
答案 (示例)①最强调“私有”的东西是粮食 ②加了个“八” ③都是一个不断“分
离”的过程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仓颉造“私”和“公”两个字的思路。第①处,说明“私”字
的造字思路。前面说到“私”最初是“画一个圆圈,圈里的东西都是我的”,后面说在这
个圆圈旁加什么,也就是思考古人认为什么东西很重要,是“私有”的;结合后文他在圆
圈旁加了一个“禾”字,可知这里是说在古人心中,粮食是私有的,据此填写“最强调
‘私有’的东西是粮食”之类的句子。第②处,说明“公”字的造字思路。前面说“公”
的意思是“把私有财产分给大家”,在“ ”的上面需要加什么;后面说“在古人眼
中,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可见此处应填写“加了个‘八’”之类的
句子。第③处,前面说“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后面说“因此‘八’
可以表示‘分’的意思”,说明“八”后面还在不断分,据此填写“都是一个不断‘分
离’的过程”之类的句子。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日前,“汉语盘点 2020”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②“民”被选为年度汉字。③年度
汉字评选目的旨在“用一个字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④通过这个字,⑤我们能看到中
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对美好生活的呼声。⑥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
和地区,⑦总关注量超过 3.5 亿人次。⑧甚至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以外,⑨欧洲电台开展
了围绕“我的年度汉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⑩年度汉字评选成为世界文化界乃至汉字文
化圈的一项文化盛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删掉“目的”或将“旨在”改为“是”;⑤“对美好生活的呼声”前面加“听
到”;⑨“围绕”改为“以”或将“为”改为“这一”;⑩“世界文化界”与“汉字文化
圈”调换位置。
解析 ③成分赘余,“目的”和“旨在”语义重复,应删掉“目的”或将“旨在”改为
“是”。⑤搭配不当,“看到”与“呼声”不搭配,应在“对美好生活的呼声”前面加
“听到”。⑨结构混乱,“以……为主题”和“围绕……”两种句式杂糅,可将“围绕”
改为“以”或将“为”改为“这一”。⑩语序不当,“乃至”表示语义更进一层,所以
“汉字文化圈”和“世界文化界”应互换位置。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4 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
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
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邻)远阜,这中间又多是
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
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
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喧闹)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
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潇洒)起来,终至于得
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1)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词语不能与加点词语互换的一项是(2 分)(  )
A.濒(滨) B.临(邻)
C.喧哗(喧闹) D.洒脱(潇洒)
答案 B
解析 A 项滨:靠近(水边)。濒:紧靠(水边)。可以互换。B 项临:靠近,对着。邻:邻接
的,临近的。根据语境,“相邻”义不恰当,应取“对着”义。不能互换。C 项喧哗:声
音大而杂乱。喧闹:喧哗热闹。可以互换。D 项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
有韵致,不拘束。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可以互换。
(2)有读者认为,画线句“你说够不够悠闲?”应换成“这是一种多么悠闲的境界!”你是
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你说够不够悠闲?”更好。使用第二人称便于与读者沟通交流,
“够不够”含有与读者商榷的意味,语气亲切自然,能够突出其悠闲的境界。前文已细致
描述了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语气舒缓,感情基调亲切自然,这里用轻柔的商榷语气来
表达对悠闲境界的赞美,贴切自然。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一种多么悠闲的境界!”更好。运用感叹句,表达对江南冬季悠闲
的雨境由衷的赞叹之情,感染力强。前文已细致描述了微雨寒村里冬霖景象的悠闲境界,
这里表达内心对这种悠闲境界由衷的赞美之情,自然贴切。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
A.临走前我再三叮嘱,面试不能粗心大意,应付了事,千万不要劳烦我去给人打招呼。
B.小明上课思维活跃,常常积极主动,斗胆发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C.获悉母校 110 周年华诞,十分欣喜,届时我一定会拨冗出席校庆大典,特此通知。
D.幸亏有先生的倾心相助才玉成了小女的婚姻大事,我代表全家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答案 D
解析 A 项“劳烦”是敬辞,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用在此处不得体。B 项
“斗胆”是谦辞,大胆。用在此处不得体。C 项“拨冗”是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
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用在此处不得体;同时,个人“通知”学校也不够得体。
1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13 分)
东汉中后期,游宦(huàn)、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
的《古诗十九首》反应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jī)旅怀乡。有一首诗的主人公采撷
(jié)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
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让我们诵读
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特色(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1)(10 分)
改正后的内容(字音、
指出或描述错
文段中的错误类别 字形、词语,正确的

表述)
注音有误
字形有误
词语运用有误
有语病的句子
标点有误
(2)“滥觞”一词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②指小水;③
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④波及,影响;⑤泛滥,过分。
选段中应该是哪个义项?试作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义项(  ),理由:__________(3 分)
答案 (1)撷(jié) xié 无耐 无奈 反应 反映 “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成分残缺
(也可视作搭配不当) “怀乡”后面应加上宾语中心语“的思绪”或“的情感”等 “(胡
应麟《诗薮·内编》卷一)”括号位置有误 应该放在“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后面
(2)选择义项(③),理由:此处取“滥觞”的比喻义,所包含的意思是《古诗十九首》是文
人五言诗的起源和发端。另外,这个义项属名词性,合乎该语境的语法规范。
二、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
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
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
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
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
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
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
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
解说的是东汉的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的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
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
“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中的字,
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
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
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
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
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要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要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要靠
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
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
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
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
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
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说文解字》最大的发明是对“六书”的阐述,即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一是“象
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
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
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
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
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
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
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予”“彼”等。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
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
来的。
除了传世字书《说文解字》之外,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还得益于考古发现的出土资料。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 90 000 余片,历代出土
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 6 500 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
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
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
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
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
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 4 100 余个,可释字目在 1 340 多个。这些存活着的
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
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孽乳出新字。
秦以后,在文字学发展上更多地表现为书体的演变。秦灭六国,此时天下“言语异
声,文字异形”,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许慎《说文解字·序》载,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合者……皆取史籍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这是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字改革,也是第一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文字规范。秦始皇用
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文字学里一般把自甲骨文至小篆的汉字演变称
为古文字阶段,而隶书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阶段。“隶变”成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
岭。
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民众急于将汉字进一
步简化和书写便捷化的愿望,但由于字体较难辨认而不能广泛使用,隶书方整,去了挑
笔,又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
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
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
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
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
汉字由于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具有结构复杂、异体众多和容易发生讹变等特点,在
生活实践中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于汉字发展规律总结有三:
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
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
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
等。在历史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文
字改革工作,一方面积极为汉字拼音化做准备,一方面对现行汉字进行了以简化字形、精
简字体为主的大规模的整理工作。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
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
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
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
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 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 80%,今天汉字中
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 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
