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培优试卷(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培优试卷(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5 11:58:23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2023八下·浙江期中)在拓展课上,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图。
(1)电路中插座与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
(2)小明认为有几处开关必须处于常闭状态,所以不需要设置,这几处开关是   (填数字)。
2.(2023八下·鄞州期末)如图甲的无人机灯光秀”燃爆”宁波:近千架无人机齐飞,以夜空为幕,执祝福之笔,欢度2023年元宵,与江边夜景、花市灯会交相辉映,共同点亮了宁波夜空。为了确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不超过最大值280km/h,工程师给无人机的发动机装上了能控制油门大小的限速器,其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
(1)闭合开关后,电磁铁的上端为    (填”N”或”S”)极。
(2)其中R的阻值随飞行速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若电源电压恒为6V,R0的阻值为10Ω,此电路的最大电流为   A。(电磁铁电阻忽略不计)
(3)若要进一步减小最大飞行速度,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3.(2023八下·富阳期末)小金去商场时,发现当他站在电梯上时电梯运动较快,走下电梯后电梯运动会变慢。他查阅资料,发现电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利用了压敏电阻阻值随着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等知识,以实现速度变化。
(1)由分析可知,图中   (选填“R”或“R1”)为压敏电阻。
(2)当衔铁与下触点b接触时,电梯处于   (选“快速”或“慢速”)档。
(3)小胖同学认为,站上电梯的人越多,压敏电阻阻值越小,电梯速度越快。他的理解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
4.(1)将一个电磁铁和白炽灯并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当闭合电键时,灯L1即刻点亮,随后熄灭;当断开电键时,灯闪亮后熄灭。此现象说明当闭合电键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为   ;当断开电键时,灯闪亮说明电磁可在短时间内   (选填“充电”或“供电”)。
(2)如图乙,两根绝缘细线吊着一根铜棒,空间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棒中通有向右的电流时两线上拉力大小均为F1,若棒中电流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均为F2,且F2>F1,则铜棒所受磁场力大小为   。(用已给字母表示)
(3)如图丙是“悬空的磁环”示意图,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质量均为m,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若甲的上端为S极,则乙的上端为   极;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为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为F2,则F1   F2。(选填“<”“=”“>”)。
(4)两根非常靠近且相互垂直的长直导线分别通以相同强度的电流,方向如图丁所示,那么两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垂直导线平面向外且最强的在填哪个区域为   (填“1”或“2”或“3”或“4”)
5.如图虚线框内的装置叫   ,其中R是热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R0是滑动变阻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合,右侧空调电路接通,空调开始工作.为了节能,现要将空调启动的温度调高,可以适当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者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6.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铁和氧组成的化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2)相同分子数目的SO2和SO3中氧元的质量比为   ,等质量的CO2和CO中氧元素的质量比   。
7. (1)某三价金属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A、B两元素质量比为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若其中B为-n价,则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元素R可与氧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RO中含氧53.33%,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76,含氧量为63.16%的R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8.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     ;
(5)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
(6)带负电荷的微粒是     ;
(7)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
9.下图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收集装置中,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填序号),小正加热15.8g高锰酸钾,分解得到0.8g氧气时,此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有   (选填KMnO4,K2MnO4,MnO2)
10.(2020八下·吴兴期末)“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   ,肺内气压   (“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
11.(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   。
12.如图(瓶口均密封),D、E阀门关闭,B中有水且长有绿色植物。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   作用,写出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
(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   和稀盐酸。
(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4)一段时间过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证明上题过程的产物?   。
二、实验探究题
13.(2022八下·安吉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一段新鲜柳树枝条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如图)。装置是连通的,并用白炽灯照射。请仔细研究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右侧水槽中的清水是用来密封毛细玻璃管一端的。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    (选填“会” 或“不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若将装置移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的移动速度变   (选填“快”或“慢”)。
(3)若将本实验装置放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只通过减少叶片数量来观察实验过程中小气泡的移动,则本实验可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    。
(4)前面实验项目完成后,小组同学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实验,并将柳树枝条下的清水改成浓盐水,装置放在阴凉处,发现小气泡缓慢地向右移动,就此现象你的解释是   。
14. 清明时节,如果你来到安徽的砀山县,你会发现,这里是一片雪白的世界.把大地银装素裹的不是雪花,而是晶莹剔透的梨花(图1),到八月中秋,砀山又成了果山果海,酥梨硕果累累(图2)
(1)砀山梨开花后,往往需要对其进行人工授粉,以增加梨的品质产量.方法是先采集   ,然后涂抹或倾撒在需授粉梨花的   上.
