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幕遮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3 16:52:0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抓意象感受诗中的景与情;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解决理解难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新设计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苏幕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透过字面理解诗歌;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景与情;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解决理解难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你久别温暖的家,你会想家,想亲人,那么什么事物最容易触发你的思乡之情?(学生发言后引入《苏幕遮》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导读提示:
1、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揣摩语言,理解诗歌,感受诗人情感。
三、自学诗歌,针对“导读提示”学习。
1、自学。
2、自学成果展示。
3、师生共同完成导读一、二。
诵读(老师提示朗读要求)
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a、 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
b、 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
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
四、合作探究:
1、学习上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
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
(1)、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
(2)、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3)、诗意: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 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4)、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
(5)、 写作手法:
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2、学习下片:
(1).“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
(3).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
3、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
明确:第三幅 风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
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体会)
明确:沉闷 欢快 欣喜
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4、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
五、作业:背诵《苏幕遮》
附板书设计:
苏 上片:写景 (风荷)
幕 见景生情
遮 下片:抒情 (思乡)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