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条例,转注和假借属于用字条例,它们共同组成了
“六书”体系。
B.现代汉语一字多义中人们多取用引申义的现象,主要是由原来很多字有音无形,假借
其他同音字表义所致。
C.秦以前古文字阶段,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处于无序状态,秦以后今文字阶段,汉字沿简
易方向进行书体演变。
D.汉字异体众多、结构复杂,因此用简单笔画替代复杂笔画的字体能实现汉字形体规范
化,避免讹变现象。
答案 A
解析 B 项根据原文“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
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可推知,造成一字数义
中多用引申义的主要原因是“但以后本来有字的也借用别的字”。C 项“秦以前古文字阶
段,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于文无据。D 项用简单笔画替代复杂笔画的字体实
现的是汉字形体简化,而不是规范化。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应
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
类非常丰富。
C.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除了人们使用便利外,还有的是
为了美观。
D.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这是汉字的主要
字体,此外还有草书和行书两种辅助字体。
答案 B
解析 B 项“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时间有误,原文为“而且在殷墟时期
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那时
候”指“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
代”。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
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C.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D.秀才识字读半边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
A 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B 项与规范化有关,D 项与形声化有关,而 C 项“武则天造一
个‘曌’字”仅是因一己之私,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
1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先由仓颉造字的传说引入,提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②然
后详细介绍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从该书的内容、体例、六书等方面强调了其在文字发
展史上的重大意义。③接着介绍了出土资料对文字学发展的作用,并分析了这些古文字与
汉字之间的关系。④最后指出,自从秦以后文字学的发展更多是书体的演变。
16.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推进汉字简化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赞同。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
的理解。(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汉字简化是文字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②简化字使用便利,更适合日益加快的社
会节奏;③汉字简化,降低书写难度,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④汉字简化过程中要注
意“规范”,尽可能保持汉字丰富的内涵,尊重汉字文字系统。(答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
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
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
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的具
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
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义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
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
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
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
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
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
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
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
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
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
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
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
—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
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
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
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
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
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
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
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
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
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
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
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
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
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
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
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
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
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
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
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编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
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
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
出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
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
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
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
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
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
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
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
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
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
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
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
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的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
自己家的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
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
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
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
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待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
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失去工作
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
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编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
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对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
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
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对“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
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答案 D
解析 A 项“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错,材料一第③段说“便逐渐局限于自身
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
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不是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B 项“对一切复杂现象”错,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
口”可知,是“复杂现象”,不是“一切复杂现象”,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 项说法有
误,材料一第③段说“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
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选项因果倒置。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内卷化”本来是一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
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
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
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
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答案 B
解析 “唯一能做的”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
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可知,我们能做的除了提高认知能
力,还要在行动中反思。
19.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一项是(3 分)(  )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
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已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二提炼关键句“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
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这些
都是内卷化效应。A 项王阳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一直在挑战自我,不符合内卷化效
应。B 项李老师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停滞不前,不符合内卷化效应。C 项老张长期
做保安,一直没有改变,是“简单的自我重复”,符合内卷化效应。D 项刘阿姨经常督促
丈夫,丈夫的性格也没有改变,不是属于“卷自己”,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20.材料一第⑤段中,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以互换。(1)第一方面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第
二方面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2)由点及面,由一个群体到整
个社会的角度变化分析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1.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2)提升自己的思维层
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3)不断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
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三、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
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
“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
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 80 后使用的“狂汗”
“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 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
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
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
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