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将相和 教案+预习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将相和 教案+预习卡(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21:35:18

文档简介

6.将相和
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我知道画横线字的正确的读音(在括号中写出来)。 强逼( ) 擅长( ) 蔺相如( ) 抵御( ) 侮辱( ) 削弱( )
形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易错的生字词写一写。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攻无不( ) 理( )气壮 同心( )力 无价( )宝 战无不( ) 负( )请罪 完( )归赵 宁死不( ) ( )口不提
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4.本文共16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__分钟。 5.快速默读后,留在我脑海里的人物和画面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6.快速默读后,我还有明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预习目标四: 补充资料 1.《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 2.故事背景: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课文中的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秦国最强,经常凭仗武力欺负别的国家,于是也想用这种手段占赵国便宜。 3.关于蔺相如和廉颇,我搜集了有关他们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将相和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明确游戏规则:屏幕上将闪现一些词语,词语闪现时间大概一秒钟,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迅速记住词语。
汛期 访问 隔开 懒惰 摆搭石 一行人 家常话
教师引导:说一说刚刚都看到了哪些词语。你是如何读到屏幕上闪现的内容的?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人的眼睛可以一眼看清多个有意义的词语。如果加以训练,一眼看到的内容可以越来越多。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一眼多看一些内容呢?
点拨:我们可以从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这就叫“连词成句地读”。
二、实践“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检测阅读效果
1.教师引导: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2.出示监测题检测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后,教师组织交流。
3.关于阅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结合课文谈一谈吧。
学生1: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缶”“瑟”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所以我就没管它们,继续读下去。
学生2:边阅读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比如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这一句时,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作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
教师过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很多,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跟随作者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三、生字词学习
1.作者简介。
2.学习会认字。(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1)袍:与“抱”比较记忆,“袍”指直腰、过膝大衣,所以是衣字旁。
(2)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所以是玉字底。可以结合意思记忆字形。
3.学习多音字“强”“划”“削”。
4.学习会写字。引导学生按照结构给生字分类识记。(注意“臣”是独体字)
四、整体感知,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1.提问:“将”和“相”分别是谁呢?他们为什么和好?之前又是因为什么“不和”呢?
预设1:“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预设2:题目的意思是廉颇和蔺相如重归于好,共同保卫赵国。
2.提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将”和“相”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预设: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了解了《将相和》故事的大内容。请同学们学着本节课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交流。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快速阅读,还记得方法吗?(预设:连词成句地读)
教师引导:按照上节课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教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课文内容。注意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预设: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也想得到这个无价之宝,就假意说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过了几年,蔺相如陪同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其间,蔺相如不畏强暴,据理力争,使赵王免受侮辱。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老将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处处主动避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脱下战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国家。
教师引导:这位同学清楚完整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也回忆起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将相和》。
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综合分析。
找出文中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的话,从中体会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语段“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预设1: 蔺相如为赵王分析秦王的意图时,用了两个“如果”,从中可以看出他做事权衡利弊,考虑问题很周全。
(2)课件出示语段“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预设2: 当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就谎称和氏璧有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把和氏璧要了回来,从“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句话可以看出蔺相如很机智。
(3)课件出示语段“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预设3: 当拿回和氏璧后,蔺相如非常的生气,从怒发冲冠这个词语就能看出来,而从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行动“ 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中,我感受到他的不畏强暴和机智勇敢。
课件出示语段“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预设4: 这一部分对蔺相如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课件出示语段“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预设5:从蔺相如“请病假不去商超,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这些行动,也可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教师小结:大家找的都非常准,在这个三个小故事中对蔺相如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蔺相如的形象,他机智勇敢,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不畏强权,同时他为人处世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非常的顾全大局。
找出文中描写廉颇的部分,从中体会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语段:“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预设1: 从这里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廉颇作为赵国的大将军,名声在外,战功赫赫,就连秦王也会畏惧三分。
(2)课件出示语段:“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预设2: 从廉颇一脱一绑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以及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师小结: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
课堂小结
1.结构梳理。
2.主题概括。
3.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
6 将相和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在阅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做游戏,体会如何扩大视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初步明白了“连词成句地读”的阅读方法,紧接着,我通过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让不少同学在掌握本课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还同时运用了前面所学的“注意力集中”和“不要回读”等阅读方法,这令我很欣慰。
在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时,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问题,记录阅读时间,并提醒学生继续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