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劝学》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21: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劝 学
《 旬 于 》
5u潘

√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及围绕中
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议论文结构。
学 习 目 标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 古乐府(节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庄子曰: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思考:大家积累了哪些跟学习有关的成语、古诗文呢
课前思考
孟 子
荀 子
宇宙观 孟子心目中的“天”是万物的主宰,并且有判别 义理、是非的能力。
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没有判断是 非的能力,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与人事无 涉,相信人定胜天。
伦理观 孟子主张“性善说”。所谓性善,即是说人性之 中,而具善端,是与生俱来的特性,那就是仁, 义、礼、智,称为“四端”。
荀子主张“人性恶”,因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 “好利而恶害”,而要使人向善,就必须靠后 天人工的节制和教育。
政治观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他认为政治的最高理想 是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保民及救世。因此,统 治者必须先有仁心,再培养出德性,才能施行 仁政。
荀子主张“礼治”,他积极鼓励以礼乐制度来 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并且,荀 子也凭着“礼”来使人民“明分使群”,即是使 人类群居生活而不争,残贼淫乱等恶行而不 行。
君民 关系 孟子亦提倡“民本说”,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认为一切的政治制度皆应为人民 而设,处处为人民着想。
荀子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
好相反。
荀子思想
荀 子 约公元前313年一公元前238年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
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
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
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思想】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强调后 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
‘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
的贡献。
【政治】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
情况去施政选贤能,明赏罚,其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学生韩 非子和李斯成为了法家的代表。
知人论世
《荀子》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内容】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
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 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引导他人 主动改变 个 通“欢” →
《韩非子八鑫》以 劝其心使犯其主。
《庄子·天地》 昔尧治天下, 不赏而民劝。
勉励
王维《送元二 使安西》劝君 更尽一杯酒。
《战国策宋 策》荆王大 说,许救甚劝。
思考:荀子力
诗题解读
《管子·君臣下》称 德度功,劝其所能。
guàn

勤勉
努力
《 说文 》 劝,勉也。

劝说
通“观”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礼义生而制法度。”
他强调道德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
性,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 移默化的影响。
思考:荀子为什么执着于勉励他人努力学习呢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性恶论
诗题解读
木直中绳 zhòng
□ róu
槁暴 gǎopù
就砺 ì
参省 cān xǐng
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蛇鳝
蛟 jiāo 朽木不折 zh é 爪 牙 zhǎo 蛇鳝之穴 xué

qiè
lòu
áo
shàn
须臾


跬步
骐骥



kuǐ
qí jì
纠正字音
课文 积累 实词 辨析 虚词 积累通 假字 辨析词类 活用 发现古今 异义词
品读特
殊句式
劝 学 用“ ○” 画出 不会 的实 词 用 “▲” 标示 虚词 下 用“☆” 标示通 假字 用“单直 线”画出 用“波浪 线”画出
用“<>”
画出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具体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
思考: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观点,并概括每段内容要点。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古义:①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指地位高的人。
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已: 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初读感知
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 ,D róu以为轮,其曲qū中zhòng规。
虽有yòu 槁gǎo暴pù, 不复挺者,O róu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之:代词,它。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内之,而寒于水。
于:介词,从。
而:表转折,但是、可是。 状语后置
于:介词,比。
为:动词,形成,凝结。 译文:靛diàn 青,从蓼liǎo蓝
之:代词,指代冰。 (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是(颜
而:表转折,但是、可是。 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凝
于:介词,比。 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
1.
2. 3. 4. 5. 6. 7. 8.
初读感知
木 直中绳 ,口 以 为轮 ,其 曲中规。虽 有 槁 暴 ,不 复挺者, □ 使之
然也。 省略句 1 . 中:符合、适合。 判断句
2.□ :使动,使…弯曲。
3.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4. 其 :代词,它的。
5. 曲:形→名,曲度,弧度。
6. 虽:即使。
7. 有:通“又”。
8.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 9. 挺 :直。
10.者: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11.然 :代词,这样。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 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 来的圆形)。即使又晒干,(木材也)不会再 挺直,是(用火烤)使它这样的。
初读感知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锯斧加工)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 石 上 (磨过)就变得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都注 意省查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改变自己。
日:名→状,每天。
参:检验。
省:省察。
乎:介词,相当于“于”,对。
知:同“智”,见识。
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而:表并列,而且。
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直:形→动,变直。
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就:动词,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利:形→动,变锋利。
博:广泛。
而:表递进,并且。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初读感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见也。
尝:曾经。 跂:踮diǎn起脚后跟。
终日:整天。 而:表修饰的连词。
而:表修饰的连词。 之:连接助词,无意义。
须臾:片刻。 博:广博,宽广。
所 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后跟 远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jí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第三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 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
初读感知
高:形→名,高处。
而:表修饰。
加:更。
而:表转折,但是。
见者远: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而:表修饰。
疾:劲疾。
而 :表转折,但是。
闻:听。
彰:清楚。
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 喊,声音并不是更响亮,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初读感知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跑,却能到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 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 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助力自己做到更好。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君子 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楫:船桨,这里指船。
水:名→动,游泳。
绝:横渡,越过。
生:通“性”,资质,禀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假:借助,利用。
舆:车。
利:使动,使……走得快。
而:两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致:到达。
初读感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 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qiè而不 舍,金石可镂lòu 。蚓无爪zhǎo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 , 非蛇鳝shàn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zào也。
初读感知
第四段: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 那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人们会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
有了圣人的心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焉:兼词,“于此”、“于是”。
善:形→名,善行。
神明:非凡的智慧。
兴:起。
渊:深水。
而:表承接,就。
焉 :语气助词,了。
初读
感知
故不积跬 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跬 :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无从。
骐骥:骏马。
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舍 :停止、止息。
锲 :雕刻。
而:表假设,如果。
镂:雕刻。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积聚细小 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驾车走十天,
( 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 的木头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初读感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爪 牙 :古义: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指得力帮手。
今义: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党羽,帮凶。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上、下:名→状,向上、向下。
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一:数 →形,专一。
而:表并列,和。 第 四 段 :论述学习的方法:积累、坚持、专心。
寄托:古义:托身,安身。
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
因为它心思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 (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初读感知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改变自己。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助力自己做到更好。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积累、坚持、专心。
初读感知
“口“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其弯曲;
“有”同“又”;
“知”同“智”,见识;
“生”同“性”,天性。
通假字
①口 以为轮
②虽有槁 暴
③知明而行无过
④君子生非异 也
通 假 字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①其曲中规
②登高之博见也
③积善成德
④非利足也
⑤上食埃 土 ,下饮黄 泉
名词作动词,游泳;
动词作名词,河流;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⑦ 非能水也
⑧ 不积小流
⑨ 用心一也
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词类活用
古:把...做成;今:认为
古:金属制的刀斧等;今:金钱,黄金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
古:检验;今:参加
古:借助;今:与“真”相对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
①口 以为轮
②金就砺则利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假舆马者
⑤而绝江河
古今异义
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
古:爪子和牙齿;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古:因为心思;
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
古:托身,安身
今: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⑥下饮黄 泉
⑦蚓无爪牙之利
⑧用心一也
⑨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今异义
状语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 以( 之 )为轮
故木受绳( 测 )则直,金就砺( 磨 )则利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特殊句式
① 代词:取之于蓝/水为之/锲而舍之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
③结构助词,的: 蛇鳝之穴
④ 定语后置的标志: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①介词,从:取之于蓝
② 介词,比:青于蓝/寒于水
③ 介词,向,引出对象:善假于物也
之 于
特殊句式
① . . . 的 人 :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
舟楫者
②助词,引出原因:不复挺者/无可寄托者
①数词, 一次 :骐骥—跃
②专一:用心一也
词多义

