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公鸡和小鸭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小公鸡和小鸭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3: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习生课堂试教教案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小公鸡和小鸭子》 年级班次 一年级(6)班
授课时间 课时数 第一课时
课 堂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块、捉、急、直”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也、地、他”3个字。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的变调; 联系上下文,了解“吃的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好第2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法设计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
教 具 PPT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及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包含板书设计及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处理等)
一、激趣游戏,引入课题(3分钟)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通过猜谜底,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小公鸡和小鸭子,发现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之处。 (1)尖嘴巴,穿黄衣,说起话来叽叽叽,雪地上面画竹叶,爱吃小虫和小米。谜底:小公鸡。 (2)扁扁宽嘴巴,唱歌嘎嘎嘎,雪地画枫叶,下水捉鱼虾。谜底:小鸭子。 2.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提问: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带着问题一起探索。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6分钟) 1.标出课文自然段。 2.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新的生字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本课的新词语,领读后齐读。 (1)读准字音 读好平翘舌:捉、身、直、死 读好前后鼻音:信、跟、喊、身、行 (2)分享识字方法。 ①生活中识字 行:出示图片,找与行有关的朋友:人行道、行人、行走、不行 出示银行图片,“行”为多音字。 ②偏旁识字 捉——提手旁,与手部动作有关。 喊——与口有关。 口诀:捉捉捉,用手捉。喊喊喊,用口喊。 ③字源识字 身: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人,意思是人的身躯。 3.课文里有很多带“不”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感受它们的读音有何不同之处? 不行(四声) 捉不到 不会 不信(二声) “不”的变调规律:不的本调是四声,再单独使用、句末、非四声时;在四声字前读二声;在相同词语中间读轻声。 4.带着生字回到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6分钟)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标红“一块儿”。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 提问:“一块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你能给它换个词语,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吗? 预设:“一块儿”就是“一起”的意思,可以换成一起、一同等。 (2)生字:块 换偏旁:“快乐”的“快”,把竖心旁换成提土旁就是“块”。“块” 字里面藏着一个新偏旁,叫作“提土旁"。 提问:你还见过哪些提土旁的字? 预设:地、场、城——观察,有提土旁的字大多与土地、泥土有关。 (3)给“块”找朋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例:石块、砖块(表示事物);两块蛋糕(表示数量) (4)仿照句式说句子。 (谁)和(谁)一块儿(干什么)。 2.探寻小伙伴相处之道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他们去了哪些地方?在文中圈出来。 探寻草地上的相处之道: 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草地里,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提问:小公鸡在小河边干什么?小鸭子又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原文。 (2)阅读大闯关 第一关:我能根据偏旁说句子意思 ①自学:根据标红生字的偏旁说句子的意思,并带着语气读一读。 借助图片思考,为什么小公鸡捉得到虫子,小鸭子却捉不到? ②互学:跟同桌相互讨论、分享自学的两个问题。 ③展学:请小组上台展示。 第二关:我能照着说一说 课件出示“急得直哭”,直——表示一直、不停地意思。 课文中小鸭子因为捉不到虫子,心里很着急所以哭了。观察课本里的插图,展开想象,说说小鸭子还会急得怎么样? 预设:急得直跺脚、急得直转圈、急得直跳。 开心的时候会怎么样? 预设:乐得直笑、乐得直跳、乐得直拍手。 齐读以上短语。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提问:小公鸡看到小鸭子急得直哭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 预设:善良,喜欢分享等。 四、学写生字(5分钟) 观察“也、地、它”3个生字,提问: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都有“也”。 1.“也”。播放写也字的视频,师范写,学生疏空,在书上写一写。 2.“地”、“他”。 提问:“也”加上偏旁后有什么变化? 预设:“也”变小,且整体从左往右移动。 “地、他”都是左右结构,书写书遵循左窄右宽的原则。 师范写,学生疏空、组词,在书上写一写。
教学后记 1.第一次上课经验不足,对于课堂的时间把控不到位,内容讲解详略欠佳。 2.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小朋友,语言设计可以更加儿童化一些。 3.课堂上讲解知识的引导语言还可以更加生动,多从学生生活中引入。 4.课堂纪律关注度不够,还需提升。