(2)砀山酥梨在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主要是通过梨树根尖的   吸收;成熟的酥梨果大核小、皮薄多汁、酥脆甘甜,其中的糖分主要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请你用“太阳能、氧气、二氧化碳、叶绿体”这些关键词完成图2概念图A:    ,B:    C:    ;D:    .
(3)研究表明,砀山梨在25℃左右易腐烂,难以贮存,最佳贮藏温度为1~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越低越好.贮藏温度在1℃左右,可以使梨保持缓慢的    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贮藏期.
(4)冬季,需要对梨树进行修剪,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达5亿多斤,现在农村多年不用柴禾烧饭了,这些废枝条就成了困扰果农的一个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种既有利于环保,又能利用废枝条的措施。
15.(2024·浙江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图乙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水珠部分来自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16.(2022八下·武义期末)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三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能.达到目的的有 ;
A.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
B.铜和稀盐酸
C.白磷和空气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 4 种物质 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A、B、C 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x 值为   ;
(3)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字母代号);
(4)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17.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8g,测得铜元素的质量为16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请通过分析或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的组成情况有   。(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2)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质量偏少的那种物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用分数表示)
18.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19.(2023八下·路桥期末)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
[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灯(图甲,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则不发光)等。
[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   原理。
[方案设计]乙图为小柯设计的节能夜跑灯结构图,磁体在水管中可来回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一盏LED灯构成闭合电路。
[产品制作]小柯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丙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确定匝数后,制作夜跑灯绑在小臂上,跑步时甩臂使一盏工作电压为1.8V的LED灯发光。
[项目评价]
节能夜跑灯设计制作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5分 3分 1分 自评
夜跑灯设计图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结构有标注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 有设计图但设计不合理  
产品性能 发光情况 两盏LED灯交替发光 两盏LED灯发光 一盏LED灯发光  
使用情况 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快于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手中摇动发光  
根据评价表,小柯设计的夜跑灯发光情况一项评分为1分,请在图示虚线框内改进设计图使该指标达到5分。
20.(2019八下·黄岩期末)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图1),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2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如图1,通电前静止的小磁针南北指向。现要在小磁针上方拉一根直导线,使通电时小磁针会发生明显的偏转,直导线所指的方向应为   (选填“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或“任意方向")。
(2)图2的实验表明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若此时改变其中一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会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安培发现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可能跟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I1/A I2/A r/m F/N
1 0.2 0.2 0.1 1.0×10-7
2 0.1 0.2 0.1 0.5×10-7
3 0.2 0.2 0.05 2.0×10-7
4 0.2 0.4 0.1 2.0×10-7
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获得的结论是   。
2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如图所示,实验时,控制磁场方向相同,改变导体ab的运动方向.
步骤一:导体水平左右运动,如图甲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这是因为   。
步骤二:导体竖直上下运动,如图乙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这是因为   。
步骤三:导体水平左右运动,如图丙所示,电流计指针偏转,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综合上面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   和   。
22.如图所示,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空心簿铜管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当拉动铜管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铜管EF也立即运动起来。
(1)若拉动铜管EF使其向右移动时,则GH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2)当拉动铜管EF使其向右移动,GH紧跟着运动的过程中,导轨上的两根簿铜管可分别看作是电动机和发电机,其中铜管    可以看作电动机。
(3)本实验中EF和GH采用空心薄铜管而不采用铜棒的原因是   。
23.为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除了与是否带铁芯有关系之外,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作了以下猜想:
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可能与 ▲ 有关;
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猜测②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
