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荷塘月色
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
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
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1925 年他创作的那
篇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感染了几代 读者。著名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著文写道:“《背影》 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 的 情 感 ,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 这一点 ,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中朱自清 (1898-19 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 华秋实之意)。1917年改名为:自清(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 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中的“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 父
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著名 学者及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一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
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抗战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
1948年贫病中逝世。毛泽东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 领美国的‘救济粮 ’。”
毛泽东那篇名文《别了,司徒雷登》关于朱自清的一段 是这么说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 义者和民主个人自由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
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 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
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先生的一生是淡泊的,但他平淡为人、朴实为文的品
格却为后人景仰。
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篇课文之首——《荷塘月色》
多音字:
chǔ 处理(动词)
chù 处所(名词)
qū曲折
qǔ曲调
báo 很薄(口单)
bó 淡薄(书双) bò 薄荷
hé 荷花(名词)
hè 负荷(动词)
mài 脉搏
mò 脉脉含情
chàn 颤 动
zhàn 打 颤 颤 栗
音近字:霎 shà时 刹chà那
形近 字 :缀 zhuì(连缀) 辍 chuò (笔耕不辍)
处 曲 薄
荷 脉 颤
新 词 :袅娜niǎonuó: 枝条柔弱细长
女子姿态轻盈柔美 荼郁wěngyù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词 义 :颇pō 很
宛然:好象,仿佛
斑驳:多种颜色夹杂
稀疏:空间隔得远,时间拉得长 大意:主要的意思
疏忽,不注意
整体感知
求 宁 静
不宁静
得 宁
静
颇不宁静
观荷起缘(1)
小径漫步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荷塘四周
联想采莲(7-10)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观荷赏月(2-6)
赏景排忧
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荷韵
月下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福。
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花 香 渺茫的歌声,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时断时续,若 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意境,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
静
荷 波 闪电,比喻,
肩并肩,拟人,
动静结合
脉脉,拟人,静 默 、深情
荷 塘 曲曲折折用叠 词 ,突出广度
褐叶 田田用叠词,突出密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荷叶广而多、 修长、轻盈、舒展的动态美
袅娜,拟 人 ,饱满的花朵柔美姿态
羞 涩 ,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荷花明珠,比 喻,晶莹透亮
星 星 ,比喻,闪光、繁多
美 人 ,比喻,纤尘不染、清新自然
1、 叠 词
田田:突出叶子的绵延不绝
层层:写出荷叶堆叠的样子
亭亭:写出荷叶高耸的样子
①运用叠词(手 法)
②音韵整齐,和谐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广而多的特点(内容)
④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情感)
1、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 田的叶子。 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 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 叶 子 中 间
2、比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荷叶(点手法)。
②把叶子比 作舞女的裙(明本体、喻体)。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轻盈、舒缓、修长的形体 特 点( 写出了本体的XX 特点)。
④突出作 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 情 感)。
①把XX 比喻成XXX , 生 动形象地体现了X X的XXXX 特点( 此 特点即二者相似性),新奇别致,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省略号意为可以根据内容实际添加其他艺术效果)
② ( 如果这个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情感)表达出了作者对XX的 喜爱赞美或者不满批判,体现出某种情怀之类。
③ (如果这个内容和上下文有呼应)呼应上文XXX, 引出下文 XXX, 使文章结构严谨。答题时要考虑从内容、中心、结构、 艺术性四个角度分析某个句子或内容的妙处。这四个方面有作 用就回答,无作用则掠过。作为鉴赏题,手法本身表达的内容 和所起到的艺术效果是分析的最基本内容(即①),②③需要
看具体情况作答。
比喻修辞答题示范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 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拟 人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
②赋予白花柔美的姿态,姣美的情态。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的荷花娇小玲珑柔美的 特点以及花骨朵含苞待放的姣美情态。
④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荷花
2、博喻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 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对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 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①运用博喻的手法(点手法)。
②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明本体、喻 体)。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洁白、晶莹、透亮、繁多、 干净水灵、纤尘不染、清新自然的特点,给读者以丰 富想象与联想(写出了本体的XX特点)。
④表现作者对荷花 的 喜 爱 (情 感)。
3、荷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又叫“移 觉”。就是在描 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 通、交错。
①运用通感
②将嗅觉转化为听觉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香在微风的吹拂下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捉摸不定的特点
④ 表达了作者淡淡 的喜悦之情
第 5 段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如水
隔树照
光影似曲
叶花笼梦
薄雾似纱 黑影斑驳
柳影如画
荷塘月色朱自清
正 面 描 写 侧 面 烘 托
塘上月色
