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动荡”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政权分立 C.文明曙光 D.社会转型
3.下列史实与图示①相对应的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史记》 D.《农政全书》
4.献王(汉武帝之兄)去世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他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出现的这一历史现象( )
A.有利于促进中外之间交流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导致诸侯王势力强大
5.《唐律疏议》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答四十,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这体现了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积极的对外态度 C.昂扬的精神风貌 D.繁荣的盛世景象
6.“元代行省具有两重性质,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为朝廷集权服务,朝廷集权始终主宰着行省。”这反映出行省的设置( )
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局面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扩大了元朝统治的疆域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7.下列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政治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方面 引进农业新品种,出现较大规模手工工场
思想文化方面 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小说创作处于黄金时期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这一时期留学日本的中国人非常多,从1898年开始,无论是未成年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是青年乃至整个家族,甚至是出家的僧人,都赶趟儿到东洋留学。与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相关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其中政治团体有22个,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数量猛增。由此可知( )
A.中国近代生活习俗呈现新旧并存特点 B.国民民主共和观念增强
C.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10.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其中包括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下图①处的事件( )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1.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书中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通过“边界的斗争”( )
A.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B.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C.推动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2.解放战争初期,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 D.“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13.《英雄赞歌》唱道:“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人民战士(志愿军)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歌曲反映的历史( )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B.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D.传播了科学民主思想
14.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 )
A.使党的工作重心转至城市 B.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15.楹联,又称对联、门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楹联,人们可以表达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下列楹联中可以反映国家统一事业的是( )
A.独立自主安家邦,开国大典红旗扬
B.“一国两制”终汇聚,一统九域万千年
C.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D.联产承包千家福,经济特区开伟业
16.史料一般是指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下列史料共同反映( )
史料①: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成为日益扩张的帝国的官方宗教,并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史料②: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A.罗马帝国是基督教的发源地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17.下面是某位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这组图片能够帮助他了解( )
A.西欧庄园生活 B.中世纪的城市 C.种植园经济 D.中世纪的大学
18.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9.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刺激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体现了巴黎和会的实质
D.压制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
20.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二、材料题
21.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宋《萍洲可谈》 史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三: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使用了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它们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国家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史料三关于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22.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1)请写出与下图有关的不平等条约。
【货币上的历史】
材料二: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6中人物出现在5美元纸币上的原因。
【新词中的历史】
材料三:从英语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下表所示是不同时期的英语新词。
组别 时期 新词
第一组 15—17世纪 potato、banana、maize(玉米)
第二组 19世纪 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电子)
第三组 20世纪初 tank(坦克)、machinegun(机枪)、gasmask(防毒面具)
【示例】
第一组事件: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说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原产于美洲的土豆、玉米和香蕉等传到欧洲,并推广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物种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些词语出现在英语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从第二、三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相关史实:①_____________ 发展道路:②______________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
[人心之变] 摘录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
[政令之变] 摘录二: 1689年,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加冕,共同统治英国,与王冠一同奉上的还有一份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新时代的开启
[器物之变] 摘录三: “这项科技成果的改进以及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使工业领域的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他用工匠精神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有力
(2)综合材料二和有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24.体育活动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冰雪活动
时期 相关史实
隋唐 北方少数民族踩着木质器具在冰上滑行,追逐猎物
元代 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辽阳行省驿站使用狗拉雪橇。马可·波罗在书中也记载了这种交通工具
清代 滑冰者借鉴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内容,利用新出现的铁质冰刀,做出高难度动作,得到观众赞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冰雪活动功能的变化。
材料二:
古希腊运动场入口古希腊画瓶上跑步的运动员 古希腊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古希腊人对海神、以力服人的英雄的崇拜正是从中孕育出来的。当时的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使一部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体育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与战争是当时公民的职责,他们必须懂政治,会打仗。 ——摘编自吴庆华《古希腊体育文化起因及其个性初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原因。
材料三:1971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体育外交工作开始恢复,逐步突破重围,慢慢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国际体育活动,使体育外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78年,中国与9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参与国际体育活动342次,共有5644人参加。
