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儒家代表
人物都有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吧!
荀
子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
其作品。
掌握本文重点实词(通假、 活用)、虚词与文言句式
掌握议论文论点、分论点、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写法
1
2
3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
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 物。时人尊称他“荀卿”。曾到齐国游学 ,后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来到楚 国,任兰陵令。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强调“行”对于“知
”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其思想被称为集先秦诸子之大成。
作者介绍
【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 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 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
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 文的进一步成熟。
作品介绍
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
的最高长官。稷下学 官是齐 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 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 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 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 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 作《劝学》。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
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 子”“圣人”。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
他写《劝学》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积善成德”,
写作背景
劝:勉励、劝勉、鼓励。
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
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
劝 学
题目解读
C
PART 01
整体感知
朗诵课文,标注读音,结合课下注释勾画重
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 ) 舆( yú ) 砺 ( lì ) 跂 ( qǐ ) 蛟( jiāo ) 驽 ( nú ) 跪 ( guì )
中( zhòng)
有 ( yòu )
参省( cān xǐng )
楫 ( jí )
跬 ( kuǐ )
锲 ( lòu )
鳝 ( shàn )
鞣 ( róu )
槁暴( gǎopù 须臾( yú)
生 ( xìng )
骐骥( qí jì
镂 ( qiè )
螯 ( á o )
明确字音
疏通文意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动词,停止
青:第一个意为靛青, 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色(深)
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 ”;第二个意为“比 ”
而:表转折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为:wéi, 动词,形成,凝结
之:代词,代指“冰”,它
而:表转折
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于 :介词,意为“比”
译 文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 比蓝草(的颜色)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中:zhòng, 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
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规:圆规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做成(省略句)
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有:通“又” 槁:gǎo, 枯。
暴:pù, 通“曝”,晒。
槁暴:枯干、晒干。 挺:直
然:代词,这样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鞣使之然也。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 (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也不会再挺直,是由于(用火烤)
使它这样的。
鞣:róu, 通“燥”,使动用法,(用火烤)使…弯曲
疏通文意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 磨 过 ) 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智慧明 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广泛地学习
而:第一个表递进,第二个表并列
参:cān, 检 查 。省:xǐng, 与“参”同义
乎:介词,相当于“于”,意为“对、向”
知:zhì, 通“智”,智慧
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行:行为
受绳:经墨线量过
则:就
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就:动词,靠近、接近
疏通文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 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 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尝:曾经
而:两个“而”均表修饰
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跂:提起脚后跟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而:第一、三个表修饰;
第二、四个表转折。 加:增加
彰:明显,显著
疏通文意
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 绝江河。君子生非 异 也 ,善假于物也。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 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 于借助外物罢了。
假:借助,利用
利:擅长;善于
而: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致:达到,到达
水:游水,名词作动词
绝:横渡,横穿,渡过
生:通“性”,天性
善:擅长
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疏通文意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 ,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兴:起
焉:前二个为介词兼指示代词,意为“于此”,译为“从 这里”或“在这里” ;第三个为语气助词,“了”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而:表顺承,“就”
神明:指人的智慧
得:获得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人的智慧就能获得,圣人通达事理的思想就具备了。
疏通文意
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骏马
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
而:表顺承/表转折
镂:(被)雕刻
译 文 :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 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 功在于不停地走。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被折断;如果不停地刻 下去,金石也能被雕刻。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 骥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疏通文意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
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 用 ”是引介原因 的介词,意为“由于、因为”,“心”意为 “心思”。
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鸡~子。狗~子。
2.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
个~儿。
zhǎo:
1.指甲或趾甲:趾端有~。
2.鸟兽的脚指:鹰~。~ 牙( 喻 党羽,狗腿子),一鳞半~。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
埃 土 ,下饮 黄 泉 ,用心一也。
zhuǎ:
1.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
疏通文意
爪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六 跪 :跪,蟹脚;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一说, 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 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
而:表并列,和
螯:áo, 蟹钳。
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
为心思浮躁啊。
疏通文意
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
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积”“不舍”
“用心一 ”
请同学们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梳理论证思路: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学习的作用(必要性)
疑惑点(阅读期待):
论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论证思路:
整体感知
PART 02
作 探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论证思路的梳理,找出
原文具体句子进行赏析,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这样
学习意义很大,所以不能停止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学无 止境”
中心论点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引出更具有权威性。
合作探究
“青出于蓝”、“冰寒
“燥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
于水”两个比喻,从科学
就砺则利”三个比喻从事物经过加工、
道理和自然现象两个方面
磨炼、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质这一
论证了人通过学习之后,
特点来说明人们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改
必定能够有所提高。
变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
么问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
比喻重在使具象的人和事生动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
判断“比喻”或“比喻论证”: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奔跑的
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容易理解
的事物来说明深奥的事理的一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更让说理更 形象,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
问题: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孩子,从东边跑到西边,用了整整一天。
比喻
论证
知识链接
比喻
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证明抽
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其本质是化虚为实。
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
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下:
知识链接
方法。
跂而望 —→ 不如登高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 闻者彰 假舆马 —→ 致千里
假舟楫 —→ 绝江河
连续运用多个比喻论证,证明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
3.第三段,荀子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 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习的作用