朦胧 飘渺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
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
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心‘择 练’ 的遣词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
‘泻’‘浮’二字… 动的起了丰富、 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金志华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 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 青纱的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 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
气呢 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
“浮”呢
泻
①“泻”是“流泻”“流动”的意思,作者运用比喻 的手法,说明月光像流水一样由上直泻而下,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月光一泻无余,流动轻柔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月光的喜爱。
②“照”为“照射”之意,意思直白,范围狭窄,呆 板没有动感,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
结论
炼字题型答题思路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析景),若有 用手法的要点明手法(点手法)。
③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意境、情感)
“浮”为“飘浮”、“悬浮”之 意,写出夜深水汽
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特 点, 静中含动,描绘出雾气轻飘的状态,与 下文“轻纱一样的青雾”的意境相合。
“漂”突出动态美,“笼”不能与之对应。
结论
动 词
①妻在屋里拍 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
悄悄地披了 大衫 ,带上门出去。
②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④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 纱的梦。
⑤ 却又 像 是画在荷叶上。
小结: 动词精当生动
荷塘月色的描写很美,美在哪些方面
画面
气 气氛
色彩
格调
美
宁静争
清 淡 雅 致
淡淡的喜悦
荷 塘 月 色 ○
阴阴的
大意
没精打采 近 动
热闹
(以声衬静)
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四周
树
树色
树梢:远山 树缝:路灯光 树上:蝉声
空隙 漏着几段 远 静
以 蝉 声蛙声的热闹反 衬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哀愁
问:作者全身心地享用这无边的荷
香月色,最终有没有得到解脱呢
( 提示: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心理 活动的句子)
没有,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 一 听到蝉声与蛙声,刚获得的自由和宁 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不禁发出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 慨。
小 径
出宁静
行踪与情感
不宁静
得 宁 静
求 宁 静
(第七段)
由 眼前的荷塘 联想旧时江 南采莲的情景
想到千余年前的六朝
想到
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
问:为什么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
作者出其不意地将人们带到六
朝时代采莲的热闹场景中,似乎古 人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是作者心 驰神往的,宁静又到不宁静,深切 微妙地反映出他“乐得暂时忘记”而 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中2.荷塘边凝望的景:
①月 下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
水、 荷韵
中 ② 塘上月色:月色、树影
中 ③ 荷塘四周:树、远山、路灯淡 蝉 喜 和蛙 声
中3.思千载采莲景 —《 采莲赋》、《 西洲曲》
淡淡的哀愁
全文的景与情
中 1 .去荷塘途中小径的景: 曲径、树、月色
淡淡的哀愁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
淡淡的景
淡淡的愁情 淡淡的 喜悦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月光如水
隔树照
光影似曲
花叶若梦
薄雾似纱
黑影斑驳
柳影如画
空隙
树色
树梢:远山
树缝:路灯光
树上:蝉声与蛙声
小径漫步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惦念江南
独出家门
观荷赏月
返回家门
正面写月 侧面烘托
一 赏景排忧
无法超脱
颇不宁静
—
—
写作背景:
后,
状
两
动 敢 ]来
-
_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 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 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 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 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
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
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
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
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
有暂时逃避的一 法 . . . . . 在 这
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 呢
朱自清
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 有过很具体的描述:
“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朱自 清,字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
‘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 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徨徨然。 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 他先前曾经说过:‘我只有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 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便觉得‘还是 暂时超然的好’。”(《忆佩弦》)
文章主旨
有多种说法
第一,认为该文借景抒情,意在表现作者愁 闷凄凉的心境;
第二,认为作者沉醉于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
意在逃避现实,从矛盾痛苦之中得到暂时的解脱, 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第三,认为是在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合说法: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
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 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结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
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
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 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写作特点
中1、情景交融
中2、语言朴素典雅、凝炼生动、准确清新,富有
韵味。
中 (1)精心选用恰当的动 词。
中 (2)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 加强语气,舒展文 气 ,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
中 (3)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 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神的意境。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叠词
比喻
拟人
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