(2)小明在 A、B 两个铁钉的下方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闭合开关观察到 A 吸引的铁屑要比B多,可以得出结论   。
(3)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另一个猜测   。
(4)像本实验这样将不易观察的磁场强弱通过观察比较吸引铁屑的数量来体现的方法称为转化法,下列实验中运用了相同方法的是
A.研究分子的特性时,用黄豆和米粒混合实验;
B.研究电流的特点时,通过类比较水流帮助理解;
C.研究电流的有无时,串联一个小灯泡。
24.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继电器的磁性将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中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   相连(均选填“A”或“B”)。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25.(2024八下·浙江期末)超市的电动扶梯,有人乘时运行较快,无人乘时运行较慢。某同学想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这样的电路。
(1)力敏电阻R0的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根据要求请将图乙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3)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在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较快运行,则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g取10N/kg)
(4)如果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写出两种方法)
26.(2023八下·浙江期末)光敏电阻在各种自动化装置中有很多应用,小柯用它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照明灯”电路,如图甲所示。(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
(1)导线   (填“A”或“B”)连接家庭电路中的火线。
(2)小柯的设计要求是“智能家居照明灯”在天暗时自动点亮,天亮时自动熄灭,那么他选择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大小应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   。
(3)保持光照强度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电源电压U0不变)
27.(2024八下·浙江期末)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 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测定,其他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HCO3= NaCl+   +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   。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 溶液的质量 40 40 40 40 4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138.9 177.8 216.7 255.6 295.6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8.(2024·浙江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甲中的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请在图乙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的示意图,并写出计算过程。
29.(2023八下·武义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样品,并用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4次实验(样品中其他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样品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2)表中的M数值是    g。
(3)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0.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4 / 4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2023八下·浙江期中)在拓展课上,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图。
(1)电路中插座与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
(2)小明认为有几处开关必须处于常闭状态,所以不需要设置,这几处开关是   (填数字)。
【答案】(1)并联(2)2、4
【解析】【分析】插座与电灯是并联的,灯泡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解答】(1)家庭电路中的插座与电灯之间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是并联的。
(2)在家庭电路中,电路的总开关应该接在干路中,在电能表之后,故1合理;三孔插座中,中间的孔接地,不要开关控制,故2是不合理的;三孔插座的右孔接的是火线,开关3控制的是火线,故3合理;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不能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故4不合理,5合理。
综上所述,无需设置的是2、4。
2.(2023八下·鄞州期末)如图甲的无人机灯光秀”燃爆”宁波:近千架无人机齐飞,以夜空为幕,执祝福之笔,欢度2023年元宵,与江边夜景、花市灯会交相辉映,共同点亮了宁波夜空。为了确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不超过最大值280km/h,工程师给无人机的发动机装上了能控制油门大小的限速器,其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
(1)闭合开关后,电磁铁的上端为    (填”N”或”S”)极。
(2)其中R的阻值随飞行速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若电源电压恒为6V,R0的阻值为10Ω,此电路的最大电流为   A。(电磁铁电阻忽略不计)
(3)若要进一步减小最大飞行速度,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S(2)0.3(3)减小定值电阻R0的阻值(或增大电源电压)
【解析】【分析】判断电磁铁磁场方向的方法是右手定则,如下图
【解答】(1)根据电路图先标出电磁铁上导线电流的方向,再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出电磁铁上端为S极
(2)当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达到最大 280km/h时,根据丙图,电阻R的阻值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当速度是280km/h,R为10Ω,故最大电流
(3)若要进一步减小最大飞行速度,则应要R阻值达到10Ω前电磁铁将B吸下来从而断开油门,因此可以减少定值电阻R0的 阻值,或者增大电源电压。
故答案为(1)S (2)0.3 (3)减小定值电阻R0的阻值(或增大电源电压)
3.(2023八下·富阳期末)小金去商场时,发现当他站在电梯上时电梯运动较快,走下电梯后电梯运动会变慢。他查阅资料,发现电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利用了压敏电阻阻值随着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等知识,以实现速度变化。
(1)由分析可知,图中   (选填“R”或“R1”)为压敏电阻。
(2)当衔铁与下触点b接触时,电梯处于   (选“快速”或“慢速”)档。
(3)小胖同学认为,站上电梯的人越多,压敏电阻阻值越小,电梯速度越快。他的理解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R(2)快速(3)不对。一旦衔铁被吸引到b,工作电路电阻不在改变
