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预习学案:
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二.上阕写了那些景---欢快
.
明确:“呼”和“语”。
3、赏析一下这一首词的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明确: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5、《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来的?“风荷”。词人由眼前的荷花联想到故乡钱塘,由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思乡之情。
6、诵读这首词的上阕你将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诵读?“风荷举”三字是轻读还是重读?下阕诵读时你将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诵读?上阕格调活泼,诵读时有一种欢快之感。“风荷举”要重读,体现出荷花英姿飒爽的样子。下阕要抒发思乡之情,格调轻柔,语速要慢,应该充满深情。
7、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活动3【练习】巩固阶段
(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 阅读这首词,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梳妆或晓妆2.有人说“弄妆梳洗迟”中“弄”字最奇,是一篇之眼目,请简析其妙处。词中女子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表现出一种落寞之感,而“弄”字含有一种赏玩的意思,表现女子在梳妆时的自我欣赏之意,通过这个“弄”字可以形象地表现出一个美丽而无人欣赏的女子内心的孤寂无奈。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是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不可删去。最后一句写女子梳妆之后的衣着,可以说是精致时尚。但是这样美丽的装束却无人欣赏,而且“双双金鹧鸪”有反衬的意味,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结尾这一句可以说是含蓄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很有韵味,不可删去。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