重点虚词“而”
连词,表转折:而青于蓝/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
/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修饰:终日而思/跂而望/顺风而呼/登高而招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连词,表因果or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假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特殊句式
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 如何论证的 中心句是什么
青出于蓝 冰 寒 于 水 以为轮 金就砺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重要性: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论证方法: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赏析探究
学习的作用:弥补自己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第四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并请指出又分
别哪些方面来进行劝学的 本段还运用了什么手 法
思考:第三段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如何论证的 中心句是什么
登高博见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善假于物也
赏析探究
> 思考:第四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并请指出又分别哪
些方面来进行劝学的 本段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学习要积累
(方法)
学习要坚持
(态度)
学习要专一
(态度)
积水成渊
不积小流
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
积 土 成 山
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
锲而舍之
正喻
反喻
对比
对比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
蟹六跪而二螯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赏 析 探 究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 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自己的不足
解 决 问 题 ( 怎 么 做 )
(怎么“学习”)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分析问题(为什么)
(为何“学习”)
逐步积累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比喻、对比、排比
第1段 总
学习不能停止
赏析探究
提出论点
分析论点
提 出 问
么 )
题 (

是 什
1 . 多用比喻论证。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
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 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理解。
2. 善用对比论证。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
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
3 .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本文中排比句和大
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 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思考:这篇议论散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写作特色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
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 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 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 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知识拓展
压力是意志的磨刀石,是进取的推动力,是成功的催化剂,生活中还
是多一点压力好。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 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 一步一个脚印
比喻修辞手法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
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知识拓展
比喻论证
比喻
比喻重在使具象的人和事生动化,
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
化,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
知识拓展
比喻论证
比喻
1.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冰寒于水”“木受
绳则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
2. 设喻方式多样。
① 正面设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木为轮”“金就砺则 利”等 ——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 反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等——证明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③ 正反设喻 —— “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
和“锲而不舍”——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④ 反复设喻——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 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写 作 特 色
思考:这篇文章的比喻论证有什么表达效果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 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
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 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
“善假于物”的道理。
③ 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
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
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
证 。
比喻论证的作用: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 把抽象的道
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 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写作特色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
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文章。
1.结构严谨,说理性强(中心论点后分论,分论段中先行论证后归纳总结)
2.比喻论证贯穿全文(第二段5个,第三段5个,第四段11个),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3.论证方式多样灵活(正面比喻论证、正反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句法简练缜密,多用排比和对偶
文章小结
1.【2022年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驽 马 十 驾, 功 在 不 舍“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
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2020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口 以 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
会挺直,因为“口 使 之然”。
4.【2022年广州市第五单学高一上学期检测】《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
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
“君子生非异也, 善 假 于 物 也“
11
11
链接高考
5. 【2022年江苏南京高一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儒道两家都用“行路”
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 与荀子《劝学》中“故不积跬步 _, 无 以 至 千 里”表达的意思是 相同的。
6.【2022年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在《荀子·劝学》中,文章
开篇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7.【2022年广州市象贤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荀子·劝学》中,与王之
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 妙的两句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链接高考
8.【2022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正面 阐述学习重在坚持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9.【2022年重庆高三下学期质检】《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
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 ,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2022年广东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劝学》中“用 心 一 也”一句指出
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一句指出 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链接高考
议论文写作中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之“摆事实”说的就是举例论证,即
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它的好处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 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也用一个例子来分析举例论证的特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 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 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