【解析】【分析】该电路图左侧为控制电路,当R上方没有人时,R受到的压力小,电阻大,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小,电磁铁磁性弱,不能将衔铁吸下来,衔铁与a接触,此时右侧工作电路中R1与电动机串联,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较小,电动机速度慢;
当R上方站了人时,R受到的压力大,电阻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电磁铁磁性强,将衔铁吸下来,衔铁与b接触,此时右侧工作电路中R1被短路,电动机单独工作,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较大,电动机速度快
【解答】(1)R1在工作电路中,是为了减少工作电路中的电流,R1是定值电阻,R在控制电路中,通过R受到的压力的变化使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改变实现自动控制工作电路,因此R为压敏电阻
(2) 当衔铁与下触点b接触时,R1被短路,电动机单独工作,电流大,电动机转速快,电梯处于快速档
(3)站上电梯的人越多,压敏电阻阻值越小,其改变的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一旦衔铁被吸引到b,工作电路电阻不在改变
故答案为:(1)R (2)快速 (3)不对。一旦衔铁被吸引到b,工作电路电阻不在改变
4.(1)将一个电磁铁和白炽灯并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当闭合电键时,灯L1即刻点亮,随后熄灭;当断开电键时,灯闪亮后熄灭。此现象说明当闭合电键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为   ;当断开电键时,灯闪亮说明电磁可在短时间内   (选填“充电”或“供电”)。
(2)如图乙,两根绝缘细线吊着一根铜棒,空间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棒中通有向右的电流时两线上拉力大小均为F1,若棒中电流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均为F2,且F2>F1,则铜棒所受磁场力大小为   。(用已给字母表示)
(3)如图丙是“悬空的磁环”示意图,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质量均为m,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若甲的上端为S极,则乙的上端为   极;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为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为F2,则F1   F2。(选填“<”“=”“>”)。
(4)两根非常靠近且相互垂直的长直导线分别通以相同强度的电流,方向如图丁所示,那么两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垂直导线平面向外且最强的在填哪个区域为   (填“1”或“2”或“3”或“4”)
【答案】(1)变强;供电(2)F2-F1(3)N;<(4)1
【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即电流越大,它的磁场越强。灯泡发光的条件:①有电源;②有通路,根据电源的作用解答。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列式计算出即可;
(3)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乙的磁极状况。分别以甲,甲和乙为受力对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两个作用力的大小。
(4)用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指尖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环绕方向,据此分析导线周围的磁场,哪个位置二者方向一致,那么它们重叠相加,磁场最强。
【解答】(1)当闭合电键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则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为变强;当断开电键时,灯闪亮说明有电流经过灯泡,那么电磁铁相当于电源,即电磁可在短时间内供电。
(2)当电流向右时,铜棒受到向上的磁力,此时拉力2F1=G-F ①;
当电流向左时,铜棒受到向下的磁力,此时拉力2F2=G+F ②;
②-①得到:F2-F1=F;
则铜棒受到的磁场力为:F=F2-F1.
(3)①若甲的上端为S极,则甲的下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则乙的上端为N极;
②甲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乙对甲的作用力等于G甲。因为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相等,因此甲对乙的作用力为F1=G甲。
将乙和甲看作一个整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丙对乙的作用力等于甲和乙的总重力,即F2=G甲+G乙。
比较可知,F1(4)根据丁图可知,竖立导线的磁场方向:右手握住这根导线,大拇指指向下端,在位置1处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外,即1处磁场方向向外;
水平导线的磁场方向:右手握住这根导线,大拇指指向右端,在位置1处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外,即1处磁场方向向外。
则位置1处磁场方向相同,此处磁场最强。
如图虚线框内的装置叫   ,其中R是热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R0是滑动变阻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合,右侧空调电路接通,空调开始工作.为了节能,现要将空调启动的温度调高,可以适当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者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答案】电磁继电器;右;减小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热敏电阻决定了电路的工作,而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题意可知,当控制电路中的 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合,右侧空调电路接通,空调工作;根据热敏电阻的变化和欧姆定律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和电源电压的变化。
【解答】电磁继电器在电路中相当于开关,因此虚线框内的装置叫电磁继电器;根据题意可知,衔铁吸合需要的电流是一定的,即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要将空调启动的温度调高,则热敏电阻的阻值将减小,由 可知,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热敏电阻越小,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即将滑片向右移动;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一定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源电压也需要减小。
6.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铁和氧组成的化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2)相同分子数目的SO2和SO3中氧元的质量比为   ,等质量的CO2和CO中氧元素的质量比   。
【答案】(1)Fe3O4(2)2:3;14:11
【解答】(1)该化合物的铁、氧的原子个数之比为:,则化学式为: Fe3O4 。
(2)1个SO2和SO3分子中分别含有2个氧原子、3个氧原子,则相同分子数目的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设它们的质量为x,等质量的CO2和CO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x××100%):(x××100%)=14:11。
7.(1)某三价金属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A、B两元素质量比为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若其中B为-n价,则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元素R可与氧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RO中含氧53.33%,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76,含氧量为63.16%的R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1)56(2)AB3;+3n价(3)N2O3