五个比喻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第4段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什么 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来谈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
4个比喻 →
4个比喻 →
2个比喻 一
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积累
坚持
专一
学习的方法 、 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学习 要积累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要恒心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学习要专一
(对比)
积累、坚持、
专心
学习方法 和态度
合作探究
5.作者希望通过学习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请大家借
助文中直接议论的句子来回答。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即德才 兼备、具有圣人之心通明思 想的人。
合作探究
归 纳 总 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总结文章主旨、议论
手法和写作特色,积累课外相关知识。
PART 03
1 . 总 结 本 文 议 论 手 法
1.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
动、深入浅出。
2.论证方法灵活多样:
①比喻论证:“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鞣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等从正面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同
类事物作比,来说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即学习的重要作用。
说理气势充沛,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
②对比论证:如“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骐骥一跃”与“驽马十
驾”、“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比来阐明学习的正确方法
归纳总结
和态度。
2.总结本文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鞣木为轮”、“金就
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对比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
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要说明的道理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
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归纳总结
2.总结本文设喻特点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锲
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
“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
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 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归纳总结
①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但它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大量
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它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 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头连用“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等比喻,从不同侧面来阐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写作特色
②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文章大量运用短句排比,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于文学韵味,
甚至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 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时,作者 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 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 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 舍 ” 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
写作特色
《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作用
态度和方法。这里节选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
要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作者反复论述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
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
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文章主旨
请同学们就积累、坚持、专心各举出一句名言警句
或者对联来。
积 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小土,方能成其大。
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专 心 :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年时,课堂外的嬉戏玩耍这只兔子不
可追,它会带给你荒废的人生;青年时,校园外的功名利禄这只兔子不 可追,它会带给你虚荣的人生;中年时,社会上的灯红酒绿这只兔子不 可追,它会带给你堕落的人生。
拓展延伸
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便找了一根绳子, 一头绑在房梁上, 一头束在
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
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
继续读书学习。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
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
孙敬“悬梁”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拓展延伸
苏秦刺股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
阳乘轩里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为求 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 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 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苏 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
《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 子, 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 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 游列国。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 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 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拓展延伸
当堂 检测
掌握本课重点字词,记背并默写,完成当堂
检测的习题。
PART 04
2.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鳄为赢贷称障为舉为“跬”, 步、迈步,也用来表示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2)“规”的本义指画圆的工具,圆规;后引申为法度、准则等。文中 “其曲中规”的“规”用的是本义。( )
(3)“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为“一驾”,如“驽马十驾,功 在 不
舍”;也可借用为敬辞,称对方,如“劳驾”“大驾光临”。( )
解析:“旗骥”“的骏鹤的别称马鸣變鸟的别称题削称赤兔”“的卢”等。(
1.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吾尝跂而望矣鼓词踮起脚意
B.而闻者彰 彰:清楚C.金石可镂 镂:雕刻 河D.意而绝江河以横渡
江
和
绝
义
长江黄河”,“绝”,渡 过,横渡。故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当堂检测
绝:断绝
(1)王献之这卷书法真是青出于蓝,不弱于其父王羲之。
( 2 ) 在WTT世界杯比赛中力克张本智和的王楚钦,回到国内却连输三场,其表
现给人以跬步千里的感觉。(× ) 外。
(3)党的二十大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新部署,释放了作风建
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 ) 不
(4)学书法不可一 曝十寒,古人有“日课三千”之说,日日临帖更是提升自身
书法水准的必由之路。(/) 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5)“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只有做到上下驽马十驾、众志成城,才能战胜
(6)学习是一个不断 持,才能积水成渊,有真正的收
只有长期坚
“齐心协力”。
程
解
过
误
累的
十驾”
积
马
。
,
有毅力
持到底
也形容有恒心
比喻做事情能
半途而废
锲而不舍
不合语境
达到千里
总可以获得成功
持走下去,就可
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
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
积水成渊:水汇集起来可以成为深渊。比喻积少
成多。
当堂检测
3.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
各种困难。(× ) 驽马十驾:比喻人能力虽差,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成功。这里把“驽
获。半途而废,只能一无所获。(√ )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 师,后人胜过前人。
4.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B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
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是 《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D.《劝学》 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
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理解实词意思的能力。A项,“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
义”错误,文中的“爪牙”意思是爪子和牙齿,是本义;C 项,“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
应持的态度”错误,应该是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D项,“春秋后期”错误,
应该是战国末期。故选B。
当堂检测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
考的关系。《荀子·劝学》中,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 食 埃 土 ,
下饮黄泉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4)《荀子·劝学》中,阐述学习要专
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
”,非在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
66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努马的撰着为喻,调伪学必须持之以恒。
当堂检测
(5)《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的句子是“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_”。
(6)《荀子·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 人的品性。
(7)《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然而君子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善 假 于 物 也”。(8)儒道 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荀子·劝学》中说:“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9)俗
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和《荀子.劝学》中的“
锲 而 不舍两金有舜锚同工之妙,都从正面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