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2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08 12:45:01

文档简介

4.1.2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
课后分层练
 
1.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浓硫酸可用铁罐贮存
C.稀硫酸能使蔗糖脱水
D.SO2溶于水,可得到稀硫酸
2.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能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腐蚀性是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综合体现
C.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 NaOH 溶液
3.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
B.浓硫酸使火柴梗变黑
C.浓硫酸加热时与木炭反应
D.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铁反应
4.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苹果块会干瘪
B.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④中 pH 试纸变红
5.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 SO2 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
接触室(如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 A 处流出的气体含有(  )。
A.SO2 B.SO3、O2 C.SO2、O2 D.SO2、SO3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
C.浓硫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的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D.少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褪为无色
7.下列浓硫酸的用途、反应现象与括号内的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实验中,浓硫酸可作 SO2、CO2等气体的干燥剂(吸水性)
B.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脱水性和酸性)
C.向滤纸上滴加浓硫酸,滤纸变黑(脱水性)
D.在冷浓硫酸中放入铁片无明显现象(强氧化性)
8.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氨气
B.浓硫酸可使纸张脱水炭化
C.浓硫酸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
D.可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9.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l2 B.CO
C.SO2 D.NH3
10.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
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 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为确认 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1.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B.浓硫酸可用于干燥 O2、CO2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反应可产生 H2
D.浓硫酸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 HI、
H2S 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2H2SO4(浓) 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
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含 2 mol H2SO4 的浓硫酸中, 反应后得到的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
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14.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下面的装置是仿照工
业上制备硫酸工艺的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 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
化硫。
甲   乙  丙  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沸腾炉内煅烧硫铁矿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图中的乙、丙分别相当于工业上制取硫酸装置中的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从乙装置中出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设计还存在的较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常状况下,A 是黄色固体单质,易溶于 CS2。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E 的化学式:
A      ,E       。
(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C              。
C→D              。
(3)足量的锌与 E 的浓溶液反应,除了得到 C,还可能得到的气体是    。现有 38.4 mg
铜与适量的E的浓溶液加热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E
的物质的量是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装置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溶液 , 这种溶液是     , 其作用
是              。
(3)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 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弹簧夹 K,移去酒精灯,但
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 B 中现象是          ,B 中应放置的
溶液是    。
a.水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 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 18 mol·L-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反应完
毕时,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
余,其原因是               。
1.向 50 mL 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
的量为(  )。
A.小于 0.45 mol
B.等于 0.45 mol
C.在 0.45 mol 和 0.90 mol 之间
D.等于 0.90 mol
2.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煅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硫铁矿不能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气体只有 SO2
C.SO2在接触室中被氧化成 SO3,且 SO2能全部转化为 SO3
D.SO3用 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 SO3吸收完全
3.一定量的Cu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 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
能的是(  )。
A.加入 Cu 的质量为 6.4 g
B.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为 0.2 mol
C.加入 Cu 的质量大于 6.4 g
D.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 0.2 mol
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
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产生 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为确认 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5.已知 X 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A 与 X 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
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 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 X 的强氧化性
B.若 A 为铁,则足量 A 与 X 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 A 为碳单质,则将 C 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B 转化为 D 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6.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 SO2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试管Ⅰ中出现白色固体,将其放入水中,溶液显蓝色
B.试管Ⅱ中品红溶液逐渐褪色,对其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
C.试管Ⅳ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
D.试管Ⅴ可以改为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7.下列方法用来鉴别浓 H2SO4和稀 H2SO4,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取 10 mL 溶液,质量大的是浓 H2SO4,质量小的是稀 H2SO4
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 H2SO4,油状黏稠的是浓 H2SO4
C.把 CuSO4·5H2O 晶体投入溶液,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 H2SO4,晶体溶解的是稀 H2SO4
D.将 Al 片分别投入溶液,反应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 H2SO4,放出气体慢的是稀 H2SO4
