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专练:平面向量专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专练:平面向量专题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9-08 15: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面向量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 ABC中,设命题p: ,命题q: ABC为等边三角形,则命题p是命题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在 ABC中,若A:B:C=1:2:3,则a:b:c等于(    )   A、1:2:3     B、1: :2     C、1:4:9     D、1: :   3、在 ABC中,若sinA:sinB:sinC=2:3:4,则∠ABC等于(     )   A、   4、已知A(2,1),B(6,7),将向量 向量(2,3)平移后得到一个新向量 ,那么下面各向量中能与 垂直的是(     )   A、(-3,-2)   B、    C、(-4,6)   D、(0,-2)   5、 ABC为钝角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1)      A、(1)(4)     B、(2)(4)   C、(3)(4)   D、(1)(2)(3) 6、已知 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7、已知 ,则在下列各结论中   (1) (2)m1n1=m2n2  (3) m1n1+m2n2=0       (4)   (5) =   是 的充分不必要的条件为(     )   A、(1)(4)(5)   B、(1)(2) (4)   C、(1)(2)(3)   D、(1)(3)(5)   8、若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m,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1,2)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若向量 与 的夹角为30°,且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 2、已知 , 是不共线向量,且 , 若 , 为一组基底,则 =    。   3、已知向量 则 与 的夹角为       。   4、已知 ABC满足 ,则 ABC的形状是     三角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分4题,满分48分)   1、在 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设a、b、c满足条件   ①b2+c2-bc=a2   ② ,  求A和tanB的值。   2、设在 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   (1)求cosAcosC的取值范围;  (2)若 ABC的外接圆半径R=1,求 的取值范围。   3、在 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   (1)求 的值。  (2)若 , 求bc的最大值。   4、在 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   (1)求cotA+cotC的值;  (2)设 ,求a+c的值。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选C 分析:根据正弦定理:  ∴   ∴命题 ①  ∴由①得     同理由①可得 b=c,   a=b  ②  ∴由①②得   a=b=c, 即 ABC为正三角形  ∴p q   又 q p显然成立  于是可知,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应选C   点评:  由于命题p与“ ”相似,故粗心的考生容易错选B   2、选B  分析:“连比”问题,多以“归一法”切入。 设A= , B=2 , C=3 , 则由A+B+C= 得   ∴由正弦定理得   ∴应选B   3、选A   分析:由正弦定理得:a:b:c=2:3:4 令a=2x,   则b=3x, c=4x   ∴由余弦定理得: =   4、选B 分析:由已知得  注意到若 垂直,则有6x+9y=0   由此否定A,C,D,应选B。   5、选D 分析:注意到   选项(1) cosA·cosC<0 A,C中有且只有一个为钝角 ABC为钝角 ,反之不成立;   选项(2) cosA·cosB<0 A,B中有且只有一个为钝角 ABC为钝角 ,反之不成立;   选项(3) cosB·cosC<0 B,C中有且只有一个为钝角 ABC为钝角 ,反之不成立;   选项(4) cosA·cosB·cosC<0 A,B,C中有且只有是一个为钝角 ABC为钝角 ,   ∴(1),(2),(3))均为 ABC是钝角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应选D   6、选B  分析:从考察 切入。  设 与 的夹角为 ,则由题设得   ∴由已知得 =3m-12      又   0﹤cosθ<1,             ∴应选B   7、选A  分析:注意到问题的繁杂,考虑运用验证的方法   (1)当 时,必然 ,充分性满足;   反之,当 不成立,必要性不满足,因此选(1);   (2)由定理可知m1n2-m2n1=0是 的充要条件,故一般情况下m1n1-m2n2=0既不是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 的必要条件; (3)理由同(2);   (4)由 变形得   m1n2- m2n1=0,故 ,反之,若 ,则有m1n2- m2n1=0,但不能保证推出 ,故(4)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理由同(4)  于是综合上述考察知应选A   8、选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不妨设Ab,才进一步说明B0  ∴a+c=3   点评:欲求a+c的值,首先寻觅关于a,c的方程,进而将其转化为关于a+c的方程,于是便可由这一方程解出a+c,从而获得a+c的值,这一“整体思路以及解方程”的思想,与3中的“解不等式”的思想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