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6 13: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顺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表1 秦代至西汉中期粮食价格变化表(单位:钱/斛)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汉宣帝
最低价 30 5000 十余至数十 30—80 5
最高价 1600 万 500 — 百余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A.政治局势持续动荡 B.农耕技术得到发展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农民税负明显减轻
2.西汉高祖时“诸侯皆赋”,“(王国)置丞相,黄金印”。景帝时,“(王国)去丞相曰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这一转变旨在
A.削弱丞相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完善官僚政治 D.实施“推恩令”
3.“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表1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
表1 西汉王国太傅表(部分)
时间 太傅名 个人出身或素养 任职国
文景 辕固 儒者 清河
武帝 夏侯始昌 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 昌邑
宣帝 庆普 儒生 东平
A.推动儒学传播 B.巩固国家统一 C.完善官僚制度 D.强化地方治理
4.宋代,在边远地区的广西,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当地称“圩”),“有的地方五天一圩,有的地方三天一圩,有的地方隔一天一圩”。这一现象反映出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元代中后期,元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末农民起义军不断占据浙西、浙东海道以获取物资。由此可知,元代后期
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南粮北运出现困难
C.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D.区域之间贸易兴盛
6.表1为宋代至明清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
表1
朝代 内容
宋代 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
明代 “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
清代 “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
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规范了各级官员行政工作 D.促进了官僚机构的调整
7.1913年,陆军总长兼湖北都督段祺瑞认为“以二城门为标榜,致军民脑筋易起浮动观念”,下令将武昌首义的“起义门”“聚义门”改回原名“中和门”“通湘门”;翌年接任都督的段芝贵下令将起义门城楼建筑拆毁,仅剩下城门拱洞与断壁。这一做法旨在
A.消泯民众的革命精神 B.为武汉的城市发展拓展空间
C.为复辟封建帝制造势 D.重建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秩
8.观察下表,与“鸦片战争大事记”相比,“奏折中的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朝
时间 奏折中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大事记
1841年2月14日 琦善:激战四时,剿杀夷逆汉奸六百。伊里布:不费一兵一卒,舟山收复。 英军攻占沙角、大角,清军大败。英军受伤38人,无死亡。由于疾病严重,英军撤离舟山。
1841年3月12日 杨芳:民心大定,军民鼓舞,可期无虞。 英军摧毁广州城炮台400位。军营十余座,受伤8人。
1841年6月4日 奕山:英夷指天指心,免冠作礼诚意求和,谅该夷性等犬羊,不值计较。 奕山私自与英军达成协定,赔款600万,英军退离广州。
注:大臣奏折经过缩编,大事记整理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A.天朝上国的外交观 B.君主乾纲独揽
C.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D.官员腐败无能
9.下面为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据表可知
时间 苏区人口总数 苏区红军战士人数
1931年4月 250万人 正规军2万人
1932年6月 350万人 正规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
A.中共土地政策适应形势发展 B.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所缓和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 D.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10.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浙江经验”引起广泛讨论。有学者认为,浙江坚持改革省管县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民众自主创业意识强的优势,走出一条内生型的发展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浙江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优化
C.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 D.政企分开激发民众创新活力
11.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 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生产了占世界1/4的棉纺织出口品,年获利甚至达到数百万两白银。这可以用来佐证
A.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B.印度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欧洲产生价格革命的根源
12.1920年,苏俄农民总是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强制性的捐献”,但当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还要选择苏维埃政府时,其中一个名叫埃米连诺夫的农民说:“革命前我有8英亩田地,现在我有85英亩。”当时农民对政府的态度
A.影响着苏俄国内战争的走向 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源于苏俄革命后经济的恢复 D.体现了苏维埃政体的先进性
13.甘地时常劝诫人们用家里纺的布代替进口的机制织物,也曾系上一条布腰带,当众操作纺车,还号召人们亲自到海滨取水制盐。甘地此举旨在
A.振兴印度民族工业 B.削弱英国统治的经济基础
C.宣扬非暴力的思想 D.动员民众投身于民族斗争
14.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两万人左右,在厂矿企业中,还有大量的外国技术工人。由此推断,此时
A.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经济建设
C.苏联的经济体制具有强大吸引力 D.苏联主动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15.1951年的《法德历史学家协议》在谈及一战的原因时,既不提法国的复仇,也不提德国的军国主义,提出“在1914年,法国的政治策略不是由试图发动一场向德国复仇的战争所决定的”,而“德国的战争策略也不旨在挑起一场欧洲战争”。此协议
A.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B.消除了法德两国和解的障碍
C.推脱了两国发动战争的责任 D.违背了史学求真求实的原则
16.16.图1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

图1
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 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
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 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
此资料来源于:(www.zx1s.com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查察地势,会勘情形”。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安全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融于一炉。这种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在当时受到很多批评,但这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先期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襄王二十年的历史。该书记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放伴子丹朱”。
——摘编自吴璐瑶《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
材料二
《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将神让制推崇极至,认为只有禅让制才能化民成俗,禅让的典范就是尧舜之行:“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此后,禅让思想成为了传世千年的主流思想。
——摘编自叶达《<唐虞之道>禅让问题再思考》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竹书纪年》和《唐虞之道》有关禅让记述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D C B B D C D A B A B D A A
二、非选择题
17.(1)从传统王朝边疆观向近代国家边疆观转变(夷夏之防到中外之防;近代主权意识日益增强);接受了近代国际法观念;海疆和陆疆并重;边界意识日益强化。
(2)特点:具有强烈的扩张和霸权色彩;内涵不断丰富(从地理边疆到全方位利益边疆);边疆战略具有时代性(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始终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
原因: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科技进步与产业革命的推动(国家实力的增强);美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美国国家利益的变化与国家战略的调整。
(3)边疆安全与国家战略密切关联;摒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边疆安全思维;深化边疆安全教育,强化边疆安全观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18.(1)监察机关享有独立性;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借鉴西方监察制度(中西合璧);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服务于国民党独裁统治;
(2)增强监察力度,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反腐利剑,纯洁党员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19.不同:《竹书纪年》认为禅让是血腥暴力的权力争斗;《唐虞之道》认为禅让是权力的和平过渡。
原则: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性(或真实性,辨别史料真伪);发展性(吸收前沿研究成果);全面性(或互补性或多样性,多视角收集史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