【解答】(1)设该化合物为R2O3,则 ×100%=30%,解得a=56,即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2)设A、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b,化学式为AxBy,a∶b=2∶1,ax∶by=2∶3,得x∶y=1∶3,因此化学式为AB3。若B元素化合价为-n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求得A元素化合价为+3n价。
(3)因RO中含氧53.33%,则 ×100%=53.33%,a=14,查得R为N元素。设所求化学式为N2Ox,则28+16x=76,x=3,即化学式为N2O3。
8.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     ;
(5)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
(6)带负电荷的微粒是     ;
(7)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
【答案】分子、原子;原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质子、原子核、离子;电子、阴离子;分子、原子、中子
9.下图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收集装置中,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填序号),小正加热15.8g高锰酸钾,分解得到0.8g氧气时,此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有   (选填KMnO4,K2MnO4,MnO2)
【答案】(1)试管;集气瓶(2)没有棉花;
(3)DE;KMnO4,K2MnO4,MnO2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①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D或E收集;
②设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0.8g
;解得:x=7.9g<15.8g 由于7.9g<15.8g,以上计算和发生的反应可知: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固体剩余物是:KMnO4、K2MnO4、MnO2。
10.(2020八下·吴兴期末)“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   ,肺内气压   (“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
【答案】舒张;大于;甲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运动的特征,解题从吸气和呼气方面切入即可。
【解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吸气的过程是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甲图符合吸气过程。
11.(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   。
【答案】化合反应;2:7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
12.如图(瓶口均密封),D、E阀门关闭,B中有水且长有绿色植物。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   作用,写出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
(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   和稀盐酸。
(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4)一段时间过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证明上题过程的产物?   。
【答案】(1)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石灰石
(3)呼吸;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4)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解析】
【解答】(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 叶绿体/光 → 有机物+氧气。(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物+氧气 →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4)一段时间过后,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实验探究题
13.(2022八下·安吉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一段新鲜柳树枝条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如图)。装置是连通的,并用白炽灯照射。请仔细研究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右侧水槽中的清水是用来密封毛细玻璃管一端的。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    (选填“会” 或“不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若将装置移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的移动速度变   (选填“快”或“慢”)。
(3)若将本实验装置放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只通过减少叶片数量来观察实验过程中小气泡的移动,则本实验可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    。
(4)前面实验项目完成后,小组同学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实验,并将柳树枝条下的清水改成浓盐水,装置放在阴凉处,发现小气泡缓慢地向右移动,就此现象你的解释是   。
【答案】(1)会(2)快(3)叶
(4)浓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柳树枝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柳树细胞失水,使气泡右移
【解析】【解答】(1)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气体无法流动,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决定小气泡移动速度的主要是柳树枝条的蒸腾作用。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3)若将本实验装置放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只通过减少叶片数量来观察实验过程中小气泡的移动,则本实验可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叶。
(4)将柳树枝条下的清水改成浓盐水,装置放在阴凉处,发现小气泡缓慢地向右移动,主要原因:浓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柳树枝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柳树细胞失水,使气泡右移。
14. 清明时节,如果你来到安徽的砀山县,你会发现,这里是一片雪白的世界.把大地银装素裹的不是雪花,而是晶莹剔透的梨花(图1),到八月中秋,砀山又成了果山果海,酥梨硕果累累(图2)
(1)砀山梨开花后,往往需要对其进行人工授粉,以增加梨的品质产量.方法是先采集   ,然后涂抹或倾撒在需授粉梨花的   上.
(2)砀山酥梨在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主要是通过梨树根尖的   吸收;成熟的酥梨果大核小、皮薄多汁、酥脆甘甜,其中的糖分主要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请你用“太阳能、氧气、二氧化碳、叶绿体”这些关键词完成图2概念图A:    ,B:    C:    ;D:    .
(3)研究表明,砀山梨在25℃左右易腐烂,难以贮存,最佳贮藏温度为1~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越低越好.贮藏温度在1℃左右,可以使梨保持缓慢的    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贮藏期.
