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
作者简介
弥漫 脉络 剖开 赤裸 哭泣 汹涌维护 酣睡 机械 卑劣 岗位 宰杀遣散 伦敦 窟窿 混乱 嘶叫 秩序实践 惊慌失措 葬身鱼腹
我会认字
mí
mài
pōu
luǒ
qì
xiōnɡ
wéi
hān
xiè
bēi
ɡǎnɡ
zǎi
qiǎn
lún
kū lonɡ
hùn
sī
zhì
jiàn
cuò
fù
近义词
反义词
猝然——突然
威严——严肃
违抗——违背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失魂落魄——魂不守舍
纹丝不动——稳如泰山
湍急——缓慢
惊慌失措——临危不惧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镇定自若——手忙脚乱
词语解释:
井然有序: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
纹丝不动:形容一点儿也不动。
猝然而至:形容事情突然、出乎意料地到来。
不可开交:形容无法摆脱或无法结束。
惊恐万状: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镇定自若:指面对紧急情况或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你知道吗?
本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船遭遇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最终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找出“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梳理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
原因:“玛丽号”撞上了“诺曼底号”。
经过: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结果: 船上六十人全部获救,只有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知识梳理
小说开头写夜色,写浓雾,目的是什么?
知识梳理
环境描写,为海难的发生做铺垫。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 船体长二百二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
列数字。暗示这样的船安全性能也很好,发生海难十分意外。
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震荡引起混乱,所有人都奔到甲板上,耳边都是哭泣声、尖叫声;海水哗哗往船里灌。
知识梳理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冒出”说明“玛丽号”出现得十分突然,很难避开,预示了两船相撞的必然。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知识梳理
人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的崇高品质。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炉子怎么样了?” “火呢?” “机器怎样?”……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人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知识梳理
语
言
描
写
临危不惧、
镇定、果敢、心系他人
动
作
描
写
忠于职守
视死如归
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船上一片混乱,为了维持秩序,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
知识梳理
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
②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
知识梳理
“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船长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知识梳理
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除了哈尔威船长之外的六十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如同一尊雕塑般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知识梳理
“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黑色的雕像”是指哈尔威船长。
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哈尔威船长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知识梳理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忠于职守、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人。
英雄
概括主题
本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的指挥乘客和船员有序脱险,自己却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当年“诺曼底号”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记者向你问起当年的事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