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1:1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5、古诗二首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1 单元课时 1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三、体会诗情 四、拓展学习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学生齐读 学生尝试解释 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自由练读 齐读 理解前两句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由地读 小结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5、古诗二首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2 单元课时 2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度备课建议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初读《绝句》 三、朗读感悟 四、美读成诵 五、书写指导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背诵 读古诗 交流自学所得 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默读古诗 交流理解,说理由 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书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16、雷雨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1 单元课时 3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读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1.夏天的午后,经常会有雷雨。板书:雷雨 。 2.谁还记得下雷雨时的景象吗? 3.学生齐读课题。 1.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3.请三个学生分别来读1、2、3自然段,4、5、6自然段,以及7、8自然段。 4.作者只写了下雷雨时的情景吗? 第一板块: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1.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巡视,反馈。 3.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4.忽然一阵大风,吹得——(学生接说)树枝乱摆。 5.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你觉得蜘蛛逃得怎么样? 第二板块:品读雷雨时的景象。 1.雷雨说到就到,下得可大啦! 请大家自由读4、5、6自然段。呆会儿请大家用朗读告诉大家,雷雨有多大。 2.品读: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指名读,齐读,指名读。 3.小结:这真是一场大雨啊! 4.观看下雷雨的插图。 这时候,如果你就是站在窗前的男孩,你会怎么说?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压、乱、垂、虹”等12个生字。 2. 学生观察分析字形。 3. 教师范写“垂”。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学生回忆。 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说,看插图。 想象情景 感受 边读边体会 练习朗读 观看插图 写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16、雷雨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2 单元课时 4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读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三、课堂练习 四、课外延伸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背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段落。    1.自由地放声朗读第7、8自然段,谈谈读后感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朗读第二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时加一个呼吸清新空气的动作。 3.第8自然段以诗的形式出示: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4.读一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挂”、“坐”这两个词的确切。 5.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呢?填写 了 。 6.齐读第7、8自然段。 让我们再次去欣赏这场雷雨,好吗?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1.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2.完成《课堂作业本》。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背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段落。 自由地放声朗读 指名读 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边读边想象画面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雷雨  中:下雨 雨大 雨小   (叶子、蝉)(树、蜘蛛)     后:天亮了 太阳出来了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7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指、针、帮、助、导、永、碰、特、积”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四种指南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通过描写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四个大自然的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能力目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重点 1.识字、写字。 2.知道大自然的指南针都有哪些。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培养学生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的孩子。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1.问题导入:(演示第2张幻灯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 要是出游的途中你们迷路了怎么办呢? 交流讨论: 向路过的人问路; 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2.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在野外迷路后应该怎样做。(演示第3张幻灯片) 喜欢 读课题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懂得怎样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 2.理解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指、针、帮、助、导、永、碰、特、积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以“助”“导”“积”“特”为例。 (4)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慌(hāng huāng)张 辨(biàn piàn)别 忠(sōng zhōng)实 向导(bǎo dǎo) 乱闯(chuǎng chǎng) 稠(chuó chóu)稀 沟渠(qú pú)来 (二)交流汇报: 
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1自然段(演示第9-20张幻灯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注:慌张:不沉着而动作忙乱。 指南针:辩别方向的依据。 辨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让学生思考: 大自然的指南针是什么呢? 过渡:你们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指南针呢?你们知道它们都是怎样指示方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阅读第2自然段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注:向导:领路人。 (1)太阳怎样给我们指点方向呢?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2)太阳什么时候在南边? 中午的时候 (3)文中的比喻句是哪句?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4)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把太阳比作了向导。 (5)文中的拟人句是哪句?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6)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更加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太阳给我们指点方向。 3.阅读第3自然段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1)在黑夜里可以指方向的是什么呢? (2)它指示的是哪个方向呢? (3)文中的比喻句是哪句话呢?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北极星比作了指路灯。 (4)填一填 一( )灯 一( )漆黑 一( )北极星 4.阅读第4自然段。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1)要是阴雨天我们怎么办呢? (2)大树怎样指示方向呢?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晴—( ) 闲—( ) 稠—( ) 5.阅读5自然段 雪特别怕太阳, 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1)雪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呢? 看看哪边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注: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化得快的一边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 (2)“特别”说明了什么? 形象的说明了雪遇到太阳会快速融化。 6.阅读第6自然段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注:观察:仔细察看。 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这一段与第一段相照应,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要留心多看多想仔细观察。 7.连一连: 太阳 晚上 雪化得快的是北方 北极星 雨天 中午太阳在正南方 雪 白天 指示北方 大树 下雪天 树叶稠密的是南方 过渡:我们知道了在野外可以观看太阳、北极星、雪、大树来判断方向,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和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8.