8.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 SO2 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B 中酸性 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装置 A 发生反应:Fe+2H2SO4(浓) ===== FeSO4+SO2↑+2H2O
C.装置 D 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 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 a 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 B 中的溶液倒吸
9.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
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 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
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 6.0 g 放入 15.0 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X 并收集到气体
Y。
甲同学取 336 mL(标准状况)气体 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
+H2SO4。然后加入足量 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 2.33 g。由此推知,气体 Y
中 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计算所得 SO2 的体积分数的结果,乙同学认为气体Y 中还可能含有H2 和Q
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A B  C  D  E  F
(3)装置 B 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气体 Y 中还含有气体 Q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 Q 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 M 于________(填序号)。
a.A 之前  b.A—B 间  c.B—C 间  d.C—D 间
(6)如果气体 Y 中含有 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的 Zn 充分反应时,有 SO2 和 H2 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
如下探究。按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 A,观察到 C、D、E 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
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 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一段时间后,C、D、E 中的气泡量
又会明显增加。
(1) 装置 A 中需用浓硫酸 , 用两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试剂是浓硫酸还是稀硫
酸:               。
(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 B、C 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 接   、   接 b,c
接   、   接 d;D、E 两支试管中 CCl4的作用是        。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反应一段时
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
(4)D 中浑浊消失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1.2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
课后分层练
 
1.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浓硫酸可用铁罐贮存
C.稀硫酸能使蔗糖脱水
D.SO2溶于水,可得到稀硫酸
[答案] B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A 项错误;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故可用铁罐贮存,B 项正
确;稀硫酸没有脱水性,不能使蔗糖脱水,C 项错误;SO2溶于水,可得到亚硫酸,D 项错误。
2.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能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腐蚀性是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综合体现
C.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 NaOH 溶液
[答案] B
[解析]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A 错误;稀硫酸中的 H+具有
较弱的氧化性,C 错误;NaOH 本身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涂在皮肤上中和浓硫酸,D 错误。
3.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
B.浓硫酸使火柴梗变黑
C.浓硫酸加热时与木炭反应
D.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铁反应
[答案] B
[解析]区别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要看原物质中是否有水分子。一般来说,脱水性是对有
机物质而言,其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以 H2O 的形式脱去。A 项,浓硫酸表
现吸水性;C 项,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D 项,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只有 B 项中浓硫酸
表现脱水性。
4.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苹果块会干瘪
B.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④中 pH 试纸变红
[答案] D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苹果块中的水、胆矾晶体中的水、饱
和 KNO3溶液蒸发产生的水都被浓硫酸吸收,从而导致苹果块变干瘪、胆矾表面失水而出现
不带结晶水的无水 CuSO4、饱和 KNO3溶液失水而有晶体析出。浓硫酸中含水量少,主要以
H2SO4形式存在,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此 pH 试纸不会变红,但会被炭化而变黑,D 项错误。
5.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 SO2 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
接触室(如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 A 处流出的气体含有(  )。
A.SO2 B.SO3、O2 C.SO2、O2 D.SO2、SO3
[答案] C
[解析]A 处流出的是已经过热交换器预热的原料气 SO2和 O2。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
C.浓硫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的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D.少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褪为无色
[答案] B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且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液体,
A 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B 正确;浓硫
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C 错误;少
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成红色,D 错误。
7.下列浓硫酸的用途、反应现象与括号内的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实验中,浓硫酸可作 SO2、CO2等气体的干燥剂(吸水性)
B.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脱水性和酸性)
C.向滤纸上滴加浓硫酸,滤纸变黑(脱水性)
D.在冷浓硫酸中放入铁片无明显现象(强氧化性)
[答案] B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SO2、CO2为酸性气体,且不会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除去
CO2、SO2 中混有的水蒸气,故 A 正确;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
脱水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未体现酸性,故 B 错误;浓硫酸具
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 H、O 元素以 N(H):N(O)=2∶1 的比例脱去,则向滤纸上滴加
浓硫酸后滤纸变黑,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故 C 正确;冷浓硫酸使铁片钝化,体现浓
硫酸的强氧化性,故 D 正确。
8.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氨气
B.浓硫酸可使纸张脱水炭化
C.浓硫酸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
D.可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 B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
A 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B 正确;浓硫酸很稳定,见光难分解,不需
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 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
不是氢气,D 错误。
9.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l2 B.CO
C.SO2 D.NH3
[答案] B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某些还
原性气体(如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是一种常
用的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
10.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
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 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为确认 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 D
