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漏”字引发的笑话——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漏》解读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本课的要求、教学时学生应达到的层次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本人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颠”等8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喂”等13个字和“莫非”等8个词语,在理解词义和句意的同时带动生字的学习;正确认读多音字“撒”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线索,把握文章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故事大意,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情节梯”等思维导图)、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进行故事复述,尽量避免遗漏重要情节,培养简要复述能力。
2.多种方法体会人物心理,读懂文中“语言误解”,感受故事巧合趣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初步了解民间故事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懂得做坏事是不会有好下场、做人做事都要明辨真假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借助多种阅读策略,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品味故事的有趣。
【教法与学法】
选择依据:
①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我们将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共同绘制情节梯,理清故事脉络,根据示意图,小组内互相进行故事复述训练,及时评价并改进,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②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使用其他思维导图帮助复述故事,如学生喜欢的树状图、圆串图等。
③本课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趣味,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趣味谈话、交流等形式,以助学生更好低感知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④教师须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品读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等描写,能更切身处地体会老虎和贼的可笑之处。
教法:创境激趣法,指导讲解法,引导启发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朗读品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教具,如板书词条、课文主要人物图标磁性贴片若干、作业任务单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27 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颠”等8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喂”等13个字和“莫非”等8个词语,在理解词义和句意的同时带动生字的学习;正确认读多音字“撒”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线索,把握文章大意。
3.根据故事大意,通过绘制路线图和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进行简要故事复述。读懂文中“语言误解”,感受故事巧合趣味,尝试详细故事复述。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故事大意,通过绘制路线图和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进行简要故事复述。读懂文中“语言误解”,感受故事巧合趣味,尝试详细故事复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想象激趣,揭示课题
1.点燃思维。
(1)板书课题“漏”。引领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引导思考:“漏”让你联想到什么?尝试用组词方式说说(如“漏水”、“漏雨”等)理解这个字的大意(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
(或出示“漏”字源图演变图,以助理解)
(2)通过课前预习,说说文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屋子漏雨)
2.想象激趣。
(1)在黑板上出示“老虎”、“贼”和“驴”的磁铁图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个性认知,说说对它们的印象。
(2)教师适时提问、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这三个看似没有多大关系的动物、人物,却给这下雨天上演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齐来学习。
板块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出示动画生字游戏《老虎爬墙游戏》,引导学生学习重、点疑难字词。以学习小组抢答PK形式竞争学习。
(1)字音我能读:
①“撒腿”的“撒”是多音字,读“sā”,说出它的另外读音“sǎ(撒落)”并能会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旋风”的“旋”应读“xuàn”。
②“脊”应读“jǐ”;“贼”和“纵”是平舌音;“老婆婆”应读轻声。
(2)字形我会认:
①识字规律:月作为偏旁,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肉月旁”,表示与肉有关,带有肉月旁的生字很多,如“脊”、“胶”;第二种是与月亮有关,如“明”和“期”。
②生字对比:比一比识记—“颠”和“巅”、“胶”和“校”(形声字)
③指导书写:引导学生报告、交流易错字笔画。
“喂”第11笔是“撇”,第12笔是“捺”;“贼”右边是“戎”,不能多写一竖或者一点;“狼”的右边是“良”,而不是“艮”。
(指名学生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观察并评价,然后在田字本写,小组交流)
3.词义我知晓:说说自己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解释、补充。
如:“走南闯北”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本课形容贼见多识广,但却不认识“漏”。注意:这是一个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累类似的四字词,如“惊天动地”、“东奔西走”等。
板块三 潜心会文,梳理情节
1.再读课文,若有所思。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自主思考并开展小组讨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角色?(雨天;老虎、贼、驴和老夫妻)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老虎和贼想偷驴)
(3)老虎和贼在偷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波折?
(4)故事的结果如何?(老虎和贼做贼心虚,反被吓昏)
2.梳理情节,绘制地图。
(1)学生反馈交流,并自主板书。
①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
②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一起逃跑了。
③老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④老虎和贼又回来偷驴,以为对方是“漏”,便吓昏了过去。
⑤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原来房子漏雨了。
(2)出示“小组合作任务单”,各学习小组根据文字提示,分工合作,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绘制“老虎和贼逃跑路线图”。
3.小试牛刀,复述故事。
(1)互相练习复述。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老虎和贼逃跑路线图”,将这些故事情节串一串、说一说,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一展身手。学生汇报展示,听众适时点评,教师相机指导。
4.炼小标题,概括情节。
(1)借助“漏”概括情节。教师提疑:原来故事的起因和悬念,就是老虎和贼都十分惧怕的“漏”。请大家将刚才整理好的故事情节概括成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要有关键人物“漏”哦!