(4)冬季,需要对梨树进行修剪,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达5亿多斤,现在农村多年不用柴禾烧饭了,这些废枝条就成了困扰果农的一个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种既有利于环保,又能利用废枝条的措施。
【答案】(1)花粉;柱头(2)成熟区;光能;二氧化碳;叶绿体;氧气(3)呼吸(4)粉碎后放入沼气池
15.(2024·浙江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图乙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水珠部分来自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答案】(1)蒸腾(2)d(3)多于(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解析】【解答】(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写出一点即可)
16.(2022八下·武义期末)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三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能.达到目的的有 ;
A.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 B.铜和稀盐酸 C.白磷和空气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 4 种物质 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A、B、C 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x 值为   ;
(3)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字母代号);
(4)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答案】(1)B(2)0(3)BC(或 CB)(4)C2H6O
【解析】【解答】(1)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加入的物质必须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而铜和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故选B。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00+1+1+46=4+89+55+x,解得:x=0;
(3)根据图片可知,图中B和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二者为氧化物;
(4)根据表格可知,A的质量减小:100g-4g=96g;D的质量减小:46g-0g=46g,二者为反应物;
B的质量增大:89g-1g=88g;C的质量增大:55g-1g=44g,二者为生成物。
则该反应为:O2+X→H2O+CO2;
那么D中氢元素的质量:;
那么D中碳元素的质量:;
则D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6g-6g-24g=16个;
那么D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则D的化学式为: C2H6O 。

17.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8g,测得铜元素的质量为16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请通过分析或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的组成情况有   。(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2)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质量偏少的那种物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用分数表示)
【答案】(1)Cu2O;CuO 和 Cu;Cu2O、CuO 和 Cu(2)
【解析】【解答】(1)固体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那么样品的组成情况有:①只有一种物质,Cu2O;②两种物质:CuO和Cu;③三者物质:CuO和Cu和Cu2O。
(2)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所以该混合物中一定Cu和CuO,其中铜的含量减少。
设铜的质量分数为a,
则:80%a+(18g-a)=16g;解得:x=10g;所以铜为18g-10g=8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
18.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A;C(2)质子
【解析】【分析】从实验现象出发,根据原子可能的机构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质子构成。
【解答】(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足够小;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说明金原子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原子核质量很大。AC符合题意。
(2)氮原子被轰击后变成了氧原子,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明质子数发生了改变,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故答案为:(1)AC;(2)质子
19.(2023八下·路桥期末)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
[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灯(图甲,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则不发光)等。
[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   原理。
[方案设计]乙图为小柯设计的节能夜跑灯结构图,磁体在水管中可来回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一盏LED灯构成闭合电路。
[产品制作]小柯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丙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确定匝数后,制作夜跑灯绑在小臂上,跑步时甩臂使一盏工作电压为1.8V的LED灯发光。
[项目评价]
节能夜跑灯设计制作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5分 3分 1分 自评
夜跑灯设计图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结构有标注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 有设计图但设计不合理  
产品性能 发光情况 两盏LED灯交替发光 两盏LED灯发光 一盏LED灯发光  
使用情况 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快于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手中摇动发光  
根据评价表,小柯设计的夜跑灯发光情况一项评分为1分,请在图示虚线框内改进设计图使该指标达到5分。
【答案】电磁感应;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解析】【解答】
[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产品制作]小柯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确定而数后,制作夜跑灯绑在小臂上,跑步时用臂使一盏工作电压为1.8v的LED灯发光;
[项目评价]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两个LED灯并联起来,正负极接法不同,设计如下:
20.(2019八下·黄岩期末)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图1),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2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如图1,通电前静止的小磁针南北指向。现要在小磁针上方拉一根直导线,使通电时小磁针会发生明显的偏转,直导线所指的方向应为   (选填“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或“任意方向")。
(2)图2的实验表明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若此时改变其中一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会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安培发现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可能跟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I1/A I2/A r/m F/N
1 0.2 0.2 0.1 1.0×10-7
2 0.1 0.2 0.1 0.5×10-7
3 0.2 0.2 0.05 2.0×10-7
4 0.2 0.4 0.1 2.0×10-7
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获得的结论是   。
【答案】(1)南北方向(2)两根导线会相互排斥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跟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I1、I2越大,F越大;r越小,F越大(或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I1、I2成正比,与r成反比)。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现象,同时明确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别情况,并要求搞清地磁场的分布对小磁针的影响。
【解答】(1)奥斯特实验:把通电直导线放在水平方向静止的小磁针上,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受到磁力作用,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由图可知,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靠拢,说明两导线相互吸引;当通入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远离,说明两导线相互排斥。
(3)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获得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跟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I1、I2越大,F越大;r越小,F越大(或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I1、I2成正比,与r成反比)。
故答案为:(1)南北方向(2)两根导线会相互排斥(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跟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I1、I2越大,F越大;r越小,F越大(或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I1、I2成正比,与r成反比)
2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如图所示,实验时,控制磁场方向相同,改变导体ab的运动方向.