——摘编自高颖洁《建国70年来体育外交的历程及发展研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这一时期体育外交工作突破重围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体育活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三国、隋唐”可知,①处所在的时间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项正确;《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排除B项;《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朝时期的徐光启所著,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献王(汉武帝之兄)去世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他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推恩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有助于解决侯国问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汉朝时期的地方诸侯王问题,与对外交流和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B项;题干反映的现象是导致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小,而不是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法律规定严禁刁难滞留外国商旅人员,违者以刑罚论罪,可见唐朝实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政策,不是民族政策,排除A项;唐朝的社会风气是昂扬的精神风貌,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只有中外交流频繁,不能说明繁荣的盛世景象,排除D项。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为朝廷集权服务,朝廷集权始终主宰着行省”可知,各行省隶属于中书省,与中央关系密切,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故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项正确;郡国并行与元朝政治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民族之间,排除B项;行省与扩大疆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改革科举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和经济方面的引进农业新品种,出现较大规模手工工场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小说创作处于黄金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符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在这一时期,清朝政府加强了对多民族地区的统治,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措施,如引进外来作物和手工工场的出现。然而,这一时期也伴随着文化专制和民族关系的一定紧张。因此,最能够概括这些特点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留学日本的中国人非常多,从1898年开始,无论是未成年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是青年乃至整个家族,甚至是出家的僧人,都赶趟儿到东洋留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后,清军战败,日本获胜,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发了中国人的救亡意识,因此留学日本的中国非常多,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排除A项;鸦片战争时间为1840——1842年,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为1856—186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其中政治团体有22个,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数量猛增”并结合所学可知,报纸的监督角色、政党社团的成立、政治团体的数量以及政法学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都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对民主共和观念的认同和追求在增强,B项正确;报纸的监督角色、政党社团的成立、政治团体的数量以及政法学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新气象”,没有体现“旧”的特点,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而是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国人民主共和观念增强的“新气象”,排除C项;政法学校和法科学生的增加可能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有关,但这些信息并不足以直接证明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其中包括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下图①处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项正确;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指五四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是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据题干“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使得“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B项正确;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都是发生在抗日战净时期,与材料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不符合,排除AD项;材料涉及的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与全国工人运动的开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初期,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A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自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相关主张,排除B项;“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是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论断,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初期,排除C项;“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出自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据题干“人民战士(志愿军)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朝鲜战争主要发生在二战结束后,其主要目的并非反法西斯,而是朝鲜半岛的政权争夺和地区安全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并非抗美援朝战争,排除B项;歌词主要描述的是战争中的英勇行为,而新文化运动传播了科学民主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据“1954年9月全国人民普选代表”“北京中南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正确;1949年中共进城后的工作重心转移,使党的工作重心转至城市,排除A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项;195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任务是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不是直接讨论经济发展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表格的内容“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D符合题意;基督教发源地是巴勒斯坦地区,A排除;B与题意不符;罗马帝国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C错误。故选:D。
17.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封建领主的堡垒”“农奴的茅舍”“耕田的农奴”等信息可知,这组漫画反映的是西欧庄园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的庄园,与城市无关,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庄园经济,种植园经济主要是在美洲的新大陆,特别是在北美,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大学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D
解析: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的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故选:D。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战后的种种问题,重塑国际秩序。这次会议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包括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等,这些和约体现了战胜国分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实质,C项正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9世纪末针对中国的提出的,这个政策要求所有国家在中国保持“机会平等”,排除A项;虽然巴黎和会试图通过签订和约来重构国际关系,但它并没有根本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日本在会上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巴黎和会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D
解析:罗斯福的话说明了新政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表明了新政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D项正确;“彻底消除”和“解决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C项;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模式,没有恢复自由放任,排除B项。故选D项。
21.答案:(1)史料一是文字史料,史料二是实物史料。
科技发明:指南针(罗盘)。
(2)国家:阿拉伯帝国。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经济发展情况: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发展。
解析:
22.答案:(1)条约:《辛丑条约》。
(2)原因: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3)第二组。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包括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以及贝尔发明的电话、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等,所以有关词汇出现在英语中。
第三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将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使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一战也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一战时期大量新式科技和新式武器被投入战争,出现了坦克、防毒面具等,所以有关词汇出现在英语中。
解析:
23.答案:(1)①欧洲殖民者掠夺殖民地资源;殖民争霸战争;“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等等。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摘录一反映了莎士比亚的有关信息,摘录二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摘录三反映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综合上述材料和信息,可以提炼出一个观点。
示例:观点:近代英国的崛起离不开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和科技进步。
论述: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其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对欧洲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和变革,影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为英国崛起提供了思想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崛起提供了政治条件。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英国在西欧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最多,有“日不落帝国”之称,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总之,文艺复兴运动、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近代英国的崛起。
解析:
24.答案:(1)变化:冰雪活动工具的进步;冰雪活动由追逐猎物到建立交通网络再到融合传统文化,体现了市民阶层文化发展的需求。
(2)特点:古希腊体育文化出现较早,发展较完善,有专门的体育场所。
原因:特殊的自然环境;英雄崇拜传统;奴隶制经济发展;对外战争的需要;等等。
(3)有关历史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4)认识:体育活动是历史的见证;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