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且不说”“我不想”“吝啬”等词语的语境义并尝试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用恰当的语言评价文中观点,探究本篇杂文的破立之道。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体会运用形象描绘、妙用反语、巧用比喻等巧妙说理的艺术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鲁迅关于如何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思考和论断,启迪智慧。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运用准确的语言评价观点。
教学难点:观点提出的思维过程、分析论证过程;理解鲁迅破旧弊、立新人的理性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 小组合作 点拨引导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Part 1.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在一次外交宴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同学们请想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不仅没有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把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奉行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拿来主义!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
二、走进鲁迅及其杂文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它有以下特征: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讽刺、幽默与文采巧妙运用;短小精悍,尖刻犀利如投枪。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引出写作背景。
三、介绍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一是国 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也实行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使得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二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古思想开始抬头。三是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中国本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先生写了两篇文章针砭时弊,一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二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赏析课文
1.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从标题看,文章要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行拿来主义”、“具体怎么做”这三个常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过程,但很明显,这篇文章是在中间部分提出拿来主义是什么的,前面依次阐述的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危害。鲁迅违反常规逻辑思维的行文安排、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呢?就是“先破后立”。
2.什么是“破”?什么是“立”?本文“破”什么 “立”什么
“破”: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
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立:拿来主义
3.怎样破?
破:
(1)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闭关锁国)。打破大门 碰钉子(落后 挨打)
(2) 送去主义:“送古董”"不知后事如何"(有去无回——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别的且不说罢”(“别的”指一系列媚外求荣的行为)
送“古画”“新画”,“几位”“几张’’“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讽刺少的可怜还一路招摇卖好之丑态)“捧”“发扬国光”(“捧”指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送“梅兰芳博士”,“催进”“传道’’“顺便”(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之新伎俩)“算得’’“一点”“进步”(“进步”,反语,实则是退步、堕落。“算得’’“一点”指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不齿)
用形象描绘、妙用反语、 欲说还休及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其“崇洋媚外,卖国求荣”的实质。
作者是如何论述”送去主义“的危害的?
首先通过”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欲扬故抑,接着用 ”丰富“”大度“,运用反语,讽刺”送去主义“者的自欺欺人、媚外求荣。
其次,用尼采与中国作类比,指出“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样国弱民贫、祸延子孙的严重危害。
(3) 送来主义:辨析"抛来"与"抛给"“送来””(前者有较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你可以不接受;后者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你必须接受)
被"送来"的东西与背后的历史:英国的鸦片(鸦片战争)德国的废枪炮(甲午海战)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八国联军侵华)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日本侵华战争)
立:
根据"礼尚往来",说道:拿来!(单词成句,短促有力,不满、愤恨以及对早日实现“拿来主义” 的强烈渴望溢于言表)
“吝啬”:(贬词褒用,“珍惜”意,再次表明得"拿来"的态度)
被"送来"的东西与背后的历史:侵略。
“所以”我们要拿来。
4. 论证方法:摆现象、揭实质、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
五、拓展延伸:请分组选题,运用以上方法,围绕以下论点或问题列写作提纲。
1.学会礼让
2.经济条件好了也不能铺张浪费
3.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何时休?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按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说实质——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议论结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Part 2.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内涵(会思考、能辨别、自己拿)。
二、“大宅子”指什么?对待“大宅子”,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其本质分别是什么?
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
四种态度:
孱头——不敢进门(不敢接触)
昏蛋——放火烧光(全盘否定)
废物——接受一切(全盘接受)
"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三、“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鱼翅(精华)——吃掉(消化)
鸦片(精华与糟粕共存)——送药房(去粗取精)
烟枪烟灯(旧形式)——送博物馆(反面教材)
姨太太(糟粕)——各自走散(抛弃)
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阐述了挑选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
比喻论证及其作用: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
说理清楚透彻,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形象化。
拓展练习:下面这段文字,怎么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明确: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写演说稿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四、课文最后一段用五句话对“拿来主义”作了高度概括。这五句话对应五个问题,你能猜出是什么吗?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我们怎么拿?)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这样继承有何作用?)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对拿来主义者的要求是?)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推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小结:本文中的“破”与“立”,更重要的是思维。思维后更重要的是鲁迅对国人精神、中国文化的关怀。他深恶痛觉国人人性中的弱点,他期盼建立国人独立思考的理性人格,这都显示在他的“破”“立”之中。“破”国人精神中的奴性自大之弊 ,“立”国人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这是鲁迅杂文的一贯脉络,也是鲁迅人生的追求。
五、话题讨论
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
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
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
3.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
4. 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流产品出口欧美,二流产品国内用,三流产品送中国。(本田的安全气囊问题,三菱的排气管设计缺陷问题)
5. 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
6. 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技术,核心技术却得不到。
7. 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七、创作实践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依据“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方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