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可以向周围的人请教哦! 观察树的年轮:年轮是个容易辨认的指南针,它会在树林里给你指点方向: 宽的地方是南边,窄的地方是北边。 观看苔藓:看到了苔藓就知道了南北, 不管在哪里, 苔藓密集的地方是北方, 对面没有苔藓的地方是南方。 过渡: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辨别方向的办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 9.拓展阅读 (1)认识四大发明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配以文字说明) 利用地物判断方位: ★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的树枝稀疏树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较潮湿,长有青苔。 ★在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西北风较多,在草丛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蚂蚁的洞穴多在大树的南面,而且洞口朝南。 ★桃树、松树分泌胶脂多在南面。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1、22张幻灯片) 1.课文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用来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课堂练习 读读记记 慌张 分辨 忠实 向导 永远 惊慌 辨别 忠诚 导游 永久 五、作业布置: 1.和同学们说一说大自然的指南针是怎样指示方向的。 2.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说大自然中可以指示方向的物体。 3.背写本课生字词。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北极星 北方 盏 片 颗 观察大树 阴 忙 稀
课堂小结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四种大自然的指南针。
板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太阳—中午时,太阳在南,树影指北 晚上:北极星—指向北方 下雨:大树—枝叶稠的是南方,稀疏的是北方 下雪:雪化的速度—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慢的是南方 结论:大自然有许多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课 题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1 单元课时 7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三、读文识字 四、指导写字 1.播放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发射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升飞视频。 2.看吧,孩子们,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太空生活趣事。(出示课件)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点名练读2至5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正确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 1.出示要写的字,自主观察,发现规律。 2.师范写,生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动笔方法。 3生描红、临写。 看视频 先自己读文 多种形式读文 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 讨论、回答 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流识字方法 自主观察,发现规律 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2 单元课时 8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感悟趣事 三、拓展延伸 1.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太空生活中趣事多,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就读哪一段,把其中的趣味读出来。 1.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 3.精读文段 (1)自由练习——指名读 (2)理解“安稳觉”:什么是安稳觉? (3)你看见过这种睡觉方式吗?想象一下,如果在太空中睡觉的时候,不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4)指导朗读:在太空中睡觉多有趣啊!你能用有趣的语气读一读么? 语段二: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1)想象:要喝水了,可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杯中的水也不会往下流,而在太空里呢? (2)所以在太空中喝水,只能用带吸管的杯子。(板书:带吸管的杯) 语段三: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用力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 理解“稍一用力” 语段四: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从喷头喷出来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1)我们平时洗澡非常容易,可是放在太空中可就变成大难题了。为什么呀? (2)宇航员要在太空中洗澡,这个难题怎么解决? 1.太空生活有趣的事不止这些,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看视频 先自己读文 多种形式读文 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 讨论、回答 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流识字方法 自主观察,发现规律 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课 型 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1 单元课时 9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识字认字,注意书写笔画和字形结构。 2.会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内容。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并能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4.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识字写字 二、猜词意 三、我爱问“为什么” 1.出示各场馆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游览这些地点。 2.出示图片及对应名称。同学们认识这些建筑物,那么会读它们的名字吗? 3.去掉词语拼音,认读词语。 4.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5.出示第一组字“含、迎、留”,指名说出它们的笔顺,全班一起书空,梳理笔顺。 6.出示第二组字“荡、满、敬”,指名说说它们的汉字结构。 指导:“荡”是上下结构,“满”“敬”是左右结构。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 7. 完成课本上生字的书写,每组字抄写两遍。教师巡视,注意书写姿势。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 (1)指出“喧闹”这个词,让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可真聪明,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2.出示另外两个句子,小组讨论。 3.讨论结束后,指名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猜测词意的方法。 指导:可以根据语境,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猜测词意。 1.(教师范读短文)我们的小伙伴明明有这么多好奇的问题想知道呢,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很想知道呢? 2.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问题写在卡片上,注意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3.写好卡片,小组成员交换看。每组选出一张制作最精美的卡片作品,张贴在教室展示墙上。 4.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举手起来说一说 指名读 结合图片,以图识字 梳理笔顺 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 根据语境,“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应该与“安静”相对,所以是喧哗吵闹 展开你的想象,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课 型 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课时 2 单元课时 10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识字认字,注意书写笔画和字形结构。 2.会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内容。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并能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4.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图书借阅公约 二、走进古诗 三、我爱阅读 1.全班齐读图书借阅公约。 2.对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提出表扬。 3.对图书借阅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反馈,提醒学生注意。 4.全班再齐读图书借阅公约,加强遵守意识。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吗?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 2.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注意注音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一共有13个自然段) 3.按段落划分,指名轮流朗读短文。 4.教师:岩石上有哪些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5.教师:从这本岩石书上,我们能读到哪些内容?请你默读短文,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集中在第10、12自然段)指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6.出示“刨根问底”。教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根据语境猜一猜?(指名说)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精神。 学习公约 背一背 自由读古诗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出意思,教师及时帮助指导 学生自由读 根据语境猜一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