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21: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
A.民族解放 B.国家独立
C.人民当家作主 D.与西方国家建交
2小明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图片,符合这些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新生政权的巩固
3.就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启动不久,朝鲜战争的硝烟弥漫到中国东北边境……由此可见,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  )
A.人民海军和空军实力薄弱
B.工业尤其重工业生产落后
C.缺乏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D.蒋介石积极筹备反攻大陆
4.如图为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下线的情节。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美国一些青年人,乐意佩戴“雷锋”字样的标记组成救护队,扶老携幼过马路。在荷兰有“牛仔雷锋”,在法国有“老年雷锋”。在巴西有人设立“雷锋奖学金”。在日本有人建立了“雷锋卡”、“雷锋奖金”。这些现象表明(  )
A.雷锋为很多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B.雷锋精神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隔阂
C.雷锋与许多国际友人建立了友好关系
D.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
7.下列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全国掀起的一场运动
B.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C.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但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D.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8.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10.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1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次重要的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3.这对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来说多少有些意外,毛泽东也说对这个胜利是“没有想到”的。因而,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让当时正在为准备尼克松的访问而奔忙的基辛格感到几分尴尬也在情理之中。“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5.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指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日正式建交
16.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共产党新领导层执政以来提出的“中国梦”理念。他表示,中国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此,我们必须(  )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必须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
④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表现是(  )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③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④
1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9.对如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发生于1997年
②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③是一国两制政策的再次成功实践
④使香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必须坚持的战略是(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科技强军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
21.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2.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3.下列属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
A.云南 B.河南 C.青海 D.西藏
24.在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中,最年轻的高科技军种是(  )
A.陆军 B.火箭军 C.海军 D.空军
25.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一号” B.“风云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天宫一号”
二、非选择题
26.2018年,祖国将迎来69周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1)“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依据材料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如何变化的?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三: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比例(%)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3)从材料三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请你说一说原因?
材料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
﹣195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27.全国“两会”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次会议分别通过了哪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两次会议分别建立或形成了哪两种政治制度?
(2)这两次会议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分别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院落犹存,当年签约分田,骤起惊雷春揭幕;精神不灭,四秩富民强国,再掀巨浪梦扬帆。
(1)材料一中“骤起”的“惊雷”是在哪里最先推行的?当时农民致富还有一条新路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对外开放在进程上的特点。
材料三: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
——塞缪尔·亨廷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坚持的具体思想路线是什么?
29.从1921年到2018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得、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的必由之路”。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是哪一支部队?你认为抗美援朝中哪位战士最能体现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要求?
【从幼雅到成熟】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从探索到成功】
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房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国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3)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共八大是探索的良好开端,它是哪一年召开的?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四: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5)“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是哪一年结束的?
材料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健康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7)在中共十八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道路,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
1-5DDCAD 6-10ACBCC 11-15BDBDA 16-20CBABC 21-25ABDBC
26、(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行业:重工业。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7.(l)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
28、(1)安徽风阳小岗村
发展乡镇企业
(2)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29.(1)1949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黄继光或邱少云。(列举那些不是在战斗中牺牲的、不能充分体现习总书记要求的志愿军战士不能得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
(3)1956年。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1976年。
(6)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科学发展观。
(8)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