[解析]上下移动铜丝可以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 SO2的量,A
项合理;SO2 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 项合理;SO2 有毒,要用 NaOH 溶液吸收处理,C 项
合理;反应液中 H2SO4 的浓度较高,不能向①中加水,应将①中溶液沿器壁慢慢加入水
中,D 项不合理。
11.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 A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盐酸挥发,和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B.浓硫酸可用于干燥 O2、CO2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反应可产生 H2
D.浓硫酸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
[答案] C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稀释,应
该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A 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
于干燥 O2、CO2,B 项正确;浓硫酸是氧化性酸,常温使铁钝化,C 项错误;浓硫酸对皮肤或衣服
有很强的腐蚀性,D 项正确。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 HI、
H2S 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2H2SO4(浓) 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
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含 2 mol H2SO4 的浓硫酸中, 反应后得到的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
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答案] D
[解析]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A不正确;浓硫酸与 S反应时,只表现其强氧化性,B不正确;Cu
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当硫酸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停止,参加反
应的 H2SO4少于 2mol,故 C 项产生的 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 22.4L。
14.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下面的装置是仿照工
业上制备硫酸工艺的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 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
化硫。
甲   乙  丙  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沸腾炉内煅烧硫铁矿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图中的乙、丙分别相当于工业上制取硫酸装置中的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从乙装置中出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设计还存在的较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
[答案] (1)4FeS2+11O2 ===== 2Fe2O3+8SO2 (2)接触室 吸收塔 (3)SO2、O2、SO3 (4)
吸收 SO3 有酸雾产生 (5)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解析] 乙装置相当于接触室,将 SO2 催化氧化为 SO3,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
从乙装置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 SO2、O2、SO3;丙装置相当于吸收塔,用浓硫酸吸收 SO3;
丁装置是用水吸收 SO3,SO3 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汽化为水蒸气,从而形成酸雾;
本实验中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15.通常状况下,A 是黄色固体单质,易溶于 CS2。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E 的化学式:
A      ,E       。
(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C              。
C→D              。
(3)足量的锌与 E 的浓溶液反应,除了得到 C,还可能得到的气体是    。现有 38.4 mg
铜与适量的E的浓溶液加热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E
的物质的量是    。
[答案] (1)S H2SO4
(2)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SO2+O2 2SO3
(3)H2 1.6×10-3 mol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推知 A 是 S,B 是 H2S,C 是 SO2,D 是 SO3,E 是 H2SO4。Cu 与浓硫酸加
热反应时,参加反应的 H2SO4 反应后转化为 SO2 和 CuSO4,则参加反应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
-3 -3
为 n(SO )+n(CuSO )=22.4×10 L 38.4×10 g -32 4 22.4L·mol-1 + 64g·mol-1 =1.6×10 mol。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装置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溶液 , 这种溶液是     , 其作用
是              。
(3)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 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弹簧夹 K,移去酒精灯,但
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 B 中现象是          ,B 中应放置的
溶液是    。
a.水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 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 18 mol·L-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反应完
毕时,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
余,其原因是               。
[答案] (1)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2)NaOH 溶液 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 
(3)广口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4)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Cu 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2H2O+SO2↑。反应
过程中 H2SO4不断被消耗,同时反应生成的 H2O 也使 H2SO4的浓度降低,当 H2SO4的浓度降
低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2)生成的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污染大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3)余热使反应继续进行,生成的多余气体可储存于 B 中,排出的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为减少
SO2的溶解,B 中应为饱和 NaHSO3溶液。
1.向 50 mL 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
的量为(  )。
A.小于 0.45 mol
B.等于 0.45 mol
C.在 0.45 mol 和 0.90 mol 之间
D.等于 0.90 mol
[答案] A
[解析]18mol·L-1 的硫酸是浓硫酸,在 50mL 溶液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 0.90mol。铜与浓硫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在“充分反应”的限定下,似
乎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的量是 0.45mol。但是,事实上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逐渐被消耗,
而且水的生成逐渐增多,使得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停止,可见被还原
的 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 0.45mol。
2.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煅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硫铁矿不能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气体只有 SO2
C.SO2在接触室中被氧化成 SO3,且 SO2能全部转化为 SO3
D.SO3用 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 SO3吸收完全
[答案] D
[解析]将硫铁矿粉碎是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快、更充分,并不是大块硫铁矿不
能燃烧,A错误;从沸腾炉出来的气体除SO2外,还有O2等,B错误;在接触室中,SO2转化为SO3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同时进行,SO2 不可能全部转化为 SO3,C 错误;若直接用水吸
收 SO3,会形成大量酸雾,导致 SO3 吸收不完全,工业生产中用 98.3%的浓硫酸作为吸收剂,不
会出现酸雾,吸收 SO3更充分,D 正确。
3.一定量的Cu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 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
能的是(  )。
A.加入 Cu 的质量为 6.4 g
B.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为 0.2 mol
C.加入 Cu 的质量大于 6.4 g
D.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 0.2 mol
[答案] B
[解析]随反应进行,浓硫酸会变为稀硫酸,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不与 Cu 反应。
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