(2)学生交流反馈,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指导学生板书黑板。
(3)引导学生尝试根据文章小标题,将这些故事情节串一串、说一说,简要复述故事。
(4)学生再度练说。学生汇报展示,听众适时点评,教师相机指导。
5.复述故事,小结方法。小结复述故事策略——“示意图”和“小标题”。
板块四 品读课文 感悟文趣
1.研读课文,感悟有趣之处。
(1)出示思考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觉得最有意思的句子,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故事巧合”和“语言误解”)
2.品读“语言误解”。
(1)学生汇报预设1:我觉得第6、7自然段写得很有意思。当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老虎和贼都想着:
⑥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⑦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因为这句话,他们还“吓得浑身发抖”、“听得腿脚发软”,非常搞笑。
学生汇报预设2:因为老婆婆一句“就怕漏”,贼吓得直接从屋顶掉下来,砸到虎背上,老虎本来就吓得浑身发抖,真的以为是“漏来捉它”了,立马就“撒腿就往外跑”,写得很滑稽、很有趣。
(2)揭秘“漏”真面目。其实老婆婆嘴中的“漏”,指的是“屋顶漏雨”。
(3)讨论怕“漏”原因。聚焦老虎和贼“做贼心虚”。
老虎和贼的特殊心境造成“语言误解”:当老虎和贼听到老婆婆的话“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因为做贼心虚,并没有才从当时正在下雨的实际语境中去理解,便误以为“漏”是“比自己还厉害”的人物,以至于蝴蝶效应般引发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老虎和贼甚至两度被吓昏了过去,却还一直没搞懂“漏”的庐山真面目。读来特别滑稽可笑。
3.探究“故事巧合”。
(1)发现“巧合”。
学生汇报故事中巧合情节时,教师相机引领发现其他巧合。
(2)解读“巧合”。
①“巧合”推动故事发展,使情节更曲折离奇,更具可读性。
②“巧合”使故事更有趣,读来忍俊不已。
4.整合文本有趣之处,课后尝试复述故事。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根据示意图或小标题,尝试将文中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特别是老虎和贼的“语言误解”和故事多处有趣的巧合,加入故事复述中,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更曲折离奇)
27 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大意,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如“情节梯”)理清故事脉络,进行故事复述,尽量避免遗漏重要情节,培养简要复述能力。
2.多种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故事巧合趣味,并融入到故事详细复述中。
4、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初步了解民间故事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懂得做坏事是不会有好下场、做人做事都要明辨真假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故事大意,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情节梯”、“圆串图”等思维导图)理清故事脉络,进行故事复述比赛,尽量避免遗漏重要情节,培养详细复述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情节,聚焦心理
1.回顾课文,整理情节。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回顾、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2.提出质疑,点燃思维。
(1)“老虎”和“贼”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我们会发现,因为故事中的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比自己厉害”的“漏”,惊慌不已,从来不敢和对方说话。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老虎和贼?(预设:心理描写。)
3.品读句子,聚焦心理。
(1)学生分别画出老虎和贼的心理描写,用一两个词概括他们的想法。
(2)板书“情节梯”,学生根据故事主要情节,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绘制故事复述导图。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顺势引导学习小组,进行分角色对读,结合故事情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读出语调、语气,重点体会老虎和贼“做贼心虚”的心理。
板块二 创境激趣,复述PK
1.创设情境,预赛激趣。出示《凯叔讲故事》系列节目趣味片头,视频旁白:佛山市将举办第2届“凯叔讲故事”预选赛,比赛篇目为《漏》,请你运用所学的复述故事技巧,尝试着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2. 预备锦囊,整装待发。
(1)学生小结所学的复述故事策略与方法,写在磁性图标“复述小锦囊”和“复述百宝箱”上,并贴在黑板上。提醒:要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复述!
(2)教师出示“《漏》故事复述BATTLE”评价表。说清复述要求。
3.借助提纲,自主练习。同桌互说,组内练说。
4.分组BATTLE,总结窍门。
学生上台表演讲故事,其他同学担任“大众评委”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1)借助情节梯复述故事。
①根据小标题,复述清楚主要的故事情节,注意要结合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将故事中的曲折巧合之处讲出来,讲得越有趣越好。
②复述时,要注意配合恰当的动作,注意讲故事时的表情与语气,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听众要遵守规矩,听到精彩之处,以掌声鼓励。
③语言要简洁有力,但又不能太过粗糙,试用上原文中有感染力的词句。
(2)小组分角色复述故事。(学生可戴上自制的人物头冠)
①注意做好分工,建议组内一位同学担任旁白,另外三位同学分别轮流复述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老虎和贼的故事内容。
②提前组内演练,复述过程要保持流畅自然,鼓励有创意的表演。
③讲故事时,要充分地表现该人物角色的表情、语气和心理活动。
5.评选颁奖,小结窍门。
(1)学生自行统计得分,选出“故事大王”、“最佳小组”,现场颁奖。
(2)获奖选手交流、反馈获奖心得,引导说说有哪些复述故事的小窍门。
板块三 课外延伸,总结升华
1.故事哲理,启迪深思。
(1)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谈谈,从《漏》这个故事中,收获了哪些宝贵的人生道理?(提示:关注老虎和贼的行动与心理)
(2)故事小结:故事告诉我们:
①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要进行独立思考,分辨真伪,不要盲目轻信,给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并生出令人捧腹的笑料。
②做坏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2.课外延伸,触类文化。
(1)出示中国民间故事图片,学生说出故事名。
①《梁祝》 ②《孟姜女哭长城》③《牛郎织女》 ④《白蛇与许仙》
(2)了解民间故事,课外阅读推荐。《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民间故事精选》
(3)类文阅读—《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牛郎织女的相识是老牛的牵线。一天,几个仙女下凡洗澡。老牛(老牛之前是神仙)叫牛郎去偷织女的衣服,因此织女留下来和牛郎结为夫妇。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
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
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4)对比《漏》,说说民间故事有哪些特点?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①故事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②贴近生活,情节夸张,充满幻想,主题多为惩恶扬善。
(5)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尝试把《牛郎织女》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3.总结全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漏》这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完整又有意思地复述给别人听,我们可以借助(示意图)、(小标题)、(情节梯)和(分角色演读)等方法,注意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说出来,复述时这部分的内容也不能丢哦。要想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就要注意通过表情、动作、语气等肢体语言,将故事的离奇巧合也表现出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