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22: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善讴,(苏轼)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
学习日标
了解苏轼生平、成就及写作背景,做到知
人论世。
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
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
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 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王安石)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
雄浑的风格,延续到南宋,形成豪放词派。
作者介绍
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 (dǎn) 、 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
的罪名抓进乌台, 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
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
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
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
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
他经常到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
丰五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 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 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
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
壁赋》( “ 一词二赋”)。
写作背景
题目解读
①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位著
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此调 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②赤壁怀古 标 题 ,“赤壁” 即赤鼻矶,在
今湖北黄冈;“怀古”: 追怀古昔,追念古 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词题、诗题。
怀古诗的特点: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作品
就属于“怀古”一类。
怀古诗
1、结 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标 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古迹有怀、古迹等字眼。
3、常见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对比、用典、衬托。
4、情感: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
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文体常识
1.跟随范读朗读诗词,标注读音、划分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意,勾画重点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lěi)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7,惊涛/拍岸7,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liǎo ), 雄姿/英发。羽扇纶
(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fà) 。人生/如梦, 一尊/还(huán) 酹(lèi)/
江月。
朗读诗歌
① 故 垒 : 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②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儒者装束,指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配
有青丝带的头巾。
③樯橹: 代指曹操战船(借代的修辞)。樯,挂帆的桅杆。橹, 一种摇船的桨。
④故国: 指赤壁古战场。
⑤华发: 花白的头发。
⑥ 尊 :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⑦ 酹: 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重点实词积累
思考: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情感基调)是什么
上下阕在咏叹的对象上有何区别
情感基调: 壮 阔 豪迈
上阕: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
逐句赏析艺术手法
体会作者蕴藏的思想感情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抽象、无形)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千古风流人物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眼前
之景
诗词赏析
大江
联想
诗词赏析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 起什么作用
(1)“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奠定
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结构上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
“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
出场烘托气氛。内容上“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搭配,饱含对“时光
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无成”的喟叹,暗含苍凉悲叹。
诗词赏析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夸张、拟人、比
喻的修辞手法,
勾勒了一幅雄奇 壮丽的“长江胜 景图”。
3.词人看到了哪些具体景色 营造怎样的意境

乱石
故垒
惊涛
赤壁
这些词语,将陡峭的石壁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拍击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
万堆澎湃如雪的浪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把读者带进一个奇险雄伟境界。
写出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
夸张,突出山崖陡峭,高耸入云。
4.赤壁之景中哪些字最富有表现力 请简要分析。
比喻,指浪花千层,绘形 绘色,蔚为壮观。
拍 拟人,突出惊涛骇浪的力度之大。
卷 写出浪花汹涌的气势之大。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5.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深沉的感
慨 本句有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
“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由描景
过渡到写人。
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
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角度 诗句 形象
年龄 小乔出嫁了 年轻、意气风发
姿态 雄姿英发 风姿俊朗
装束 羽扇纶巾 从容俊雅
神态 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战绩辉煌
6.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诗词赏析
思考:作者为何如此
“多情”以至于“早 生华发”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7.词中,苏轼此时 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诗词赏析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 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惠 ( 州 59岁被贬惠州
儋 州 62岁被贬儋州
常 州 66岁卒于常州
知识链接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婚姻 幸福美满
爱妻亡故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
壮志难酬之情。
8.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
诗词赏析
怀古伤今
念周瑜
诗词赏析
9.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是积极还 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
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像 周瑜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樽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脱离苦闷,
让精神获得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旷达浩逸之风。
情感变化: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
精神情感的自由洒脱旷达的情怀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
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 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不仅祭奠明月
而且祭奠古人
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
得到升华
一樽 酒
诗词赏析
诗词主旨: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
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 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 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里
景物描写的豪放: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聘、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
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周瑜形象的豪放: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
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 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情感的豪放:生不逢时, 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
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豪放词特色
写作特色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 将写景、咏史怀古、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 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鲜明体现豪放词的特点。
① 描绘壮阔景物:意境壮美
② 刻画英雄人物:感情豪迈
③ 抒发壮志豪情:高远苍凉
雄姿英发 儒雅从容
功业早成
早生华发 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
咏赤壁 怀古人 抒感慨
旷 壮 仰 达 志慕 洒难英 脱酬雄
景 物 豪 杰 周 瑜 凰 已
大江 乱 石 惊涛
巨浪
烘托 人物
对比 抒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板书设计
上 國 下 阕
去獸 拍 卷
渲染 气氛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A .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咏赤
壁,着重写景,为叙写人物做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首句
是全词起兴之笔。“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
的点题。C. “乱石穿空”以下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
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D.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表现出作者的随遇而安。
解析:D.“随遇而安”错,应该是“壮志难酬”。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江山如画_,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
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
”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夫限感慨梦 借酒尊遁酹想援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
尾声。(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衬托了周瑜的在战 场上的英气勃发。3.我们学习古典诗歌, 端 筹 圈 诗 橹 添 飞 烟 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
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前句续写两个句子,
与前句构成排比。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1)
o
___
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声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抒写了世事的无奈;柳永 在都城外的兰舟前,含泪凝望,用离愁涂满了凄冷的清秋。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