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7课 破坏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目
录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探究一】法西斯主义为何在德、意、日三国兴起?
材料一: 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华盛顿体系”使其扩张的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因而有不满情绪。此后,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分赃最少,当消息传来,引起了意大利社会各阶层的极大不满,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打倒政府的呼声响遍了全国。此时,墨索里尼提出要复仇,有许多人提出要对外扩张
材料三:“德意志人民将以不懈的劳动奋勇向前,重新夺回应享有的国际地位。到那时,为1919年耻辱复仇的时候到了。
——1919年6月28日《德意志报》头版
(1)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1919年7月21日,300万德国工人罢工24小时,抗议签订《凡尔赛和约》。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探究一】法西斯主义为何在德、意、日三国兴起?
材料: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础。
—《全球通史》
【思考】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的应对有何不同?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
(2)经济危机引发各国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以对外扩张转嫁危机。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思考】什么是法西斯主义?
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希特勒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墨索里尼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近卫文麿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③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
【概念阐释】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思考】法西斯势力在德、意、日三国是如何发展的?阅读课本梳理其过程。
活动 时间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经济危机爆发前
经济危机爆发后
1919年,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结成 轴心国。
1921年,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日本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轴心)
1920年,组建“纳粹党”,法西斯运动开始。
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扩军备战。
1938年吞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侵略扩张,加速二战爆发。
【探究一】法西斯主义为何在德、意、日三国兴起?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01.破坏之始-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探究一】法西斯主义为何在德、意、日三国兴起?
《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又名《我带回来一张没用的厕纸》
材料:在欧洲,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该国领土割让给德国的《 慕尼黑协定》,换取希特勒的“和平保证”。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思考】《慕尼黑协定》反映了英法采取怎样的政策?
为什么这一协定无法成为和平的“保证”?
采取“绥靖政策”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思考】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
实质:牺牲小国利益,换取本国和平。
(4)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思考】阅读课本,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并填写表格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全面爆发 战争扩大 战争转折
战争结束
1939.9,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1.6,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成为抗击纳粹德国的主要战场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2.6中途岛战役
亚洲战场转折点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转折点
1942.1,《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阿拉曼战役
非洲战场转折点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战结束
1945.5.8, 德国投降
欧洲战场结束
1943年5月,非洲战场结束
1944.6 英美等军队诺曼底登陆
二战战略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年意大利入侵
埃塞俄比亚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发生(1931-1938)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7.7.7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
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中国成为东方主战场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2.大战的扩展(1939-1941)
1939年 9.1 德国闪击波兰不宣而战
9.3 英法对德宣而不战,随后西线出现“静坐战”。
后续结果 苏联出兵波兰东部。
华沙沦陷,波兰灭亡。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 4月 德国攻陷挪威、丹麦
5月-6月 德国逼降荷兰、比利时;
突进法国(敦刻尔克撤退)
6.22法国投降
7月- 9月 不列颠之战(德国“海狮计划”失败)
为以后盟国反攻保存实力
德国侵略第一次未得逞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2.大战的扩展(1939-1941)
1941年 6.22 苏德战争爆发
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开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合作。
8月 美英签署《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苏联宣布支持宪章。
1941.10-1942.1 莫斯科战役
(苏德战争第一次大会战)
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
标志德国“闪电战”破产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3.大战的尾声(1941.12-1945)
1941年底 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8 英美对日宣战,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 1942.1.1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0 北非阿拉曼战役,德国惨败
1942.6 中途岛战役,美国以少胜多
1943.9 意大利投降,对德宣战
1944.6.6 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1年12月7日本偷袭珍珠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苏德战争和二战的转折点
日本丧失战场主动权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之后,大英帝国战无不胜。”——丘吉尔
北非战场的转折
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02.破坏之剧-第二次世界大战
3.大战的尾声(1941.12-1945)
1945年 5.8 德国投降
9.2 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探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事件,作战范围涉及世界七大洲中的六洲,以及所有大洋。这场战争杀死5000万人,使无数人的心灵或者肉体受到创伤,就物质方面而言,这场战争破坏了大部分文明核心地区。
——【英】约翰·基根《二战史》
西欧 美国 苏联
1948年西欧九国的出口只及美国1/2。 美国的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 以1938年的工业生产为100,到1950年苏联工业为166%,确立了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的地位。
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200万人的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艘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弹的制造。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在欧亚许多地区有驻军。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氢弹爆炸成功。
(1)人类历史上至今规模最大的战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苏联军事、政治强大
国际威望高
欧洲衰弱
(2)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探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在共产党等进步政党的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和羁绊,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道路。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印度、缅甸、印尼、菲律宾、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一大批国家也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
——金永华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原子能技术、航空技术、火箭技术、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之其他方面的大量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终于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5)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思考】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开罗会议
德兰黑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3.11
1943.11
1945.2
1945.7
中美英
苏美英
苏美英
苏美英
开辟第二战场;
战后处置德国;
成立国际组织。
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
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安排;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雅尔塔体系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思考】阅读课本,指出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土变迁示意图
旧金山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宪章》签字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②审判战犯,肃清
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③对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力;
④成立联合国,维护战后和平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联合国国徽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
(2)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
(4)决议原则:大国一致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思考】相比于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
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有何进步之处?
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
更强的可操作性。
【思考】阅读课本,概述联合国的基本情况。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协调关系
国际格局
建立基础
主要矛盾
相同点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破产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探究三】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03.重建之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新的国际秩序建立后,
和平到来了吗?
第17课 破坏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