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产生 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为确认 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 D
[解析]上下移动铜丝可以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
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 项正确;SO2有毒,要用 NaOH 溶液吸收处理,C 项正确;反应液
中 H2SO4 的浓度较高,不能向①中加水,应将①中溶液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且边加边搅
拌,D 项错误。
5.已知 X 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A 与 X 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
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 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 X 的强氧化性
B.若 A 为铁,则足量 A 与 X 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 A 为碳单质,则将 C 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B 转化为 D 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答案] D
[解析]X 为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 错误;常温下,铁遇浓硫酸会发生钝
化,B 错误;若 A 为碳单质,则 C 为 CO2,过量的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C 错误;
工业上,SO2转化成 SO3是 450℃、常压、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D 正确。
6.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 SO2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试管Ⅰ中出现白色固体,将其放入水中,溶液显蓝色
B.试管Ⅱ中品红溶液逐渐褪色,对其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
C.试管Ⅳ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
D.试管Ⅴ可以改为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答案] C
[解析]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
固体,加入水中,溶液呈蓝色,A 正确; SO2使品红褪色因为 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
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加热后这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分解,而恢
复原来的红色,B 正确;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是由于其具有还原性,C 错误;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可以改为装有
碱石灰的干燥管,D 正确。
7.下列方法用来鉴别浓 H2SO4和稀 H2SO4,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取 10 mL 溶液,质量大的是浓 H2SO4,质量小的是稀 H2SO4
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 H2SO4,油状黏稠的是浓 H2SO4
C.把 CuSO4·5H2O 晶体投入溶液,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 H2SO4,晶体溶解的是稀 H2SO4
D.将 Al 片分别投入溶液,反应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 H2SO4,放出气体慢的是稀 H2SO4
[答案] D
[解析]由浓 H2SO4 与稀 H2SO4 性质差异可知 D 不正确,浓 H2SO4 使铝片钝化,无气体放
出。
8.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 SO2 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B 中酸性 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装置 A 发生反应:Fe+2H2SO4(浓) ===== FeSO4+SO2↑+2H2O
C.装置 D 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 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 a 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 B 中的溶液倒吸
[答案] B
[解析]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 SO2的还原性,故 A 正确;装置 A 中 H2SO4

足量,发生的反应为 2Fe+6H2SO4(浓) ===== Fe2(SO4)3+3SO2↑+6H2O,故 B 错误;SO2 能使
品红溶液变为无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酒精灯加热,褪色的品红恢复红色,所
以 D 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生成物的不稳定性,故 C 正确;B 中的溶液发生倒
吸是因为装置 A 中气体压强减小,实验时 A 中导管 a 插入浓硫酸中,A 装置试管中气体
压强减小,空气从导管 a 进入 A 装置中,a 导管起平衡气压的作用,故 D 正确,故选 B。
9.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
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 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
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 6.0 g 放入 15.0 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X 并收集到气体
Y。
甲同学取 336 mL(标准状况)气体 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
+H2SO4。然后加入足量 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 2.33 g。由此推知,气体 Y
中 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计算所得 SO2的体积分数的结果,乙同学认为气体 Y 中还可能含有 H2和
Q 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A B  C  D  E  F
(3)装置 B 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气体 Y 中还含有气体 Q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 Q 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 M 于________(填序号)。
a.A 之前  b.A—B 间  c.B—C 间  d.C—D 间
(6)如果气体 Y 中含有 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合理即可)
(2)66.7%
(3)检验 SO2是否被除净

(4)C+2H2SO4(浓) ===== CO ↑+2SO 2 2
↑+2H2O
(5)c
(6)D 中固体由黑变红,E 中固体由白变蓝
[解析] (2)由 m(BaSO4)=2.33 g 可知 n(SO2)=0.01 mol,所以 SO2 的体积分数 φ(SO2)=
224 mL
×100%≈66.7%。
336 mL
10.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的 Zn 充分反应时,有 SO2 和 H2 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
如下探究。按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 A,观察到 C、D、E 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
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 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一段时间后,C、D、E 中的气泡量
又会明显增加。
(1) 装置 A 中需用浓硫酸 , 用两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试剂是浓硫酸还是稀硫
酸:               。
(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 B、C 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 接   、   接 b,c
接   、   接 d;D、E 两支试管中 CCl4的作用是        。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反应一段时
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
(4)D 中浑浊消失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用火柴梗蘸取少量硫酸,火柴梗若立即变黑,证明是浓硫酸;用滴管吸取少量硫酸,
滴加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若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热,则证明是浓硫酸(其他合理答案也
可)
(2)3 或 4 4 或 3 2 1 防倒吸
(3)C 中品红溶液褪色 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 Zn 反应放出 H2
(4)SO2+H2O+CaSO3 Ca2++2HSO-3
[解析](1)可根据浓硫酸的特性选择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进行确定,如利用其脱水性及稀释
时放热等。
(2)C装置应是检验 SO2气体的,故应选择甲,且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B处需要接一个防倒吸
的安全装置,故应选择乙。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 H2SO4 被还原成 SO2。反应开始,装置中的空气被排出,C、D、
E 中均有气泡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 SO2生成,且随着 H2SO4浓度的减
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产生的气泡量减少,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 Zn
反应产生 H2,产生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4)D中浑浊消失是因为过量的 SO2与CaS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SO3)2,据此可写出其离
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