步骤一:导体水平左右运动,如图甲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这是因为   。
步骤二:导体竖直上下运动,如图乙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这是因为   。
步骤三:导体水平左右运动,如图丙所示,电流计指针偏转,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综合上面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   和   。
【答案】没有形成闭合电路;导体没有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析】【分析】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步骤一 : 导体水平左右运动 , 如图甲所示 , 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 这是因为开关没有闭合,没有形成闭合电路;
步骤二 : 导体竖直上下运动 , 如图乙所示 , 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 这是因为导体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
步骤三 : 导体水平左右运动 , 如图丙所示 , 符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流计指针偏转 , 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综合上面实验现象 , 可以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22.如图所示,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空心簿铜管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当拉动铜管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铜管EF也立即运动起来。
(1)若拉动铜管EF使其向右移动时,则GH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2)当拉动铜管EF使其向右移动,GH紧跟着运动的过程中,导轨上的两根簿铜管可分别看作是电动机和发电机,其中铜管    可以看作电动机。
(3)本实验中EF和GH采用空心薄铜管而不采用铜棒的原因是   。
【答案】(1)右(2)GH(3)空心薄钢管质量小,压力小,产生的摩擦力小,容易运动起来
【解析】【解答】(1)当拉动铜管EF向右运动时,根据“右手定则”: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即右手手心向外,大拇指指向运动方向(向右),四个手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即电流从F到E;那么GH中的电流从上到下,根据“左手定则”: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即左手手心向外,四个手指指向电流方向(向下),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即GH向右运动;
(2)铜管EF运动起来产生电能,因此它是发电机;铜管GH通上电流运动起来,因此是电动机;
(3)因为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所以本实验中EF和GH采用空心薄铜管而不采用铜棒的原因是:空心薄钢管质量小,压力小,产生的摩擦力小,容易运动起来。
23.为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除了与是否带铁芯有关系之外,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作了以下猜想:
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可能与 ▲ 有关;
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猜测②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
(2)小明在 A、B 两个铁钉的下方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闭合开关观察到 A 吸引的铁屑要比B多,可以得出结论   。
(3)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另一个猜测   。
(4)像本实验这样将不易观察的磁场强弱通过观察比较吸引铁屑的数量来体现的方法称为转化法,下列实验中运用了相同方法的是
A.研究分子的特性时,用黄豆和米粒混合实验;
B.研究电流的特点时,通过类比较水流帮助理解;
C.研究电流的有无时,串联一个小灯泡。
【答案】(1)线圈匝数
(2))在电流相等且都有铁芯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右端,将铁屑均匀撒在 A 的下方,闭合开关观察铁屑吸引情 况,然后将滑片移逐渐向最左端移动,观察铁屑吸引情况
(4)C
【解析】【【解答】(1)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①电流大小;②线圈匝数,因此猜测②的横线处应该是线圈匝数;
(2)两个螺线管串联即电流相等,A吸引的铁屑多,说明A的磁性大,因此得到结论:在电流相等且都有铁芯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探究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必须控制线圈匝数相同改变电流,实验步骤为: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右端,将铁屑均匀撒在 A 的下方,闭合开关观察铁屑吸引情 况,然后将滑片移逐渐向最左端移动,观察铁屑吸引情况;
(4)A.研究分子的特性时,用黄豆和米粒混合实验,使用的是类比法,故A不合题意;
B.研究电流的特点时,通过类比较水流帮助理解,还是使用的的类比法,故B不合题意;
C.电流看不到摸不着,串联一个灯泡,利用灯泡是否发光反应电流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三、解答题
24.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继电器的磁性将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中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   相连(均选填“A”或“B”)。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答案】(1)70 ;增大(2)A(3)环境温度大于等于80℃时,警铃报警
【解析】【解答】(1) 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70Ω。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
(2)根据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即B应该与C相连,而指示灯的接线柱D与接线柱A连接。
(3) 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此时的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t=R总-R0=60Ω-30Ω=30Ω;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温度为80℃;
则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80℃时,警铃报警。
25.(2024八下·浙江期末)超市的电动扶梯,有人乘时运行较快,无人乘时运行较慢。某同学想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这样的电路。
(1)力敏电阻R0的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根据要求请将图乙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3)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在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较快运行,则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g取10N/kg)
(4)如果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写出两种方法)
【答案】(1)力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
(3)由题可知:F=G=mg=40kg×10Nkg=400N,
查题图可知:R0=600Ω
R1=R总-R0=1200Ω- 600Ω=600Ω
(4)解:将R1变小;电源电压变大;电磁铁线圈匝数增加;换一根强度较弱的弹簧。(写出两种方法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分析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规律;
(2)当电梯上有人时,根据压力增大确定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确定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进而确定衔铁的位置,再根据此时电梯运行加快确定定值电阻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即可。
(3)首先根据F=G=mg计算电梯受到的压力,再根据乙图确定力敏电阻的阻值,接下来根据 计算此时总电阻,最后根据R1=R总-R0 计算R1的阻值。
