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二)
第I 卷选择题(70分)
本卷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
A. 河姆渡文化 B. 龙山文化 C. 红山文化 D. 二里头文化
2.考古资料显示,仰韶时代已有宗族制度。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
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说明
A. 龙山时代出现阶级分化 B. 仰韶时代实行分封制度
C. 龙山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D. 仰韶时代初具国家形态
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
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的起点,楚文化有明显的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4.南京,古名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等,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六个王朝曾经在这里建都,所以南
京历来有“六朝古都”之称。这六个王朝是
A. 吴、东魏、周、齐、梁、陈 B. 吴、西晋、宋、齐、梁、陈
C. 吴、东晋、宋、齐、梁、陈 D. 吴、宋、齐、梁、陈、明
5.“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
片随辈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
因极有可能是
A.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C.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6.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A. 魏晋玄学的挑战 B. 佛、道思想的挑战
C.世俗观念的挑战 D. 无神论思想的挑战
7.唐代, 一些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
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咯与汉同”。这可
以用来说明
A. 西夏全面模仿两宋制度 B. 西夏农耕经济取代了游牧经济
C. 唐宋经济重心转向西北 D. 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
8.《辽史》记载,辽太祖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耶律倍日:“孔子
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据此可知,此时辽国
A. 民间宗教信仰盛行 B. 心学占据主导地位
C. 官方接受儒家文化 D. 推行无为而治理念
9.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
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权势强大 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社会经济凋敝 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10. 图1为小华同学绘制的某朝代中期疆域简图,据此判断该朝代应该为
接西伯利亚
达巴勒喀什池
京师
抵葱岭至南海语岛 临太平
图 1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1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12.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种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
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I
13.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
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正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场革
命
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D. 体现反帝反封的性质
-14.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15. 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方面不断制造蒋介石被杀的谣言,蒋介石活着的消息公开后,依然没有停止。对这一现
象的合理解释是,日本
A. 情报搜集工作滞后 B. 意欲乘机占领东北
C. 为营救蒋介石造势 D. 企图加剧中国内战
1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柜将士,不顾艰能。十离十决,甘死如饴。肆忠有圹,名勒
丰碑。惊慷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中国远征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17.1947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罗荣渠在日记中写道,当月下发公费生活补贴五万元,而腊食费即肃四万元,交究
饭费已近乎无钱生活:同月、全国各地学生陆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这是因为
A. 全面内战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B. 重庆谈判破裂引发民众不满
C. 自 然 灾 害 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D. 日军掠夺导致物资严重短缺
18.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
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 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19. 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成功
20.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
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朝鲜停战谈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非合作论坛
21.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借上。他们一殿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
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民主政治已经是民心所向
22.西欧古代历史终结时间对应下列
A. 公元前6世纪 B. 公元5世纪
C. 公元前5世纪 D. 公元6世纪
23. 《梨俱吠陀》提到众神享受作为祭品的“原人”后,将其身体进行分割,“其嘴乃成婴罗门二臂制成刹帝和.两
股衍生是吠舍,双足产出首陀罗"。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 斯巴达的寡人政治 B. 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
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D. 古代罗马的奴隶制度
24. 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
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网王阳下的使节。究成因上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
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 深信“地圆说” B. 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 在东方实现了“黄金” D. 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25.中世纪的道德哲学家说,最光荣的职业是修士和修女,因为他们远离世界,献身于析构和买棚。而文艺暂兴斛
期的人文学者认为,结婚、建立商务关系和处理公共事务都是十分荣罐的。据此可知,材料中的
A. 道德哲学家反对禁欲主义 B. 人文学者重视现世世界
C. 道德哲学家主张理性思考 D. 人文学者反对信仰上帝
26.1787年美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警告那些扰乱社会的人,政府格创律由息统颜导的联郁车。以“保照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务”。据此可知,这部美国宪法
A. 废除了公民权利 B. 提高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C. 确立了共和制度 D. 取消了州政府的白治权
27.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土
查理二世宣布史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意在
A. 促进信仰自由 B. 巩固君主立究
C. 强化专制统治 D. 落实《权利法案》
28.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下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
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 投示了县木的字由达则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29.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
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经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 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 科技成果改变了人类生活
C. 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 科学与技术结合更为紧密
30. 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
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
A. 推动文艺复兴 B. 诞生马克思主义
C. 开展启蒙运动 D. 建立第一国际
31.1920年,针对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的暴行,甘地号召印度人民掀起
A. 暴力反抗斗争 B. “恢复手纺车”等形式的不合作运动
C. “食盐进军”运动 D. 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的行动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一卡菜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
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回响。这是因为
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 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 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33.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
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欧洲一体化纵深发展
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34.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
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大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A. “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 “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35. 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
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2小题,第36题15分,第37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不仅仅只有阿拉伯人的文化,随着其扩张和征服,还囊括了许多其他民
族的文化,如波斯的、突厥的、柏柏尔人的,它为这些民族带去了伊斯兰教,但是也与其相互交
融,吸收了许多这些民族的文化,使阿拉伯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而且,由于阿拉伯帝国处
在东西方之间,它还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度的数字、十
进位制等先进的技术传入西方,并且也保存了许多欧洲古典时代的文化遗产,后来又将这些遗产
传回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第一编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原则诸如人权、自由、平等等第一次得到了高扬
。同时,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的理性力量,号召人民运用这种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人的理性和
人性的现代社会。因此,作为思想革命的启蒙运动,不仅作为时至今日仍有意义的一笔思想财富
奉献给了全人类,而且也成为构建现代社会的强大观念动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第二编
材料三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
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
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列举两位中国近代受启蒙
思想影响的历史人物及其主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当前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37.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
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英国政府之所以顶住美国的压力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基于以
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英国在华利益居西方列强之首,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
中居不利地位,通过承认新政权来保持在华既得利益与发展中英贸易是英国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的
优先考虑;其二,香港在战后英国远东政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政权
控制中国大陆之后,要维持其稳定繁荣,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其三,根据英国外交
惯例,“如果一个政权得到大部分居民的认同,有效治理着一个国家,并有长远的前景,就应该
予以承认”;其四,承认新中国不仅有助于把中国融入国际体制,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
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而且有助于英国争取以印度为代表的主张承认新中国的亚洲舆论的支持。
——徐友珍《走向半外交关系: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谈判》
材料三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
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
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增……
——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
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
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1)材料一表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80
年代“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ACD
6-10 BDCAD
11-15 CABCD
16-20 BABDC
21-25 DBCAB
26-30 BCADB
31-35 BAACB
二、非选择题
36.
(1)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促进了东方
文化传入西方;保存了欧洲古典时代的文化遗产,促进了欧洲文化复兴。
主张:倡导理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社会契约论。
(2)历史人物:严复,康有为
主张: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康有为,提出立宪政体。
(3)认识:文明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文明之间是平等的,推动不同
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往来;学习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7.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符合其外交
惯例;为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国际机制并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
(3)由敌视到友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4)国家利益;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国家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