(4)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质量较小的人对电梯的压力减小,而力敏电阻的阻值增大,而电流减小。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那么根据U=IR可知,此时可以增大电源电压。如果电源电压不变,此时要减小总电阻,即减小R1的阻值。还可以通过增大电磁铁线圈匝数的方式增大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或者减小弹簧的拉力,从而减小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磁场强度。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 力敏电阻R0的阻值随与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 根据题意可知,当电梯上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减小,从而使电磁铁的电流增大,磁场变强,此时衔铁被吸下来。由于此时电梯运行加快,则此时电流增大,而总电阻减小,即此时应该只有电动机工作;当衔铁弹开时,此时电梯运行变慢,即电阻变大,那么定值电阻与电动机串联,如下图所示:
26.(2023八下·浙江期末)光敏电阻在各种自动化装置中有很多应用,小柯用它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照明灯”电路,如图甲所示。(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
(1)导线   (填“A”或“B”)连接家庭电路中的火线。
(2)小柯的设计要求是“智能家居照明灯”在天暗时自动点亮,天亮时自动熄灭,那么他选择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大小应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   。
(3)保持光照强度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电源电压U0不变)
【答案】(1)A(2)减小
(3)解:当滑片位于b端时,电路为光敏电阻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图可知电源电压U0=12V;
当滑片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与光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可知,此时I=0.1A,U光敏=2V,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120Ω,
光敏电阻的阻值:R光敏===2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ab=R总-R光敏=120Ω-20Ω=100Ω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导线A与控制灯泡L的开关直接相连,则导线A连接家庭电路中的火线。
(2)天亮时光照强度增强,此时灯泡自动熄灭,则衔铁被吸下来,即电磁铁的磁场增强,通过它的电流增大,而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因此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27.(2024八下·浙江期末)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 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测定,其他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HCO3= NaCl+   +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   。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 溶液的质量 40 40 40 40 4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138.9 177.8 216.7 255.6 295.6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H2O(2)量筒 、玻璃棒(3)①2.1 克②3.65%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稀盐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产物,进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2)根据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
(3)①根据第一次实验确定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碳酸氢钠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②当反应结束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出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
【解答】(1)HCl与NaHCO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H2O+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量筒和玻璃棒。
(3)①第一次实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40g-138.9g=1.1g;
设所加 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HCl+NaHCO3=NaCl+H2O+CO2↑。
84 44
x 1.1g
;解得:x=2.1g。
②设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y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60g-255.6g=4.4g
HCl+NaHCO3=NaCl+H2O+CO2↑。
36.5 44
100gy 4.4g
;解得:y=3.65%。
28.(2024·浙江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甲中的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请在图乙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的示意图,并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由图示可知,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为3.2克,设高锰酸钾质量为x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3.2g
316:32=x:3.2g
x=31.6g
(2) 时段,锰元素质量恒为11 g,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氧气质量,利用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高锰酸钾质量分析;
(2)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即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质量,由此绘出图像。
29.(2023八下·武义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样品,并用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4次实验(样品中其他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样品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2)表中的M数值是    g。
(3)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不再产生气泡的现象
(2)4.4
(3)由表格数据可知,5g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二氧化碳。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解得:x=4;
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2)比较表格数据,找到生成二氧化碳与加入样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据此推算M的数值;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第1组数据计算出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最后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在实验过程中,会看到不断有气泡产生。如果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的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2)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向50g稀盐酸中加入5g样品,生成1.76g二氧化碳,向50g稀盐酸中加入10g样品,生成3.52g二氧化碳,则向50g稀盐酸中加入15g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为:1.76g×3=5.28g,而实际产生4.4g,说明样品有剩余,而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则表中的M数值是4.4。
30.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答案】(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和计算综合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若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小。(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4 /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